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10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范文推荐)

 

 “中国制造 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

 者:

 付卫东/林婕

 作者简介:

 付卫东(1973-),男,湖北浠水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原发信息:

 《职教论坛》(南昌)2016 年第 20169 期 第 9-16 页

 内容提要: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 年 5 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 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

 键

 词:

 中国制造 2025/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6 年 11 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9-0009-08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因此,制造业一直是我国战略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 2010 年起,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了 19.8%,超过美国的 19.6%,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 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达到 20.8%,连续4 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1]。但是,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组装”环节,并且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工业基础弱,产业链集成、协同和优化能力不足。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制造模式、制造手段、技术体系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为此,2015 年 5 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行动纲领,将制造业定位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并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因为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探讨“中国制造 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以及“中国制造 2025”实施关键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对于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制造 2025”实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一)“中国制造 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

 就国外的形势而言,21 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机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出路,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奥巴马政府于 2009 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同年 12 月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 年 6 月和 2012 年2 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鼓励制造业重返美国,意在通过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和促进出口,达到振兴美国工业,进而保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013 年 3 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MNMI)计划,意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2]。美国“再工业化”旨在全面振兴国家制造业体系,大幅增加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以求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硬实力,实现世界“经济重心”的回归,并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导地位。2010 年,《欧盟 2020 战略》中明确提出恢复工业的应有地位,使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支柱。为了实现制造业“绿色”、“低碳化”,《欧盟经济复苏计划》提出实施“绿色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未来工厂伙伴行动”、“欧洲绿色汽车行动”等一系列的计划,并宣布 2013 年之前投资 1050 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欧盟还通过排放权交易、能源税、绿色政府采购等方式,重点推动制造业产品和过程实现“低碳化”[3]。英国政府 2008 年发布《制造业:新挑战,新机遇》战略报告,2009 年又公布了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提

 出占据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抢得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等战略构想。为了支持制造业进步,英国政府对科研的支持经费增加值 2010/2011 年度的近 40 亿英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2011 年,英国发布了《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对制造业进行重新定位,提出重振英国制造业的五大策略,并配以七大行动计划[5]。德国 2013 年 4 月推出了“工业 4.0 实施建议”,通过打造智能工厂,将生产设备、生产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全部连接起来,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制造模式[6]。2011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以制造业为主要对象,应对日元升值和产业空洞化的《应对日元升值综合经济策略》,强化日本工业产业竞争力。2013 年,安倍政府提出“产业投资成果”的计划,通过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支持带动民间投资,重振日本制造业[7]。可见,在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弱化、新一轮工业革命酝酿爆发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就国内的形势来说,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其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日益减少,要求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联合国对我国分年龄的人口预测,我国人口总规模预计在2030 年达到峰值,届时中国人口为 14.062 亿,而在此以前,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于 2015 年达到峰值,总量为 9.98 亿。根据上述人口预测的结果,1970-2010 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高于总人口的增长率,而此后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意味着人口年龄不再朝着生产性方向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741 万,“十二五”期间将下

 降到 312 万,其后则转为净减少,预计在 2017 年前后停止增长[8]。其二,持续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当前,中国总体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左边的上升阶段,能源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2008 年中国能源强度是美国的 2.9 倍、日本的 4.6 倍、德国的 5.8 倍[9]。2013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 37.5 亿吨标准煤,用占世界21.3%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占世界 11.6%的 GDP。本世纪前十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 0.8,近两年降到 0.5,如果今后继续降低,假设 GDP 增幅在 7.5%左右,2020 年全国能耗也将达到近 48 亿吨标准煤,同时原油进口比例达到 69%。当前,我国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SO[,2]、氨氮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均居世界首位,雾霾、水污染、土壤贵金属超标已经成为公害[10]。其三,制造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以及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11]。不仅如此,我国研发投入与国际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设有相关科技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到 1/3,R&D 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低于 2%。中国制造业 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足 1%,21 世纪初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工业研发强度就分别达到 8.5%、10.1%、7.7%、7.4%、7.2%和 7.3%。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相对较低,仅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1/4。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较少,影响制造业自我发展和结构升级[12]。

 (二)“中国制造 2025”的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 2025”的主要内容如下:1.坚持“一条主线”,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2.为了“两大应对”,即主要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需要;3.实施“三步走”战略,即:2015 年至 2025 年,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2025 年至 2035 年,达到制造业强国阵营中等水平;2035 年至 2049 年,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5.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6.秉承“六大特性”:前瞻性、先导性、基础性、差异性、战略性和长期性;7.布局“七大优势行业”:航天装备、通讯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钢铁冶金装备、石油化工和家用电器;8.实施“八大战略支撑”,主要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9.安排“九大重点任务”,即: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10.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

 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

  (三)“中国制造 2025”的基本特点

  “中国制造 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指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计划,不仅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可以在应对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其基本特点是:其一,创新是主要核心。“中国制造 2025”将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作为国家战略来积极推进,强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其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条主线。“中国制造 2025”将更快速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面向制造业全面嵌入,将颠覆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高度灵活的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这一切都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其三,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设备和生产手段为未来必将广泛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当前,我国在智能测控、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 打印等领域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仍以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通过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

 改造提升制造业任务尤为迫切。“中国制造 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利用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保证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从而实现研发、生产、制造工艺及工业控制等环节全方位信息覆盖,确保各个生产制造环节都能处于最优状态,从而引导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其四,人才是根本保证。“中国制造 2025”坚持将人才作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根本,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同时,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制造 2025”实施关键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未来 10-25 年,是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新一轮调整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崛起关键时期。加快以人力资本提升、自主创新等为基础的竞争优势,促进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中职业教育发展是实现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关键。

  (一)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适应“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为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大批符合“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

 育顶层设计必不可少。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政府成立统筹“中国制造 2025”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部门。由于“中国制造 2025”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教育、劳动保障、经济等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等密切合作,联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保证其规模、结构、质量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相适应,建议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并进一步统筹协调教育、就业、培训、经济、行业等工作,在社会用人制度、行业企业指导和参与制度等方面,**制约“中国制造 2025”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其二,政府成立“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机构,由制造业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有关部委专家组成,对适应“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质量评估和...

推荐访问:“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 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