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行业政策专题:自主招生落幕,综合评价&强基计划接棒(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目 录 1. 自主招生落幕,综合评价与强基计划为改革重点 ..................... 4 1.1 自主招生试点较早,招生模式有待更新 ...................................... 4 1.2 对比自主招生,综评和强基计划高考成绩重要性更高 .......................... 5 1.3 综合评价体系逐渐成熟,未来有望成为主流招生模式之一....................... 6 1.3.1 “综合评价”2011 年开始试点,“三位一体”模式推广更广 6 1.3.2 “综合评价”招生规模有望放量,重点区域内部分高校超统招 8 1.4 强基计划作为补充,体现国家战略 .... 10 1.4.1 强基计划政策概览 10 1.4.2 注重基础学科建设,优质高校资源再分配 10 2. 短期高考权重提升,多元化兼顾公平性是趋势 ..................... 12 2.1 短期来看,自招取消后降分路径进一步收窄 ................................. 12 2.2 综合评价兼顾公平和自由,刺激学生教培需求 ............................... 13 2.3 强基计划是综评有益补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15 3. 改革整体利好教培行业,细分赛道领军者有优势 ................... 16 风险提示 ......................................................... 17 附录——政策原文 ................................................. 17
图表目录
图 1:自主招生高校数 ............................................................... 4 图 2:报名人数 ..................................................................... 5 图 3:入围人数(获得降分优惠)
..................................................... 5 图 4:强基计划/综合评价/自主招生 .................................................... 6 图 5:综合评价和自招对比 ........................................................... 8 图 6:上海地区清北复交综招比例 ..................................................... 8 图 7:复旦大学本全国学生生源结构 ................................................... 8 图 8:上海交通全国学生生源结构 ..................................................... 8 图 9:基础学科本科生占比低,理科持续下滑 .......................................... 11 图 10:经管法律学生占比显著提升 ................................................... 11 图 11:2019 年入围人数对比 ....................................................... 12 图 12:上海市特定分数线上的学生人数 .............................................. 14 图 13:本科课程设置和受益学科 .................................................... 16
表 1:复旦大学“上海模式”/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材料相关要求 .............................. 5 表 2:上海综合评价\浙江三位一体\江苏综合评价 ........................................ 7 表 3:主要试点省份 ................................................................. 9 表 4:强基计划高校数量 ............................................................ 11 表 5: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对比 ............................................. 12 表 6:专业对比 ................................................................... 15
1. 自主招生落幕,综合评价与强基计划为改革重点 2019 年以前自主招生(全国)、综合评价(区域)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试点方式。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 2020 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并取消自主招生计划。总的来看, 自主招生是全国性的招生方式,取消之后,大概率被综合评价全国化推广来填补,而强基计划可以视为契合国家战略的有益补充。
1.1 自主招生试点较早,招生模式有待更新 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有 20 年的历史,已全面覆盖头部高校。我国当前运行的自主招生模式,最早应 追溯到 2001 年南京地区 6 所高校的率先试点,这一时期,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先后参加试点。2003 年教育部先后下发 《教育部关于做好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制度上鼓励各地区有序地开展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 参与高校从 2004 年的 28 所,扩大到如今的 90 所高校,几乎覆盖了所有头部高校。
图 1:自主招生高校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数据来源:新闻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原自主招生成果显著,但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2003 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自主招生也面临了挑战,虚假报名材料、高校内部腐败问题逐渐显现。2015 年 8 月《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直接指出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的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人才评价标准“弹性”较强且缺乏有效监督,给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损害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2015 年开始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2019 年 1 月,《关于做好 2019 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发布,提出了“十严格”要求,被称为是自主招生历史上最严格的规定。严监管下,从数据
上看,入围人数自 14 年开始规模基本稳定在 20000 人+,19 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到 8336 人,入
围率则一路下滑,从 15 年的 14.7%下降到 19 年的 1.9%,降幅 8 倍,已完成历史任务。
图 2:报名人数 图 3:入围人数(获得降分优惠)
900000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报名自主招生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入选人数(获得优惠降分)
优惠率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数据来源:新闻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新闻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1.2 对比自主招生,综评和强基计划高考成绩重要性更高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招生流程上,综评和强基计划更强调高考成绩的重要地位,相比自主招生选拔标准更为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入围阶段和考核阶段两个方面:
在入围阶段,高考成绩决定进入门槛 强基计划: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综合评价:“上海模式”首先考核申请材料,最后依据高考投档成绩,按照招生计划数的 1:1.5 比例确定入围面试考生名单;而“三位一体”主要通过考核申请材料决定是否获得校内考核资格,入围阶段对高考成绩要求不多。
表 1:复旦大学“上海模式”/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材料相关要求
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情况 《申请表》 按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并打印。纸 社会实践情况 在党团、班集体等组织里参与活动的情况 质申请表须考生本人和监护人签名且所填内容必须经中学审核认定、加盖中学公章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基本型课程成绩 《个人陈述》 要求考生本人亲笔手写。个人陈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修习情况 参与调查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性课题报告情况 述主要阐述考生报考浙江大学理由,个人未来发展规划,高中阶段考生的学科特长表现,获省级(含)以上个人荣誉、获奖情况,字数不超过 800 字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情况 高中阶段获省级(含)以上获奖、个人荣誉证 参与文艺、体育活动情况 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书原件(若无获奖情况可不上传)
复旦大学人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参考信息如下:
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材料要求” 778692 601560 501659 432019 162000 28303
26767
25302
23816
8336
最终考核阶段,高考成绩占比高 强基计划: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综合评价:三位一体模式和上海模式均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综合成绩的组成为:高考投档成绩一般占 60% ,校内面试+笔试成绩占一般 30%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 10% 。
图 4:强基计划/综合评价/自主招生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1.3 综合评价体系逐渐成熟,未来有望成为主流招生模式之一 我们认为,综合评价是与自主招生并列的招生模式,前期在江浙地区重点实施,区域内部重点学校综合评价规模已经超过统招模式。未来一方面试点区域参与高校提升,另一方面综合评价模式有望在更多的省份得到推广,后期综合评价招生有望成为统招之外的主流招生模式(与强基对比)。
1.3.1 “综合评价”2011 年开始试点,“三位一体”模式推广更广 综合评价主要有“三位一体”和“上海模式”两种。综合评价的实质是将多元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 相结合,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同时也是高校自主权的下放。从当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总结各高校的综合评价模式,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浙江 2011 年率先开始试点的“三位一体”模式(下面简称“三位一体”), 另一个是稍晚出现的上海综合评价体系(下面简称“上海模式”)。
“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是浙江省首创的一项高校招生模式改革。2011 年开始推行“三位一体”招生以来,招生计划数、招生院校数逐年增加。该招生模式的特点是,高校根据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学会考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高校根据自身需求组织的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和统一选拔考试成绩 (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综合成绩,然后择优录取。
“上海模式”是上海地区在 2014 年国务院于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的改革尝试,经验上一定程度借鉴了“三位一体”模式。2015 年,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
学首次开展以综合评价方式录取的自主选拔改革试点。次年,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也步入该行列。考核录取模式与“三位一体”相似,但在入围细节上有差异。
对比来看,目前浙江“三位一体”模式试点省份更多,或成为未来综合评价主流模式。招生流程上
两者基本一致,材料审核—确定资格—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校内考核—综合成绩排名,其中校内考核上海以面试为主,浙江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更多。考核成绩也同样采取综合指标,普遍采
取 60%高考成绩+30%校内考核+10%学业水平成绩,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模式,符合多元化考核的 要求。唯一不同体现在入围条件上,上海综合评价模式的进入门槛,是依据高考成绩按照招生计划
数的 1:1.5 比例确认,而浙江“三位一体”入门门槛并不以高考成绩为依据,而主要依据资料筛选。在这一点上,“三位一体模式”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更受高校青睐,广东、江苏、山东重点试点省份都采用“三位一体“模式,试点省份更多。
表 2:上海综合评价\浙江三位一体\江苏综合评价 学校 上海综合测评 浙江三位一体模式 江苏综合评价
复旦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志愿填报 3. 入围选拔 -依据高考成绩,按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 1.5 倍确定入围面试考生名单。4. 校测 5. 综 合总分录取 1. 初审 -材料审核决定入围资格 2.
高考 3. 综合测试( 笔试+面试)
4. 综合总分录取
无 上海交通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志愿填报 3. 校测 5. 入围选拔:
依据高考投档成绩、填报志愿,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1.5 比例分别确定入围面试考生名单。4. 校测 5. 综合总分录取 1. 初审 -材料审核决定入围资格 2.
高考 3. 综合测试( 笔试+面试)4. 综合成绩录取
无
浙江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志愿填报 3. 入围选拔:
依据高考投档成绩、填报志愿,按照招生计划数的 1:1.5 比例分别确定入围面试考生名单。4. 校测 5. 综合总分 录取 1. 初审 -材料审核决定入围资格 2.
高考 3. 综合测试( 笔试+面试)4. 综合成绩录取
无 同济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志愿填报 3. 入围选拔 -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 1.5 倍确定 入围校测考生名单。4. 校测 5. 综合总分录取
无
无 南京大学
无
无 1. 初审 -材料审核决定入围资格 2. 高考 3. 综合测试(面 试)
4. 综合总分录取 华东师范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填报志愿 3. 入围选拔 -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我校的初审结果,按照我校各“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 1.5 倍 4. 校测 5. 综合总分录取
无
无 上海财经 大学 1. 初审 2. 高考,填报志愿 3. 入围选拔 -根据考生的高考志愿与高考投档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 1.5 倍确定校测入围名单 4. 校测 5. 综合总分录取
无
无
18%
数据来源:各高校招生简章、东方证券研究所
1.3.2 “综合评价”招生规模有望放量,重点区域内部分高校超统招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