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教学改革从未停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x]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应不断追求,与时俱进。于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求语文课堂既有生机,又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教师“导”、学生“主”的原则,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就能促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1)追求大容量,课堂缺乏生机。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环节完整、容量较大、节奏紧凑的课堂,我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我们希望零遗憾,于是行云流水式的课堂越来越多。而这样的课堂中,大多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教师的告知代替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悟,个别学生的学习代替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我们只是获得了眼前的顺利,渐渐地,慢慢地,那丰富多彩的语文在学生面前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渐渐沉闷。(x)为应试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要成绩,很多教师殚精竭虑,凡是教科书上的一字不落地要讲给学生,觉得这是重点,那也是重点,即便是同类型的细节,也认为不拎出来不行,如果考到,就是自己的失职。结果,同一类型的内容,老师不强调,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因为学生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老师在追求成绩的时候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学生渐渐变得死板。
什么是高效的好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x]。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创新力等,比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它从数学学科成功走向其他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学的根本:发展学生。那么,能牢记发展学生的使命,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好课。真正的好课可以有欠缺,甚至不完整,正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但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有收获,即所谓“真学”发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的指挥者,即我们这些教师,若每节课能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创新能力等为目标,用心设计教学并灵活使用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营造出开放的氛围,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长期坚持,就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好人,不愿意看着蛹痛苦万分地挣扎,帮助蛹破茧,结果这只蛹只能永远仰望天空。老师的不放心、急于求成和寓言故事中好心人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这样看来,老师讲得多并一定是好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x]语文教师课前一定要考虑:如何做到精讲、少讲,真正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从头讲到尾。否则,即使教师讲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陶醉的也只是自己而已。所以,我觉得,教师备课的环节中,备教材很重要,但预设学生的活动更重要。我们要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抓手,有责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等能力。学生的思维等能力跟上了,我们要的“牛奶”“面包”自然也就有了。教师精讲,善于留白,起初可能会觉得沉闷,但不怕,黎明前不是也有黑暗吗?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定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这就是教学中的以慢致远、以少致多。
不剥夺学生真实学习的权利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展示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及成长的力量,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体验、展示需要时间,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初中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实践、交流分享的时间,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互动。真正的关爱是准备随时撤退,为师者就得有这样的情怀,站得高,看得远,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必须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思考、发言、创造,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随机调整课堂。课堂可以不完整,但是学生一定要有时间进行体验、感悟、思考、展示,进而深度学习,最终有所收获。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满活力。这方面一些教师深有体会,与其说老师成就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很多时候,可爱的学生成了老师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比如某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课堂上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尝试填词。一位学生写道:相见欢十四班,争首榜。蓬勃x东升书香浓。倾心授,用心学,怎不好?试倩时光慢些送夕阳。教师幸福感满满。学生的参与和展示点燃了他们学习和习作的激情,是参与和展示让他们知道学习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还记得,某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教学感受时说:“上完《背影》要求学生仿写,因为时间原因只叫了一个同学读了习作,课后某同学跑到我跟前抓着我的胳膊,咬着牙说:‘老师,我写着都哭了,你竟然没叫我,你竟然没有叫我!’我们对视一下,我笑了,学生也笑了!”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分外精彩,学生又因为自己的展示而更加自信!初中语文课堂鼓励学生适时展示、充分展示,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
创建开放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读书分享是可取的环节之一。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删减一些空泛的讲说及无效的表演等,增加有效的听、说、思、写等环节。下面是七年级某班课前的读书分享环节的实录:同学a愉快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飞机,轻轻一掷,飞机划出一道弧线。同学们有的激动,有的期盼,也有的躲闪。同学b一伸手,抓住了纸飞机。同学b信步走上讲台:“我分享的文章题目是《老舍的脚步》。本文主要讲老舍先生的房子附近有座破庙,里面住了一些盲人,老舍想帮助他们。他给盲人们买了乐器,教他们弹琴。一年后,这些盲人成功地在全国巡回演出,一些盲人也被老舍安排去了别的地方,直到后来,盲人全部搬出庙里,但他们还是会在老舍下班后给老舍打灯照路。我喜欢文中的‘盲人听到的脚步声叫善’这句话。”老师:“感谢同学b的分享!希望我们能像老舍先生一样心存善,多行善。有没有同学认为昨天所读的文章特别好,现在不吐不快?”好几个同学将手高高举起。同学c像一位英雄一样大步走上讲台:“我读的文章是《所有的艰难时刻都只属于你一个人》,主要内容是‘我’回忆了在大学时,某老师让讨论:如果你是主持人,在台上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众说纷纭。后来那位老师说,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悄悄地站起来,把裙子拉好。”老师:“是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心,我们要自尊自强,做个有力量的强者,做名有智慧的好人。同学们分享的文章犹如鸡汤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养心润田,相信我们会变得智慧而强大。今天的读书分享暂且进行到这,我们进行新课学习。”课外阅读和分享让思想教育改头换面。学生的能力潜藏于身,需要教师帮助挖掘。其实,我们教师做的并不难,也不多,我们只要肯相信学生,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他们就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时刻很多,这样的经历也很多。陶行知先生说,读好书受用无穷。是啊,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伟大的灵魂交流。好的书籍,能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田,提升人的素养。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文佳篇,用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具体地诠释了善有善报的道理。相信,那一刻,很多同学心中悄悄地埋下了善的种子,继续浇水、施肥,善良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所以,倡导学生读好书,就是使教育自律化,使学习自觉化。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教育就会悄悄改变厉声呵斥、张牙舞爪的可憎的面目。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教学轻松愉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要求九年级的学生阅读量达到**x万字,而现在的语文试题也逐步加大了文字量。所以,不加强课外的阅读训练,初中学生就可能会出现读不完语文试题的问题,至于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等目标就成镜中花。万物离不开水,就如语文教学需要课外阅读一样。上面实录里的同学自觉地积累好句,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都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也就轻松愉快。课外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课堂焕发容光。读书分享,使丰富的课外内容走进了语文课堂,比如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让七年级的学生了解到老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具有伟大的灵魂,油然产生对老舍的敬仰之情,怎能不爱他的文章?就这样,学生在读书、分享、聆听、思考中成长,激发了兴趣,形成乐读、乐学的良好局面。发言不再被动,聆听成为习惯,交流变得主动,展示也成常态。这样的课堂开放又充满活力。所以,加强阅读、注重分享,是开放语文课程内容,开放学习途径,开放教学时空的良策。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不学没效果。最美的声音、最好的信息都不可能被“非道德的耳朵”接纳。所以我特别赞同冯卫东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上课要培训,学生要学会做学生。”[x]而“学生学会做学生”是需要教师培训的,在多次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叮嘱下,在反复的练习后,学生肯定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力保障。
教师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学习。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方式等应力求科学,争取达到激趣的目的。而学校评价又引导教师教学,所以怎样评价课堂,学校必须高瞻远瞩,长远思考。评价促进发展,学校和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实践中立足生根的养料。
总之,巧教才能促真学。好的教学法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倘若牢记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能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积极参与等,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吸引学生眼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