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3篇
地质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篇1
为了保障汛期灾情发生后,我中心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汛期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区政府和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毕晓南主任任组长,汪守文副主任、郭同春副主任任副组长;李为君、贾方军、刘昌明、张景勇、宋秀涛、沈洪岐、隋海博、綦远林、赵之章、宋继龙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我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职责:
1、接到灾情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
2、督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使汛期灾害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时汇报有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汪守文,副组长王世越、于国英,疾控科、检验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职责:
1、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疫情防控预案,在接到应急指令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各专业队对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组建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及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并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督促各专业小组完成疫情防控应急任务。
3、负责收集、分析并及时向区卫生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有关信息。
(三)医疗救治工作组:组长郭同春,副组长:兰艳、刘冬月;成员:张景勇、沈春霞、李丽、赵国萍。
医疗救治工作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医疗救治应急队伍。
2、负责对单位救治队伍进行演练培训,各科室主任要负责本科室业务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3、接到应急救治指令后,迅速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协调、调度各救治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指挥,开展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及时报告医援信息。
(四)卫生监督组:组长李为君,副组长崔明,张凤芝、宁静、刘昌明为成员,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卫生监督组职责
主要负责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开展本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五)宣传教育组:组长许阳,宋继龙、赵之章、陈晶为成员并宣传教育组职责
主要负责救灾防病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我中心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组负责辖区内汛期灾害事件后的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及消杀灭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灾害后传染病或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信息报告
医疗救治组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医疗救治工作组总指挥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工作组、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汛期灾害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区政府或区卫生局批准,医疗救治工作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三、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我中心要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汛期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责任与奖惩
我中心的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组对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团结协作,确保防汛安全
我中心汛期应急各工作组成员要在区委、区政府、本单位汛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一旦发生洪水险情,要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共同搞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地质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篇2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必须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个性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职责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状况进行统计,决定出险情时发出预警。预警方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职责,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职责,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状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地质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篇3
根据省应急厅《2022年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和我市实际,市局制定了《2022年X市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管理厅有关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目标,以加强应急准备和提升救援人员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应急准备,健全指挥体系、预案体系和队伍体系建设,努力防范化解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工作。
二、重点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围绕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加大督促指导。对至今仍没有发布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县、区,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6月底前发布。各县、区要指导督促所属乡镇(街道),8月底前完成地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发布。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要求,督促地震、地质灾害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对照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0月底前完成本部门(本系统)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修编备案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所属行政区域内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10月底前完成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年内完成本级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手册,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处置流程及时限要求。
2、持续推动救援能力的提升。
按照省军区、武警X省总队、省消防救援总队下发的地震、地质灾害训练计划或要求,各县、区要督促所属地震(地质灾害)紧急救援队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必要时组织相应比武竞赛活动。8月底前,各县、区要完成地震、地质灾害和救援专家到各救援队专题讲座活动,各县、区救援能力提升讲座方案请于3月底前报市局。12月底前,省厅拟组织专家对省级地震紧急救援一、二、三队和各市地震紧急救援队进行能力评估。
3、扎实做好培训、演练工作。
省厅将于3-5月份,完成对各市地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12月底前完成两批100人地震紧急救援队员的救援技能的培训。市局将在6月底前完成所属县、区级地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各县、区负责乡镇(街道)、企业等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上半年,各县、区要按照预案应急响应流程和组织架构,适时开展一次地震地质灾害桌面推演或实战演练。
4、全力推动乡镇(街道)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推动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协调配备必要的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设备、器材,指导开展相应训练。督促乡镇(街道)在每个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设立第一响应人,并登记造册。第一响应人要与县、区应急管理部门和乡镇(街道)分管地震地质灾害领导形成县、乡、村三级地震、地质灾害响应网络。第一响应人主要负责地震、地质灾害紧急疏散、科学避险、自救互救、信息上报工作。
5、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省厅将聘请专家编制X省应急避难场所验收办法,10月份前后召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场会。各县、区在做好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上,要协调产权单位进一步完善设施配置,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启动预案、疏散方案等,努力实现每个社区、每个村、每个单位都能划入相应的避难场所。推动乡(镇)、街道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建立行政区域内所有村、社区的人员避难场地划分台账。抗震设防七度以上县,要按照省厅下发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推动一个室内、一个室外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6、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应急准备。
县区要积极做好3-5月冻融期和6-9月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根据气象和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趋势预测或预警报告,及时组织开展应急会商,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严格应急值守。
7、强化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的社会化体系,加强全灾种专业领域同步行动,强化科普基地建设,持续推进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互联网+”科普模式立体化发展、融合式发展,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科普宣传服务力度,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积极做好“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重点时段宣传工作。
8、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县区指挥部办公室要严格执行冻融期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随时保持信息畅通,一旦遇到险情和灾情要立即报告,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队伍在特殊时期、重点时段要提高备勤等级,随时接受调动任务。
9、严格灾害信息报告制度。
发生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后,县区应急部门应按照《X市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立即向同级政府和市级应急部门报告,直至报告到省厅调度值班室(0351-4090558),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延误救援时机。
10、组织开展督查检查。
县区指挥部办公室要发挥监督工作职责,加强各项工作的监督考核,组织开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消极懈怠、弄虚作假的单位,通过采取约谈警示、通报曝光、考核问责等形式,督促问题整改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