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标准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3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标准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基于标准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完整文档)

 

 《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表述与界定:

  课题名称为“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这里的“标准”指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的小学段课程标准和相应学段目标。是指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科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期望,它大致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前者划定了小学语文学习的领域,回答学生“学习什么”的问题;后者规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回答“很好是多好”的问题,显示学生在内容标准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实践能力的具体例子和明确的定义。

 “学业成就”是学生学习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后取得的成就,这首先意味着学业成就与学生主要通过校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无关,其次,我们所测量的学生学业成就通常与我们所具有的、受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制约的对学业成就的预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的学生“学业成就”是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段)所设定的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靶向的综合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

 我们认为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应具有以下特征:1、依据:评价建立在标准的基础上,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标准源于课程标准,评价的方法取决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2、策略: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的目标引导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并促进其达成;3、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通过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差距,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导向、自我监控的学习;4、方式:整合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对不同的目标具有不同适应性,小学生语文学习目标和素养的多样性需要整合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当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一定时期的学业之后应达到的目标时,我们的课程标准能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也许就取决于课程标准与评价的关系了。如果课程标准不能与评价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必然导致课程标准无从落实。可现实让我们无法乐观,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评价体系中,强调的是“考试次数的减少,出题的要求等”,其政策的关注点都放在回应由于选拔、鉴别性的考试过度膨胀而产生的对学校、课堂层面的回波效应(纠偏、减负)上,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有前瞻性的评价政策。

 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功能依附于高考或统考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依据 Resnick &Resnick 提出的评价的三个前提:你测你所追求的东西;你没有评价的你就得不到;评价的内容要值得老师去教。在“类似统考”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由于这类考试的特性,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学习结果是无法测量的,比如身心健康、人格的完善、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对未知世界探究的兴趣等等,如果评价体系不改变,这些将在学生未来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习结果必然是得不到的。

 课标为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目标是多样的,单一的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不可能适应所有的评价目标,因此,建立指向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多种评价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真正实现语文课程评价应有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真正达到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

 程的目的。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本课题旨在理清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套方法完备功能完善的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指导教师调整日常教学行为,促使学生自我导向和监控学习行为,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达成提供规范和保障。本课题的学术及应用价值也在于此。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

  在课题填报后,课题组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围绕“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分类目标”“学业成就评价”、等关键词进行了多次网络搜寻。

 《标准》相关要求: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有关说明。学业发展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知识技能: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学科思想方法:学生对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实践能力: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情况。4.创新意识: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钻研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崔允漷等)“对学习的评价”依然受关注,但“为学习的评价”逐渐成为主流;评价管理体制变革明显,平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正在形成;传统的考试一统天下的地位被颠覆,新型的评价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教育评价的心理测量学基础被动摇,新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兴起;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开发评价,评价成为学习的组成部分;变“对学习评价”为“为学习评价”。

 (四)布鲁姆的评价观。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在他构建的人类认知处理过程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的以目标达成度为中心,注重适应并发展每个人能力的教学评价理论,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布鲁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

 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度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五)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都有发展潜力,只是他们的发展潜质不同而已。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上的评价要求评价时要基于对学生的全面理解,教师应确立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

 (六)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和创造某种东西,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表现性评价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知道什么”,关键是要考察学生“能做什么”。

 通过以上理论的梳理,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课题研究的信念,明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清楚了本课题研究的起点和边界。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一)树立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观。基于《标准》,全面评价学生小学阶段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情感价

 值观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二)明晰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内容。从《标准》出发,立足课程实际梳理出学期、学年、学段目标和内容,从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双向建构学业成就评价内容,厘清“评价什么”的问题。

 (三)探寻和建立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新方式。在课堂前测、课中施教、拓展训练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命题、评语、反馈等具体评价过程中,逐步探寻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规律,丰富评价的内容、建立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新方式。

 (四)以评价引领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基于《标准》实践评价,立足教材研究评价,在教学实践中解读《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教材,在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中引领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

  具体内容: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研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根本依据,立足于小学语文 2011 年版新课标鲁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学业成就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学业成就评价在教学中的积极效益。

 (一)制定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评价方法表。不同的学科核心能力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我们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法。

 (二)研制小学语文(鲁教版)教材“双向细目表”。根于《标准》、源于教材、基于教学,完成小学语文 2011 版新课标鲁教版教材学期、年级、学段双向细目表的研制工作。以此科学准确的研制学业水平检测试卷,避免传统纸笔测试的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

 (重点)

 (三)开发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行为表现等级标准。建立保障表现性评价可靠性的公示、诚信、监督、复议制度等。

 (重点、难点)

 (四)制定评分规则,针对评价内容研制每一项评价方式具体评分规则,制定各项评价内容在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中的分数比例及权重。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以教学实践为依托,科学性、具体性、创新性、系列性的围绕课研目标精心设计行动,周密实施行动,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做到问题来自于课堂教学,解决于课堂教学,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观察法。制定“小学语文学业成就个案记录表”,真实记录个体学生在学业成就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丰富研究材料,撰写学期学业发展学业评价的评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经验总结法。定时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和座谈会研讨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中的疑点、难点及成功点等,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思想、碰撞思维,达成共识,总结经验并形成文字。

  (四)文献查阅法。围绕研究主题查阅学校图书馆书籍、查阅个人藏书,并根据需要购买专题书籍,付费进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一些主流搜索引擎查找课题相关材料,丰富科研理论基础,积累课研材料,提高课题组人员学识水平,确保课研工作顺畅成功。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查阅资料,问询专家,组建机构,组织申报。

 启动阶段

 阅读书籍,明晰分工,细化任务,学生前测。

 实施阶段

 细化课程目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学业质量评价工具——组建学业质量监测机构——实施监测分析反馈——指导改进教育教学。

 总结阶段

 收集所有课题过程性及成果(论文、试卷、学生档案袋、反馈报告等)材料,形成汇编;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评价方法表

 表格

 2

 小学语文(鲁教版)教材“双向细目表”

 表格汇编

 3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论文

 4

  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分规则

 论文

 5

  基于标准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报告

 报告(专著)

 条件保障:

 (一)人力资源。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合理,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 38 周岁,平均拥有 15 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大家正处于人生积极进取的年龄阶段,拥有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课题组成员

 中有学校校长、有教科室主任,有学校教学业务负责人,7 人中有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一人,市教学能手 3 人,全国优质课一等奖1 人,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4 人,6 人主持过省市级课题。从不同层面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有效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资料准备。学校图书馆藏书 9 万余册,课题组成员个人藏书累计 4000 多册,全体成员都能熟练运用电脑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每人都订阅两种以上的专业期刊,为课题提供了较广泛的资料来源。

 (三)经费保障。本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预算中负责安排落实,并提供信誉担保。

推荐访问:《基于标准小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 学业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