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 1.(2020·山东济南一模)2019 年 2 月 15 日,国家*****亲切复信美国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学生。*****在复信中表示,中国和美国一样是很大的国家。中国有 5 000 多年文明历史。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热情好客。汉语是世界上十几亿人使用的语言,通过学习汉语你们可以更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正在消融世界文化差异性 ③汉字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 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十几亿人使用的语言,通过学习汉语你们可以更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汉字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①③符合题意;文化交流不会消融世界文化差异性,②错误;材料没有揭示“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2 2.(2020·湖南益阳二模)为纪念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2019 年 10 月 22 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国古文字体系绵延至今,记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展览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甲骨文宇宙”全息投影、扫码获取甲骨文表情包等使甲骨文走进了现代生活,备受欢迎。这说明(
) ①甲骨文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起源悠久,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中国古文字体系绵延至今,记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化起源悠久,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正确;展览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④正确;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排除;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故选 D 项。
3 3.(2020·辽宁大连期末)40 年间,《人民中国》杂志记者两次沿京杭大运河骑行采风,出版了摄影作品集《流淌的史诗——京杭大运河骑行记》,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巨大变迁。该记者的做法旨在(
) ①聚焦文化遗产,展现运河沿岸多彩文化 ②对比今昔巨变,说明文化推进经济发展 ③记录运河影像,承载源远流长的运河记忆 ④深入民间采风,印证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40 年间,记者两次沿京杭大运河骑行采风,出版了摄影作品集,旨在聚焦文化遗产,展现运河沿岸多彩文化,记录运河影像,承载源远流长的运河记忆,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推进经济发展,②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错误。故选 B 项。
4 4.(2020·广东佛山一模)“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计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集乡村旅游、农品展销、民俗表演、美食品鉴等众多特色活动于一体,使农民充分感受丰收喜悦,也让游客尽情体验各地农耕文化。材料中庆祝活动(
) ①表明了农村经济是农耕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体现了中国农民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情怀 ③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可用于见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农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符合题意;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不同区域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可以生动写照出中华农业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④正确;材料中庆祝活动只能表明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但不能直接支撑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农民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情怀,②不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5 5.(2020·山西期末)中华文化是 56 个民族文化的共同体,诞生了许多优秀民族文学,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三大英雄史诗。由于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又呈现为“南腔北调”多种多样的景观。下列表述能够与此相对应的是(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材料阐释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③④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并不是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也不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 D项。
6 6.(2020·山东泰安五模)2019 年 10 月,浙江省嘉兴市举办了第七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举办方借助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展现了中庸、正直、诚信等中华礼教文化的精髓。为适应现代社会节奏,活动周开发的新式汉服在保留传统汉服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使汉服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
) ①传统汉服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汉服因兼收并蓄而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③促进汉服传承应做到古今服饰文化相互转化 ④汉服创新应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举办方借助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展现了中庸、正直、诚信等中华礼教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传统汉服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①正确;材料未涉及兼收并蓄,②排除;古今服饰文化不
能够相互转化,③错误;“新式汉服在保留传统汉服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说明汉服创新应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④正确。故选 B 项。
7 7.(2020·山东临沂、枣庄模拟)书法宋词,科举选官,坊市街巷,蜜饯美食……某些古装电视剧集用细节雕琢呈现历史,让承载审美特质的古文化找寻到了合适的展现平台,更让观众有机会感知昔日的文化氛围,并在精神层面发力深耕,实现了从文化欣赏到人生感悟的引领升级。这表明,通过古装剧集(
)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印证了文化的价值在于创作者的挖掘 ③展示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 ④促进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某些古装剧通过精雕细琢呈现历史,让承载审美特质的古文化找寻到了合适的展现平台,也让观众在精神层面发力深耕,表明通过古装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促进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①④正确;不能说“文化的价值在于创作者的挖掘”,排除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显然,题目中没有涉及该知识点,排除③。故选 B 项。
8 8.(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的“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越是艰险越向前”“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谱,增强了我们战胜磨难的决心和信心。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不断融入新内容,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④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的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谱,增强了我们战胜磨难的决心和信心。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以及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②③正确;兼收并蓄强调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材料未涉及兼收并蓄,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排除④。故选 C 项。
9 9.(2020·江苏通州竞赛)我国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诗词格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伟大创造精神——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②伟大奋斗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伟大团结精神——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伟大梦想精神——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体现的是伟大团结精神,而不是伟大创造精神,①错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坚韧挺拔,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②正确;“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体现的是爱国主义,而不是伟大团结精神,③错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强调奋发思进的心永不止息,体现了伟大的梦想精神,④正确。故选 D 项。
10.(2020·山东聊城三模)千里驰援的医疗队员、人民子弟兵,坚守防控一线的人民警察、公务人员,默默奉献的医院建设者、志愿者,还有……这些“逆行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些平凡的英雄(
) ①践行初心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②不畏艰难险阻,彰显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概 ③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极大激发了爱国情感 ④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完美诠释了科学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逆行者”以坚持、团结、无私奉献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践行初心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①③符合题意;“逆行者们”诠释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科学精神,②④排除。故选 A 项。
11.(2020·河南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扛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奔向大西北,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60 多年来,“西迁精神”激励鞭策着无数知识分子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②“西迁精神”蕴含着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 ③“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注入了新的元素 ④“西迁精神”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扛起背包就出发”,这种精神蕴含着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②正确;交通大学西迁中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注入了新的元素,③正确;“西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可以提供精神动力,不能提供智力支持,①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不是多元性特征,排除④。故选 C 项。
12.(2020·天津河北期末)2019 年东方卫视推出大型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通过走访纪实和影视化演绎的手法来讲述英雄故事,展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寻访英雄,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B.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C.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D.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答案:A 解析: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是公民个人内心道德水平的体现,也是时代对于英雄的感恩,A 项正确;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但我们无法重新书写历史,历史是客观的,B
项错误;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C 项错误;英雄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之中,D 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 40 分) 13.(2020·海南海口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面对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交织与碰撞,我们既以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又在中西历史文化之间、古今艺术形式之间寻找文化灵感、谋求文化创新,不断为文化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崭新活力。在 2020 年新年贺词中,*****回顾了 2019 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形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明是如何在开放、包容中发展的。(16 分) 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以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秉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明是如何在开放、包容中发展的。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多样性角度: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文化民族性角度: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以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文化交流的原则角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秉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文化交流的具体要求角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整合这些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