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初中生物讲座(2022年),供大家参考。
1 初中生物讲座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所讲述的是有关初中生物的话题。在人类 21 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了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生物这门学科在我国是初中学校眼中的“小学科”,老师眼中的“豆芽科”,学生眼中的“副科”。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生物在初中的全部学科当中不重要,因此,无论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律采取无关紧要的态度应付了事。如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纠正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呢?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好生物呢? 一、明确初中生物的地位 据报载美国《科学》杂志评出 2005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进行研究荣登榜上首,除此项外,还有:植物研究丰收年、重要蛋白质的特写、分子信号共计四项,都是有关生物科学方面的。上个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和突破已经使生物学这门古老学科焕发了青春。随着它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作为药学,农学、环境等学科的基础,更为物理、化学、信息科学、材料与工程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经成为 21 世纪带头学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 21 世纪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生物科学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又是怎样一种地位呢? 我们将英语与生物作一比较便可得出结论。众所周知,英语从六、七十年代的学而不考,到按一定比例进入考试成绩,发展为现在的中考 150 分。英语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初、高中学科的龙头老大,甚至在大学里它也是牢不可破的第一专业,哪怕你是中文专业的。而在自然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科学、日益呈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物科学,几十年来仍然是原地踏步。与高高在上的英语比起来,它只是一个小老弟!我们的教育历来存在学科歧视,我
1 们也高喊“科教兴国”,一面体现出国人强烈的实用主义。科学算什么,考起国家重点大学才要紧!是啊,英语 150 分,生物 30 分,孰轻孰重,你还不明白? 本世纪的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在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又是怎样的呢? 在这里我们以七年级上册生物为例来说明。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师用书建议课时为 37 课时,一个秋季教学时间满打满算 20 周,每周 2 课时,共计 40 课时。考虑到学期考试、期末考试时间、放假时间耽搁,真正用于上课的时间肯定不够。再加上生物中很多实验本身就不是只用上课时间就能完成的。有人会说课余时间呢?谁不知道我们的学生一天从早到晚要上十几节课,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时间,更不用说课外时间。这样的生物课怎样完成教学任务,大家可想而知。至于达到课标要求的目标,只有天知道。更有甚者,我市游仙境内一所有名气的初中,七年级生物每周只有一节课,课标的要求早已置之脑后,学生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算什么!加之我国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教师。生物只是搭配的点心,算不得正餐,更别说实验员和器材齐备的实验室。
生物果真如有些教师、家长那样,认为教师上课讲杠杠,学生画杠杠,考试考杠杠,生物就如此摆平了吗?其实不然,生物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一般要求时间较长,多人合作,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合作意识。研究的问题就在身边,感觉得到,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好了生物对其他自然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如何教好初中生物 根据多些实践表明,有的从初中升入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初一学过的最常见的蔬菜名称都不会写,如把“莴苣”写成“窝菊”,把“菠菜”写成“波菜”,把“荠(ji)菜”写成“齐(qi)菜”等,常见植物属于什么科,除了对十字花科的白菜较熟悉外,其他的几乎都不认识。我认为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很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按教科书中的内容制作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浸制标本,如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等常见的代表植物。通过实物观察才能巩固书本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1、用实践学习生物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那么生物谈何学好。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们要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2、研究性学习生物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妈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 DNA 侦破技术等等,渐渐地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常识。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学生
1 的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体现学习,但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的学生说外界条件主要是光、有的说土壤、有的说水份等等。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就中学教育而言,从我们的教育系统到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生物这一学科。尤其是在初中,生物科一直作为副科,使生物在初中教学中一直倍受冷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涉及因素很多,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只要我们能从低年级(如初一、初二,甚至更早)抓起,尽早培养学生的生物意识,从小就开始灌输生命科学重要性的意识,让学生尽早地重视生物学以及相关的学习,自小就打好生物基础,必然能使这种不良的状况及时得到改善。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另一个研究也表明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越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会越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重视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另一个研究也表明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越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会越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重视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其实很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灵活而多样,大多内容都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生物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要求,教会学生学习。
1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当前课堂教改的主要目的。“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和运用知识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考虑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法指导和要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随教学进度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实验室探究、采集制作标本、参观访问、动植物普查、生态环境调查等等。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难题带回到课堂研究讨论,才能融会贯通。
2、强化构建学生生物和谐观,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素质。
作为初中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和谐观所涵盖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以及爱国主义观点等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并不一定都是专题的、系统的,它渗透到了整个教材体系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将这些初步知识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点滴强化,潜移默化,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里,形成学生生物学基本素养。例如,讲植物和动物的相关内容时,告诉学生物种多样性的重大意义,要保护濒危物种,要让学生保护青蛙,保护鸟类,保护珍稀哺乳动物;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强调生态意识、关注世界人口问题、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培养学生节水、节电、节粮的良好生活习惯等等。
四、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迷惑不解,他们往往把生命和无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认为生命不服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
20 世纪特别是 40 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以远
1 远超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本文着重说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分科、方法和意义。关于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将分别在“生命”、“生物学史”等条目中阐述。
五、展望生物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