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学校研发“自课程”探索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农村学校研发“自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学校,不论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与课程紧密相关,课程直观地勾画出学校教育的“蓝图”。县学校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弭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自始开启了自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仅学生的学习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教师也突破了职业倦怠困境,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改变师生、改变学校是研发“自课程”的缘起
(一)改变学生厌学现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就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从长远来看,只有持久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得以坚持、发展得以持续。而我校作为一所县城边的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家长因为失去土地而成为城里的务工人员,孩子不仅缺少亲人的陪伴,而且极易懈怠自己,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致使学习动力不足、坚持力不够,厌学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只是把升高中、提高考试分数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目的,
这种为应试而学习的结果,导致教与学出现异化,教师和学生看重的是中考考试的课程和为提高应试能力的课堂教学,所教所学并非是师生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愿望需要,更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如何切实改变这一现状?突破口和抓手在哪里?此是我们开发实施“自课程”的首要原因。
(二)改变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外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种。但我们认为,职业因素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教师职业工作要求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日益迫切,教材更新力度大、速度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一切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教师工作强度大。在应试教育尚占重要地位的今天,教师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时间和隐性付出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工作创造性低。教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职业,然而在追求升学率的挤压下这种创造性却日渐枯萎。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常常对教师施加行政压力,定升学指标、排教学名次等。迫于压力教师只能一方面忙于备课、教课、辅导、批改作业;另一方面,穷于应付各种检查、竞赛、考试,还有什么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以及业务培训等等,根本没有闲心和时间去搞突破传统的创造性尝试。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只能
是低层次的简单操作和高度的单向消耗。所有这些,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以致产生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为此,通过开发实施“自课程”,激励教师改变工作样态,迸发自主自动工作激情,无疑成为我们研发“自课程”又一重要原因。
(三)改变学校落后面貌、打造学校特色的需要
改变学校落后面貌,进而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究其实质必须依托课程改革而推动。而且,这个改革的核心突破口是发展特色课程。因此,开发实施“自课程”,既是我校有别于“千校一面、同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办学路径的调整和育人模式的转变。毕竟,这种调整和转变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上,因为课程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总和,是学校和学生发生关系的纽带。此其一;其二,对我校而言,自课程建构及实施是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支点和切入点,不从课程切入、没有特色课程的支撑,学校的特色将无法向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进展,进入不了核心层,影响不了育人的过程,当然也就建不成特色品牌学校。
二、厘清原则、明晰路径是“自课程”开发实施的关键
(一)自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自课程”是我们的一个原创概念。自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以人本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提升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为主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行动指向。实践中突出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有用首先有趣,有趣更要有用”。首先是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亲其师信其道的学习动力,切忌因过于强调有用而伤害了学生的兴趣;再就是实施自课程不能为兴趣而兴趣,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直至核心素养。
二是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学习精力上的负担。自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实践,是对学科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有机丰富。
(二)自课程的内容架构及实施路径
1.教师自课程的开发实施。
教师自课程主要是指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实践,朝向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标准、延伸和拓展国家课程而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实现整体育人和自育目标,是建构教师自课程的实践基点。为此,每个学期,我校教师在施教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拿出学期课时的一小部分或一课时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实施自我开发的“学科拓展”、“学科指导”等教师自课程。如,语文教师开设“名著阅读”课程,就会在学期初《自课程开发实施计划》中确定本学期要阅读的篇数,定时在语文课上开展阅读论坛或欣赏会等。数
学教师开设“数学家故事”课程,就会与学生共同搜集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课堂上结合教学与学生分享数学家故事,点燃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故事可由教师讲述,也可由学生介绍,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和人文色彩。理化生以及科学学科教师开发的“拓展性实验”课程,在指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田野、走向社会的同时,通过有效利用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拓展和丰富学习内容,激发求知兴趣,锻炼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既有趣又有用。
再如,教师的志趣、学校的资源都可以进入自课程。年轻的崔青、贾秀敏老师和祁茹娟老师分别开设了语文课上的“辩论”课程、“小古文”课程和“民国语文课本”社团课程。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也结合自身所长踊跃开发了自课程,如喜欢侍弄花卉的老教师蒋锡玉,开发实施了“花卉”自课程;爱玩魔方的张顺琴老师开发了“魔方社团”自课程;擅长太极拳的崔桂贤老师开发了“太极功夫”自课程等。这种自主开发的自课程,不仅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而且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价值意义。
学校要求教师自课程的开发实施,既要加强与国家课程的充分融合、拓展,又要彰显自课程的智慧魅力;既要着眼于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关键能力培养,更要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语文教师的演讲课程、影视欣赏课程,数学教
师的趣味数学课程、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还是英语教师的情景话剧课程、英国风俗文化课程等等,都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做出自己的专业贡献。与此同时,学校不仅要求同学科教师加强互动互助,更倡导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建共享、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教师自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仅凸显了教师工作的专业自主性,而且为教师追求专业素养提升注入了动力。
2.学生自课程的开发实施。
学生自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是在班主任或学校管理者指导下,学生自主自发、自动自为研发的微课程。班主任或中层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开发的系列自课程,如“我参与我快乐”课程和“传统节日”课程等。如,学校少先队和团委开发的“翔春之旅”课程,每年四、五月份固定实施,不仅活动得以固化,而且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有完整计划。譬如 2016 年的翔春之旅活动,在教师的护卫下,全体学生步行,且途中设置“长征”路线图,渗透“长征”知识,同时通过安全预案(体验过路口能力指导)、环保行动(自备垃圾袋,把景区白色垃圾带走)等,渗透安全素养、环境素养教育,让孩子们在游学中得到一次立体的活动体验。
再如,教务处指导各年级学生开发的“传统节日”课程,可谓五彩缤纷。“魅力春节秀”课程,指导学生放寒假前就做相关
准备。寒假一开始,孩子们自主选择项目并实施,做“春联”项目的,不仅探究“春联”的演变,而且辑录春联、书写春联、张贴春联;有的探究“年”的来龙去脉,搜集相关的故事;有的专攻“炮仗”(爆竹)项目;还有的不仅尝试灯笼制作,还学做灯谜;更有学生探究“过年习俗”……开学后第一周,学生自主分组活动,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如传统文化教研组开发实施了“书法”、“武术”、“棋艺”等课程,并且通过组建特长社团等自组织,为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3.特色自课程的开发实施。
特色自课程是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个性化的育人目标,整合相关领域学习与活动的内容,用以培育认同自身文化而区别于全县其他学校特色的课程。如,我校德育处开发的“我毕业了”课程,它不是着眼于一个简单的毕业典礼,而是从学生毕业前两个月开始,立体打造毕业年级的“最后一课”,以“学校因我而荣耀”签名宣誓活动开始,到中考结束紧接着的毕业典礼。在签名活动中,我们给每个学生机会,走上舞台中央,签署名字并大声宣誓,喊出自己的青春梦想;签名横幅紧跟着就悬挂在教学区,伴随同学走完最后的初中求学之旅。毕业典礼之后学校永久收藏横幅,以志纪念。而毕业典礼,我们是选在中考结束的当天举行,这是送给孩子们的简洁而隆重的最后一课。毕业生
从收看《一起走过的日子》——师生学校生活 PPt 开始,到师生临别赠言,再到毕业生代表与校长互换礼物(学校送给每人一本毕业纪念册,班级代表将全班同学留言的一本纪念册赠送学校),再到为毕业班老师献花,然后主持人提议老师给同学一个拥抱,全体起立向老师行谢师礼。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学生的“责任担当”和“人文情怀”素养无疑会得到提升。
再如,德育处开发的“主题运动会”课程,每年一届的春季运动会,不再单单是竞技运动,而是带有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色彩。2016 年我校春季运动会的主题是“不同的国家,同一个世界”。每个班级代表一个国家,每个同学参与为期两周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这个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制作具有国家特点的班牌,编写相关研究成果手抄报等。在入场仪式时,要求展现这个国家的特征元素,同时在运动会期间举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等。这样的运动会成了全员参与的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变了学生对传统运动会的认知。期间我们还开设了运球接力、跳绳接力等集体项目,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运动素养的机会。
其他如德育处开发的“入校”课程,少先队和团委开发的“游夏之旅”课程,教务处开发的“名家进校园”课程和“我心目中的榜样”课程,总务处开发的“快乐的果园采摘”课程等等,让正能量不断注入孩子们的成长生活中。
三、突出效果、注重反思是“自课程”持续实施的目的要求
(一)效果显著
最显著的效果是发展了农村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教育不缺少“教”,缺少的是“育”,教是偏重对知识和能力的传输,而育就是育人,是对学生品格和素质的塑造和锤炼。自课程不仅是对国家课程育人的有效补充,更是对学校教育功能的极大发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自课程中的校本表达就是证明。
一级 指标 自主发展(
A A、 、 B
)
)
文化基础(
C C 、 D
)
)
社会参与(E E 、 F
)
)
二级 指标 学会学习 A 健康生活 B 人文底蕴 C 科学精神 D 责任担当 E 实践创新 F 三级 指标 A1:
学风培养 自课程 A2:
学法指导 自课程 A3:
生涯规划 自课程 B1:
习惯养成 自课程 B2:
阳光体育 自课程 B3:
情绪管理 自课程 C1:
爱家护校 自课程 C2:
热爱祖国 自课程 C3:
国际视野 自课程 D1:
探索精神 自课程 D2:
求实精神 自课程 D3:
怀疑精神 自课程 E1:
个人自理 自课程 E2:
感恩教育 自课程 E3:
学习英模 自课程 F1:
科技发明 自课程 F2:
实验探究 自课程 F3:
校内观察 自课程
A4:
学长激励 自课程 A5:
意志磨炼 自课程 B4:
价值导向 自课程 B5:
礼仪交往 自课程 C4:
文史厚积 自课程 C5:
艺术欣赏 自课程 D4:
宽容精神 自课程 D5:
开放精神 自课程 E4:
认领教育 自课程 E5:
为国担当 自课程 F4: 社区服务 自课程 F5: 校外考察 自课程 尤其在自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由于自课程强调有用首先有趣,所以学生喜闻乐见,自课程已经成为他们期待的最受欢迎的课程。因为学生喜爱自课程,所以承载“有用”目的的自课程便“顺势”提升了学生素养。我们还发现,自课程开发倒逼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这个从有趣到有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自课程开发理念的华丽转变。自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农村学校师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找到一个适恰的平台。
(二)实践反思
当然,“自课程开发实施”作为一个行动研究项目,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一路行走也一路收获着,更是在一路“学习-实践-反思-诊断-总结”中提升着。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前进。我们也发现,任何实践都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毫无瑕疵,自课程行动研究亦然。我们的自课程实践
研究还缺乏相关理论的引领,我们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支撑。因为目前国内外关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我们的有些认识只是来自于自课程的实践探索,因此在理论建构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今后,在自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要做。
推荐访问:农村学校研发“自课程”探索与实践 研发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