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世界厨房-小小厨房-大大世界(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9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厨房-小小厨房-大大世界(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世界厨房-小小厨房-大大世界(全文完整)

 

 世界厨房

 小小的厨房, , 大大的世界

 世界厨房 小小的厨房,大大的世界

  全世界的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拥有哪种肤色,都离不开“吃”这一基本生存需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学生来自全球 140 多个国家,而学生宿舍的一个个厨房,则成了“烹饪联合国”。红酒炖牛肉、冬瓜排骨汤、烤披萨……不同的饮食口味体现了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盐少许、大火煎,佐料的多少、火候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或清淡爽口,或酒肉飘香。有时走到厨房门口,闻着味道听着喧哗,就能判断是哪个国家的同学在做饭。

  我喜欢自己做饭,因为在厨房里能交朋友。

  我的邻居同学们都很有意思,各有特点,各自不同。

  最爱做饭的男生:Peter Woo,韩裔,美国加利福尼亚出生长大,美、英双重国籍。他的脸是典型的韩国人,身材却是典型的美国人。在身份认同上,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他女朋友 Venessa 的父母分别是新加坡人和香港人,她在美国出生长大,也在 LSE 念书。Peter 的妈妈是家庭主妇,他继承了妈妈的优点和爱好,每天晚餐都和女朋友一起精心烹调。在他的橱柜里,放满了各种来自韩国、中国、日本的调料,酱油、鸡精、沙茶酱一应俱全。这位新好男人还专门从韩国买了一套非常好用的刀具,他的刀工非常了得。Venessa 送给 Peter 的第一个圣诞礼物是一个迷你烤箱,PeterEFacebook 上炫耀了好一阵子。

  最纠结的女生:Maria,俄罗斯人,曾为空姐,30 多岁,有了孩子依然风姿绰约。她抛家弃女来伦敦为了两个目的:1、找个英国男朋友:2、想尽一切办法在伦敦找工作,留在英国。每次一起在厨房做菜,她总在抱怨自己的国家,但她对伦敦的生活方式也不适应。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城市人流、信息的来往量急剧增加,很多人必须在“安定”和“大城市”中做一个选择。选择“安定”就必须离开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去。要在伦敦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拼搏、争资源、开拓,一旦停止前进的步伐,就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许因为伦敦是世界都市、金融中心,它对很多人来说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必要的、精彩的驿站,一定要来,也必须要走。这种人口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很多人工作至上的观念,婚姻和孩子的重要性远比不上工作。Maria 对俄罗斯的不满、对

 英国的不适应,和她的俄国菜“土豆煮牛肉”一起,每天都在厨房里出现,一成不变。恐怕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是中国人。在她眼里,中国就是冉冉上升的新星,未来的超级大国。除了每天和她在厨房里聊中国政治经济,我们也常讨论淘宝。这姐们儿用谷歌翻译上淘宝买东西,真厉害!

  最热心男生:Daniel,父母都是越南人,他在德国出生长大,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长得像香港小帅哥。Daniel 虽生长在德国,但在很多方面仍保留着亚洲人的习惯。他只有在特别忙的时候才吃巴伐利亚白香肠这种速成食品。大部分时间里,他喜欢吃米饭、炒菜。他每个学期都会自觉买洗碗布,供大家使用。有一天他发现我从未使用过他买的洗碗布,非常失望。他还常常热心地指点我如何购买不同的牛肉种类以配合不同的烹调方法。

  最强悍女生:Sarah。Sarah 生长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在巴黎青年政治学院读本科,在 LSE 读硕士,巴黎相当于她的第二故乡。她是素食主义者,最喜欢的是黑橄榄,这真是彻底的法国口味。她的男朋友是摄影师,时常从巴黎到伦敦来看她,他们在厨房里一起做菜。Sarah 的有趣之处在于,在厨房台面上的餐具,不管是谁的,拿起就用,入口就吃……强悍的抵抗力啊……

  最勤奋男生:Trust,印度人,性格温和善良,为人很谦虚。Trust 在 4 月至 6 月中旬这段期末考试备考时间里,每天晚上 8 点半准时拿着一个 10 寸披萨或者一盒咖喱快餐走进厨房,在微波炉里热 10 分钟,然后在宿舍里一边吃一边看书。他每天睡眠时间很少,仅仅 4 至 5 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数学金融系期末考试模拟考中,某一门课全班仅有 3 人及格,Trust 便是其中一个。

  最聒噪团队:意大利人。意大利的饮食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意大利人、法国人和中国人的“炒家”们总是宿舍厨房里最热闹的人。宿舍里有四五个意大利同学,他们能在厨房和餐厅里下午 5 点一直吃到晚上 10 点。一边做菜,一边聊天,一边放电影,一边品美食。他们一般会使用两个以上切菜板,4 个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锅,食材会铺满厨房的台面。只要这群意大利人坐在厨房里,其他人就不能指望当晚使用这个厨房了。

  一个小小的厨房,反映了不同国家人们社会观念的不同。比如俄罗斯的Maria 认为,下厨是女人的事。在俄国,如果哪个女人不愿意做菜,那她八成嫁

 不出去。而 Peter 和 Venessa,Daniel 和 Regina 都认为,经营家庭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这两对总是男女双方轮流下厨、轮流洗碗。P、V、D、R四个人都是黄种人,又都有过在西欧、北美的成长经历,他们的观念确实和大沙文主义国家的人的观念不太一样。

  一个小小的厨房,还反映了不同国家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十年前,外国人都怕中国人用他们的厨房。因为烹调中国菜油烟大、气味浓,加上当时中国人生活水平不高,也不如外国人讲究卫生,因此中国人在厨房里不受欢迎。现在情况可不同了。各国人民都爱吃中国美食:加上中国发展了,留学生素质越来越高,中外学生在厨房里和谐共处早已不是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大家都欢迎中国同学。可是某些美食文化发达且经济也发达的国家留学生却变成了不和谐因素。他们不顾及其他学生使用厨房的需求,做菜弄得到处都是油,或吃完饭不洗碗,锅碗瓢盆、残羹冷炙全都堆在洗碗池里,导致他人无法下厨,甚至导致洗碗池堵塞,脏水溢满整个厨房。有人对这种不和谐现象看不下去,就在冰箱上贴“大字报”――“peace together”(和平共处)。一个中国女孩说,要是谁再说中国人素质低,她就跟谁急!

  “治大国如烹小鲜”。下厨和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的国家喜欢文火慢炖,有的国家喜欢大火快炒;有的国家喜欢菜肉杂食,有的国家偏爱大块牛排。有的国家吃饭喜欢用木质筷子,有的国家喜欢用金属刀叉:有的国家喜欢武术,有的国家喜欢拳击:有的国家擅长游击战,有的国家擅长大兵团作战。一个国家的风格,可从它的饮食文化中窥见一斑。各个国家文化、思维的差异性是历史的、客观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厨房里还是餐桌上,无论是宿舍里还是课堂上,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重大场合,人们总会问:中国人的意见是什么,中国认为怎么样?中国外交的每一道“小鲜”,全世界的政治家、外交家都迫不及待地去品尝。

  留学的经历既是苦涩的,又是美好的。苦涩之处在于,我们不仅要在非母语、非母文化中进行学习、工作,要争取优秀,同时还要澄清、纠正他人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解。美好之处在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进步,都在交朋友,都在开拓思维和眼界,都在提升自己。

  厨房就是这苦涩与美好的交点之一。感谢厨房,让我不需环游世界,就能品

 尝并学做各国美食:感谢厨房,给我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感谢厨房,给予了我新的世界、心的旅途。

推荐访问:世界厨房-小小厨房-大大世界 厨房 世界 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