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者下基层经验交流材料大全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县文化现状
县位于市东部,全县人口37.5万,辖9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299个行政村。我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运河文化,赋予了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里,是著名武术流派临清潭腿的发源地,是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的故乡,这里还有舞狮、秧歌、锣鼓、广场舞、书画等众多的群众文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
二、工作方法与成效
2015年,我局成立十支文化惠民小分队,加强与全县九个乡镇、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及所属299个行政村的对口联系,结成文化工作对子,以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为主要文化活动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服务。今年来,我局为二十四个行政村修建840平方米的农村文化广场;为八十个行政村配发电脑,为一百四十余个行政村、文艺团体发放音箱、广场舞服装及秧歌服等文化娱乐器材;“欢乐邢襄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圆满完成全年演出十二场次的计划;送电影下乡3588场、送图书7686册。组织全县九个乡镇和轴承工业园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并选出优胜队伍参加“幸福跳起来”广场舞电视大赛。以上各项惠民活动有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向农民送文化的同时,我局还通过多种形式在广大农村“种文化”。县图书馆自2012年4月23日复馆以来,实施“无障碍、零门槛”的免费对外开放政策,读者可在图书馆免费阅览图书、报纸、期刊,免费上网、免费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大型展览、文化讲座,在读书成为了一种风尚。为提升电子服务水平,更好地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县图书馆新增“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和“读秀学术搜索知识库”,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图书借阅理念,借阅简单快捷,让读者免费将图书馆搬回家。2015年县图书馆举办“迎六一”少儿书画作品展并举行“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写一篇读后感”演讲比赛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县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4万余人次、图书流通3万6千余册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万余人次。
近年来,我县依托文化馆采取集中办班、分片现场辅导等形式,培育壮大了群众文艺团队,为群文大舞台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我县文化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每周开放不低于40小时。免费开设书画培训班、声乐培训班、及舞蹈培训班,京剧协会、豫剧协会、乱弹协会、古沙丘苑书画院及各类协会团体均依托文化馆开展各种类型不同的文化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精彩,月月有小结。2015年,文化馆开办了农村文艺骨干广场舞培训班共3期,参训200多人次;定期举办舞蹈、书法、音乐、美术等各类培训班。举办县内书画展两次,并组织县内书画爱好者在威县美术馆参加“中国梦·翰墨情”四县市作品联展,使我县书画爱好者从中领略到四县市书画艺术创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对全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排并重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潭腿、乱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整理三项县级非遗材料,县饼卷肉、县臭豆腐成功申报市级非遗。普查民间艺人87人,收集演唱、表演的资料近10个小时,照片200余张,整理剧本30余篇。
三、成绩和不足
近年来,通过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选派人员的努力,我县基层的文化活动有了进一步的改观,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极大的提升,农村文化基地的建设真正达到了有阵地、有队伍、有人才、有活动的新格局。在基层进行文化帮扶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沿袭过去文化管理的思路,习惯于或热衷于把文化设施建设当作送温暖工程,热衷于赠送了多少册图书、配发了多少器材,表现一下对基层文化的关心,而很少思考这些设施、设备、图书的实际使用效果。
2、对于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社会效益如何,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等问题研究不够,用心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文化帮扶工作的新方法和新经验,牢记基层文化人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