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语文教育教研《情感教育论纲》摘要(2022年)

时间:2022-07-21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教研《情感教育论纲》摘要(2022年),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育教研《情感教育论纲》摘要(2022年)

 

  1 语文教育教研《情感教育论纲》摘要

 《情感教育论纲》摘要 情感对人的发展作用:自序第 4 页

 1、情感与生俱来,伴随人的一生。力量十分强大,既可以发挥正向作用也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我们应支持情感的正向性功能发展,抑制其负向性功能发展。

 2、儿童的正当情感需求得以顺畅表达,这种顺畅的情感经验带来的安全感、自我悦纳感和惬意感,是形成人诚实、善良、宽容、敦厚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基础。

 3、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其实是借助情感来确定其选择方向的。

 4、由于情感的发动,所引发的全身性神经系统工作以及所携带的荷尔蒙能量,使其成为推动人定向行动的内在动力。

 5、情感有放大和强化作用,对个体生命激扬,对群体

  2 和谐凝聚。

  如何使情感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逐步形成情感品质:自序第 6 页

 一、要有一个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

 1、关爱和呵护

 2、肯定和鼓励

 3、期待和信任

 4、严谨和严格

 5、容忍和宽容

  二、积极情感培养方法

  3

 1、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发展情感品质

 2、通过认知的发展情感品质——情感性素质教育

 3、要有行动——研究型学习、综合活动课程

 4、依赖外部环境、氛围——校长和教师首先应是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的人,他们本身是人格积极、好学向上的人,是追求个人精神世界充盈的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感染、鼓舞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定义:导言第 4 页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4 情感教育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研究情感教育也就是研究人的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的道德关系、认知关系、审美关系、价值关系如何取得最佳状态。

 第一章 情感:不容忽视的教育层面

 情感:第 7 页

 1、文学家笔下的“情”:

 是一个宽广的领域,既有丰富的情绪——情感表现,也有产生复杂情感的情境,更有千般妩媚、万种波澜的内心体验。

 2、哲学家思维中的情感

  5

 是人生欲求的系统,它包括情欲、情绪、感情三个不同的层次。情欲是生理性质,情绪是心理性质,感情是社会性质。

 3、社会学家

 重视人的情绪流向、情感氛围,把情感看作社会的敏感测试器。

 4、人类学家、文化学家

 视情感为人类的文化积淀,人类精神、信仰、制度、风俗、习惯最稳定的内核,关注的是情感表现方式的民族差异。

 5、心理学家

 把情感看作人的态度和体验,研究主要着眼于情绪的过程,对参与情绪产生的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来龙去脉作出清晰地解释,它的成果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最重要的根据。

  6

 6、教育学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情绪、情感研究,认为它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教育层面,在总结人类教育的思想行程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情感教育的目标构想、教育设计,探寻教育作用得以实现的内外部条件与机制。

 情感与人的发展:第 8 页

 1、 作为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

 2、 作为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

 构成动力说;

 原动力说;

  7

 直接材料说;

 整合发展说

 3、 作为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

 4、 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

 通过人的情绪色调具有唤醒、调节以及满足人心理上享乐和享受需要的功能加以实现的。

 (1)快乐是主要的正情绪,是给人们带来享受的主要资源;

 (2)希求、愿望等唤醒体验也是重要的感觉情调。

 (3)道德情感,甚至宗教情感都越来越具有自我享用的价值。

  8 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第 18 页

 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

 (前苏联教育家阿扎罗夫:在情感世界里,任何什么东西也不会自然地产生,因为这是与学习或者其他工作一样复杂和费力的心、脑、精神工作。)

  一、

  生物——生理方面的根据

 1、个体拥有的大脑物质前提需要教育加以及时的开发。第 19 页

 (1)人的额叶前部最后发育,根浅力薄,必须经过教育和锻炼才能变得强大有力。

 (2)日本的时富利彦认为,前叶连合区在人四岁左右开始起作用,十岁左右可充分发挥作用,如美术、音乐鉴赏等,比其他任何形式都能更锻炼前叶连合区,

  9 有利于情操的培养。

 (3)世界各地发现的“狼孩”等,虽然有正常儿童的脑结构,但缺乏人的丰富情感,这与后天缺乏正常教育有关,那些与情绪状态有关的大脑部位,特别是额叶前部及其神经活动没有得到正常运用、锻炼。

 (4)母婴分离也会引起伤害性后果,半岁到三岁的儿童如果有被托养的和持久分离的历史,在后来的成长中会出现智力分数低、阅读能力差、社会性成熟晚、纪律性和语文修养、破坏纪律后较少表现内疚等现象,临床心理学家包尔拜将此称为“感情缺乏人格模式”。

 2、情感在遗传或非遗传生物学方面的基础,需要教育加以改造优化。第 20 页

 (1)文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要受到基因的制约和指导。

 (2)文化文明的压力,又影响着基因的生存,且最终改变着遗传纽带强度和人力。

  10

 二、

  社会——心理方面的根据

 教育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社会学揭示这一过程有两种主要的机制:

 1、习惯形成的机制。

 (1)通过多次重复同一行为的渠道

 (2)通过肯定或否定的强化而固定了的条件

 2、模仿和认同的机制。

  三、

  历史——文化方面的根据

 1、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选择功能决定了教育要把解决矛盾,安顿情感的最优秀、最可取的情感经验积累起来、传递下去,要把符合本民族的价值取向、为本

  11 民族所认可的情感方式及高尚的情感品质展示于受教育者。

 2、就个体来说,人不是被动受制于既定文化,它是活生生的能动个体,人的自我需求和满足方式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情感对象、新的情感矛盾和新的情感体验。

 这种既保守又活跃的悖论关系恰恰是人类发展中历史与价值的永恒矛盾在领域中的表现,也恰恰是情感领域的发展需要教育介入的最深刻的根据。

 教育不仅要帮助人适应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的规范和角色要求,同时,又要教人适应一定的价值理想去改造社会现存,创造新的社会规范,聚合心的意识。

  现代教育失落情感层面的分析:第 27 页

 1、现代教育功能转换中的误区

  12 教育的经济功能凸显,受功利主义价值观支配,唯理智教育占统治地位,忽略了人的情感特征,不能满足人的各种不同的情感需求,难以激发、调节人的情绪机制,因而也谈不上对人的情感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2、现代化进程中价值遵循的困惑: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取向多变动的大文化背景是情感教育失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

 (1)

 随着城市工业化、农村小集镇化的发展,原有社会共同体解体,原有社会约束机制的作用大大减小。

 (2)

 社会对儿童的宽容与家长对儿童的溺爱,使其一方面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一方面只要求别人爱自己,而想不到去爱别人。

 (3)

 技术进步将人的劳动过程极度压缩而结果却极度显著,这使尚未参加生产活动的儿童和青少年看重功能而不注意主体,看重手段而不追究目的。

  13

 (4)

 情感教育本身的难度:情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具体的情感教育任务的实现都与教育的内容本身,与情境、个人目的、个人经验、个人需要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它还受制于大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

  情感价值的凸显与教育理念的沉思:第 35 页

 1、情感与智能:P38-41

 智能的结构包括情感思维活动形式与情感方面的能力(H 加纳多元智能理论);智能不仅用作科学目的,更用于人生把握;从潜能到现实的智能,必须有情感的参与和支持,即支持性文化情境。

  2、情感与知识:P44

  14 知识的划分:事实性与评价性;实体性与操作性;客观理性与主观心灵的知识;言传的知识与意会的知识。

 知识划分的新视野给我们的启发:把从客体方面理解知识,转向为双向度的主体性,基本标志是以情感为内在尺度的个人心理财富介入并共同构成知识的完整内涵。对于知识这一概念,情感首先具有本体的效价,而不是工具的效价,我们反对把情感教育与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研究等量齐观。

  3、情感与认知学习:P45—47

 (1)首先,情感指导认知学习,起着驱动、诱导的作用。

 ①驱动作用有两重性: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人取向学习目标;抑制积极性,使人遇到困难便浅尝辄止。

 ②诱导诱导作用是在与想象的连结中实现的。它的作

  15 用也有两重性:引导思想深入事物本质,或诱人误入歧途。

 (2)其次,情感的活跃可以把握客观世界。

 ①以情感性或体验性思维把握世界:把客观对象主观化,把主体性渗透到客观性中,与知识融合在一起。

 ②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的认知运转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这里的意会,既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理解状态,它好像是认知理解的后援部队和仓库,没有它们,逻辑理解就发生断裂、阻隔。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比逻辑理解具有丰富性。

  4、情感与教学活动 P47—51

 透视情感层面,教学活动才得以恢复真实的人的活动的全貌,教学活动实现的深层机制才有可能追寻。

  16 (1)学生方面:勒夫特分析学生进入教学时的欲望:求知欲望、社会归属或团体的归属欲望、情感欲望。教学活动的过程正是这些欲望不断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2)教师方面:教师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以满足学生的上述欲望,从而引导情感的走向。首先,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系(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所构成的教育爱;其次,教师的情感能力与技巧(各国教育的四个例子)。

 (3)团体结构方面:日本教育学家片冈德雄认为班级应具有三个条件:

 ①班级的结构交流组织化

 ②角色——地位结构问题:避免角色承担固定化

 ③感情结构问题

  17 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异质性和统一性 P52—55

 对逻辑认知层面及其活动的片面强调导致人的社会性情感受损 P56—57

 情感教育的现代整合形态 P85

 情感教育的现代形态是科学人文性质的整合形态:

 1、马克思主义用具体历史性思维规划出现代情感教育的科学人文形态蓝图;2、现代科技发展与哲学思维的整合化趋势。

  当代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 P96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适应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18 人文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的统一

  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 P107—129

 1、结构建构法

 ①内容维度: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②形式维度:

 情感状态—情感特质—性格泛化;

 感觉水平—概念水平—反思概念水平;

 形象加工—具象加工—抽象加工

  19

 ③功能维度:

 移情能力;

 情绪辨认能力;

 情感调控能力;

 体验理解能力;

 自我愿望能力

  2、时相建构法

 (1)儿童期

 情感基本特征:我向性

  20 ①需要并力争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等情感评价。成人的情感态度、是非标准是儿童情绪发展的参照系,是儿童快乐和兴趣的源泉。

 ②感受性强,模仿性强,易劝导性强

 ③情绪活泼、愉快、明朗,同时少控制、易任性。

 情感教育方式:快乐——兴趣

 ①给予感情充予

 ②进行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游戏

 ③采取多次训练、操练的方式,使一些基本的情感品质与能力形成习惯。

  (2)少年期:他向性

 情感基本特征:

  21

 ①情感与思维从儿童期的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把别人作为你对象,自己的情绪表现也把别人作为参照系。

 ②有自我确认的强烈需求,学业中的胜任感、交友中的有力感和师生间的信任感,是少年安宁、自足、愉悦情感的主要来源。

 ③重视集体评价、社会评价、他人评价、珍视友谊。敏感性强,心胸狭小,容易激动,遇到困难时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情感教育方式:自尊感——荣誉感

  (3)青年期

 情感基本特征:整合性

 情感教育方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同一感

  22

 3、关系建构法

 人与自然(包括操作对象)

 人与社会(包括他人)

 人与自我

  情感教育的内在过程 P130—159

 情感教育过程是在教育指导下,个体情感世界发生变化、人生经验发生改变的过程,它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化—人格化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过渡的过程构成,后者包容前者的递升关系。

 1、情动感受过程

 (1)从自然适应性到社会适应性

  23

 (2)从生物社会性认知到文化社会性认知:参照情境、诗化语言

 (3)从感受的可能抑制到感受的持续发展:对大自然的感受、对人际情感的感受

 2、体验理解过程

 (1)类型

 内容维度:接受性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空间维度:紧张性体验和庇护性体验

 时间维度:期待性体验和追忆性体验

 (2)教育影响下的体验可望发展

 从被动体验到主动体验

 从经验到理解

  24

 3、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将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

 三对基本矛盾: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教育倡导价值与社会时尚价值

  当代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几种教育模式

 国内

 1、情知教学模式:冷冉

 广东杨梅香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有表现的复述

 南师大教科所屠美茹教授美术教育课程模式

  25 2、情境教学模式:南通李吉林 P162-163

 3、认知切入模式 P164

 4、爱的系列教育模式:上海梅仲荪

 5、审美建构模式:江阴市实验小学

 课程审美化、各科教学过程审美化、审美创造活动和审美化教育环境

 如:

 在语文教学中增加适于...

推荐访问:语文教育教研《情感教育论纲》摘要 教研 语文教育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