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

时间:2022-12-28 1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  今天,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第一个坐上了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从南门走了进去,一进大门,我就远远地望见了碑林这两个大字挂在门口,但是,令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

  今天,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第一个坐上了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从南门走了进去,一进大门,我就远远地望见了碑林这两个大字挂在门口,但是,令人惊奇的是,碑林的碑,这一个字少了一撇,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字是林则徐写的,他们当时就是这样写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门,有大有小,两边的小中间的大,中间是走状元的,左边是客人,右边才是我们的*民百姓。

  参观完大成殿,我们来石经阁,参观分为三个展厅,一共有很多块石碑,都是有许多大书法家写成的,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这些字,一笔一划写得十分精巧,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长,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小有残缺,但是每块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记录了不同的历史故事。

  看完这些展览之后,我们又拍了许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议到商店买一些纪念品回去,可以留着当纪念,大家都说好,于是我就买了许多本书法家写的字。

  虽然今天下着雨,天气有点寒冷,但我的内心却十分澎湃,这些精美的书法深深的打动了我,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争取把字写得更好看。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2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西安游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夹馍,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汇集了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这让自幼学习书法的我,感觉像闯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一次过足了瘾。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字苍劲有力,非常好看。不过这个字少了一个撇,有人说这是题字的林则徐因为禁烟被朝廷撤职,心情郁闷,所以少写了一撇。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写撇。进了碑林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孝经。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隶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说实话,唐玄宗的字写的真不赖,风流力劲,被誉为唐代隶书的典范呢。

  碑林里面有许多大书法家的真迹,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里面却藏着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里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人如痴如醉。有些书法家的故事也让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书大家张旭,据说一旦喝过酒极度兴奋的时候就会把笔一扔,直接用头发沾上墨来写字,是不是很疯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颜真卿甚至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碑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如果今后有机会去西安,一定要实地去参观一下哦!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

  来到碑林,参天大树矗立在两旁,到处都是碑。我仿佛进入了文字历史的长河中。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不让碑林不受战火的破坏,才有了今天崭新的碑林。

  上面刻着从秦篆到魏碑,唐宋明清的大书法家的旷世之作。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

  看完了那么多的碑石,最让我难忘的要数《开成石经》了,如果把碑林的历史比做一名勇士,那么《开成石经》就是他坚硬的骨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为两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8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转》等十二部历史名著,共计160卷,65万字,有着“石质图书馆”的美誉。

  在我的视线中,我还发现了许多的文字变迁,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写法就与现在不同,是上面一个火底下一个儿,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象形字。

  石碑上的文字告诉我,*书法在世界有着顶尖的名次。可现代,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要将*书法传承下去。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阅读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0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中斯脱里派的*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2019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2019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4

  第四展示主要成列史料名碑,这些碑石记述了明清两代陕西人名的苦难生活和奋起反战的历史事实,并保存了地理绘画等材料,其中有《黄庭坚诗碑》、《太极全图》、《达摩东渡图》、《达摩面壁》、《集字魁星点斗图》等等。《集字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按马德昭所画,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品取士,每经首选一成为“魁”。“魁”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对学府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求金榜提名。碑上刻的形象是鬼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于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唐宋时期,皇宫大殿前置有石板,上雕龙和鳌的图案,考中进士站在台阶下迎榜,而状元则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意思是只有按照儒家这个修养标准去努力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朋友们,由于时间问题,第五第六展厅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刻艺术。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征战时骑的六匹骏马,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并于唐贞观年间十年完成。唐太宗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踻”1914年被美国文物贩子盗走,现存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特勒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也在1918年的一个夜晚被切割成块,准备装箱盗运,幸好被拦截了下来,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这四匹真品。四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它们身上,即记载着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历史的耻辱。

  参观了陵墓石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宗教石刻。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而佛教也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从而开始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漫长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风行,也就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水*的不断精进。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件雕像是唐代雕刻的老君像,是当年安禄山为讨好玄宗李隆基特命人在幽州范阳以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汉白玉雕像,它原立于骊山华清宫的老君殿里,是盛唐时期顶礼膜拜的道教造像,老君身穿开领道袍,正襟危坐于石台上,神情庄严雍容,面相丰颐恬静。底座三层,上面刻有变形的牡丹花和莲花图案,老君像的塑造不仅是统治者政治目的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盛唐时期恢弘的气势。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6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7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8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9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0

  各位游客,*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中斯脱里派的*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00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2)

——西安碑林博物馆作文

西安碑林博物馆作文1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3)

——西安碑林博物馆观后感

西安碑林博物馆观后感1

  这座博物馆的建造与已故的**有关。那是一九*年,*来西安参观碑林博物馆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陕西出土文物很多。这里规模太小,容纳不了更多的文物,应该新修一座规模更大的博物馆。”

  新博物馆是一九九一年建成的,是由一位女建筑设计家张锦秋设计的。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物有唐朝的风格,又优美,又庄严,它本身就足以引人入胜了!

  馆内共有三个展览室,分别展览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文物。

  有两件展品使我非常感动。一个是黄陵县出土的,距今五千至七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人头像,还有一个是眉县杨家村出土的,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七一年西周的青铜制鼎。

  陶塑人头像,大小七厘米左右,是个很小的人头像。它有小小的、圆圆的双眼和最大限度张开的口,向上抬的脸上有恐怖的神情。我想,制造这个人头像,大概是为了表达先人对大自然的恐怖心情吧。陶塑人头像,完全是真实心情的流露,丝毫没有现代人的矫揉造作。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4)

——作文:参观博物馆3篇

作文:参观博物馆1

  今天上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河南博物馆参观。汽车开到博物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雄伟的漏斗型的建筑物,在它的正中央还挂着一面大钟,听讲解员阿姨告诉我,原来它的结构是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真是充分体现了源源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进入大厅后,馆内共有四层,各个楼层都有很多珍贵稀奇的展品,如:斗兽画像石、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石辟邪、水远仪像台……其中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四神云气图,它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属西汉早期。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极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上面画有青龙、凤凰、白虎、胶龙。传说这是古代时候家家户户都张贴的画,因为有了这幅画,人死后升天成神仙。

  还有一个另我惊讶的就是在古代,人们就会预报天气了,那就是水远仪像台,这个仪器不仅可以预报天气,还能计时、报时呢!

  我真后悔没有带照相机来,应该把它们全拍下来留作纪念。

作文:参观博物馆2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中央有一块煤博的标志,它是红色的,十分显眼。标志下面是煤博的简介。穿过大厅,我们来到了序厅。杜导说:“序厅是对我们参观‘煤海探秘游’的一个引入”。

  序厅后面是关于煤炭生成的展示厅。在这里不但有新颖逼真的展具、模型,还有奇异而神秘的侏罗纪景观。通过了实物和模型的帮助,我了解了煤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

  走过了煤炭生成的展示厅,穿过一条走廊。我们先后参观了:四维动感影院、煤炭与人类厅。

  最后,我们参观了目前*唯一、亚洲最大可供游客体验参观的地下模拟矿井,她占地约2500*方米,全长512米,大极了!这了是给我影象最深的地方,因为我也当了回“小矿工”哩!一进“矿井”,工作人员就给大家发了顶采矿用的安全帽,这种帽子上有种电筒式的电灯,灯的光线可以照到很远的地方。走过了两条长长的走廊我们来到了“火车站”。正在这时,一列“采矿车”夹着隆隆的响声驶来了,“轰隆隆,轰隆隆……”我们上了“采矿车”,大家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参观了很多景点,最后,我还亲手操动了采矿用的钻具,开动了采煤机。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一身都望不了!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5)

——参观*军事博物馆作文3篇

参观*军事博物馆作文1

  来到*军事博物馆的大门面前,望着厅中屹立着的*的雕像,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年,是他带领着中华各族人民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建设了今天伟大的新*。

  走进*军事博物馆,我最喜欢的就是当年*用过的各种兵器。在大厅那里陈列着许多*、飞机、大炮等各式武器,*们精神抖擞地站立着,高大挺拔的身躯上似乎披着威武的*军装,上面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标志&&红五星。当年是他们陪着我们中华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打败敌人赢得胜利,现在,他们的军大衣被擦得铮亮,至今都没有褪去以前的威风。看啊,那高高耸立的东方红一号,自豪地挺着胸,这是新*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看啊,战斗机张开巨大的机翼,准备在天空自由地翱翔,它们都是革命大英雄,凝结着中华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我们还看到了好多曾经的物品,有红军长征吃剩的半根皮带,还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油画。每一幅油画都描述着当年的一个个故事,还有一封封的书信,上面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显现出了革命战士的无限爱国情怀!

  参观了*军事博物馆,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在大战时期,是革命战士们奋力作战,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新*。我们享受在祖*亲的怀抱之中,有时却不用功读书,还总是犯错,屡教不改,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很是羞愧。

  闭上眼睛,脑袋中会浮现出红军长征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红军参加战斗的一种种惊心动魄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好像我也和他们一起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在长征的路上,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正如*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次参观,使我了解了曾经的艰苦岁月和革命战士无私的奉献精神,增强了我的爱国意识。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扩展6)

——参观伞博物馆 作文

参观伞博物馆 作文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伞博物馆参观,那里有六个部分组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伞。

  我们走了进去,门口的长廊里挂着一把把红伞,周围的水银柱把整个长廊照得通亮,在地下照出了一个个水晕。我最喜欢看的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让我学到了做伞、伞的每一个部分,让我觉得很新奇。我先看了做伞的过程,比我想象中的难多了。首先,要用木头做出各个部分,拼起来,再把丝绸放上去,把伞架固定住,转来转去,转到中心后,再粘上。我还看了伞的各个部分,伞是由伞骨、伞柄……组成,我一看才知道,原来小小的伞是有那么多零件的,*时也没去留意。在展示伞中,我看到了小巧玲珑、风格典雅的方伞、八角伞等。另外,我还玩了一个选花纹的游戏,我左挑右挑,挑了一个荷花图案,旁边还有一排小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远远看去,还真有一点西湖的韵味呢。在大厅里,我还参加了一个答题的互动游戏,我选了一个一星和一个三星的,一题我答错了,是拉商人马车的马有几匹,我选了三匹,后来通过参观博物馆,才知道是四匹,但是,我还是有一题答对了,最早的牛尾刀流行于民间,答对了一题,我也拿到了一个叶子状的书签。

  这次,我又看到了许多古代的伞,让我大开眼见,希望还能去到更多的博物馆,学到更多的知识。

推荐访问:碑林 作文 西安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