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比例意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16 14: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意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比例意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 6 6 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1 1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 二、新授 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学生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 页练一练。(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 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字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本 41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2、小明买了 3 本笔记本花了 9 元钱,李刚买了 5 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 15 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0 页的例 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3—7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

 两张照片。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 40 页例 3, 2、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比较这两个比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3、在课本上完成第 40 页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3、什么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 6.4/4=9.6/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交流“练一练”的完成情况。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九第 3 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练习九第 4 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3、做练习九第 7 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 240 米是 4 分钟走的路程,所以 240 米与 4 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完成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提出疑问,总结全课。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3 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本班现有学生 92 人,男生 49 人,女生 43 人。

 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一辆汽车 1 小时行 60 千米,2 小时行 120 千米,3 小时行180 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0∶252.7∶4.56∶10 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

 揭示 课题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学生打开数学课本 48 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探究 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 例 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长(m)23......影子长(m)69...... 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3、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4、教师板书 3∶2=9∶6 2∶6=3∶9 强调:这些都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5、2∶9 和 3∶6 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试写:

 2:3=6:9 2:6=3:9 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学生小组讨论:2∶9 和 3∶6 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

 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

 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比例的各个项 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

 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 3∶2=9∶6 和 2:6=3:9 的内项和外项。

 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 3∶2=9∶6 和 2:6=3:9 的内项和外项。加深认识,学以致用。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4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P62——63 教学目 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 点:

 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 1、出示例 1 的表格(略)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 4 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 x 和 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5 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P64——6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 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

推荐访问: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比例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