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青年语文教师应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全文)

时间:2022-07-14 1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语文教师应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全文),供大家参考。

青年语文教师应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全文)

 

 青年语文教师应在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访谈 作

 者:

 陈力勇

 作者简介:

 陈力勇,《语文学习》记者。

 原发信息:

 《语文学习》(沪)2014 年第 4 期 第 30-34 页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7 期

 蔡澄清,男,1934 年生,安徽宿松县人。1963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 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长期担任全国中语会理事和学术委员,兼任全国青语会学术顾问,并任安徽省中语会副会长及《语文新苑》杂志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科研及学校管理工作,创立了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总结提出了“积累·思考·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理论。主要著作有《鲁迅作品教学浅谈》《积累·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我的语文教学观与方法论》《青年语文教师成长之路》等。

  青年语文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人类灵魂工程师”是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也是他们的自我追求,传道、授业、解惑,可谓“一生中之幸事”(于漪语);另一方面,刚刚走上讲台的他们,心里充满了困惑——怎样将人类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以一种深入浅出的

 方式推介给学生,开发学生的智识?在信息时代,怎样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碰撞?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怎样借鉴语文名师教书育人经验,并尝试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学情又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教学发展之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蔡澄清老师。作为全国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他所创立的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曾影响许多青年教师,他也培养了一批至今仍活跃在语文教育一线的名师。期望他的建议有益于青年语文教师走上良性的职业发展道路。

  陈力勇(以下简称“陈”):蔡老师,您好!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事关语文教育的未来,您一直在关注、支持着这个群体,还担任全国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去年底出版了《青年语文教师成长之路》(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一书。请您谈谈青年语文教师如何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蔡澄清(以下简称“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这是一条发展规律。青年语文教师如何走上良性发展之路?《青年语文教师成长之路》正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而编写的。这本书选取了几十位青年语文教师的个人案例,分别陈述了他们各自的学习、教学、科研、总结、创新的艰苦历程,概括了他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成长经验,展现了他们的良性发展之路。我之所以强调这是“良性发展”,是因为:第一,他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和提高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因而能恪尽职守,克服困难,奋勇上进;第二,他

 们认识到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能自觉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进行的母语教育,具有民族性、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艺术性等综合性特点,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育综合改革中不断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扎实努力,开拓前进。而青年教师尤当挥戈跃马,奋力争先。在教改中尤当求真务实,不搞浮夸,不务虚名,不图形式,而要扎扎实实,奋勇前行。我反复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努力,必有所成!我认为,这就是“良性发展”。我愿与青年教师共勉。

  陈:您在许多场合提到,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是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但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青年语文教师应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蔡:我觉得首先要认真读书,学习理论,用于教学,指导实践,这是一个起点;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改革创新,不断开展教改实验,取得经验,这是一个发展;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认真分析,总结规律,上升为新的理论,这是智慧的升华和实践的结晶。从起点到发展到升华,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不断运动与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青年语文教师都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努力,求得素质上的提高和教学业绩上的上升。

 陈:在《给青年教师提几点建议》一文中,您提出希望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都搞一点教学改革的实验……这种实验,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还可以是整体的。课题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这的确是很好的建议。您认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以学习和运用语言为中心,通过听、读、说、写的基本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师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继承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开展一些创新实验。这种实验的领域十分广阔,教育思想、教材改编、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等,都涵盖其中。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爱好与需要,各选项目,自立课题,开展改革与实验。根据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我个人觉得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实验尤有现实意义:一是有关信息化训练实验。我们知道,21 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将成为主宰社会的重要力量。作为创造型人才,必须树立信息观念,有较强的了解信息、接受信息、掌握信息、筛选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是对创造型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与写,都是信息的输出。创造能力强的人,一般来说,也应该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我们要迅速获得信息,就得会听话,会阅读;要正确传播信息,就得用语言,

 用文字,会说话,会写作,会讲演。这种能力越强,其创造的潜力就越大。我们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如何把这二者的训练结合起来,力争双锻炼、双丰收,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实验。二是有关思维逻辑的训练实验。善于创造的人必然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语言文字是思维成果的物质外壳,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形象思维训练,有逻辑思维训练,还有辩证思维(哲学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中有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集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等不同的训练。这些不同的思维训练都应结合在语言训练中进行。我们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选择项目开展创新实验。三是有关点拨教学的创新实验。我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提供了62 项大小不同的语文点拨教学实验研究课题供青年教师选择研究与实验。这些课题,有些已经取得研究实验成果,有些还可继续开展实验,特别是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很多课题还需要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开展当前课改需要的创新实验,我们在实验中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陈:语文教师的一个鲜明特性就是其“语文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性”的养成显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您觉得青年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拓宽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蔡:我曾经多次说过,由于语文课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其综合性太强,因而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杂家”,其阅读量和知识面应当特别大、特别广。作为语文教师,教的是语文,其“语”与“文”的知识应当特别广博,语、修、逻、文的书都应当多读、深读、细读,这样,教学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这自不必说;而作为教师,要把书教好,则必须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把教与学的活动组织好、指挥好、引导好、点拨好。因此,我觉得广大青年语文教师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从以上各方面去努力拓宽自己的阅读量与知识面。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

  我们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以上传统的知识学习与阅读上,还要学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这方面的知识面与阅读量。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现代化语文教学则增加了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包括三种技术:一是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这是一种硬技术;二是现代传媒技术,即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软技术;三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这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这三种技术要素组合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与效果,有益于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运用音像资料,运用计算机,运用网络,运用传媒设计等,来加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

 间,增强教学艺术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这无疑是一项新的途径与措施。而在这方面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学习,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要求。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接受能力强,运用知识快,产出的效率快、效果高,因此我建议大家努力拓宽这方面的阅读量与知识面,以求自己在教改实验中更快地成长。

  陈: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三个阶段,其中的跳跃式蜕变往往离不开老教师的“甘为人梯”。您在这方面颇有建树,不少青年教师经您点拨而成长成熟,其中有不少逐步成为语文教育名师,如陈军、孔立新、肖家芸等。在这方面,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蔡: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一个常识。陈军等青年语文教师首先是因为他们“内因”好而成长为名师的。他们都把教师当做崇高而光荣的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力求上进,因而刻苦认真,勤奋有为,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创新,奋力前行,于是才有了今天。如果没有这个主观因素,胸无大志,害怕困难,懒散懈怠,不思进取,即使有再好的高人指引相助,恐怕也是扶不上去的。在陈军等人成长的道路上,我虽然做过一点力所能及的点拨与扶持工作,但也称不上什么“人梯”,那只是一个老教师应有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看着他们健康成长,奋发有为,我兴奋,我幸福,我欣慰。

 陈:三十多年前,您在中学语文界首次提出语文教学“重在点拨”的主张,影响深远,至今还带着一批语文教师共同进行点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下,您认为“点拨教学法”应如何创新发展?

  蔡:1982 年我在《语文教学通讯》第四期的“封面人物”栏目发表了《重在点拨》一文,经《光明日报》提要转摘后确实产生过一定影响。当时,中学语文教学正处在“**”后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创新的高潮中,我提出“重在点拨”的主张,意在强调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填鸭式灌输改为点拨式引导。这在那个历史时期,应当说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发展,现在已跨入 21 世纪,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特别是在教育综合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点拨教学法也应当有进一步的新的发展与创新。在这一方面,我的建议是:深入研究我国历代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从中发掘点拨教学的理论因素与实践案例,以便传承和发扬光大;总结和研究当前语文名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教师的经验,发现和分析它们与点拨教学法的契合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宣传并推而广之;学习和吸收外国的母语教育理论与经验,挑选适合汉语教学实施点拨教学的做法作为借鉴,择优改良和运用;根据点拨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改实践中融入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点拨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至于课改新理念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

 新的精神,我们在既往的点拨教学的改革实验中,已作过一些探索,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进行多方面的更深、更广、更新的开拓,希望青年教师们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推荐访问:青年语文教师应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之路 教师应 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