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离异家庭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结题研究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19 11: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异家庭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结题研究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离异家庭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结题研究报告(范文推荐)

 

 1

 “离异家庭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结题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离婚个案不断攀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到高中阶段,在学业上呈现学习动机缺乏,成绩波动大等问题;人际交往方面则呈现冷漠孤独,自卑冲动、多疑敏感等倾向。被父母抛弃的子女,多数沉默寡言、情绪低沉,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当他们看到别人家庭和睦团圆时,心情更是压抑,感情更加脆弱,心灵上的创伤更加恶化。这样,就在言行举止上容易失常,甚至心理变态,一旦遭到家长批评,或内心不满家长的行为,就会赌气出走,到社会上去闯荡。对于城市离异家庭学生来说,如何从教育入手,有效地矫正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问题,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揭示高中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多方面心理素质问题,并进一步浅谈教育对策,以帮助父母离异的学生调试自己的心理,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离异家庭

 高中学生

 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行的婚姻法对离婚也给予了更宽松的条件,根据有关资料表明:2014 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 363.7万对。数据显示,2003 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 12 年呈递增状态。

 我校处于淄博市张店区,属于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我校离婚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很多。离异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更加突出,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

 大影响。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子女也往往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孩子部分性格张扬;部分比较孤僻,不合群;遇事紧张、自卑感强;学习缺乏信心等,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离婚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次心灵的手术,震动很大,它对儿童的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这些现状,关注这些离异家庭学生改善他们受教育的质量,成了当前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面对新式的家庭结构,加强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完整的母爱及父爱,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外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教育理论方面有许多的阐述,但还没有形成实践机制,付诸行动的也较少,因此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进一步应用价值的研究,针对我校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作一次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指导孩子家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我们设想通过对我校离异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的亲子关系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个案追踪调查,探索如何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改善不良亲子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离异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最终要还给离异家庭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21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和现实中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而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下滑,心理出现异常。高中生正处在长知识、

 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挫折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而且还要面临着现代社会上的许多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变化以及一些不正之风的冲击与挑战。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离异家庭学生,在面对这些诸多压力的同时还必须承受着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的痛苦。这些压力无情的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个性问题。[1]

 在深刻领悟国内外学者对“离异家庭教育”和“爱心关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前淄博市张店区离异家庭高中子女教育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爱心关怀教学实验,立足于淄博实验中学、山东第十一中学、山东淄博第五中学这三个学校,系统的提出“爱心关怀,大爱无声”的教育策略,旨在提高现在社会对离异家庭教育的关注与参与度,增强社会对离异家庭的爱心关怀,从而增强离异家庭高中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及其成绩的显著提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由于离异家庭学生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他们对世界和自我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度,意志坚定,行为正 确,个性健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预防和纠正心理偏差,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感受集体的关怀,使他们的心理良好成长。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很重要。2、培养和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陶冶情操。3、乐于交往,善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能力,较强的交往能力等。4、培养学生有爱心的情感教育。[ 9 ]

 (二)研究内容 主要分析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家庭的变故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包括:自信心、在校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具体内容分为:

 1、 调查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产生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

 2、 学校如何与家庭合力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保健能力的实践研究。

 3、 探索出一套适合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偏差矫正的基本策略。

 4、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重点转化教育。关注学生教育后的效果。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这将是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对案例经过、原始想法、效果的描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症结,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

 (2)经验总结法。课题参与教师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平时注重积累经验,探索有效措施,寻找适合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3)观察法。采用科学观察法,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研究者将运用多种观察法的类型,严格按照观察法的基本步骤,有目的、有序地对这类学生进行观察、汇总、分析。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尽量在真实、学生学习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开展,尽量对学生以帮助。[ 7 ]

 (二)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1、研究的准备阶段( 2022 年 2 月—2023 年 4 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组织与学习。对调查班级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并进行初步分析。成果形式:问卷调查总结表。

 阶段负责人: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23 年 4 月---2023 年 11 月

  )

 (1)建立离异家庭背景下中学阶段的学生跟踪教育档案(2)开展对离异家庭背景下中学阶段的学生的个案研究(3)对离异家庭背景下中学阶段的男生进行行动跟踪。成果形式:典型教育对策案例。

 阶段负责人:

 3、研究的总结阶段( 2023 年 12 月---2025 年 2 月)

 总结情况,经验推广;评价反馈,包括(1)整理课题运行材料(2)思考和分析实践过程(3)写出课题报告和分项论文表达实践收获和课题研究过程(4)充实、修改研究报告并送审。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和论文。

  阶段负责人:

 4、撰写结题报告。(2025 年 2 月——2026 年 10 月)

 写结题报告,对取得的研究资料做全面的整理,接受课题鉴定组的鉴定,进一步分析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对好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成果形式:结题报告,文章结集。

 阶段负责人: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l、案例分析

 组织调查在校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在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与其他家庭学生进行比对找出差异,课题组老师各自选取本班 1—3 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离异家庭学生作为自己重点跟踪调查的对象,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认真分析他们不良品格形成的原因,然后小组教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方法。

 2、确立研究人员和跟踪对象

 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拟订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针对学生成绩差,课题组老师对他

 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待缺乏家庭爱的离异家庭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开展对离异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准确地弄清离异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

 3、课题研究的拓展——班级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和父母的沟通缺乏,有的比较孤僻的问题,在班级开展了有关促进沟通和理解的团队活动,如:父母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父母。为增加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开展了如:猜猜我是谁的活动。

 让学生从理想、道德、习惯、容貌、心理等方面了解现实自我,设计理想自我。课题组老师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学科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教师要慎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避免刺激性语言,减少敏感性词句出现的频率。

  4、调查结果 (l)、爱,要理智和适度。离异家庭学生失去了父爱或母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于是我们有些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总怕孩子受委屈,总想用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补偿上,结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理智的爱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甚至在达到他们的某些要求时,还会不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认为理智和适度的爱应当是把家里的实情告诉孩子,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知道自己所负担的家庭责任,适当的时候要

 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渡过难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干,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好品德。

  (2)、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离异的家庭,承担孩子抚养教育的父亲或母亲应当明确这样一点,一个孩子既要有母爱,也要有父爱,二者缺一不可。家长离异后,孩子定时到父亲或母亲那里去是非常正常的需要,无论谁也不应剥夺孩子的这一份自由。我们有些家长,在离异后不允许或限制孩子去看望另一方,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理智的做法是给孩子这种自由,让他们得到完整的爱。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孩子的健全人格。

 (3)、要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正常的交往。据了解,有些离异家庭学生有自卑心理,很怕被人看不起,他们很怕与人进行交往。对此,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开展谈心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坦诚谈心,增进了解,疏通心理障碍,鼓励离异家庭学生面对现实,自强不息,以诚心感化学生,在转变学生上能取到良好作用。

 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家访,面对面地交流,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利于沟通协调家庭关系,唤起监护人的责任感。以更多的爱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方法不仅对离异家庭学生有较大作用,对其它各类学生的教育大有好处,同时也认识到家访要注意谈话的艺术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5 ]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老师感到写论文有内容可写,再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论文质量大大提高。

 通过课题组大量的辛苦工作,在一些同学身上转变不大,说明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存在的负面影响不小,还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

 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创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5、总结与反思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离异家庭学生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要特别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

推荐访问:离异家庭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结题研究报告 离异 初探 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