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全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在全民教育引导下,素质教育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意义巨大。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落实质量不佳,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的局限。因此,积极设计策略优化初中德育与法治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得以强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继而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的落实意义勿庸赘述,然而现阶段,我国教育者在落实该门课程时普遍存在问题,而这无疑制约了教育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我国初中学生的道德、法制素质提高。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我国的教学工作,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病严重的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
的发展,也使得我国初中德育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备受制约:首先,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者们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顾及学生的个体需求,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愿意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其次,工作缺乏目标,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法感受教学工作所教授的知识对自身发展、成长的意义、被动学习,没有要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想意识,知识之间难以形成有效联系,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我国初中德育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质量不佳,教育者们应深入研究教育过程,积极总结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设计出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具体落实时,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
1、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育者应积极打破现阶段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巧设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多媒体教学法、反思教学法、翻转教学法等都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因此教育者应基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之合理运用。例如,在讲解“小康社会构建意义”时,平铺直叙地将
已经总结好的意义讲述给学生,学生无法感受知识点的重要性,更无法感受小康社会构建与自身之间的联系,教育的效果很难保障。此时教育者可以善用反思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父辈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异,要引导学生感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此一来,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福泽,对小康社会构建的意义也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创设教学情境,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良好的教学情境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育者应为学生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毋庸置疑的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思想,而是想要借助知识、思想传递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操守,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例如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就“路遇摔倒老人,究竟该不该扶”展开讨论,从道德、法制、素质等角度出发研究问题的成因,并启发学生如何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操守的人。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更高,因而更易于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3、拓展课堂教育,让道德与法制教育延展至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备极强实践性的课程,想
要保证教育教学的落实质量,必须尊重该门课程的实践性,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的形成过程。因此,教育者应深入学生的生活,要善于利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小事引导学生反思,在拓展道德与法律教育宽度的同时,拓展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深度,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意义巨大,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我国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效果不佳。因此,教育者必须充分的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从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灵活教学模式等角度出发,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教学,以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在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素质的同时发展我国的初中教育事业。
推荐访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素养 法治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