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种电子式塞尺(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 1
说 明 书 1/4 页
一种电子塞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塞尺。
背景技术 [0002] 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器具,用于测量两个面之间的间隙。最原始的塞尺是一套不同厚度的金属或塑料薄片,将一片或多片塞尺插入间隙中,通过间隙对塞尺的配合程度来测量间隙的大小,这种塞尺使用起来较为繁琐,需要反复尝试,直到找到和间隙相匹配的薄片,优点是可以测量很小的间隙。
[0003] 此外,还有一种塞尺是一个楔形装置和一个读数块,读数块可以在楔形装置上滑动,将楔形装置塞进间隙中,读数块紧贴间隙外边缘,示数即为间隙大小,这种塞尺使用较为方便,但实际显示的是最外面间隙的大小,而非间隙最小的位置,对于非平行的间隙无法进行准确测量。
[0004]
因此如何实现间隙距离的简便、准确测量,是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1 . 要解决的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塞尺测量间隙的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塞 尺,实现了间隙的简便测量,便于间距测量读数,并且提高了间隙距离测量的精度。
[0007]
2 . 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塞尺,包括测距部,该测距部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合围形成空腔,该空腔内设有位移传感器;采集部,该采集部与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显示部,该显示部与采集部电性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容极板和第二电容极 板,第一电容极板设置于第一簧片上,第二电容极板相对第一电容极板设置于第二簧片上。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位移传感器包括柔性线圈,该柔性线圈设置于 第一簧片上。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第一电容极板包括第一测量电极和保护电极, 第一测量电极设置于保护电极的上方,且第一测量电极和保护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保护电极的下方设有绝缘层。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第二电容极板包括第二测量电极和绝缘层,第 二测量电极与绝缘层连接,且绝缘层与第二簧片连接。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采集部包括导线,导线与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显示部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与导线电性连接, 该显示器用于将采集部采集的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显示。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采集部还包括手柄,测距部设置于手柄的一端。
2
说 明 书 2/4 页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手柄的另一端设有接头,显示部通过接头与导线连接。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的材质均为金属。
[0019]
3 . 有益效果 [002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塞尺,通过设置测距部、采集部和显示部,实现了内部间隙距离的简便测量,并且提高了两面间隙距离测量的精度,进而提高了间隙距离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实现了间隙测量的数值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读数,大大提高了电子塞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塞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实施例1中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实施例2电子塞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00、测距部;110、第一簧片;120、第二簧片;130、位移传感器;131、第一电容极板;132、第二电容极板;141、第一测量电极;142、第二测量电极;150、保护电极;160、绝缘层;161、小线圈;170、柔性线圈; [0026]
200、采集部;210、导线;220、手柄;221、接头; [0027]
300、显示部;31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且,各个实施例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根据需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优的效果。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塞尺,包括测距部100、采集部200和显示部 300,测距部100和显示部300分别与采集部200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测距部100为弹性件,测距部100可塞入间隙内测量间隙距离,采集部200实时采集测距部100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至显示部300,显示部300对信号进行电路处理显示成对应的数值,以此实现对间隙距离的测量。
[0032]
以下对测距部100、采集部200和显示部300进行详细的阐述。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测距部100包括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为弹性金属簧片,即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在外力作用下两者会相互靠近而不发生弯曲,即可塞入间隙内进行间距测量。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簧片110和第二 CN 216668581 U
2 3
说 明 书 3/4 页 簧片120合围形成空腔,具体地,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首尾相接,并分别施加一个相反的预应变,使得两者中间形成一个空腔,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确定了电子塞尺的量程大小。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采用耐疲劳的弹簧钢制作,以保证每次受相同力时其变形一致,保证测量的可重复性。
[0034]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测距部100还包括位移传感器130,具体地,该位移传感器 130设置于空腔内,以此进行间隙测距。本实用新型的位移传感器130的刚度小于第一簧片 110和第二簧片120,以此保证结构力学的对称性。在一示例中,位移传感器130包括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第一电容极板131设置于第一簧片110上,第二电容极板132相对第一电容极板131设置于第二簧片120上,通过测量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 132之间的距离进行间隙距离测量。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所示,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5]
本示例的第一电容极板131包括第一测量电极141和保护电极150,第一测量电极 141设置于保护电极150的上方,且第一测量电极141和保护电极150之间设有绝缘层160,保护电极150的下方设有绝缘层160,该绝缘层160与第一簧片110连接。第二电容极板132包括第二测量电极142和绝缘层160,第二测量电极142与绝缘层160连接,且绝缘层160与第二簧片120连接。
[0036]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采集部200包括导线210,导线210与位移传感器130电性连接。本示例中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分别与导线210连接,即第一电容极板 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通过导线210与显示部300电性连接。本示例中的导线210形状为片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采集部200还包括手柄220,该手柄220的一端与测距部100连接,本示例中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各自一端分别与手柄220的一端连接。手柄220的另一端设有接头221,显示部300通过接头221与导线210电性连接。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部300包括显示器310,显示器310用于将采集部200采集的位移传感器130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显示。值得说明的是,本示例的显示器310设有电容测量电路,该电容测量电路用于将电容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显示于显示器310上,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读取间隙距离。需要说明的是,电容测量电路为现有技术,例如申请号为 201210483469 .6的发明创造公开了电容测量电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簧片110和第二簧片120的厚度最小为0 .1mm,位移传感器130的厚度最小为0 .2mm,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塞尺最小可测量间距为0 .4mm的间隙。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塞尺,通过设置测距部100、采集部200和显示部300,实现了内部间隙距离的简便测量,并且提高了两面间隙距离测量的精度,进而提高了间隙距离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实现了间隙测量的数值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读数,大大提高了电子塞尺的实用性。
[0039]
实施例2 [0040]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示例的位移传感器 130为电涡流传感器,具体地,本示例的位移传感器130包括柔性线圈170,该柔性线圈170包括绝缘层160,绝缘层160内设有线圈161,以此实现电涡流测量。进一步地,柔性线圈170与导线210电性连接,显示器310通过接头221与导线2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的显示器310设有电涡流测量电路,以此将柔性线圈170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显示。需要 CN 216668581 U
2 4
说 明 书 4/4 页 说明的是,本示例的电涡流测量电路为现有技术,例如申请号为201710407041 .6的发明创造公开了电涡流测量电路。
[0041]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申请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
CN 216668581 U
2 5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图1
图2
图3 CN 216668581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