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们要请一个人公开课

时间:2022-07-10 2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要请一个人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我们要请一个人公开课

 

 我们要请一个人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的分类、运算的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用算式题来表示游戏过程中的人数变化。

 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有趣和挑战性。

 活动准备

  有“我们要请一个人”的游戏经验。

 黑板一块。

 10以内的算式题若干(5+2=7、4+3=7、6+2=8、3+2=5等)(电子图稿)。

 《数学》第15页。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 ——教师:玩过“我们要请一个人”的游戏吗?怎么玩? 规则:幼儿分成两组,边念儿歌边想要请什么样的人,儿歌念完,每组轮流派人玩“剪刀石头布”,赢的小组向输的小组要人。符合要求的人要排到赢的一组队伍的最后。

 儿歌:A:我们要请一个人。B:你们要请什么人?A、B:嘿嘿嘿(拍自己的大腿),剪刀石头布(赢的一组派一人说,如:我们要请长头发的人)。

 ——试玩游戏。

 教师:可以怎样请人?除了说出名字,还有什么办法? 小结:我们请人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对方队员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请人。

  二、正式游戏 ——规则:请人时,不说名字,要说出请什么样的人。游戏结束时,人多的小组为胜。

 ——第一次游戏。

 教师:他们请了几个人?原来有几个人?现在有几个人? 教师:可以用算式题来表示吗?(教师记录。)

 小结:原来有8个人,现在请了2个人,“8+2=10”,共10个人。

 ——第二、三次游戏。

 教师:怎样请人可以多请一些? 小结:请人的时候要看清楚对方的特征,想想什么特征的人多,就请什么样的人。

 提示: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的玩法,请人时可以随意,不需要满足数量等要求。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开始尝试用算式题记录人数的变化。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算式题结果超过 10 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协助记录,幼儿只记录 10 以内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控制参与活动的人数,来控制算式题结果。

  三、根据算式题请人 ——导入:人数的变化可以用算式题表示,那么能不能根据算式题来玩游戏呢?怎么玩? 教师:加号前的数字表示原来我们有多少人,加号后的数字表示我们请来的人数,等号后的数字表示现在我们有多少人。

 ——规则调整:抽取一道算式题,根据算式题的意思每队派出相应数量的队员上场游戏。幼儿边念儿歌边想要请什么样的人,儿歌念完,每组轮流派人玩剪刀石头布,赢的小组向输的小组要人。要到的人数和算式题上的数字一致为胜。

 ——抽取算式题。

 教师:每队派几个队员上场? 小结:加号前面的数字,告诉我们要请几个人上场。

 教师:要从对方请几个人过来? 小结:加号后面的数字就是要请的人数。

 教师:他们请的对不对?要怎样请才能够和算式题告诉我们的信息一样? 小结:看懂算式题很重要,看清楚对方的特征也很重要。

  四、我们要请一个人 ——幼儿使用《数学》第15页“我们要请一个人”,继续游戏。

 活动建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幼儿会做算式题,但是对于算式题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因此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的实际意义,对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例如:

 1.在生活活动中分糖时,教师可以利用糖果让幼儿理解:“现在有3颗糖,再加上2颗糖是5颗糖”,可以用算式题“3+2=5”来表示。

 2.在运动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投篮的篮筐上标识分值:第一次投进1分的篮筐,第二次投进3分的篮筐, “1+3=4”,总分是4分。

 3.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小超市”的游戏情景,让收银员在“结帐”的时候,列出收银小票:土豆1元,西红柿2元,鱼3元,“1+2+3=6”,总共收6元钱。

 4.在个别化学习中,利用扑克牌开展计算游戏。将扑克牌上的数字遮住,只留花色,模仿24点的玩法,两人同时各出2张牌,尝试通过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凑10等。

 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的实际意义,让幼儿从会做算式题,向理解算式题转变。

 提示:这个环节是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的实际意义的环节。幼儿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上几个队员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幼儿先自己试试,然后分别说说理由,再帮助幼儿总结,梳理他们对算式题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推荐访问:我们要请一个人公开课 要请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