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部队的趋向19篇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这里人们不难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部队的趋向1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这里人们不难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杜撰部分也是出于观察和研究方法过于美国化的学者的学术思维误区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欧美的学者们经常将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军的现实硬套在中国身上2050年我军实现全军信息化
资料图:解放军歼10战机部队准备升空海湾战争凸显解放军变革的紧迫必要性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影响日益重大的大国登上地区和国际舞台,对中国安
全战略及军事力量的研究在美国日益成为显学。其中又以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研究最为热门。在关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美国学者中,有两点共同之处,其一是基本都以美军的军事事务革命为基本理论原型,其二是基本都从90年代以来的几场美军战争的经验和影响出发。影响巨大的《哈德逊报告》的作者们也不例外。他们首先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因为国际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变革,而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动因之一也是海湾战争的影响。该报告主要作者玛丽·菲茨杰拉德声称:“面对美军1991年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一位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我们看到了未来,它正在我们眼前上演。’而一位中国高级军事官员则在当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第2.5次世界大战。正是海湾战争使俄罗斯和中国感到加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也促成了此后他们之间数以亿(美元)计的武器交易。”
美国学者一般都将海湾战争看作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玛丽·菲茨杰拉德还认为如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很快捕捉到海湾战争披露的军事革命信息,迅速从这次战争中获取营养。中国的空军部队迅速转变了战略方向——从国土防御转换为攻防兼备;海军的战略重点则从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陆军的结构也从不设集团军部队转变为建立综合联合的集团军;导弹部队则从单一的核力量改造为核力量和常规武器同时发展。在人员方面,中国裁军100万,以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和系统中,这些将给中国带来现代信息战的能力。中国军方学者王保存曾经表示:当前在军事方面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伟大、最深入、最广阔的全球性军事变革。它的核心思想是从适应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部队,转变为在信息时代战争的信息化部队(引文译文未与中国原作者核实,仅代表美国引用者意见——编者)。
当然,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起源并非如此简单,它本是中国针对新国家安全需要,落实积极防御战略的逻辑结果,其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原因。美国学者片面强调海湾战争的影响,内里折射的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追溯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渊源与目标由于语言和文化等隔阂,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也像对其他领域的观察一样,受到资料的强烈限制。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搜罗各种中文信息,特别是有军方色彩的官员、学者以及国防科研人士的言论,以便佐证自己的结论,以及弄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与目标的脉络。比如《哈德逊报告》的作者就根据中国学者的文章,将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渊源追溯到上世纪6、70年代的前苏联军界。《报告》引述中国学者的观点说:当前苏联元帅奥尔加科夫提出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刚,他的思想已经明显领先于他的时代。这一次,科技再一次走到军事思想的前面。试图靠一两种新式、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作为‘撒手锏’去征服敌人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无论何时,当一个事物达到最后的终点,它将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专家的看法,新的军事革命是在军事理论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新变革,而这种新的理论变革反过来催生了新的军事革命。”《报告》称,中国的军事学者认为,虽然战争不仅是军事装备和物质的对抗,它更是理论和智能的竞赛。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的国家可以达致对“未来战争的高度主动性”。而唯有真实的战争是有效检验任何军事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理论的革新必须适应未来现代化的战场;武器装备装备的研制和采购,以及军队编制、体制上的变革也必将随着军事理
论的变革自然而然地形成。最重要的是,军事理论的革新对未来战争的准备工作的进程有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变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才能最后获得整个军事变革的成功。
关于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武装力量的转型,即力图从巨大的数量优势转变到质量上的优势;从以人力为主转变到以高科技为主。关十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已经将更多的调查研究融入到科研与生产,并指导科研与生产,“追求量少、质精”,以及“储存较少的武器装备和更多的高科技”。因此,美国学者断言解放军将致力于在二炮部队、空军和海军获得“新概念”武器和装备。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美围学者深受唯武器论的影响,他们对中国新军事变革及解放军现代化的追踪研究主要的还是着眼于武器和装备的更新,而不是对中国军事战略及军事传统思想的理解。
通过解读中国军队领导人公开讲话和《中国国防白皮书》及其他官方文献,美国学者试图勾勒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军事变革一一美国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一一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智能化”武器和装备所占的百分比:-建立精干、高效、训练质量极高的小型化武装部队:-指挥、通讯和控制系统自动化:-战场空间多维化,夺取从传统海、陆、空三维控制权到未来海、陆、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战场控制权:-实现高科技条件下、信息化联合作战的系统对抗。当今局部战争的实践已经表明,未来战争是系统化的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战役的组织必然是各种军兵种的联合行动,因此,必然要求由“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发展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美国学者引述了2004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认为那是中国第一次官方权威义献涉及“军事革命”。他们认为,中围对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核心特征作出如下描述:先进的科技和武器系统组成了军事革命的硬件基础,创新的军事学说作为灵魂构成其操作系统软件,而组织结构和军队编成方面的相应变革则是这两者的集中体现。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达三者融合起来,军事革命才能发生。美国学者通过这一显然是美国化的理论框架来观察中国新军事变革,于是,很自然地,他们得出结论说首先,“解放军部队在组织架构上将日趋融合,未来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之间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将建立一支混合型的部队。”其次,“由于军事革命的发展需要,“解放军将实现从传统的机械化部队向信息化部队的转型,其作战方法也将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像发达国家的军队那样,正任建成先进的C4ISR系统,把更精确的武器系统与数字化装备联合起来,形成强大而灵活的系统性军事力量体系”。这里人们不难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杜撰,部分也是出于观察和研究方法过于“美国化”的学者的学术思维误区,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欧美的学者们经常将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军的现实硬套在中国身上。美国学者展望“解放军跨越式发展”美国的学术文化充满过度的危机感,在对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研究界也不例外。但严肃的学者还是能认以剑,相比美国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毕竟刚起步,远谈不上对美国构成真止的威胁。他们将中国的新军事变革,及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看作一个很漫长的战略进程。他们集中关注的是解放军通过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美国学者认为,当“中围特色的军事革命不断发展时,它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从横向上看,军事革命必将引起中国军队在各个方面的转变,特别是系统性的本质的转变。从纵向上看,它也将引发个环节的变革,以作为整体军事变革的阶梯。中国正存加速军事变
革的步伐——实质上,中国正在贯彻和推行信息化的军事革命。”美国学者十分看重中国对军事变革历史的研究。他们相信,军事革命本身包含了一系列
不确定性,它最初的表现与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因而不能保证一个超级强权的国家在军事革命中永远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国家采取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中间的阶段,那么它将“后来居上”,缩小它与领先者的距离,甚至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军事革命的价值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哈德逊报告》认为,解放军止在进行的军事革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竭尽全力发展军事理论”,探究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征和模式,以便确定符合未来战争需要的战略和战术,确保解放军运用现有装备战胜敌人。第二,解放军正在按军事革命的需要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信息化军事装备。第三,解放军正在“积极并且慎重”地进行车事组织方面的改革。第四,解放军已经将军队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科学地训练部队,以便全面地强化战斗力。
《哈德逊报告》称,中国军事专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今后的1O到15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关重要,而且在战略上,解放军将面对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在这一时程内,空前的”数字化巨变”带来的差别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旱现出来,而信息化部队与机械化部队之间的巨大战斗力鸿沟也将越来越宽。因此,中国不能等到机械化全部完成再进行改革,这样将错失良机,而一旦错失这一战略机遇期,未来为赶上军事力量信息化的步伐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高昂。然而,如果中国投入它全部的资源优势进行部队信息化,可是部队依然缺乏机械化战斗力,传统火力部队以及如坦克,飞机,战舰等战斗平台,解放军将仍然缺乏战斗能力。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放军最好的选择就是部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改革同时进行,而后者要作为特殊的重点。通过运用信息化促进机械化,中国将跳过部分部队机械化改革的阶段,直接进入机械化与信息化混合的阶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美国学者认为:上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为应对21世纪战争所计划的军事发展的关键,也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哈德逊报告》的结论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到2010年左右,中国初步拥有装备先进武器的和作战系统的军事力量,具备阻止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第二步,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加速在武器系统质量上的改进,促进军事力量组织架构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最后,第三步,在2050年左右建成国家防卫和武装力量的信息化。”换句话说,在第三阶段,解放军的重点在于保证在高科技条件下赢得局部战争。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是实现“跨越”的阶段,那时解放军将跨越一些在武器装备发展中比较传统的阶段,通过集中精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迅速灾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最后,解放军将对全面信息化做最后的冲刺。
从《哈德逊报告》的结论,人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军事研究跟美国缺乏中美关系长期的大局观紧密相关,冈为美国不能确定中美关系的未来,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在观察和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总是带着某种莫须有的防备心理。他们一方面承认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还刚起步,但另一方面又时时不忘提醒美国决策者及公众解放军会成为未来美军的“全面竞争者”。这些内在的观点矛盾从一个侧面很奇特地既折射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美加强防务和军事交流的必要性。
篇二: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专业资料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精心整理
篇三: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势态之下,各国特别重视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因为现代军事作战和旧时代的军事作战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代军事作战无论是在作战形态、作战方式、还是作战结构上,都趋向于信息化与智能化。也就是说,加强据对信息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进而推动国家军事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便是全面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使军队具备信息化与联合化的战争要求,进而增强军队的整体威慑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而想要使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并在此基础上,对军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信息化军队具有规模小、质量高的特点,这些尤为显著的特点有利用信息化战争向知识化、网络化以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军队信息化建设还具备很多方面的优点,例如: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中,能够实现将信息和能量充分融合在一起、能够将神经网络的效能聚合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其结构进行破坏。鉴于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军事领域中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均有着尤为重要的推进作用。二、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方方面面进行分析与考虑,例如:在军队作战中,想要制胜,便需要对军事理论进行创新,所以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便需要对其提升信息化作战的理论研究。下面笔者便从多个方面对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一)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以海湾战争作为例子,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所利用到的是非线式
机动战。美国将其运用到战争当中,并取得了制胜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在武器装备、战争方式越来越多的现状之下,想要让信息化战争能够获取胜利,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另外,想要使我国军队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加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具备我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便需要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军事理论是军事作战的基础,在军事作战中会涉及到战争谋略的运用,因此军事理论在此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想要使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
(二)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军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下,未来的军事作战将向信息一体化靠拢。因此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以建立综合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为基础,进而对网络节点信息进行使用,对互联互通型网络进行搭建,以此实现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让信息装备整体的作战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其次,还需要对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对布局进行调整,并在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突出重点,使军队信息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最后,对于出现关于重大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实施联防、联查以及联处等措施。(三)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首先便需要对信息作战人才进行积极培养,使他们的信息化作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其次,在教育上要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与信息化,例如:开设计算机课程教育、网络信息教育等,以此提升官兵对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最后,可以通过一些军事演习提升各级官兵的指挥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例如:模拟信息战演练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的军事信息化建设将能够取得全面加强。(四)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
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首先便需要以联合训练为途径,将军队中的练技术、练战术以及练思想相互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将战略、战役以及战术训练三者充分衔接起来,以此让军兵种集成训练得到深化。其次,对具备系统专业化的训练网络体系进行搭建,以高水平的信息化综合军事训练为参考标准,进而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检验,以此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最后,所采用的训练评估标准与考评机制需要具备统一性,把作战系统以整体的形式融入到模拟战场环境当中,并对参训部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例如: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侦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等。以此使作战能力实现一体化,让军事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语通过本课题的分析与探究,充分认识到想要让我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以及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将能够取得全面性的加强,进一步提升我国军事作战的整体水平,为增强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四: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3、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特点武器装备——信息化:机械化军队的战场主导兵器主要是以机械能这种战场能力释放方式为主体的武器装备。而信息化军队战场主导兵器则是以信息能这种战场能量释放方式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现的是信息社会“柔性化”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状态,其武器装备主要是以������4I系统、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弹药和单兵数字化作战系统等信息化武器装备构成。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作战平台、弹药、单兵作战平台的控制、制导、打击等作战行动达成自动化、精确化、一体化的智能化武器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作为主导和决胜信息化战场的作战武器系统,具有新的作战机理和打击效能,不仅使作战效能发生着质的飞跃,也使军队的本质特征产生质的变化。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发现目标、定位、瞄难、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周期”,都是在高度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过程中完成的,所需的时间十分短暂。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高达70%左右的美军,其信息化武器装备打击周期为:海湾战争时为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为20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已经达到10分钟左右,基本实现了。发现即能摧毁”的反应速度。如阿富汗战争中的11月间,美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一支阿军“塔利班”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直接下达攻击命令给巡航中的作战飞机,附近巡航的三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三故制导炸弹,同时而至的无人侦
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一切都反映了在������4I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保障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作战水平。军队建设规模——小型化:军队建设规模的大小,总是随着军事力量的构成方式和战场能量释放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机械化军队由于其战斗力主要依赖于各种作战力量的累加,集中兵力的密度越大战斗力就越强,“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机械化战争制胜的一条形则。信息化军队作为机械化军队的高级发展阶段,军队建设规模趋向于小型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军事力量的构成方式和战场能量释放方式的需求牵动。二是信息化军队作战能力的成倍增强,必然要使军队规模的小型化。三是部队生存威胁加重,军队小型化是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的最佳选择。信息化战场上,在精确探测与精确打击高度复合的条件下,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攻击,被攻击就意味着被摧毁。因而任何大型的集团目标一旦暴露,都难以逃脱致命的精确打击,因而在部队生存威胁加重的信息化战场条件下,大规模投入兵力进行集群作战,无异于集体自杀。因此,要提高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部队的目标特征,实行小型化编成,采取小型化作战编成形式则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指挥体制——扁平化:指挥体制作为军队建设的核心要素,决定着部队的反应速度和指挥效率.直接影响着部队的作战能力。指挥体制的确定主要是由指挥决策方式、指挥通信技术水平、战场较量方式等方
面团素决定的。机械化军队作为以定性指挥决策为主要方式,以电话、电报、雷达等通信技术和手段作为主要指挥通信工具,以适应机械化战场的单一军兵种、单一化战场、单类武器装备进行的单元式较量方式而产生的指挥体制模式,其体制基本属于纵深梯次化,即树状化结构。由于指挥决策方式和通信工具的限制,每一级指挥机关只能指挥控制3—5个控制额,如一个军只指挥3—5师,而每一师也是只指挥3—5团。这种树状化的指挥体制具有各级作战力量相对集中、各作战系统结构严密、指挥层次分明等特点,但也存在作战指挥手段科技含量低、指挥层次多、指挥周期反应慢、对上级指挥机关依赖性强、指挥控制额少、难以发挥各级指挥员的独立指挥决策和战场创造性等问题。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适应信息化战场的要求,以定性指挥决策和定性分析决策相结合的指挥决策方式,以地、空、天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网络为平台,以作战体系问的整体较量为战场基本较量方式,因而实行的主要是扁平化指挥体制。目前,作为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70%左有的美军,适应扁平化指挥体制的需求,是以高水平的������4I系统为主要指挥技术手段,因此指挥控制额更多、效率更高、科学性更强,而民指挥跨度更大。通过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攻击阿军“塔利班”车队,消灭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的空袭战斗看,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体制可以从战略层跨**役层、战术层直接指挥到具体武器平台.虽然指挥跨度大,但指挥效率却非常高,仅1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打击周期”。充分反映了以������4I为核心的扁平化指挥体制的指挥控制员颇
多、指挥跨度大、反应速度快、指挥通道通畅、效率高等待点战斗力构成——“软杀伤化”:由于机械化军队是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因而军队建设必然突出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等“硬打击、硬摧毁”能力的建设。冷战时期作为机械化建设的高峰期,各国军队部突出发展以火力打击为主导的硬打击能力。信息化军队与机械化军队有一个最大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不仅具有很强的“硬打击”能力,而且更具有很强的“软杀伤”能力,即具有电子干力频谱压制、信息;噬断、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袭击等能力。由于信息化争的作战目标不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为主,而是以破坏、摧毁瘫痪敌人的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战场信息化设施主要作战目标,因此,信息化军队在保持和提升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的时,更突出发展电子干扰、频谱压制、信息遮断、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袭击等“软打击”能力,以增强对敌人战场信息化设施的攻击、破坏和摧毁能力。“软杀伤”能力作为信息化军队的主要作战能力,具有比“硬打击”力更强、更有效、更具战场威胁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加快作战进程、有助争夺战场主动权,而且可以决胜战场、改变战局。如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队出动飞机轰炸34850架次,而电子战飞机出动架次占总出动率的40%,南军实施大规模的“致盲”、“致聋”为主要作战目的的“软杀伤、软摧毁”攻击,给南军的战场信息化设施、指挥系统和军民心理造成重大打击,充分显示了“软打击、软摧毁”在决定
战争胜负上的重大作用。作战功能——一体化:信息化战争打破了机械化战场那种由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构成的战场形态,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军种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等战场主动权,都必须是在制信息权下才能夺取和保持,陆战、空战、海战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即依靠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去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控制信息,才能使军队具有战场观察、预警、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功能,才能具有制空、制地、制海、制;天的主动权。因此,信息化军队把战场观察、预誓、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在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下,达成了作战功能一体化。科索沃战争中,为了使北约13国部队的联军形成一体化作战.美国与北约不仅调用了50余颐军用卫星、4个航空母规战斗群、700余架作战飞机及大量的陆军作战部队,更主要的是启用了北约“联合空战中心能力系统”、“北约综合数据传输系统”、“海上指挥控制系统”的������4I系统,把战场观察、预警、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在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下进行行动,基本达成了一体化作战水平。
篇五: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对信息化作战的几点思考(学员四队一班张德辉)
信作战争是现在军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和基本作战行动,是以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力量,在以电子和计算机网络空间构成的电子信息空间进行的战役、战略或战术性作战。信息作战是以计算机网络攻防、电子攻防和以反辐射、电磁脉冲等武器对电子设备的硬摧毁以及这种硬摧毁的防护;其主要目的不是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摧毁敌军事设施,而是破坏这些有生力量和军事设施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包括敌信息传递、信息探测、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在内的军事信息系统。
一、对信息化作战的理解(一)信息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传统理论认为,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的主体具有分离性,信息进攻靠信息对抗部队,而信息防御则靠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和设备。这里有体制制约的原因,目前我军信息进攻力量和信息防御力量在隶属关系上是分开的,作战运用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也有技术缺乏的原因,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得信息作战武器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影响了进攻和防御的一体化运用。还有手段受限的原因,主要限于电子攻击、网络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缺少指控系统对抗、综合网系对抗、新型能量对抗等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突破,作战单元的一体化和全新作战样式的出现,攻防主体将由分离性逐步向一体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平台一体,信息作战的武器平台本身具备攻防一体的功能,将信息作战武器与其他军
种武器平台结合成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使其同时具备软硬一体、攻防一体的能力。例如美军的B-2A战略轰炸机,就是将侦察、通信、火力打击、电子干扰和电子防护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武器平台。2、
结构一体,信息作战已经不再是单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对抗,而是各个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对抗,其攻防力量结构必定是一体的,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整体结构的功能优势。3、
指战一体,指挥控制系统趋向于武器化,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必须与信息对抗系统相融合,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例如美军提出的指挥控制战,实际上就是攻防于一体的全新作战样式,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信息防护和信息攻击两种职能。4、运用一体,通过高度融合的信息网络,将处于分离状态的攻防力量单元模块,快速组合成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
(二)信息作战是信息时代争夺信息资源的高级对抗行动。在信息化时代的条件下,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首要的战略资源和第一财富,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资泉、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进步的支柱、军事安全的核心、政治活动的生命、科技发展的平台。信息作战就是信息时代条件下争夺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和高级的信息对抗活动。1、信息作战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目标一经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同时,其破坏性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而且把攻击矛头指向于国家的“神经系统”和人员的精神领域,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危害尤为强烈。2000年3月,美国的部分大型网站遭黑客攻击,克林顿总统亲自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2、信息作战受到的限制因素较
少,发起突然,更具隐蔽性。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攻击技术,拥有简单的设备,就可以攻击与网络相联的作战系统,利用网络瞬间发起一场特殊战争。从而使这种作战较之以往更具突然性,更难以控制。
二、如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几点建议(一)要认清形势,有所作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信息逐步渗透到作战要素的各个方面,军事对抗的重心与焦点逐步转向信息领域,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信息化作战成为新的主要作战样式。面对世界蓬勃发展的新军事革命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形势,是积极应对还是坐等观望,是主动进取还是被动应付,对于各级领导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顺之则兴旺发达,逆之则衰亡败落。遵循规律,把握时代大势,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必然要求。(二)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军事变革的最大障碍并不只在于技术,还在于观念的转变。它决定着军事理论的变革方向,决定着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思路,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军队体制编制的时代性、科学性。从定意义上讲,观念的转变决定着军事变革的成败。信息化战争中,数量优势已无法弥补质量劣势,空间纵深已难以抵消远程精确打击的威胁,速战速决的精确战将取代持久的消耗战。比如:敌人已经通过各种侦察预警、遥
感探测技术把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了,我们还在搭建肉眼都能看得见的伪装网;敌人已经准备对我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了,我们还认为他们的兵力没有部署到位;敌人已经通过隐形战场对我实施攻击了,我们还认为是和平时期。新技术、新形态、新战法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全新的观念谋划战争,建设军队。要确立信息力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信息化战争,信息力提升了火力的作用,打击兵器的信息化、火力运用的智能化,使得火力打击更准、更快、更猛、更有效;通过信息攻击手段瘫痪敌作战体系,削弱敌整体作战能力,已成为重要作战形式,信息控制是战场上最高的控制点,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大计,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斗争发展的新要求、新对策,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立足部队武器装备实际,通过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建设、复合式发展,使信息力逐步成为部队战斗力的主导要素,推进部队向信息化转型。
(三)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适应,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既要适应形势、加快发展,又要遵循规律,稳步推进。为此,部队信息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与胡**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全军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指挥自动化为突破口,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加强信息力量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能做的事情入手,点上突破,全面发展,促进部队建设,提高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四)要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把全面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深入开展科技练兵,使官兵的科技素质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要锻造新型指挥军官,提高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既懂军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指挥人才群体;要注重培养关键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使其真正成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和驾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骨干,形成数量充足、综合素质优良、结构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部队始终保持较高的战斗力水平。
篇六: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最新资料推荐…………………………………………………浅谈现代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化军队
中文摘要: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
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之发生在信息时代、已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武器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与机械化战争等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战争工具——信息主导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能量结构能量结构及能量释放方式是决定武器杀伤机理的基本要素。从能量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战争中,战争能量从传统的体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机械能、核能等物理能量转变为智能。智能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导能量,它通过对其他物理能量的控制而产生效能。信息化战争中,机械时代的动力、平台、武器等仍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释放结构产生了变化,电子信息装备由辅助性、保障性装备变为主导型装备,并通过系统方式渗透、融合到动力、平台、武器中去,对能量及能量释放的时机、方式、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投入最小、效益最高的目的。效能标准机械化战争主要强调数量和规模的累加,信息化战争则强调质量对效能的控制。传统战争主要通过火力摧毁来达成杀伤破坏的目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除对多种不同能量和武器装备相互融合外,还可对能量释放效能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的结果是更加精确,能够通过较少的能量释放获取极大的作战效果。因此,在战斗毁伤效能方面,不再强调装药量的多少,而是突出精确有效的原则。精确高效的度量指标是效费比。高效费比是指在战争中投入较少、效益较高,通常可达1:10以上。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战争力量——整体凝聚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⁴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将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在这样的作战体系中,传统战争中那种贪大、求全和追高的观念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品种、规模、性能不再是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性要素,系统集成和横向一体化成为最关键的要素。武器装备品种再多、规模再大、性能再好,如果不能并入系统,则不可能发挥作用,在战场上不仅不能形成战斗力,反而将成为好打的目标。信息化战场是一体系统对抗的战场,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能够控制作战手段,灵活选择目标并控制战争进程和节奏;没有相应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则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数量众多但没有灵魂,因而难以形成作战效能。力量凝聚机械化战争中,战争力量主要表现为物质力量。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尤其是在夺取并控制信息优势
1/41/41/4
……………………………………………………………最新资料推荐…………………………………………………
和空天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准确的时间,把所需的力量准确地调整和机动到准确的地点和方向,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中,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仍非常重要,但重点偏向两个方面:一是战略层面交战双方的排兵布势、斗智斗勇和战略欺骗;二是战役战术层面的自动化指挥和控制。
自从美军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军事传感革命,后来又发展到卫星侦察和高空无人机侦察。一场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全球性新军事变革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战争的形态。目前在利比亚发生的军事干涉行动再次显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威力。来自太空的情报信息在多国部队空袭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多年以来,西方国家的侦察卫星每时每刻都在世界各地上空侦察和拍摄,利比亚自然也不会例外。这些具有间谍作用的侦察卫星可以在700公里的高空拍摄利比亚的空军基地、雷达设施和防空导弹基地,分辨率可达几十厘米。这些军事情报数据随后被存入一个西方国家联军共享数据库中。在此次对利比亚的攻击行动前,这些数据都被派上重要用场,用于计算联军空对地导弹和舰对地导弹的飞行轨迹,然后以照片数据和雷达信号辨认并摧毁目标。在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开始后,这样的军事情报采集仍在不断地继续进行,并以三维数码模型传回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等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门,以此指导联军的战斗机发起进攻行动。
另外,在联军实施对利突袭时,肯定少不了一招“必杀技”电子战。但和当初“黄金峡谷”行动时,美军出动飞机实施阻塞性干扰不同,此次行动美军很可能引入了更高级的“舒特”战术。“舒特”是美国空军一种绝密的网络信息战武器,主要利用网络病毒入侵敌方通信系统、雷达站和计算机,尤其是与地面防空有关的系统。与主动强电磁干扰手段不同,依靠“舒特”系统,美军无须用导弹摧毁对方的通信系统和雷达,便能“凭空”渗透进目标网络,使其呈现“麻痹”或“假死”状态,使己方的攻击机群能轻松完成预定的轰炸任务。
由利比亚战争可见,如今来自空中和太空的侦察与打击已经成为各国必须正视的现实威胁。所谓的空天防御体系已经不仅是一种战略威慑力量,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实战力量。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空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新焦点,基于空天信息系统的军事力量建设已经在世界各国全面展开。因此,关注空天安全,加强国家的空天防御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传统作战历来强调集中。因为只有将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统一运用,才有可能在力量的对抗中获得优势。为了便于对集中起来的资源有效管理和运用,传统的作战力量一般都建有等级森严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任务的来源和行动动力只能来自上级的指示,官兵的一切作战行动都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安排”。
然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作战的普遍要求,都使这种单一纵向集中的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旧式的、高度集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很难发挥作用,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任何使这种系统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的企图,都只能使该系统变得更加脆弱。这是因为,在战场感知技术和远程精确打击力量不断发展的今天,作战体系的“关键联系、依赖关系和易受攻击之处”,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和摧毁。而一旦这些环节遭到破坏,整个体系的作战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削弱,直至陷于瘫痪状态。
建立“网络式而不是上下等级制”的组织体系,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有效办法。因为在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和网络中,即便某些指挥控制节点遭到摧毁,其他节点仍然能够“自组织、自协同”,战争依然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体系建设,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横向联通,改变信息流通渠道单一的状况,使所有作战单元能够方便地进行多维、全方位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强普通节点的复合功能和指战员的自主意识,使各级部队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横向联合、主动配合和相互支援。
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是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特别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代信息化战争对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国防动员必须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国防动员整体水平唯一的正确道路。
2/42/42/4
……………………………………………………………最新资料推荐…………………………………………………
首先是国防动员的融合。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首要。第二是科研技术的融合。这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支撑。发达国家在高技术武器研发方面具有超高的军民融合度,比如美国的关键技术中有80%左右军民重叠,韩国80%以上的军工企业是军民结合型企业。第三是信息共享的融合。这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平台。提高国民经济数字化动员水平,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野外“动中通”,逐步建成集防空预警、通信警报、指挥控制、监视定位于一体的防空信息系统。第四是后勤保障的融合。要打破军地、部门之间的界限,共同完成物资、装备、交通、生活、医疗等保障任务;逐步探索任务衔接、梯次保障的模式,明确各保障力量在联合封控边境、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行动中的运用时机、数量和方式,确保任何情况下保障有力。
二、国防动员必须在有限的时空内加快平战转化的速度未来战争爆发突然,战略、战役界限模糊,战区部队在连锁反应背景下遂行作战任务,而动员速度与质量是遂行任务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紧贴作战需求,健全快速动员预案。快速动员预案,是兵员战时快速高效动员的基本依据。首先应充分考虑军事斗争中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着眼实质性动员准备的细化、量化、具体化,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完善精确实用动员预案,明确动员任务、程序,并将任务分解细化,确保预案实用、管用。二是军地联演联训,加强动员演练。加强涉战区军地实战性国防动员演练,提高国防动员的平战转换能力。当前应重点抓好涉战区城市防空分队、战勤保障分队、科技支前分队、应急分队成建制应用训练和快速动员演练,使其达到动员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三是增强首批作战的抗击力和攻击力。必须注重预备役部队动员的爆发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在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对敌力量优势,在有限的时空内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三、国防动员必须把科技力量作为动员的重点一是加强涉战区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动员建设。按照“建为战”、“建为用”的要求,逐步将动员重心由农村向城市和交通沿线转移,做到“三增三减”。即:减少一般专业分队,增加高技术专业分队;减少不对口的专业分队,增加对口的专业分队;减少“战斗型”专业分队,增加战场勤务、战斗勤务“保障型”专业分队。二是合理确定涉战区后备力量结构。目前,涉战区空军、炮兵预备役部队的后备力量建设比较薄弱。未来从作战后备力量建设情况看,现在总体结构类型还不是技术型。为此,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重点加强涉战区空军、炮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技术兵种的后备力量的比例。三是军民融合,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涉战区民用通信网、数字微波传输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化人才的潜力情况,建立军地一体、平战结合、纵横相接的人力信息资源数据库,把军民通用专业技术兵员、计算机网络人才、电子技术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组织,不断提高国防动员的科技含量。四、国防动员必须保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扩编和多维保障的需要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在多维空间展开的一体化作战。满足现役部队组扩编和参战支前需要,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动员的基本任务。首先,满足精确化联合作战诸军兵种组扩编需求。战争一旦爆发,边防部队、各参战部队、预备役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队都需要进行程度不同的扩编和补充。为此,必须以联合作战的需求为牵引,打破军兵种动员各成体系的模式,按照军地一体、联合行动的要求,动员各种力量,实施联合补充。其次,满足精确化联合作战诸军兵种战场勤务保障的需要。未来作战,涉战区地势险峻,气候酷寒,交通不便,一旦战事发生后,兵员、物资投送保障量比较大。为此,必须强化“军民融合式”保障的观念,突出科技力量参战支前重点,逐步实现由单一保障陆军作战向保障诸军兵种作战转变;从保障陆战场向保障立体作战转变。五、国防动员必须把提高信息作战能力作为组扩编动员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制胜的关键。一是建立横向连通、纵向一体的“网状”动员指挥体制。必须按照“完善动员机制”的要求,着眼“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构建网状国防动员体制,实现树状指挥向扁平状指挥转化,从根本上提高国防动员指挥的实时、高效。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动员工作效率。实现对动员潜力全范围、全领域、全内容快速查询和综合汇总,解决“一目了然”的问题;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动态、在线更新,解决“变化准确”的问题;实现根据不同军事需求自动生成国防动员计划方案,解决“辅助决策”的问
3/43/43/4
……………………………………………………………最新资料推荐…………………………………………………
题。三是动员信息力量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建立民兵预备役部队网络攻防分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战”,配合主力进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和电子佯动,对敌作战指挥网络实施攻击,干扰和瘫痪其指挥系统。
注释:
①赫尔弗里德•明克勒.新战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②盛红生,杨泽伟,秦小轩.武力的边界.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参考文献:
[1]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祝智庭.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新加坡:1997年[3]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4]伍仁和.信息化战争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5]胡光正.当代军事体制变革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6]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7]毛国辉.信息时代战争法理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8]杨新,毛笑冰.信息化军事变革前沿理论问题研究.黑龙江:白山出版社,2000
4/44/44/4
篇七: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信息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
势
(AL—21)
一、信息战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正不可逆转地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在未来战争中,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能更多地掌握战略和战场上的主动权。
机械化战争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武器装备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以后,以“闪电战”理论为代表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战争形态,作战装备主要有自动武器、坦克、飞机、新的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等。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资源,以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争夺制信息权为主要目标,以信息战为基本样式的崭新的战争形态。也可以说,信息化战争是至少有一方在战争中主要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多维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行动的高技术常规战争。信息作战是指在军事领域,敌对双方在战场上为争夺制信息权而展开的各种作战行动,包括信息攻击和信息侦察两个方面,主要指信息侦察与反侦察、信息破坏与反破坏、信息干扰与反干扰、实体摧毁与反摧毁。
美国1996年国防报告指出,信息战的任务是通过影响对方信息和信息系统来取得信息优势,支持国家军事战略。
美国陆军部1996年8月颁发的《FM100—6信息战》条令认为,信息战是在军事信息环境中,通过信息采集、处理等手段,并根据信息采取行动来加强己方部队力量,保护己方部队的能力,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实施胜敌一筹、不间断的军事行动。
美国国防大学塞尔姜中将认为,信息战是以夺取决定性军事优势为目的,以实施信息管理和使用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的手段。
美国政治学教授乔治·斯坦认为,信息战是利用信息达成国家目标的行动。
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装备为争夺制信息权(信息获取、控制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军事领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争夺和保持信息优势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从广义上讲,是指敌对双方为达成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为争夺制信息权而展开的斗争。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战,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概念,有时指信息化战争,有时则是信息作战,是否应严格加以区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条件。从军事角度简要地说,信息战主要表现为一个中心、两大支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柱和三种能力,即以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为中心,以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部队为支柱,以具备战场监控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毁伤评估能力为必要条件。
信息战的作战手段主要包括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实体摧毁、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和情报战等。
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或定向能,干扰、破坏或摧毁敌电子信息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电子信息系统免遭敌人破坏的作战行动。
网络战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地方网络中的信息、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用以窃取、篡改其信息,侦测敌信息活动,破坏敌网络正常运行,甚至通过网络对敌方的兵力、兵器、装备以及民用系统进行控制,同时保护己方的网络系统免遭敌人利用和破坏的行动。
心理战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等媒体与手段,给敌方官兵和民众以心理影响,造成敌方心理压力,动摇敌军心,瓦解敌士气,分化敌阵营,削弱敌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少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实体摧毁是运用硬摧毁武器摧毁敌指挥控制中心、通信情报中心等重要目标的行动,特别是摧毁那些在敌心理上、军事上、经济上有重要影响的目标。
军事欺骗是通过战术杨动或技术伪装等行动和措施,蒙蔽或欺骗敌情报系统,使敌产生错觉或误判。
作战保密是采取各种手段,防止敌方获取一切与作战有关的情报。
情报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探测、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信息,保障指挥员正确决策,同时破坏或阻止敌探测侦察、获取己方情报信息、削弱或摧毁敌情报侦察系统能力,进而影响敌决策者决心的一种作战样式。
1976年,美国汤姆·罗那在《武器系统与信息战争》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信息战争,1984年美国空军开始使用信息战斗术语,1985年沈伟光提出信息战概念,1991年出版专著《信息战》,被称为“信息战之父”。
二、信息战的主要特点
信息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大量使用,战场态势单向透明,二是作战手段信息化,对敌实施精确打击,三是作战行动协调一致,作战力量一体化,四是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全时空展开较量,五是C4ISR系统是战争的神经中枢,是被攻击的首要目标。
信息技术与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系统。
将战场情报、指挥、控制、通信和打击评估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就构成了战场信息化系统。
制信息权是影响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关键,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前提条件,也是作战双方各体系之间对抗的核心。
三、信息战的发展趋势
信息战的发展趋势一是信息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二是网络战成为关乎国家安危的战略战,三是争夺
2
制信息权的斗争将向太空发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信息作战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情报侦察能力,二是提高探测预警能力,三是提高指挥控制能力,四是提高战场通信能力,五是提高导航定位能力,六是提高电子进攻能力,七是提高平台自为能力,八是提高网络攻防能力,九是发展信息化武器系统。
在充分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国家的所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活动都将高度的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使用信息力量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系统实施大规模攻击,其破坏力不亚于核武器。因此,网络战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危与存亡的战略战。
在未来的信息战中,控制太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可以实现全球实时探测与预警,二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洲际通信,三是可以实现远程精确作战。未来太空信息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太空电子战和太空网络战对敌方太空平台实施软打击,干扰破坏敌方太空平台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使其丧失功能,二是运用反卫星导弹、太空雷、定向能武器对太空平台实施硬摧毁,从根本上破坏对方的太空信息系统。
3
篇八: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军事和信息完美结合,呈现一种快速精确之势。现代战争不是刀枪棍棒间的对决,二是信息之间的对决。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
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
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我们经常听到有什么数字化炮兵之类的名词就是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这样一支知识化人员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就是初步的信息化部队.
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我不是专业人员,一时也弄不明白.希望林火心和我性本浪等同志看到后帮我补充,呵呵.
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非接触的作战行动样式非接触作战时美军首先提出的一种作战思想并用于战争实践。非接触作战的出现,是一体化的远距离侦查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实践表明,非接触作战样式具有许多的优越性。一,能够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的威力。二,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三,提高生存能力,减少伤亡。四,可实施全纵深同时攻击,增大作战效能。五,战争的政治风险小。
3发展趋势
(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迫使进程加快。(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
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多兵种的有机结合。
(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6)战争耗资巨大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8)作战方法灵活多样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战场导致了作战方式更加多样化。(9)非军事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更加直接战争受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因素的影响更直接
总之以现代军事理论来深层次理解可以发现: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5战争方法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
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
摧毁与反摧毁
“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
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信息化战争的形成条件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战争形态到来的原动力。二、军事斗争的需求是信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三、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是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必然。四、战争目的和手段的矛盾运动,推动高效益战争样式应运而生,引起战争形态的质变。
众观往昔——现代军事与信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效,信息化是时
。代的要求,是历史的潮流
篇九: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研究战争形态,既要把握战争的基本形态,又要把握处于其下的战争阶段性形态,后者更具实践意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划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意义。笔者结合现代战争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尝试将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从物质基础、技术主题、组织形态、基本作战形式、支配机理等方面加以表征描述。
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萌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海湾战争为确立标志,在科索沃战争中趋于成熟,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信息化主导下的新型机械化战争。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含量的机械化平台、相对分立的传感器、以树状拓扑为主的C3I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装备以及隐身飞机等少量新概念武器;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连点成链”,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建立“侦—控—打—评”等重点链路、形成简单闭环并快速向网络化方向生长。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英联军已拥有了较强大的战场信息化网络,能够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实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但客观地讲,这一阶段栅格化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建立,实现网络链接的手段相对有限,信息系统还不能充分支持大量作战信息与指令的实时互联互通,系统间互操作性不强。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开始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金字塔”型迅速向“扁平网状”结构过渡,指挥层级大幅压缩,建设数字化、模块化部队成为各国适应信息化战争趋势调整改革军事力量的基本共识。由于美军在其担当“领头羊”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占据了先机,迅速拉开了与传统军事强国的代差,致使这一阶段的作战形成了以强凌弱“一边倒”的局面,以远程精确打击为典型战法的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的“三非”战争成为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受军事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基本作战形式以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协同式联合作战为主,各军兵种分队间自主协同的能力还较低下,计划协同在联合作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这一阶段的作战支配机理主要是以控制论为主体的“老三论”,OODA(观察—判断—决定—行动)链式循环理论开始为各国军队所普遍接受。
信息化战争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自然扩张和平滑过渡,这一阶段起始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后,预计将延续至未来2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主要是信息化主战装备与弹药、综合化战场传感体系、栅格化信息传输网络、网电一体化的信息战装备和具有辅助决策能力的指挥控制系统等。与初级阶段相比,装备体系的概念与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但未发生根本性颠覆,大中型装备在主战装备体系中仍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这一阶段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结链成网”,即建立并依托栅格化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门类繁多的数据链族,将战场上各作战要素绞链成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打破军兵种“烟囱”、打通层级阻隔、消除业务壁垒,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增强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体系对抗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类似美军“全球信息栅格(GIG)”的网络化基础设施将广泛建立起来,天基互联网将在军事领域发挥重大作用,而各种新原理战术通信手段将得到蓬勃发展;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呈现出相对固定的无尺度网络结构,少数的关键节点仍支配着大多数的作战资源,机械化战争时期的层级结构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但信息横向流动不断加强,跨军兵种的旅、团部队甚至营、连分队间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协同渐成常态。这一阶段主要强国先后建立起以网络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信息化军队,技术差距得以缩小,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是基于相对固定拓扑的“网络中心战争”;相应地,信息主导、精打要害、体系破击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场空间由多维走向全维全域,作战力量由协作、合作开始走向功能耦合、融合,作战行动体现出整体联动、自主协同、并行作战的特点,作战控制更加集约精确。这一阶段的作战支配机理是网络科学、复杂系统理论和大数据决策理论等。
信息化战争高级阶段是对中级阶段的深度扬弃与颠覆性发展,其大致起点是未来20年左右,终点尚难以预测。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新质机械化与新质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造就的“军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包括泛在化智慧化的战场传感体系、智能化超能化的主战装备体系及弹药、实时化分权化的协同任务规划体系、分布式自主化的作战编队与集群等。作为战争形态主要标志的主战装备体系,无论是概念还是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一代核武器、空间攻防作战平台、天基战略打击武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跨界飞行器、洲际战略轰炸机、空天防御系统、网络战武器和战略电子战武器等将构成战略威慑与打击的中坚力量,而各类智能化的无人机、无人车辆、无人舰艇、外层空间机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纳米仿生机器以及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新一代网络电子战武器等将集中取代传统的战役战术武器成为战场新宠。这一阶段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集网成云”:一方面,泛在化小微化的传感器和战场物联网将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和脑机耦合等技术使每个有生力量都能成为战场信息节点,信息触角拓展至微观、延伸至战场各个角落,总体数目和体系能力指标跨数量级甚至量度级增长,自然环境、人化环境和虚拟环境被有机地纳入军事系统;另一方面,分布式的网络信息体系,将性质、功用、层级、结构各不相同的人联网、机联网、物联网、弹联网等子网“集网成云”,形成贯通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跨域集成、动态不居的“超网”,以此凝聚全体系作战能力、释放最大作战潜能。这一阶段的作战力量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战略战役层面将呈现出动态的无尺度网络结构,关键性节点的数量大幅减少且相互支撑、备份、接替,指挥关系动态变化,“死穴”越来越少;在战术层面则可能更多是无中心网络结构,各作战节点“民主协商”作战,作战组织因需即时建构、即时解构,组织形态呈现出高度流动的“云态化”特征。这一阶段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是云态化体系与云态化体系之间自主对抗的“云战争”,基本作战形式将是基于模块化力量体系和诸多小编队、小集群的跨军兵种的融合作战,其特征是智慧、智能;作战支配机理在中级信息化战争基础上更强调超循环理论、脑与认知科学、新的决策科学甚至仿生学,以及未来数学和科技哲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云战争”预计将于本世纪中叶前后成为主导性战争形态。
篇十: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当前发达国家军队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信息流动快时效性高的特点正努力克服传统指挥体系信息流程长横向沟通差抗毁能力弱的缺点加快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以求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环节提高军兵种联合指挥水平把树状纵长结构的传统指挥体系转变为更有利于信息流动和使用的网状扁平结构试论军队信息化过程中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论文摘要:军队信息化是关系国民生存、国家存亡的大事,建立一套安全实用、高效快捷的军事信息系统是目前军队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军队信息化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分析这些隐患从而防范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
论文关键词:军队信息化
军网
信息安全
军队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工业时代,军队的现代化就是实现机械化;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则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定义和主要标志,建设信息化军队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军队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在逐步理清发展目标和方向后,开始采取种种措施,加速打造自己的信息化军队。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着眼军队人员的知识化特征,加快高素质知识型军事人才的培养
人才乃建军之本,强军之基。不同的时代,对军队人员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农业时代,要求的是体能型军人,工业时代要求的是技能型军人,到了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则是知识型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用知识武装官兵、武装军队,已成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把加快高素质知识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作为实现军队信息化的基本路径,采取依托国民教育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力争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型高素质人才吸收到军队的行列中来。目前,美国军官几乎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军官高达近50%。在伊拉克战争中,操纵“爱国者”防空导弹、“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高技术兵器的军人,有三分之一是技术专家。俄罗斯目前98%的军官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并有相当数量的博士和副博士;日本自卫队和以色列军队要求军官必须全部达到大学以上文化水平。
当然,军队的知识化并非仅等于军官的高学历。最终的检验标准,在于指挥员的综合素质,驾驭现代装备的能力。总之,努力实现军队人员的知识化,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共同选择。
二、着眼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特征,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体系建设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鉴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广泛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采取研制、改造、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体系。
研制新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建立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军队目前重点是加强精确制导弹药和信息化平台的研制开发。新型精确制导弹药主要以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为核心,具备自动识别、自动定位、精确打击的功能;新型信息化平台主要以电子信息传感系统为核心,与指挥控制系统互联互通,具备战场感知、自动跟踪、信息处理、指挥控制等功能。在加强常规有人作战平台研制的同时,发达国家还普遍加强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包括智能化无人机、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水下潜航器等)的研发工作,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无人化趋势。
军队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作战服务的,信自、战中大量的侦察信息、和作战命令将会通过军网进行上传下达,在作战期间军网是不允许中断的,一旦断网将会对作战产生重大的影响。军网由于采用的是独立的专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经研究发现,军网由于地域广使用单位分散,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数。其中之一就是物理链路和接入端仍然存在盲区,从这些地方仍然可以在作战期间对军网进行破坏,给信息、战以致命的打击。因此,为丁保证军网在作战期间的安全,保证信息战的胜利,研究军网的安全是很现实也很有必要的。
三、着眼作战编成的联合化特征,加快武装力量结构的一体化步伐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整合优化军队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重要一环。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将是多维一体,陆、海、空、天、电、网等各个战场空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任何一支作战力量都不可能像以往在机械化战争时代那样,只在某一个空间独立作战,而要能够具备在多个战场空间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作战力量的编
成必须打破军兵种界线,遵循“系统集成、合成一体”的原则,按任务需求进行诸军兵种合成的一体化编组。目前,美军的陆军师、海军联合特遣部队和陆战远征部队都具有很强的合成一体性,还计划组建4种高度合成的一体化部队:由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导弹兵、攻击与运输直升机分队组成的一体化地面部队;由侦察机、攻击机、战斗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空天远征部队;由1个陆军旅特遣队、1个空军战斗机中队、1支海军舰艇部队和1个陆战队分队编成的陆海空联合特遣部队等。俄军目前组建的机动部队则横跨3个军种和1个独立兵种,包括陆军的摩步师、坦克师、特种师、火箭兵师,空军的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团,海军的陆战队营和空降兵师。法军的快速反应部队也由5个军兵种的不同类型师组成,可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这些诸军兵种一体化的作战部队,组织结构更加严密,作战单元更加集成,遂行任务更加多样,更有利于信息化装备作战效能的充分发挥,因而,具有很强的系统对抗能力。四、着眼指挥体系的扁平化特征,加快指挥网络化系统的建设进程
指挥体系趋向扁平化,是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发达国家军队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信息流动快、时效性高的特点,正努力克服传统指挥体系信息流程长、横向沟通差、抗毁能力弱的缺点,加快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以求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环节,提高军兵种联合指挥水平,把树状纵长结构的传统指挥体系,转变为“更有利于信息流动和使用”的网状扁平结构。比如,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经历了C2系统、C3系统、C3I系统、C4I系统后,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为一体,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诸军兵种互联互通的C4ISR系统,基本形成了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共享信息、及时决策指挥的扁平网络化指挥体系。目前,美军指挥自动化建设正致力于把火力打击系统纳入其中(即形成C4ISKR),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栅格”(GIG),以求完全实现情报获取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作战单元一体化。这一目标实现后,美军的信息化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完成由传统的“平台中心战”向高度一体化的“网络中心战”转变。而在这方面的建设上,其他发达国家军队也高度重视,投入力量不断加大
而我们建设军队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隐患一、军队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物理链路的不安全全军作战部队的分布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分散的,遍及全国的各个角落。要使全军的所有作战单位全部接入军网必然将部分物理链路如光纤放在非军事管理区内,这样地方人员将能够接触到这些链路,这部分物理链路在战时将会成为攻击、窃取的目标。如一级结构间的光纤、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间的光纤、二级、三级结构间的光纤连接,四级和三级的间的光纤连接:这些光纤翻山越岭,穿过非军事管理区,这些地域可以说是军事管理安全的盲区。同时它也是造成军网最大的不安全的地域,如果敌方知道这些光纤的埋放地点,战时将这些地方的光纤剪断或者在光纤处进行信息窃取,这样将会使军网长时间断网,这是对军网最大的威胁,同时也是军网内信息比较可能泄露的地域。另外,小、远、散单位由于到接入端距离教远,它的物理链路也会暴露,有的甚至有部分可能处于非军事区内,它也是造成军网不安全的地域。作战时,它也是敌方首选目标。如果敌对分子对他们的物理链路进行窃听或者剪断,将会使这些单位造成长时间断网,无法通过军网发送和接收信自,另外就是他们通过军网传递的信息将可能被窃取,造成泄密。还有就是临近的友邻单位的接入和执行任务而驻扎在接入级附近的临时作战单位,也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在各接入级,其他军兵种的作战单位由于作战任务的需要可能会临时进入接入级附近执行任务,如果让他们各自接入自己所在部队的军网是不现实的,只有就近接入附近的接入级,连入军网来传递信息。但是,对于这些友邻单位和临时单位的安全控制,接入级无法像控制本级的那样去管理,而且,他们到接入级的光纤也是在非军事区内。这些单位由于是临时驻扎,所以警戒力量相对要弱一些,只要友邻部队的任何一个接入点出问题,便可以从那个接入点入侵军网,对军网进行破坏。(二)接入端信息接入点的不安全对军网来说,接入端的信息接入点大部分是在军事管理区内,非军方人员极难接触到这些信息、点。但是,接入端也有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四级结构下的接入点,由于四级结构
处作战单位分布较散,尤其是我们所说的小远散单位,侦察哨所,友邻部队临时作战单位的接入点、单兵作战系统中的每一个单兵都是一个信息接入点,作战单元的信息接入点,这些接入点将是敌对分子可能窃入的地方。只要一个信息接入点被成功窃入,那么敌方就有可能以此为突破口对军网发动攻击。(三)违规使用军网造成的不安全由于兵员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有些同志私自将非军方下发的软件、存储介质,甚至个人PC用到军网,从而可能导致病毒在军网上的传播。同时,将军网内专用的存储介质在军网和Internet之间互用,造成军用信息、在Internet上的泄露,同时,将病毒带入军网,对军网造成危害。(四)管理上的不安全没有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对接触军网内的设备如(网络设备和接入点的Pc)和使用人员没有严格检查管控,让外来人员和没有资格接触网络设备的人员接触到这些设备,尤其是在接入点,有些私自将PC接入Internet。有的直接将该接入点连入Internet,这样相当于在这个地方为Internet上的黑客开了一道访问军网的大门,互联网上的黑客可以从此对军网进行攻击。可以说目前军网的不安全,有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带来的另外还有作战区间网管人员反叛造成的不安全,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但是如果出现,那么战时对军网将会造成致命的危害。对信息、化作战造成致命打击。自然灾害也会带来不安全,如电力系统被毁等对军网的不安全。
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军网从结构上解决了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军网的特殊性,它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将会是军网的薄弱点,敌方完全可能利用这些不安全因素及薄弱点对军网进行破坏。
二、军网安全防护对策分析
(一)健全网络安全机构在每一级单位,都应当设立相应级别的、负责信息安全的专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包括领导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任务进行分工以确立各自的职责。一类人员是负责确定安全措施,包括方针、政策、策略的制定,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另一类人员是负责分工具体管理系统的安全工作,包括保安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系统管理员。在分工的基础上,应有具体的负责人,以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当前应重点建设和完善以下三个“中心”。网络监管中心。其职责主要是运用技术手段,对我军各类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搜索、监测,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帮助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黑客”和病毒入侵网络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理,提高信息系统的隐患发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应急处置中心。军队应按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确保恢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应急处置机制,发展专业化保障力量,以有效防范和及时解决各类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军事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和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提升我军全时空专业化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跟踪前沿动态,提高研究起点,拓宽研究思路,把信息安全理论研究与网络防御演练结合起来,把信息安全专题、研究与电子对抗、情报侦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现实性的对策研究与前瞻性的战略研讨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的超前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二)建立网络防护机制一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网络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科学评价,证明网络的安全等级,找出安全缺陷和漏洞设法躲避风险。二是建立防护演练机制.演习可以验证信息安全策略的合理性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发现和寻找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达到固强补弱的目的。(三)完善信息保密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管理的原则:一是多人负责原则,即在从事每一项安全相关的活动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二是任期有限原则,即任何人不得长期担任
与安全相关的职务,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三是职责分离原则,如计算机的编程与操作、机密资料的传送和接收、操作与存储介质保密、系统管理与安全管理等工作职责应当由不同人员负责。另外,各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要求用户必须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定期备份重要资料,规定军用计算机不得随意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不得打开陌生邮件,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等。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对涉密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使用、销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建立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我军军事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开发网络防护技术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当前,应力争在以下三种技术上求得突破:一是能逐步改善信息安全状况、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技术,如密码技术、鉴别技术、病毒防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二是创新性强、可发挥杠杆作用的突破性技术,如网络侦察技术、信息监测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测试评估技术等:三是能形成“杀手铜”的战略性技术,如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五)培养信息安全人才信息安全对各类人员的要求不同,如领导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敏感的战略眼光,使用人员要有很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知识,维护和建设人员要强调政治过硬、职业道德和专门技术等。因此,应该加紧培养既对信息安全理论和信息安全技术有很深造诣,又对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有较深了解的高级信息安全战略人才:既通晓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制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既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安全装备和设施,又能解决信息安全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把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纳入全军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在相关院校建立培训基地,设立信息安全专业学科,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和储备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我军建设一支强大而稳定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在信息作战条件下,信息安全是军队战斗力的“利剑”,但是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那它就成了“软肋”。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高效严密的策略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
官兵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只有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网军”,才能保证军队在未来的信息战中占据主动权。
篇十一: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使
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
次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
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篇十二: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参谋班张铁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
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
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篇十三: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军队信息化强国标志2006年12月29日,《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
白皮书中强调,要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目前,我军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信息化,紧随人后亦步亦趋不行,绕过机械化搞信息化也不行,而必须走二者兼顾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胡锦涛***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可以看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国防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发达国家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为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便以什么样的方式更新国防建设。社会是军队的母体,军队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挑战却迫在眉梢的状态相似,我国军队与整个中国社会一起感受信息化脉搏的起落,在机械化之路的半道上,悄然开始了信息化的蜕变。当军事强国遭遇信息化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孕育萌芽,至90年代初,各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建设,各国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已有很大程度提高,但发展却并不平衡。战争形态变迁在世界军事的历史图册上,曾先后留下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等几次重大军事变革的记忆。冷兵器战争以金属兵器的使用为标志,属于农业时代的军事变革。冷兵器战争的战场空间从部落之间扩展为国家之间,军队的机动范围可达上千公里,从地域的固定性过渡到地域的移动性。战争以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战和骑兵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是白刃格斗,决定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员数量、格斗技巧和力量。战场局限于陆地的一维空间内,统一的陆海战场还未形成。热兵器战争以火药兵器的使用为标志,属于工业时代前期的军事变革。热兵器战争的武器变革中,兵器成为火药驱动弹丸的长距离发射工具,杀伤手段与兵器、士兵相分离。火枪、火炮是机械制造技术和力学、化学、光学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逐渐物化于武器之中,使科技与武器有机结合起来。火炮被安置在帆船上,海上战场开始形成,战场规模在二维平面上
得到扩张。机械化战争以武器装备机械化为标志,属于工业时代强盛时期的军事变革。机械化战争
的武器变革中,兵器机动由内燃机驱动,运动更加快速,并且能在空中运动。随着飞机的出现并用于战场侦察,战场空间从二维扩展到三维,侦察的视角从地面延伸到空中。雷达的应用首次实现了依靠电子技术手段的超视距观测,标志着军事侦察超越了人的感官限制。同时,随着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电磁波作为传递信息的新媒介,加强了远距离机动各作战单元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实现了指挥员在大范围战场上的及时指挥与有效控制。机械化战争中,坦克成为陆战的主战武器,提高了进攻速度。机械化武器装备的更新,促进了作战思想、军事理论的创新,如海权论、制空权论、闪击战论等创新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检验。
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发展沿革军队信息化建设发端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即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而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龙头,又是军事信息系统。如果以军事信息系统的发展演变为“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军队构成要素信息化的发展为“纬”,大体可以将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沿革区分为三个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外军队的信息化处于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军事信息系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步建立起战略空军指挥控制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战略空军核攻击系统,建成了C3I系统,准备建设C4I系统;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部分武器装备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打击武器系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影响到传统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创新开始启动,信息化作战理论破土而出。但是,在这一时期,国外军队机械化发展仍是主流,信息化发展虽开始自然萌发,但只是支流。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自由状态”,是非自觉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即从海湾战争到布什入主白宫推行“军事转型”这一阶段,是国外军队信息化的开始启动时期。冷战结束后,美国捷足先登,率先启动了新军事革命,开始自觉地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接着,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紧随其后,走上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之路。其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高技术战争。在这些战争中,美军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手,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美军初步建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方面也有较大突破,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观点;在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取得了进展,培养了大量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战专家和信息技术人才;在数字化部队建设方面,则建成了1个数字化师。同一时期的俄军则建成了条块分割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但因军费拮据而使解决横向互通、建设统一信息空间的努力受挫。尽管如此,俄军在军事信息系统建设领域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例如,在1997~2001年期间的武装力量军兵种结构调整中,俄军按照新的体制改造军种指挥通信线路,最终使五大军种指挥系统过渡到三大军种指挥系统;俄军开始恢复和重建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该系统设在远东地区的指挥所进入试验性战斗值班;俄军开始在北高加索地区试验区域型指挥自动化系统,使其逐渐发展为集指挥通信、数据传输、武器控制和作战保障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与此同时,英国、法国等国家军队也先后开始实施数字化部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英军于1996年颁发《英国陆军数字化总纲》,计划分三个阶段到2014年使陆军部队全面实现数字化;法军已试编了一个6000人的数字化旅,并为团、营部(分)队装备了战术级军事
信息系统。从2001年至今,外军的信息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2001年,在世界各国军队的信息化
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美国正式启动了“军事转型”,它标志着各国军队结束了长达10年的信息化建设摸索时期,开始进入组织严密、计划周全、责任明确地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新阶段。继美国之后,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军事转型”。“军事转型”的本质就是将机械化军队建成信息化军队。
建设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发展因为经济实力、启动时间、进展速度的差异,发展并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军队形态的各项构成要素不是齐头并进地沿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是有快有慢;各国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差异很大,有的国家在军队信息化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的距离,而有的国家则刚刚起步。根据军队信息化启动时间的早晚与进展速度的快慢,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保存少将把世界各国划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全面领先”型,这类国家只有美国一家;二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三是“自主发展”型,只有俄罗斯一国;四是“发展滞后”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从总体来看,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快。各国军队都在积极采用民用信息技术和大力开发军用信息技术,并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突破;各国的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启动,美国已初步建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战装备也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同时,军事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很快。军事理论创新既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又对其有指导作用。迄今,各国军事理论创新已有很大进展,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理论方面,提出了“国家安全泛化论”、“合作双赢”战略、“信息威慑”、“信息保护伞”等。在战争与作战理论方面,提出的新概念更多,如信息战争、信息化战争、非对称战争、非接触战争、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等;在军队建设理论方面,明确了“信息主导”、“系统集成”、“虚拟实践”、“以商促军”的建军思想。但是,“军事理论的发展仍然落后于武器装备的进步和战争实践,”王保存表示,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仍需时日。此外,各国开始探索培养信息时代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但是,军事人才生成机制的根本性改革尚未启动。军事组织体制的改革方面,虽然有一些变革设想,组建了少量新型部队,但从总体来看,改革仍旧滞后,机械化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框架尚未触动,构建信息化军队的组织体制还未提上日程。复合式发展夕阳与朝阳对话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将现代文明带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被推向新阶段。与此同时,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及坦克的数量成为军队能否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要素。此景并不短,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谋求战略优势者都在追求着这些数量指标上的突破;此景也不长,到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通信卫星和网络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决定了战争形态将再次发生变化。有关人士指出,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单从机械化战争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迅速一边倒的局面,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之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更是反复印证了这一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的战争制胜要素,也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态。在多数人眼里,机械化像片夕阳,正逐渐接近它的物理极限;信息化则更像是朝阳,流动新鲜的血液。然而,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历史时期,各国在进行军队信息化的同时,都没有偏废机械化建设。
建设信息化军队,是什么原因令我们无法绕过机械化?信息化不只是装备
目前,我军上下都在讨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有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搞清楚,准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推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尽快将我军建成信息化军队。
我国军事理论界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要旨的认识差异很大,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发展互联互通的综合军事信息系统;也有观点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就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军事信息系统和精确打击武器;还有一种观点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开发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建立信息化支撑环境(包括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组织体制改革等)。“这些定义都有失偏颇”,王保存表示,“它们所界定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覆盖面过于狭窄,未能准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旨。”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是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进行的,以提高信息力和结构力为根本目的,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最终把以火力和机动力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合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其实质是使机械化军队的所有构成要素都发生质变,变成信息化军队的相应构成要素,即最终全面建成信息化军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十分宽泛,绝不仅仅是军事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的发展”,王保存补充说,它涉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军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六项,即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后勤保障,因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也主要包括这六个要素。王保存还表示,国防信息化与军队信息化相比,概念不尽相同,前者所包含的范围远大于后者,但后者是前者的主体。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大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它除了上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素之外,还包括了建设信息化后备力量、信息化国防动员体制、信息化国防教育体制、足够的国家信息防护能力和创新性国防理论。“总之,国防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是,要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国防力量”。机械化不可回避目前,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枚核弹足以毁灭数千甚至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毁数个大型战略目标。然而,机械化战争所依赖的机动力和火力已达到或接近其物理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以精确打击甚至软打击达成战略目标,控制战争规模、提高作战效益和减小附带损伤是战争发展的另一种境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以信息力控制火力和机动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使用的效能。据国外军队测算,过去摧毁一个防护严密的目标需要轰炸机投掷普通炸弹900颗,一个普通目标也需要25颗,而使用精确制导炸弹摧毁同一目标,只需1~2枚。信息化使弹药的效能提高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信息技术的加入,还提高了武器平台的生存概率。在信息化战场上,配有电子干扰设备的轰炸机的生存率可高达95%以上,没有配电子干扰设备的飞机生存率在25%左右。在该状况下,美军规定无电子干扰设备的飞机在没有电子干扰飞机的支援下,不能参战。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的作战飞机在战场上的损失率仅为万分之几,相当于其它国家平时训练的损失率。但是,既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那么我国国防建设是否能避开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跨越性地迈入信息化阶段?“实际上,世界各国在军队建设中都包含有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两项内容,即便是美国军队的建设也并非百分之百的信息化建设”,王保存介绍说,这是军队信息化与机械化建设
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致。导致杀伤破坏的最直接因素是火力和机动,是有机动能力的火力摧毁目标,而不是信息,
信息对硬件目标没有物理杀伤作用。充分发挥火力和机动力的作用,以及为此而开发的武器装备、建立军事人才、创新战争与作战理论等,既属于军队机械化建设的范畴,同时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起点、依托和基础。没有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信息化军事的发展源于机械化军事,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机械化战争的推动。当打击力和破坏力极强的空军作战集团严重威胁防御一方的安全时,雷达探测技术便应运而生;当大量的常规弹药无法克服敌方的坚固防御时,进攻一方研制出了结合利用信息力和火力的精确制导武器。由此可见,在信息化军事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军事起到了”载体”的作用,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到尽头的产物。“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主导机械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道路。”王保存表示,在同时进行军队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过程中,应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引导和规范机械化。但是,没有机械化的发展,就没有信息化的到来;机械化不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化建设就没有起步的基础;机械化对信息化有反作用,能促进信息化。强大国防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导弹被广泛运用,从中可看出战争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是,是否便可以认为在今后,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仅仅是高精尖武器的比拼?在国防信息化的进程中,人的因素是在淡化还是在不断强化?依然是人才的竞争1995年9月,美国海、空军在大西洋上进行了一场联合军事演习。在马萨诸塞州的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电子系统中心,一位空军上尉军官将自己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键入几行字符后,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不到一分钟,这封电子邮件便进入了目标军舰的计算机系统,军舰的计算机系统接到命令后,立即将指令送到舰上的指挥控制中心。此时,舰长竟毫无知觉,照例接受了指令,一艘军舰就这样轻易交出了指挥权。“在信息化战争中,一个专家型的精英人才可能胜过千军万马。”国防大学信息作战研究所所长郭若冰表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信息化的战争中,人仍然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高技术条件下,人对战争胜负的作用不仅没有变小,反而更大了。近年来,我军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但是,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涉及人才使用等多个环节,因此信息化人才短缺仍然是阻碍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瓶颈”。郭若冰表示,与军事强国相比,武器装备性能方面我们的确有差距,但更重要的是部队现在配发的装备,有没有信息化人才能用出它的最佳效能。要赢得信息化战争,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指挥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郭若冰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官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战争对于官兵而言主要比拼的是身体、力量,而现代战争则主要是速度、精度的比拼。越来越多高精尖武器和系统的出现,需要官兵掌握更多、更新的技术,具备知识、素质等复合式能力。但是,这并不是说官兵必须掌握所有的最新技术,这是不现实的,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非常必要。需要个体复合型人才为了争夺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发达军事国家都在着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上。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第一资源,始终是战斗力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信息化战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战争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战争需要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郭若冰解释说,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既包括具有丰富知识、综合能力、全面素质的个体,也包括精通军事、政治、专业技术个体的复合群体。
冷兵器时代,军人往往被视为目不识丁的武夫,原因是当时的武器比较简单,骁勇者容易战胜对方。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使用和管理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而多军兵种联合一体化作战对指挥员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他们懂指挥,又要懂技术。这种要求是多元的,如果没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不熟悉合成军兵种,不熟悉一体化联合作战,知识技能单一,就无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同时,军事人才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夺取战场主动权。这种创造所要求的是“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结构:“塔底”是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塔身”是扎实的军事专业知识,而“塔尖”则是高新技术知识,主要是指最新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只有具备这种“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个体,才有可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篇十四: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精心整理
篇十五: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信息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
势
(AL—21)
一、信息战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正不可逆转地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在未来战争中,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能更多地掌握战略和战场上的主动权。
机械化战争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武器装备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以后,以“闪电战”理论为代表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战争形态,作战装备主要有自动武器、坦克、飞机、新的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等。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资源,以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争夺制信息权为主要目标,以信息战为基本样式的崭新的战争形态。也可以说,信息化战争是至少有一方在战争中主要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多维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行动的高技术常规战争。信息作战是指在军事领域,敌对双方在战场上为争夺制信息权而展开的各种作战行动,包括信息攻击和信息侦察两个方面,主要指信息侦察与反侦察、信息破坏与反破坏、信息干扰与反干扰、实体摧毁与反摧毁。
美国1996年国防报告指出,信息战的任务是通过影响对方信息和信息系统来取得信息优势,支持国家军事战略。
美国陆军部1996年8月颁发的《FM100—6信息战》条令认为,信息战是在军事信息环境中,通过信息采集、处理等手段,并根据信息采取行动来加强己方部队力量,保护己方部队的能力,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实施胜敌一筹、不间断的军事行动。
美国国防大学塞尔姜中将认为,信息战是以夺取决定性军事优势为目的,以实施信息管理和使用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的手段。
美国政治学教授乔治·斯坦认为,信息战是利用信息达成国家目标的行动。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装备为争夺制信息权(信息获取、控制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军事领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争夺和保持信息优势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从广义上讲,是指敌对双方为达成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为争夺制信息权而展开的斗争。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战,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概念,有时指信息化战争,有时则是信息作战,是否应严格加以区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条件。从军事角度简要地说,信息战主要表现为一个中心、两大支柱和三种能力,即以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为中心,以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部队为支柱,以具备战场监控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毁伤评估能力为必要条件。信息战的作战手段主要包括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实体摧毁、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和情报战等。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或定向能,干扰、破坏或摧毁敌电子信息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电子信息系统免遭敌人破坏的作战行动。网络战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地方网络中的信息、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用以窃取、篡改其信息,侦测敌信息活动,破坏敌网络正常运行,甚至通过网络对敌方的兵力、兵器、装备以及民用系统进行控制,同时保护己方的网络系统免遭敌人利用和破坏的行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心理战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等媒体与手段,给敌方官兵和民众以心理影响,造成敌方心理压力,动摇敌军心,瓦解敌士气,分化敌阵营,削弱敌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少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实体摧毁是运用硬摧毁武器摧毁敌指挥控制中心、通信情报中心等重要目标的行动,特别是摧毁那些在敌心理上、军事上、经济上有重要影响的目标。军事欺骗是通过战术杨动或技术伪装等行动和措施,蒙蔽或欺骗敌情报系统,使敌产生错觉或误判。作战保密是采取各种手段,防止敌方获取一切与作战有关的情报。情报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探测、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信息,保障指挥员正确决策,同时破坏或阻止敌探测侦察、获取己方情报信息、削弱或摧毁敌情报侦察系统能力,进而影响敌决策者决心的一种作战样式。1976年,美国汤姆·罗那在《武器系统与信息战争》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信息战争,1984年美国空军开始使用信息战斗术语,1985年沈伟光提出信息战概念,1991年出版专著《信息战》,被称为“信息战之父”。
二、信息战的主要特点
信息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大量使用,战场态势单向透明,二是作战手段信息化,对敌实施精确打击,三是作战行动协调一致,作战力量一体化,四是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全时空展开较量,五是C4ISR系统是战争的神经中枢,是被攻击的首要目标。
信息技术与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系统。将战场情报、指挥、控制、通信和打击评估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就构成了战场信息化系统。制信息权是影响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关键,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前提条件,也是作战双方各体系之间对抗的核心。
三、信息战的发展趋势
信息战的发展趋势一是信息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二是网络战成为关乎国家安危的战略战,三是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将向太空发展。
信息作战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情报侦察能力,二是提高探测预警能力,三是提高指挥控制能力,四是提高战场通信能力,五是提高导航定位能力,六是提高电子进攻能力,七是提高平台自为能力,八是提高网络攻防能力,九是发展信息化武器系统。
在充分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国家的所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活动都将高度的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使用信息力量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系统实施大规模攻击,其破坏力不亚于核武器。因此,网络战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危与存亡的战略战。
在未来的信息战中,控制太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可以实现全球实时探测与预警,二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洲际通信,三是可以实现远程精确作战。未来太空信息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太空电子战和太空网络战对敌方太空平台实施软打击,干扰破坏敌方太空平台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使其丧失功能,二是运用反卫星导弹、太空雷、定向能武器对太空平台实施硬摧毁,从根本上破坏对方的太空信息系统。
篇十六: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
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
二、信息化军队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
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
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使
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
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
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
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
八、目标控制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
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
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
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
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
(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
(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
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
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
(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
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
(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
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
次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
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
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篇十七: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精心整理
篇十八: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浅析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的发展也都面临着更加强大的动力。武警部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动力,也会社会治安的重要保证,为了可以进一步完善武警部队的体系建设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武警部队的日常工作当中,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武警党委提出“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遵循落实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方法论的重要举措,是武警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抓好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为推进武警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1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重点和支撑建设现代化武警要以信息化为主导,是因为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是当代科技革命和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主导因素。武警部队要实观从摩托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发展,就必须按照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内在要求,以信息化建设牵引和推动部队改革,促进部队向现代化转型,努力实现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战略目标。1.2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基本途径党中央关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战斗力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其中,信息系统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链接作战体系的神经和血脉,武警部队贯彻胡**的战略思想,必须着眼有效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把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建设,作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以执勤处突为主要内容的整体作战能力。1.3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信息化是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部队遂行任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战斗力生成的增长点。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成果应用到执勤、处突、教育、管理、训练、保障等各个方面,带动部队建设整体跃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与部队全面建设的内在关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建设水平。2积极推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程度高、涉及层面广、跨度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应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精心搞好顶层设计,扎实抓好硬件建设。从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及实践来看,应主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是确立科学的建设目标和工作思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任务要求和实际,科学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
现“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建设思路。三是明确可行的阶段性任务务。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近期建设目标,要把指令性任务与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性任务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3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软件设施浪费严重,硬件设备相对落后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优化。软件设施浪费严重是因为软件设计水平低,很多管理工作还需要人工操作,没有考虑环境因素与条件限制,而且软件平台的兼容性能很差,系统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动,浪费了相应的软件设施。硬件设备相对落后是因为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防火墙设置存在漏洞,后来更新设备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优化是因为云计算有潜在的危险性,而且,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保密性能很差,经常导致军警机密泄露,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利用信息设备保护好军警机密或者因为保密意识淡薄而造成机密泄露。4云计算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4.1利用云计算来促使武警部队管理走向专业化与制度化推动武警部队管理走向专业化与制度化则需要利用云计算来制作刚性制度安排,使武警部队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分工明确,责任清除,将就用规范加以控制,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计算机明文规定,在武警部队管理方面表现为高度的专业化和制度化。4.2使用云计算来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云计算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可以构建运体系,集中管理计算和存储等服务器的云资源,利用虚拟化结构隔离硬件与软件,促使软件系统运行统一资源管理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4.3利用云计算做好****云计算的潜在危险性对军警机密的保管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利用云计算做好****就需要对武警部队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并定期更换密码,从而全面提高武警部队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军警机密丢失。5结论随着武警部队所面临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国家武警部队的工作能力,需要结合时代特色进行改革。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时代特色的改变,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入,武警部队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对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方法进行了论述。虽然现阶段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问题,但是相关人员应该坚实的走好技术应用的每一步,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1]刘政.推进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探讨[J].电脑迷,2017,(02):172.[2]刘青子,胡信布,苏子雍.云计算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1):75.[3]周连明.云计算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4]张德荣.武警水电部队信息化建设支撑环境策略[J].水利水电技术,2013,
篇十九: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多维信息化作战力量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种战争形态。它是继机械化战争、核战争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特别是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是以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而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即C4ISR)。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和准确命中目标。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C4ISR系统联网。它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能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单兵数字化装备,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信息化的士兵装备,既是战场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基本作战单元,具有人机一体化的远程传感能力、攻击和生存能力,能够实时实地为炮兵和空地作战任务的飞机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在阿富汗战争中,美空军准确无误地对地面目标攻击,就是得益于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信息士兵系统与整个战场数字化网络连为一体,为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目标数据。单兵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和运用,意
1
味着陆军作战效能将出现革命性变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
侦察系统的简称,是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使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美国新型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能为从总统到士兵的各级作战人员快速提供决策和作战所需的信息。在信息化战争中,C4ISR系统也将是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围绕C4ISR系统展开的攻击和防护成为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
二、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陆、海、空三维一体的立体战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作战空间发生了又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空间由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太空,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物理战场空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战空间发生了更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充斥于陆海空天物理空间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空向太空的无限扩展,信息空间的“无疆无界”,呈现出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的超大多维、领域无限广阔的特征。三、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时间是战争的基本要素,战争随着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持续的时间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似乎成为战争发展的一个规律。据史料记载,超过5年以上的战争,在17世纪约占40%,18世纪约占34%,19世纪约占25%,20世纪约占15%。而近几场局部战争的持续时间急剧缩短。海湾战争为42天,科索沃战争为78天,阿富汗战争为两个月,伊拉克战争为4周。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快速作战能力,使战争时效性明显增强。作战平台的战场移动速度快,信息化武器作战距离远,能迅速实施远距离兵力快速投送和作战效能的聚焦,使作战的时
2
效大大提高。二是信息化武器的精确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毁伤效能。精确作战武器的打击的准确性本身就提高了作战效能,精确打击直指敌人的战争重心,在短时间内给敌以准确而致命的指击,必然使得作战时间大大缩短。三是战场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大大缩短了作战周期。由于武器的信息化和指挥系统的一体化,使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实时化,在网络化战场上,尽管作战的程序和信息流程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使得作战进程由发现目标、进行决策、下达指令、到部队行动,几乎实时同步进行。四是信息化战争的高消耗性客观上要求作战速战速决。信息化武器的高造价和高维护费,既使象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难以维持长时间的信息化战争的消耗,海湾战争中,美军平均每天消耗11.6亿美元,战争长时间拖延,国家经济将难承受,这就客观上要求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四、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而产生新的军兵种,导致军队作战力量单元发生变化,它们的协同关系也随之改变,最终要求新的协同方式与之相适应,其外在表现便是军队的作战组织形式的变化。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是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军和天军新军种的出现,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程式化的合同作战,发展为多维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作战组织形式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组织形式变革的根本动因,诸军种部队的联合成为作战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诸军种在网络化的多维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是联合作战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高度信息化武器系统为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信息化武器分属各个各军种,在作战过程中将达成战斗效能的聚合,任何单一军种在网络化的战场空间将无法完成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必须依靠与其它军种的联合作战,或依靠其提供联合支援,才能实现战斗力量的整合。因此,诸军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组织形式,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五、信息作战首开战争序幕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信息作战是在机械化与信息化交融的发展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它以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心理战为主要作战行动,使信息转化为现实的作战能力,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和赢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信息作战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保护我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破坏和消弱敌方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在确保已方获取信息和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能够使敌方威力巨大的武器系统变成“瞎子”、“瘫子”、“聋子”。它往往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战争始终,成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陆权的前提,有时可能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的重要作战行动。六、非接触作战和非线式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方式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从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非接触作战已走上战争舞台,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非接触作战是美军首先提出来的一种作战思想,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付诸实践,美军依靠其拥有的一体化远距离侦察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系统,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实施超视距精确制导打击,实现了“我以火力有效打击对方,而敌方则不能有效还击的目的”。战争实践证明,非接触作战能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威力,在敌防区之外,聚合多维空间作战力量对敌主要战略经济目标、国家首脑指挥系统、高技术作集团实施精确打击,迅速达成有限战争目的,可避免陷入战争泥潭,减少战争风险性和人员伤亡,并可大大提高战争的效费比,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强敌对弱国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中,为巩固非接触作战的效果,最终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体系,往往还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地面部队,实施双方近距离、“面对面”的直接交战。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尽管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38天的非接触性远距离联合精确打击行动,但最终促成伊军从科威特撤出的,还是4天的地面作战。但信息化战争中的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作战与机械化战争中的近距
4
离作战已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种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脱离抵触的电子—火力交锋,只不过它与非接触作战的远距离精确打击相比,属于“近距离”范围。这种“近距离”作战的行动主体将是数字化部队,作战的基本样式是非线式作战。
所谓非线式作战是指,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化的作战部队打破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在作战时间和作战空间上的程序化的近距离作战程式,运用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和快速兵力投送平台,随机编组战斗部队,快速敏捷地机动,实时聚合信息化作战部队,实施一体化的作战行动的一种作战样式。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对伊实施的地面进攻作战,具有非线式作战的一些特点。美军凭借高技术武器装备优势,战前向科威特和土耳其实施远距离兵力投送,地面作战行动与非接触远距离精确打击行动同时展开。地面部队以闪击战术直插伊军核心要害目标——首都巴格达,身后却留下激战尚酣的巴士拉等多个城镇,并在战争后期开辟了从土耳其方向进攻的北方战线,形成了南北对攻巴格达的合围之势,在4周时间内攻克了巴格达,并控制了伊拉克整个局势。整个地面进攻作战行动几乎是在伊拉克整个作战空间同时展开,作战的前沿和纵深的界线很模糊,体现了非线式机动,一体化作战的特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