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人民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专题质检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 1.(2021 广西 5 月模拟)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 史料 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 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 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可以看出反映了朴素的民生观,这表明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故 B 项正确;A 项与表格信息无关,排除;“仁政”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与表格内容不符,排除。
2 2.(2021 四川成都名校联盟)孟子曾对井田制的崩溃耿耿于怀。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每家农户耕种同等数量的份田,过着没有差别的和谐生活。这表明了孟子(
) A.对井田制度的理想化诉求 B.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 C.反对实行土地的私有制度 D.以复古为治国的政治目标 答案:A 解析:孟子推崇井田制,强调“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希望在井田制规范下,每家农户耕种同等数量的份田,过着没有差别的和谐生活,表明了孟子对井田制度的理想化诉求,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孟子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B 项错误;反对实行土地的私有制度与材料“八家皆私百亩”不符,C项错误;“以复古为治国的政治目标”与孟子“对井田制的崩溃耿耿于怀”等信息不符,D 项错误。
3 3.(2021 广西梧州历史联考)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与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儒家思想已成主流 B.已出现了高度集权局面 C.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带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和“在人类与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更关注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蕴含了早期人文主义色彩,D 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是西汉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本思潮,未体现高度集权,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天命观的影响,排除 C 项。
4 4.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 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可知材料突出家天下的理念,无法体现原始民主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汉宣帝是否为嫡长子,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知霍光在推举理由中,特别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的思想,儒家思想此时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 C 项正确;“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5 5.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出君主应重视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家学说的地位,故 D 项错误。
6 6.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 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 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 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可知材料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容,出现了儒学神学化,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些方士儒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教观念,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改年号以顺应天命,与君主专制遭到削弱不符,故 C 项错误;理学出现在宋代,故 D 项错误。
7 7.某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答案:C 解析: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观点,还是李约瑟的观点,都指出朱子学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理念,故 C 项正确。
8 8.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 500 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成为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理学强调忠、孝、节、义,材料中的“舍生取义”“节义之士”体现了理学思想,故选 D 项。
9 9.宋朝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向内寻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 C 项错误;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 D 项错误。
10.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内涵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支持,明清资本主义始终停留在萌芽状态,故 A 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了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 B 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 C 项错误;黄宗羲提出了“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设想和蓝图,故 D 项错误。
11.(2020 山西运城模拟)顾炎武提出“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可见,顾炎武的这一言论实际上(
) A.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B.否定了君主的至上权威 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理论 D.体现出对选官制度的不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可知顾炎武认为君主不应该有至上的权威,故选 B 项。
12.(2020 吉林延吉二模)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家们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现象,指出“朱门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穷理,心里见得,日间做得,却只是读书讲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曾去格物”,人应具有“实才实德”,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据此分析,颜元(
) A.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 B.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 C.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D.主张做学问应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颜元主张“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获得的道理应该服务于社会,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可知此时儒家思想日趋活跃,主张做学问应该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现实,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21 广西来宾、玉林、梧州历史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他的理由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毕竟那么多的郡王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9 分) 参考答案:(1)原因:民本思想有传统;宗法制的影响;民心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儒家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等。
(2)措施:降低宗室郡王的等级;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戒奢从简;劝课农桑等。
(3)意义:推动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儒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得出民本传统;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宗法联系”,得出宗法制的影响;根据材料“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得出民心是重要的政治力量;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等角度补充。第(2)问,根据材料“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得
出降低宗室郡王的等级;结合所学知识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戒奢从简、劝课农桑等角度补充。第(3)问,根据材料“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得出推动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次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灿烂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论述: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辩争,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论述:战国时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