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培养发展考察报告
乡土人才作为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深挖掘、重培育、强服务,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为有舞台,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人才培养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报告一
**市**区滨江临海,属南北交汇之地,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全区常住人口114万人,农村人口42.2万人。近年来**区把培育开发乡土人才作为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深挖掘、重培育、强服务,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为有舞台,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深挖掘,让乡土人才有“名”
通过政策招引、组建联盟、乡贤评比等方式,充实乡土人才蓄水池。
真金白银挖才。制定《**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政策》《**区农村产业资金扶持政策》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分别给予2万元、1.5万元和1万元奖励;对当年受到国家、省、市级以上部门表彰的农村合作社(乡土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3万元奖励。
组建联盟聚才。建立“新农人培育产业协作联盟”,整合组织、农业、人社等部门资源,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10000名“新农人”,打造100个乡村振兴“新农人”扶持样本。
乡贤评比育才。举办“最美乡贤”评比、乡土人才创业论坛等品牌活动,通过“能人引领、强村带动”模式,把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养成乡土人才,把乡土人才中的优秀能人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
重培育,让乡土人才有“为”
按照乡土人才成长需求,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发展土壤。
推动现代农民职业化。出台《**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首批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3名,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曹海忠辐射带动周边140余户葡萄种植户改良品种,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
推动非遗作品产品化。将二甲镇蓝印花布等非遗文化作品搬进旅游景点,使游客深度了解、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增加文化旅游收入。于泰和板鹞制作中心在布料、葫芦种植、竹子培育等方面,带动周围群众致富。
推动乡土人才年轻化。鼓励回乡大学生、农村创业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型经济业态,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地租减免、小额贷款利息减免等创业优惠政策。目前,已培育农学、园艺、电商等乡村青年专业人才100余名,其中“青创农场”近40家,年销售额超3700万元。
强服务,让乡土人才有“舞台”
充分发挥乡土人才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先天优势,围绕“一区域一特色、一产业一培训”开展常态化培训。
以党建引领打造“科技课堂”。在新型合作农场成立临时党支部,为乡土人才解决设备紧缺、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区镇村三级远教站点开展集中培训,打造“科技课堂”。
以实践基地打造“田间课堂”。结合**金土地生态农业园、**田梦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围绕优质稻麦、特色水产、绿色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安排高级职称以上技术骨干,到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授种养技术。
以讲师团打造“示范课堂”。组建乡土人才培训“讲师团”,通过集中授课、跟踪指导等方式,分期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去年,东社镇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姜朝晖受中央农广校邀请,录制《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电教专题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芦笋栽培技术视频教材。近年来,讲师团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2场,培训乡土实用人才3000余人次,为助推乡土人才成长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报告二
**县自去年起,探索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实施乡土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当地农村选拔了一批身边能人,组建起一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土专家”队伍。这些“土专家”,正在成为当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先锋军”,造血式脱贫增收的“领路人”。
农户:跟着他们干,放心!
“小玲,老杨家两口子在地里吵起来了,你赶紧去一趟。”8月17日,得到消息后,雷小玲匆匆赶了过去。
老杨叫杨荣才,已60多岁,是**县光明镇永吉村村民,种了几十年水稻和烟叶,今年自己种了12亩黑皮铁心冬瓜,8月中旬,是挂藤的时候,两口子因为“藤该往哪边挂”的问题起了争执。
“只要统一方向,朝哪边都行。”尽管雷小玲才刚满30岁,但在老杨眼里可是专家。雷小玲是宁德古田人,7年前就跟父母到广东种植黑皮铁心冬瓜,懂种植,还长期在全国跑市场。
“黑皮铁心冬瓜是广东农科院研发的品种,比普通冬瓜个头更小,保鲜期更长,耐运输,适合南菜北运。”去年初,雷小玲一家来**发展,相中永吉村,租了房子,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植黑皮铁心冬瓜。
“相比广东沿海,福建山区土壤、水质更好,冬瓜品质肯定不差。这里纬度更高,上市更晚,一年可种两季,特别是第二季7月种,11月采收,恰好满足到元宵节前的市场需求。”长期实践摸索,雷小玲掌握了黑皮铁心冬瓜的门道。
去年底,**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按照一定程序,从全县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选聘第一批七类34名实用技术示范推广人才担任乡土科技特派员,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服务、林业生产经营、工农业加工、电子商务和民宿设计,雷小玲成为首批乡土科技特派员之一。
“他们自己种了那么多,技术、管理都到位,讲的话我们听得懂。跟着他们种,放心!”去年,老杨把自家地流转给雷小玲家种,又受雇帮忙管理,一年下来赚了8万元,今年初,两口子下决心自己种。
乡土科特派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今年光明镇黑皮铁心冬瓜种植面积已扩展到600亩,此外还辐射周边的南口、古镛两个乡镇120多亩。
“土专家”:大家一起干,省心!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乡土科特派们却不这样看。
“其实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脐橙种植队伍。”来自江西抚州的徐良峰从事脐橙销售已经多年,他所在的徐氏果业是当地市级销售龙头企业,到福建种植脐橙有两个原因:山多,是病虫害天然的隔离带;生态好,是决定脐橙品质的基础。
“我们销售点遍布全国,市场需求量也大,只要管理技术过硬,脐橙品质好,肯定不愁销路。”徐良峰和他的技术团队正在不遗余力地辅导**加入脐橙种植的农民掐梢抹芽、新型防草膜等两项新技术广获好评,全面铺开。
为引导激励“土专家”担当奉献,施展才干,**县制定了激励、考核和退出机制。
每个乡土科技特派员都有一本“服务日志”,每月要在自办基地(企业)接受观摩、实训或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不少于两次。县里把乡土科技特派员的工资、奖励列入县财政预算。基础工资每人每月300元。年终绩效奖励工资根据年终考核评定的等级确定,根据等级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的绩效奖励。
年度考核评定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的在项目申报、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不合格”或在聘任期内违法违纪、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工作难以胜任、工作成效不明显以及群众满意度低的,一经认定予以解聘。
“很多‘土专家’没有高文凭高学历,但是对脚下的土地更熟悉,学习能力强,带动能力更强。”**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乡土科特派自身发展存在的难题,**首创“乡土科技特派员产业扶持贷款”,引导扶持他们做大做强,提高带富一方的能力。
37岁的谢x退伍后返乡从事养蜂业,2016年3月,成立**县宝台山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出的蜂蜜供不应求,但此前受困于资金难题,一直难以扩大养殖规模。得益于乡土科技特派员产业扶持贷款,无需担保,一天内他就获得信用贷款20万元,新建了黄泥坑、渠许、渠源、鸭母场等4个蜂场,崇善蜂场在建。目前,合作社已有蜂场11个,带动15名社员和238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预计今年蜂蜜产量可达1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