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产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完整)

时间:2022-07-12 17: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完整),供大家参考。

产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完整)

 

 产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Output-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

 者:

 赵志群/何兴国/沈军/张志新

 作者简介:

 赵志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兴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沈军,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重庆 400020);张志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原发信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15 年第 20159 期 第 5-13 页

 内容提要:

 PISA 等国际大规模比较教育研究项目引发了教育质量监控方式从“投入导向”向“产出导向”的范式的变化。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应通过外部评价加强产出质量控制,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测评是一种既能获得大量深入和有效的数据又不引发过多投入的评估手段。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产出和投入的因果关系分析,二是评估工具开发。本文报告通过严谨的学生与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进行职业教育产出质量控制的两个案例,一是重庆市开展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与相关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二是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方案的开发,以期对有关部门建立基于科学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理念和策略上的参考。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Output-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产出导向/职业能力测评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5 年 09 期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5)0009-0005-09

 一、从投入导向到产出导向:质量监控的范式转变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空前发展,但是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我们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没有把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措施有效融合到职业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其结果是,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资源分配)时没有扎实的质量数据基础,公众缺乏足够的有关职业教育质量的信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一整章篇幅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等要求。然而并不是一开展评估就一定能促进质量发展。评估对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方案的科学性。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传统的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多是“投入导向”的,即政府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如证书等)保证学校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国际上,20 世纪末开始进行的 PISA(OECD 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和TIMMS(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项目)等大规模教育

 比较研究项目,引发了对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效率的激烈讨论。[1]讨论取得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应加强产出控制,实现教育质量控制从“以投入控制为主”向“以产出控制为主”的范式转变。

 “教育的产出”指学习的结果和成果,包括学习者的成绩、证书、能力发展水平和形成的价值观等。产出导向的教育评估,是按照既定标准对教育的结果和影响进行判定,对教育机构的组织、程序和系统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质量控制。产出导向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方法是对教育系统的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和横向比较,监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根据教育统计数据进行的评估:包括人口发展,相关教育培训资源,教育培训参与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劳动力市场等信息;(2)产出测量:按照职业资格要求对教育结果进行测量(实现“职业效度”而不仅仅是“课程效度”);(3)围绕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教与学内容进行阶段性调查。[2]这里的第(1)点属于宏观层面内容,通常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第(2)和(3)点是中、微观层面的内容,一般通过与职业资格要求进行比较,检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此方面我们的经验还很缺乏。教育质量保障与企业生产质量保障有很大不同,除应参考经济管理中质量保障实践的丰富经验外,还要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采用的评价技术和工具。

 针对职业教育质量监控,目前国际上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应通过外部评价加强产出质量控制;通过优劣势分析加强对职业院校发展的评价,

 促使院校建立明确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发展规划;提高职业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和领导能力;增强透明度,使每个员工都可以获得有关质量和工作绩效的信息;在职业院校中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动态抽样调查,提升教师的能力。

 质量保障是“系统性的持续评估”,PISA 和 TIMSS 等为职业教育的投入、其使用过程和结果(产出)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多启发,其经验不仅适合宏观教育体系层面和中观院校层面的质量评估,也适合微观层面的课程和教学评估。对职业教育产出的评估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质量控制,是我国当前教育评估的弱项。开展产出质量评估时需要特别考虑:哪些评估手段既能获得大量深入和有效的数据而不会引发过多的投入。在此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关于产出和投入的因果关系分析,二是评估工具的开发。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对职业能力的研究和测量,认为通过分析能力发展情况可以分析投入的结果。

 迄今为止,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实现的,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达不到大规模质量监控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无法借此进行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由于相关技术支持不足,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没有建立起对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模式间对应关系的解释模型。即使目前社会影响很大的技能大赛,在大规模推广时也遇到了经济成本以及评分者间信度和试题效度等技术问题。

  PISA 研究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开展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包括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测评实施方案以及测评结果分析研究),科学诊断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的课程与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可以获得人才培养质量的准确信息和重要参数,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和教育质量控制水平,为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能够迅速提醒决策者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趋势”(PISA 定义)的质量保障机制奠定方法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报告两个通过严谨的学生与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进行职业教育“产出质量”控制的案例,以期对有关部门建立基于科学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理念和策略上的参考。

 二、重庆市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与相关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

 (一)概况

 近年来,重庆市教委下大力气构建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实现从“有规模”到“有质量”的转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了“一年一学科一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方位诊断教育质量现状,引导教师、学校和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渝教职成[2012]45 号)要求,2014 年 6 月,市教育评估院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2012 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测评,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能力成长特点以及能力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重庆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1.测评理论模型

 职业能力测评采用的 COMET 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建立在行动导向、发展性任务、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和工作过程知识等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基础上。这一模型可以对测评结果与学生能力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进行较好的解释,并藉此进行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3]该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即能力的要求维度、内容维度和行动维度(见图 1)。

 图 1 COMET 职业能力模型[4]

 由于 COMET 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认同,大家很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能力测评方案,认为它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对职业能力进行解释的框架。它不仅可以用来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和评价,而且能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直接的支持,并有较好的跨职业领域和跨文化特点。

 2.测评工具与对象

 测评工具包括两道开放式综合测试题目和背景问卷。测试题目来源于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其形式与实际工作中的合同类似。除能力模型和评分标准外,测评还采用了一系列工具确保评分者间信度,如评分者训练、测评任务的“问题解决空间”等。参评学生需填写针对职业学校和实习实训企业状况的背景调查问卷。

  参与能力测评的有重庆市 25 所中职学校共计 1497 名学生,均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2012 级学生。

 3.评分过程

 为保证评分者信度,2014 年 6 月,项目组对参与评分的教师进行了培训。16 位教师对 4 个题目的真实案例进行了评分练习,4 次评分的评分者间信度 分别为 0.601、0.838、0.815 和 0.839( 在 0.5 以上为及格,0.7 以上为良好),评分者间信度令人满意。

 4.测评数据分析

 1497 名参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整体分布情况见图 2,其中 525 人(35.1%)处于名义能力水平,878 人(58.7%)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94 人(6.3%)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但是没有学生达到设计能力水平。

 可以看出,学生总体的功能性能力表现相对较好( 平均值为10.345),过程性能力其次( 平均值为 6.568),设计能力较弱( 平均值为 3.047)。各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数据略),且无学生达到设计能力水平。相对来看:

 (1)学校 9 和 4 中各有 20%以上学生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学校 1 和学校 5 各有 12%以上学生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整体情况相对较好。但这些学校也有 1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阶段,说明优秀学生和差生的能力差距较大。

  (2)学校 24 的全部学生(100%)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阶段,整体水平统一。

 (3)有 9 所学校超过 5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阶段,学生整体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引起重视(见图 3)。

 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 4 类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分布见图 4,不同类型学校间存在显著差异。成人中专学生整体较好,普通中专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低于其他类学校。由于这些数据与参评学生总数有关,所以还不一定完全反映各类学校的实际办学水平。

 图 2 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整体分布

 图 3 各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分布

 图 4 各类型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分布有明显差异,民办学校学生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阶段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公办学校,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阶段的学生比例低于公办学校。主城区和郊县区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郊县区学校学生中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的学生比例高于主城区学校学生,而处于名义性能力阶段的学生比例却低于主城区学生,这是我们预料之外的。限于篇幅,详细数据略。

 5.职业能力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用中考语文、数学和外语成绩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语文( =8.248,P=0.410>0.05)、数学(=7.184,P=0.517>0.05)和外语( =9.412,P=0.309>0.05),成绩与职业能力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

 对题项“企业人员在完成重要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允许我参与到其中”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见图5)。

 图 5 企业重要工作任务参与程度下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分布情况

 对题项“企业员工的行为举止让我感到我的实习打扰了他们”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13.392,P=0.037<0.05)存在显著关联,即企业人员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题项“企业实习岗位与我所学的专业对口”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23.157,P=0.003<0.05)存在显著关联,即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题项“工作任务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20.026,P=0.010<0.05)显著关联,即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21.981,P=0.001<0.05)存在显著关联,即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题项“与企业培训教师(企业人员)合作”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14.858,P=0.021<0.05)存在显著关联,即校企教师的合作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统计数据表明,在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合作”问题选项中,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有效百分比分别达到 41.8%、30.6%,总计达 72.4%,说明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合作程度良好,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对题项“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有很好的协调”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 =17.970,P=0.006<0.05)两者存在显著关联,即学校和企业实习实训中的合作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统计数据表明,在题项“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有很好的协调”的选项中,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有效百分比分别达到 52.0%、31.0%,总计达 83.0%,说明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协调程度良好。

 6.结论与建...

推荐访问:产出导向职业教育质量监控 产出 导向 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