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2-12-30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 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2)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强化数学学习能力(方法)训练与培养?施用“动手实验,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是对本课的组织要求之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这就对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要求颇高。

  (3)如何突破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认知?有关二者的特征认识,显然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清二者关系,提升知识结构水*?这应该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精心之笔、倾力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

  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 。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角,都是 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 按要求画。

  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 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 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一折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观察我们教室,你发现哪些东西比较多?(生答略)请观察一下,如课桌的面是什么形状?看看黑板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呢?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手怕)那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魔方的这个面呢?(生答略)

  师: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抽象出图形,建立表象。

  师(指板贴的两张白纸)问:你能看出这两纸白纸分別是什么形状吗?(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好吗?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3、揭示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已经知道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师:通过刚才汇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同时认识了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它们画下来,抽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特征。

  (1)学生从材料袋中拿出长方形纸,通过操作、实践、合作研究,自主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①布置研究任务。

  A、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你喜欢的方法,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B、把找到的特征与组内的同学先交流交流。

  ②分小组合作研究。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生汇报后,师介绍“对边”)

  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白纸演示):我们知道上下两条较长的边是一组相对的边,简称为“对边”。(板书:对边)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边演示,边描述自己的发现)

  师:淮来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板书:对边相等)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提示):量角的大小,应用量角器,在这里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2、研究正方形特征。

  (1)根据长方形的具体特征,猜想正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合作研究出长方形具有这些特征,那你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猜想一下正方形具有哪些特征?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操作验证。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完整说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师: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自学课本,认识长和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台,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到全班交流,由点到面,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操作活动,应用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讨论,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展示学到的本领,好吗?

  活动(一):围一围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拼一拼

  师: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

  活动(三):折一折

  1、拿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2、拿一张长方形纸,在它上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活动(四):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出每条边的长度。(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呢?

  2、实践活动。

  (1)拼一拼。

  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几种拼法?

  (2)想一想,至少有多少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评析:练习的设计层次请晰,操作性强,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使知识在活动中内化,能力在活动中提高。让学生自我反思本课所得,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行为、态度,鼓励大胆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形成。]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

  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2.能力目标: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间的联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小黑板 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短相同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三、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拓展

  (1) 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 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用探索长方形特点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两种图形的特征。在班内交流发现:相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2

  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先来一组口算天天练

  18÷9= 25÷5= 64÷8= 72÷9= 15÷5= 21÷7=3

  只写得数,核对答案,相信你们这节课表现得同样精彩,上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请来了大家的好朋友,它们已经在等你们了,想不想把它们请出来?老师有个要求,只能摸,不能看,能做到吗?把手伸进桌洞里,摸一摸,把长方形请出来。生摸出长方形。追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还能摸出正方形吗?

  预设:长方形长长的,正方形方方正正的。

  师:要想准确地找到它们,我们需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筛选信息,提出问题

  研究*面图形可以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观察长方形。关于长方形你对长方形有哪些了解?你知道的可真多老师把他们都记下来。上下两条边位置是相对的?真不错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刚才这位同学的话就可以概括为对边相等。

  预设一:出上边和下边/长边和短边长度相等。上下两条边的位置是相对的,相对的两条边叫一组对边。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对边。你表达的很清晰。

  师:还有一组对边吗?所以长方形有两组对边,这位同学的意思可以概括为(板书:对边相等)

  预设二:如果直接出对边相等,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你肯定提前预习了课本,真是勤劳的孩子。请你来说一说什么是对边呢?那长方形中有几组对边?

  预设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我们数一数就可以发知道,那对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是我们的猜想,猜想对不对呢,还需要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二、先学

  (一)温馨提示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二)自主学习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验证,拿出你的长方形开始行动。

  师巡回指导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三、后教(一)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组长组织好交流顺序,4号量、3号折、2号比、1号总。结(二)全班交流

  1.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预设

  (1)量一量。长边长 14厘米,短边长 6厘米,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验证了对边相等。

  师:谁和他量的数据不一样看来长方形不论大小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2)折一折。我把长方形对折,条长边重合,两条短边重合,验证了对边相等。

  (3)比一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我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然后对折再对折,比一比量一个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其实在长方形中这两组对边有他自己的名字,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现在摸一摸你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点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特点,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拿出你的正方形纸开始行动。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内交流。

  预设

  (1)用量一量的方法,我量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折一折。对角折证明相邻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邻边相等,对边再对折,对边相等,则证明四个边相等。

  (3)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

  3.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是对边相等。

  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是他的长这是他的宽,仔细看现在把它的长变短短短现在长和宽一样长了,就变成了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这时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就叫边长,其实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达标检测

  1.你能在点子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拓展:我们刚才画图用到了直尺和三角尺,那古人用什么画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片,这是古人发明的矩尺。古人正是用矩尺画出所需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髀算经中说“方出于矩”。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句古文。

  2.信封里装了我们学过的*面图形,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第一条线索,四条边、四个角。第二条线索,四个角都是直角。

  追问:为什么没有*行四边形了?又一条线索,四条边都相等。追问;可能是什么?理由?

  四、总结收获

  看来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掌握的很不错了,这节课也接近尾声了,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情绪高涨,非常快乐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谁能来谈谈你的收获,我收获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你收获了知识你学会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你收获了三种验证方法上你学会了古文----你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我们合作愉快,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他们有了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

  1.讨论交流。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合理确定教学起点;小组交流,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2).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请你观察并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预测长方形的边的特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操作体验。】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验证呢?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亲自动手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学以致用,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拉一拉”游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通过做小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记忆。】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选一选(课件展示)。

  (2)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分层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画,也可以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

  (3)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不同材料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考察不同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掌握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几号图形拼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动手操作,使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且再次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五、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

  2.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做的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为以后研究*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课前预热: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纸夹在数学书第一页。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图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

  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了。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乘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图形世界。

  老师发现三( )班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就让我们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刚才的画面中既有长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 猜测长方形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面图形,都是四边形,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所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吗?(请一人上台)

  回答错误时:有没有不同意见?/回答正确时:和你想的一样吗?

  老师想采访采访你,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预设:

  ② 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是长的。

  ②学生可能说长方形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请你来指一指长边在哪?短边呢?

  你不仅关注了边,还注意到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在他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啊?我们一起类似数一数哪四条边?

  2条长的边怎么样?短的边呢?(板书:边、长边、短边)。

  像这样的两条长边我们可以叫一组对边,还有一组对面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

  同学们发现长方形长边相等,短边相等,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对边相等。

  ③ 除了边还可以观察哪个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请你指一指哪个角是直直的?还有补充吗?

  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给他个名称,叫什么角?

  (板:长方形的特征)

  小结:(指着板书说)同学们想到了长方形有这些特征。

  二、 验证长方形特征。

  这些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呢?有办法验证吗?

  请大家从学具篮中,拿出长方形纸片,举起来。在操作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屏幕展示:温馨提示)

  (教师点读:先……再……)

  有想法了吗?好,开始。(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下面,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

  (1)量一量:

  ①反馈数据:你能说说量的结果和发现吗?

  ②还有谁也用了量的方法?说说你的结果。

  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用量一量的方法(板书:量一量)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

  过渡:老师发现你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你能上来和大家分享吗?

  (2)折一折:

  ①上台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的。

  ②咱们一起试试他的方法。先上下对折,这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打开,再左右对折,发现……(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板书:折一折)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过渡:那你又是怎样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请一人上台演示,要标出直角符号)通过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举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的方法。

  你们都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的吗?发现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个直角去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接着说)拿出你的长方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特征。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验证长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现在,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独立操作。

  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反馈预设: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2)两边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折)

  (屏幕展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下对折,说明……,左右对折,说明……,就能说明四条边都相等了,红边和蓝边可没比过,怎么折能说明它们相等?

  (学生说对角折)发现红边和蓝边……(完全重合),就说明……(相等)。看来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顿)每条边都相等。

  看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周全一点。

  提问:还有其它折法吗?(学生不出现时,教师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们也是这样吗?

  (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现在能说说正方形的特征了吗?(指名说)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师一开始给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说说你的理由

  四、 介绍四边名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有名称,想知道吗?答案就在大家的数学书里,请把书翻到59页,找到了就把它划出来。找到了吗?读读看。

  变式:(横着放)老师手里的长方形这一条叫做……,这一条呢?(四条全部指一指)(再竖着放)现在你能找到它的长和宽吗?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下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还要看角的特点。

  五、练习

  (1)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你能用两副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同桌合作完成动手拼一拼。

  反馈:(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台上,教师指着屏幕说)

  选出的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拼吗?(引导学生用特征说出)这样拼就能使它的边怎么样?角呢?

  你能说明它是正方形吗?

  (2)刚才我们用三角尺拼一拼,现在咱们来剪一剪,你能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说说你怎么折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来我们再来量一量

  请一个同学来读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吗?好,开始。

  说说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

  的确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厘米?请你再量一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师这有一张方格纸,有一个要求,谁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小方格的实际变长不是1厘米,但他们都表示变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好后说一说你画的长方形长和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某条边占据几个方格的长,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全课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图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

  教学光盘、音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板书纸片、报告表格(四人一张)、钉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个小正方形。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啊除了汤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还多了()位老师也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生:欢迎,拍手**)谢谢同学们,刚刚拍手的时候,这两只手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面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是相对关系。那么在*面图中有没有相对关系的边呢?现在,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你们已经认识的*面图形,是什么呀?请指出它们哪两条边有相对关系(出示投影,学生指图形)

  图略

  我们就把这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边叫做对边。

  问: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吗?(学生:不是比如:*行四边形、菱形。)对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比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黑板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举例: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开关盖子面是正方形等)

  下面我们就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师出示课件例图:)学生可结合自己教室说)(学生举例: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手帕的面是正方形,地砖的面是正方形……)(学生举例。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教师同时黑板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中间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后一半课题: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你发现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个别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举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图形对折折一折、用三角尺直角比一比等方法来验证。)

  (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互相讨论,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桌上的工具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讨论的同时把老师发的表格填一下。)师同时出示表格。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看好一组要展示的。

  (3)班内交流、总结。

  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哪一组最勇敢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表格。不要回座位。)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边,那你们知道什么又叫邻边呢?(学生:相邻的边。)师:对。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贴出板书:边)(学生:有4条边,对边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用尺量。)还有呢?(学生:对边相折发现对边相等。)让学生折给大家看一看。量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点击课件,演示长方形折、量的过程。)

  说明: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学生复述一遍。(板书: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边宽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那你们发现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

  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

  难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梳理

  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

  四边形:()

  *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能说说四边形、*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吗?

  (2)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你还记得吗?

  板书: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2题。

  (1)尝试求出两幅组合图形的周长。

  (2)评价学生作业。

  (3)反馈算理。

  三、综合练习

  教材第113页第11、12、16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作业。

  3.说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

  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2.能力目标: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间的联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小黑板 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短相同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三、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拓展

  (1) 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 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用探索长方形特点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两种图形的特征。在班内交流发现:相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本P58——60的例题及相应的设计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图形中(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一个长的很像。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觉得他们长的像?

  生交流,回答问题。(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并把你的结论填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上台交流展示结论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板书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报告单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自学长、宽和边长

  自主学习课本P59,学习长、宽和边长,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减去长边比宽边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应用拓展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着两个图形,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任选一种,做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材料:

  ①钉子板

  ②三角板

  ③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④小棒

  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学们已经拼出来了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拼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你们也是这样拼的吗?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呢?为什么?自己静静的想一想。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的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发现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们乐于思考,勤于探索,还能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4

  成功之处: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不足之处: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体形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情感目标: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重点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点拨自学

  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

  1、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相对的边。

  2、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四条边都。

  3、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相等。正方形的-----边都相等。

  4、、用尺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角。

  5.尝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流解惑

  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正方形也是长方形吗?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作考试

  一、填空起跑线

  1、长方形有()条边,()边相等。

  长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有()条边,每个边都()。

  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二、判断对与错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4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直角比长方形的直角大。()

  (4)黑板是长方形的。()

  (5)长方形有4条边()。

  三、动手自己在方格里面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正确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种图形。

  2.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

  3.观察两种图形。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①出示一长方形木板,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

  ②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形状画下来?还有其它方法吗?

  ③观察教师演示。

  ④四人小组讨论。

  2.画长方形。

  ①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②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先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

  ③学生尝试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④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把两个端点边接起来。

  3.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①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②四人小组讲座。

  ③反馈归纳。

  ④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⑤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

  4.开放创新学习。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或物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

  作业本p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页练习二十三第5-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三角尺1把,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2张,任意长方形纸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

  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特征,分清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二、基本概念的练习

  1、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时看到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出示)。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在下面量一量。

  看谁量得快。你为什么量得这么快呀?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指名回答。

  指出:在同一个长方形里,长相等,宽也相等。在同一个正方形里,边长都相等。

  4、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二十三第9题

  让学生拼,老师指导。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量一量。

  拼成长方形,长是多少呢?宽是多少?

  拼成正方形怎么拼?边长是多少?

  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对折,提问:是什么图形?(两种情况)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或边长是多少?

  2、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尝试。

  提问:折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哪条边相等?为什么?

  四、解答思考题

  让学生先数。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我们是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发现这两条对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然后换个方向再对角折,又可以看到两条边也相等,所以我们猜想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生3:我们是在钉子板上做的,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都占了相同的格子,所以我们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习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设计是粘近学生生活的,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时是让学生先猜想长方形对边可能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在班内交流,可以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在探究出长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方法的再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课前预热: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纸夹在数学书第一页。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图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

  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了。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乘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图形世界。

  老师发现三( )班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就让我们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刚才的画面中既有长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 猜测长方形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面图形,都是四边形,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所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吗?(请一人上台)

  回答错误时:有没有不同意见?/回答正确时:和你想的一样吗?

  老师想采访采访你,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预设:

  ② 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是长的。

  ②学生可能说长方形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请你来指一指长边在哪?短边呢?

  你不仅关注了边,还注意到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在他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啊?我们一起类似数一数哪四条边?

  2条长的边怎么样?短的边呢?(板书:边、长边、短边)。

  像这样的两条长边我们可以叫一组对边,还有一组对面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

  同学们发现长方形长边相等,短边相等,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对边相等。

  ③ 除了边还可以观察哪个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请你指一指哪个角是直直的?还有补充吗?

  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给他个名称,叫什么角?

  (板:长方形的特征)

  小结:(指着板书说)同学们想到了长方形有这些特征。

  二、 验证长方形特征。

  这些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呢?有办法验证吗?

  请大家从学具篮中,拿出长方形纸片,举起来。在操作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屏幕展示:温馨提示)

  (教师点读:先……再……)

  有想法了吗?好,开始。(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下面,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

  (1)量一量:

  ①反馈数据:你能说说量的结果和发现吗?

  ②还有谁也用了量的方法?说说你的结果。

  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用量一量的方法(板书:量一量)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

  过渡:老师发现你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你能上来和大家分享吗?

  (2)折一折:

  ①上台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的。

  ②咱们一起试试他的方法。先上下对折,这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打开,再左右对折,发现……(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板书:折一折)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过渡:那你又是怎样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请一人上台演示,要标出直角符号)通过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举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的方法。

  你们都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的吗?发现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个直角去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接着说)拿出你的长方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特征。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验证长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现在,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独立操作。

  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反馈预设: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2)两边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折)

  (屏幕展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下对折,说明……,左右对折,说明……,就能说明四条边都相等了,红边和蓝边可没比过,怎么折能说明它们相等?

  (学生说对角折)发现红边和蓝边……(完全重合),就说明……(相等)。看来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顿)每条边都相等。

  看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周全一点。

  提问:还有其它折法吗?(学生不出现时,教师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们也是这样吗?

  (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现在能说说正方形的特征了吗?(指名说)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师一开始给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说说你的理由

  四、 介绍四边名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有名称,想知道吗?答案就在大家的数学书里,请把书翻到59页,找到了就把它划出来。找到了吗?读读看。

  变式:(横着放)老师手里的长方形这一条叫做……,这一条呢?(四条全部指一指)(再竖着放)现在你能找到它的长和宽吗?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下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还要看角的特点。

  五、练习

  (1)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你能用两副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同桌合作完成动手拼一拼。

  反馈:(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台上,教师指着屏幕说)

  选出的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拼吗?(引导学生用特征说出)这样拼就能使它的边怎么样?角呢?

  你能说明它是正方形吗?

  (2)刚才我们用三角尺拼一拼,现在咱们来剪一剪,你能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说说你怎么折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来我们再来量一量

  请一个同学来读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吗?好,开始。

  说说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

  的确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厘米?请你再量一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师这有一张方格纸,有一个要求,谁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小方格的实际变长不是1厘米,但他们都表示变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好后说一说你画的长方形长和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某条边占据几个方格的长,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全课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图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1、基本练习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这一环节我提供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比,着重突出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边:4条边都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

  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2.能力目标: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间的联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小黑板 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短相同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三、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拓展

  (1) 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 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用探索长方形特点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两种图形的特征。在班内交流发现:相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 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2)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强化数学学习能力(方法)训练与培养?施用“动手实验,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是对本课的组织要求之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这就对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要求颇高。

  (3)如何突破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认知?有关二者的特征认识,显然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清二者关系,提升知识结构水*?这应该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精心之笔、倾力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

  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 。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角,都是 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 按要求画。

  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 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 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本P58——60的例题及相应的设计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图形中(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一个长的很像。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觉得他们长的像?

  生交流,回答问题。(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并把你的结论填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上台交流展示结论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板书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报告单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自学长、宽和边长

  自主学习课本P59,学习长、宽和边长,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减去长边比宽边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应用拓展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着两个图形,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任选一种,做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材料:

  ①钉子板

  ②三角板

  ③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④小棒

  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学们已经拼出来了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拼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你们也是这样拼的吗?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呢?为什么?自己静静的想一想。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的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发现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们乐于思考,勤于探索,还能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一折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观察我们教室,你发现哪些东西比较多?(生答略)请观察一下,如课桌的面是什么形状?看看黑板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呢?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手怕)那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魔方的这个面呢?(生答略)

  师: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抽象出图形,建立表象。

  师(指板贴的两张白纸)问:你能看出这两纸白纸分別是什么形状吗?(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好吗?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3、揭示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已经知道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师:通过刚才汇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同时认识了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它们画下来,抽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特征。

  (1)学生从材料袋中拿出长方形纸,通过操作、实践、合作研究,自主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①布置研究任务。

  A、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你喜欢的方法,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B、把找到的特征与组内的同学先交流交流。

  ②分小组合作研究。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生汇报后,师介绍“对边”)

  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白纸演示):我们知道上下两条较长的边是一组相对的边,简称为“对边”。(板书:对边)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边演示,边描述自己的发现)

  师:淮来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板书:对边相等)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提示):量角的大小,应用量角器,在这里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2、研究正方形特征。

  (1)根据长方形的具体特征,猜想正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合作研究出长方形具有这些特征,那你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猜想一下正方形具有哪些特征?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操作验证。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完整说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师: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自学课本,认识长和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台,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到全班交流,由点到面,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操作活动,应用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讨论,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展示学到的本领,好吗?

  活动(一):围一围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拼一拼

  师: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

  活动(三):折一折

  1、拿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2、拿一张长方形纸,在它上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活动(四):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出每条边的长度。(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呢?

  2、实践活动。

  (1)拼一拼。

  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几种拼法?

  (2)想一想,至少有多少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页练习二十三第5-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三角尺1把,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2张,任意长方形纸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

  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特征,分清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二、基本概念的练习

  1、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时看到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出示)。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在下面量一量。

  看谁量得快。你为什么量得这么快呀?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指名回答。

  指出:在同一个长方形里,长相等,宽也相等。在同一个正方形里,边长都相等。

  4、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二十三第9题

  让学生拼,老师指导。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量一量。

  拼成长方形,长是多少呢?宽是多少?

  拼成正方形怎么拼?边长是多少?

  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对折,提问:是什么图形?(两种情况)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或边长是多少?

  2、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尝试。

  提问:折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哪条边相等?为什么?

  四、解答思考题

  让学生先数。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先来一组口算天天练

  18÷9= 25÷5= 64÷8= 72÷9= 15÷5= 21÷7=3

  只写得数,核对答案,相信你们这节课表现得同样精彩,上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请来了大家的好朋友,它们已经在等你们了,想不想把它们请出来?老师有个要求,只能摸,不能看,能做到吗?把手伸进桌洞里,摸一摸,把长方形请出来。生摸出长方形。追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还能摸出正方形吗?

  预设:长方形长长的,正方形方方正正的。

  师:要想准确地找到它们,我们需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筛选信息,提出问题

  研究*面图形可以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观察长方形。关于长方形你对长方形有哪些了解?你知道的可真多老师把他们都记下来。上下两条边位置是相对的?真不错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刚才这位同学的话就可以概括为对边相等。

  预设一:出上边和下边/长边和短边长度相等。上下两条边的位置是相对的,相对的两条边叫一组对边。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对边。你表达的很清晰。

  师:还有一组对边吗?所以长方形有两组对边,这位同学的意思可以概括为(板书:对边相等)

  预设二:如果直接出对边相等,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你肯定提前预习了课本,真是勤劳的孩子。请你来说一说什么是对边呢?那长方形中有几组对边?

  预设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我们数一数就可以发知道,那对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是我们的猜想,猜想对不对呢,还需要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二、先学

  (一)温馨提示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二)自主学习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验证,拿出你的长方形开始行动。

  师巡回指导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三、后教(一)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组长组织好交流顺序,4号量、3号折、2号比、1号总。结(二)全班交流

  1.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预设

  (1)量一量。长边长 14厘米,短边长 6厘米,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验证了对边相等。

  师:谁和他量的数据不一样看来长方形不论大小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2)折一折。我把长方形对折,条长边重合,两条短边重合,验证了对边相等。

  (3)比一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我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然后对折再对折,比一比量一个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其实在长方形中这两组对边有他自己的名字,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现在摸一摸你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点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特点,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拿出你的正方形纸开始行动。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内交流。

  预设

  (1)用量一量的方法,我量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折一折。对角折证明相邻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邻边相等,对边再对折,对边相等,则证明四个边相等。

  (3)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

  3.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是对边相等。

  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是他的长这是他的宽,仔细看现在把它的长变短短短现在长和宽一样长了,就变成了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这时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就叫边长,其实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达标检测

  1.你能在点子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拓展:我们刚才画图用到了直尺和三角尺,那古人用什么画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片,这是古人发明的矩尺。古人正是用矩尺画出所需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髀算经中说“方出于矩”。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句古文。

  2.信封里装了我们学过的*面图形,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第一条线索,四条边、四个角。第二条线索,四个角都是直角。

  追问:为什么没有*行四边形了?又一条线索,四条边都相等。追问;可能是什么?理由?

  四、总结收获

  看来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掌握的很不错了,这节课也接近尾声了,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情绪高涨,非常快乐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谁能来谈谈你的收获,我收获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你收获了知识你学会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你收获了三种验证方法上你学会了古文----你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我们合作愉快,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课前预热: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纸夹在数学书第一页。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图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

  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了。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乘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图形世界。

  老师发现三( )班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就让我们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刚才的画面中既有长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 猜测长方形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面图形,都是四边形,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所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吗?(请一人上台)

  回答错误时:有没有不同意见?/回答正确时:和你想的一样吗?

  老师想采访采访你,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预设:

  ② 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是长的。

  ②学生可能说长方形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请你来指一指长边在哪?短边呢?

  你不仅关注了边,还注意到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在他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啊?我们一起类似数一数哪四条边?

  2条长的边怎么样?短的边呢?(板书:边、长边、短边)。

  像这样的两条长边我们可以叫一组对边,还有一组对面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

  同学们发现长方形长边相等,短边相等,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对边相等。

  ③ 除了边还可以观察哪个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请你指一指哪个角是直直的?还有补充吗?

  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给他个名称,叫什么角?

  (板:长方形的特征)

  小结:(指着板书说)同学们想到了长方形有这些特征。

  二、 验证长方形特征。

  这些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呢?有办法验证吗?

  请大家从学具篮中,拿出长方形纸片,举起来。在操作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屏幕展示:温馨提示)

  (教师点读:先……再……)

  有想法了吗?好,开始。(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下面,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

  (1)量一量:

  ①反馈数据:你能说说量的结果和发现吗?

  ②还有谁也用了量的方法?说说你的结果。

  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用量一量的方法(板书:量一量)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

  过渡:老师发现你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你能上来和大家分享吗?

  (2)折一折:

  ①上台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的。

  ②咱们一起试试他的方法。先上下对折,这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打开,再左右对折,发现……(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板书:折一折)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过渡:那你又是怎样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请一人上台演示,要标出直角符号)通过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举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的方法。

  你们都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的吗?发现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个直角去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接着说)拿出你的长方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特征。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验证长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现在,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独立操作。

  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反馈预设: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2)两边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折)

  (屏幕展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下对折,说明……,左右对折,说明……,就能说明四条边都相等了,红边和蓝边可没比过,怎么折能说明它们相等?

  (学生说对角折)发现红边和蓝边……(完全重合),就说明……(相等)。看来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顿)每条边都相等。

  看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周全一点。

  提问:还有其它折法吗?(学生不出现时,教师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们也是这样吗?

  (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现在能说说正方形的特征了吗?(指名说)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师一开始给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说说你的理由

  四、 介绍四边名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有名称,想知道吗?答案就在大家的数学书里,请把书翻到59页,找到了就把它划出来。找到了吗?读读看。

  变式:(横着放)老师手里的长方形这一条叫做……,这一条呢?(四条全部指一指)(再竖着放)现在你能找到它的长和宽吗?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下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还要看角的特点。

  五、练习

  (1)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你能用两副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同桌合作完成动手拼一拼。

  反馈:(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台上,教师指着屏幕说)

  选出的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拼吗?(引导学生用特征说出)这样拼就能使它的边怎么样?角呢?

  你能说明它是正方形吗?

  (2)刚才我们用三角尺拼一拼,现在咱们来剪一剪,你能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说说你怎么折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来我们再来量一量

  请一个同学来读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吗?好,开始。

  说说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

  的确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厘米?请你再量一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师这有一张方格纸,有一个要求,谁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小方格的实际变长不是1厘米,但他们都表示变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好后说一说你画的长方形长和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某条边占据几个方格的长,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全课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图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

  教学光盘、音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板书纸片、报告表格(四人一张)、钉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个小正方形。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啊除了汤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还多了()位老师也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生:欢迎,拍手**)谢谢同学们,刚刚拍手的时候,这两只手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面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是相对关系。那么在*面图中有没有相对关系的边呢?现在,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你们已经认识的*面图形,是什么呀?请指出它们哪两条边有相对关系(出示投影,学生指图形)

  图略

  我们就把这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边叫做对边。

  问: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吗?(学生:不是比如:*行四边形、菱形。)对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比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黑板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举例: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开关盖子面是正方形等)

  下面我们就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师出示课件例图:)学生可结合自己教室说)(学生举例: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手帕的面是正方形,地砖的面是正方形……)(学生举例。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教师同时黑板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中间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后一半课题: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你发现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个别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举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图形对折折一折、用三角尺直角比一比等方法来验证。)

  (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互相讨论,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桌上的工具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讨论的同时把老师发的表格填一下。)师同时出示表格。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看好一组要展示的。

  (3)班内交流、总结。

  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哪一组最勇敢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表格。不要回座位。)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边,那你们知道什么又叫邻边呢?(学生:相邻的边。)师:对。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贴出板书:边)(学生:有4条边,对边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用尺量。)还有呢?(学生:对边相折发现对边相等。)让学生折给大家看一看。量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点击课件,演示长方形折、量的过程。)

  说明: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学生复述一遍。(板书: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边宽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那你们发现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分三段编排,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是第二段的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汇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通过两个实例加以应用。让学生在探索中、在应用中,掌握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有所收获。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个方面。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教后体会:

  1、“课前小研究”的设计不仅对新知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形成深刻的认识。具体设计如下:

  a量一量:

  语文书、 数学书、英语书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b.描一描:

  出示一些图形,用彩笔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c.算一算:

  我是这样算周长的:

  d.用一用

  (1)一个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5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e.说一说:

  我发现:

  这一设计,通过量每条边的长度和描图形边线,充分尊重了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周长的一般含义,为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2、小组汇报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上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交流、验证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3、练习设计注重应用。

  概括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安排了两个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篮球场题和桌布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欲望。也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4、遗憾点:教学本节课的出发点是放手让学生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提升。但老师的补充说明仍然太多,教学的实施仍有不少操控的痕迹。

  其实,适当的放手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3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描上花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们观察哪个花边长一些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 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再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个过程中我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致用时较长,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

  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由浅入深的做题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上下来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是教学用语不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锻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在这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通过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直接迁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一)评价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评价学生参与的状况和品质;2、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3、评价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4、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

  (二)评价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评价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时间和数量;2、评价创新学习的策略;3、评价创新学习的效果。

  (三)师生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1、评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况;2、评价有效的互动还必须关注教师的师生观;3、评价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4、评价教学互动的成果。

  (四)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1、教师是否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心灵的感应;2、评价教师的精神状态;3、评价教师是否善于用激情的语言或良好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4、评价教师是否细心观察和运用来自于学生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因素;5、评价教师是否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文关怀6、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评价课堂结构的安排与教学手段的使用1、评价课堂结构:课堂引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小结是否简练有效。2、教学手段的使用:据重难点适当选用不束缚想象力

  (六)评价教学内容:1、老师想教的内容和他在课堂上教的内容是否一致;2、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七)评价教学风格。评价教学风格要会从课中发现一些共性,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已经烙上了明显的个人观点和个性,区别于他人而成为个人的特色。(如:读写结合,读中感悟;教贵质疑,学贵有疑;欣赏激励,充满关怀;切磋砥砺,功底扎实;语感强,语味浓;为学而教,抓住导学焦点;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课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课上让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并用所得知识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中,更应该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习者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的利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进行研究,在方格纸上,数出或者计算出图片的周长;还有的用尺子量出各个边的长度然后相加;还有的只量出长方形的一组长和宽,只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的边长,然后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点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方面。我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交流展示过于仓促。在全班交流过程中重要方法没有充分得到讨论,正方形周长学生小组推导后只汇报了结果,没有让学生汇报研究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没有充分的领会,自己遇到问题后的灵活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如书本的*面、黑板的*面、篮球场的*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课堂练习设计

  (一)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周长概念掌握的练习在新授前,安排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书中的全部练习题都做为基本练习题,分三个小层次进行。

  先是进行直接计算的模仿练习,安排了练习中的第1、2小题。

  然后是动手测量后计算的题目。安排了练习中的3、4小 题。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之桥梁作用。通过动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与用线围课本一周量出长度,这两个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知道,由于我们在用线围时会形成误差,所以结果会有些不同,其实周长应该是相等的。

  最后设计的两道应用题。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根据大纲要求这个练习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中的5、6两道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这个练习层次我设计的练习是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采用可移动的线框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周长不变时,长与宽是同时要发生变化的。

  练习的设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掌握了周长与长、宽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发展练习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题目,这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特别为优等生而设计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共有两种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 (10+4)×2=28(厘米)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渗透、培养。

  1、怎样测得长方形周长时,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绳子、用长方形滚动、用边长相加。这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长方形周长计算时,三种计算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哪一种好?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通过自己去尝试练习后找出答案。

  3、变式练习中一题多解的练习,通过练习,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昨在老师要同学们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现在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讨论本组有几种不同的做题方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二、合作探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四人小组内汇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5分钟)

  2、小组汇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请有不同做题方法的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各种方法)(6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

  3、说说你的发现(小组汇报完计算方法后请个别同学说说发现)(3分钟)

  4、师: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原因。

  (指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小组汇报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5分钟)

  师:那么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又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2分钟)

  (指着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相框的长与宽,求周长。

  (2)课件出示相框由长方形演变正方形的过程,并出示正方形的边

  长,求周长。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进行汇报)

  2、出示书本中三道练习题。

  师:请完成后四人小组说说做题的方法,并请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计算结果。

  生:汇报计算结果(每组说一题)

  3、扩展练习:

  师:我手中有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都是5厘米,现在请你算一算它们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演示拼的结果)

  师: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算出结果,看哪个组最快算出来。而且有一个要求:小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说说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击掌三下以示完成)

  五、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也评价一下同学们的表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5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广场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公园跑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我每天走的多。乌龟说是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兔子说,不对,不对,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看看乌龟走的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兔子走的路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要看谁走的路多,就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用步测的方法,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可以求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和宽,在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在这里那种方法最合适呢?(我认为步测的方法不合适,因为步测不太精确,在这里要比较谁走的路多,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用绳子量太麻烦了,有时绳子不够长,也不合适。)(先量出长和宽。再计算的方法比较好。)

  2、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时60米,宽是40米,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我是用60+40+60+40=20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2+40×2=200米,先算了两个长,在算两个款,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先算长×2就是两个长,再算宽×2就是两个宽,就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40)×2=200米,先算长+宽的和,再×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看,我们可以吧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这组的长和宽是一组相邻的`边,比一比,另一组相邻的边和这组相邻的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算出长+宽的和,再乘2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看来数学中简单明了的方法喜欢的人总会比较多。

  我把它写在这里。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真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3、解决了乌龟的问题,我们再来帮帮兔子,兔子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0米,请帮他算算正方形的周长。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50+50+50+50=20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相加,得到周长。

  还有更简单些的方法吗?

  (50×4=200米,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两种方法,你会选择第几种方法?教师板书。

  4、现在,比较一下乌龟和兔子走的长度怎么样?乌龟和兔子有和好如初了。我们帮助了乌龟和兔子,而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对不对?

  三、巩固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口答。)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看图,一面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求几条边的总长度,那三条边的总长度?

  5、拼一拼,算一算: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指出它的周长。来看屏幕,我们拼成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谁来求正方形的周长。(3+3=6米,6×4=24米)为什么中间的边不算呢?(因为中间的边不再是新正方形的周长的一部分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

  请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指出他的周长。算一算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算。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扩展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选3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访问:正方形 长方形 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3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