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8 1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全文完整)

 

 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人文景观、丰厚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民族风情,四川民宿[1]业发展渐成气候。作为旅游住宿业中的一支新兴力量,民宿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诗意栖居”的消费空间、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感知,还通过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带动,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重塑了乡村肌理,改变了外界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但四川民宿业在茁壮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一些“成长的烦恼”,亟需因势利导,才能使得点点星火成燎原之势,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四川民宿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 (一)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民宿业对优美环境的天生取向,使得其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以及整个旅游服务产业作托底,在这方面四川优势突出。据 2021年 4 月四川省发布的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查明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等六大类文化资源 305.74 万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历史遗址遗迹、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类旅游资源 24.56 万处。其中新发现新认定旅游资源 6.5 万余处,评定五级旅游资源 1864 处、四级旅游资源 5250 处。依托这些资源,四川开发了众多星级景区及

 文旅品牌。截至 2020 年,全省共有 100 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769 个 A 级景区,其中 5A 级 15 个,4A 级 303 个,3A 级 344个,2A 级 104 个,1A 级 3 个;共有大遗址、大九寨、大熊猫、大峨眉 4 个世界级文旅品牌,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蜀道 4 个国家级文旅品牌。这些为民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二)有持续向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持续稳定增长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民宿业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市场前景。202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48598.8 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6 位;同比增长 3.8%,增速比全国高 1.5 个百分点,相比全国的增速优势是近 7 年来最好水平,在前十大经济大省中居第 1 位,是近 3 年来最高位次。2020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22元,较上年增长 7.4%,增幅居全国第 2 位,创近 20 年来居民收入增速最高排位。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在全国均排第 2 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 2.46 缩小至 2.40,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消费市场凸显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的特征,全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3 元,比上年增长 2.3%。

 (三)有愈发成熟的旅游市场。

 民宿业的发展离不开文旅产业以及乡村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作保障。在这方面四川表现不俗。“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总收入从 2015 年的 6210.57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1594.32 亿元,

 年均增速 16.9%;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吸纳超过 1000 万人就业,累计带动 100 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在 2019 年,四川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就已突破 3 亿人次。即使在受疫情冲击的 2020年,全省仍实现旅游总收入 7173.3 亿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79.1 万美元。2021 年全省文旅市场表现亦不俗,春节七天假期共接待游客 4365.8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 300 亿元,占全国旅游收入的 10%;“五一”假期实现“爆发式”增长,文旅经济强劲复苏,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58.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2.87 亿元,四川跻身“热门目的地 TOP10”,成都上榜“十大国内热门旅游城市”。

 (四)有不断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不断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为民宿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截至 2020 年底,四川公路总里程达 39.4 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8140 公里,出川大通道 24 个;国省干线规划里程 4.1 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 34.7 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一。内河水运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 1648 公里,天府国际机场启用,正式步入“一市两场”时代,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成熟。支撑旅游发展的基础配套还在加快推进。《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5 年四川将建成有力支撑“一核五带十大四廊”文旅经济布局的旅游交通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实现乡村旅游重点镇村通达四级及以上公路。同时,

 四川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集散网络、咨询服务体系、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厕所革命”、发展智能引导标识讲解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将更加完善,为民宿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有日趋完善的规划及政策体系。

 一是原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已先后编制了《四川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四川省“十三五”乡村民宿旅游规划及行动计划》,并结合乡村民宿发展布局,大力推动各地完善民宿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全省民宿旅游发展水平。二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四川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川办发〔2012〕64 号)、全国首个省级政策文件《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川办函〔2016〕65号)等一批政策文件,有效激发了乡村旅游市场活力。三是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川委发〔2019〕11 号),明确要扶持包括民宿在内的一批 “文化+”“旅游+”融合创新重点产业,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1〕27 号),开展“天府旅游名宿”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服务一流,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宿”。

 二、四川民宿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四川民宿业发展现状。

 1.从民宿数量及经营情况看,总体趋势向好。从民宿数量看,2020 年四川共有民宿服务企业法人单位 203 个,同比增长 28%。其中,限额以上(年营业额超过 200 万元及以上)民宿业法人企业 12 个,同比增长 50%,民宿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经营情况看,2020 年四川限上民宿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 2819.7万元,受疫情冲击,虽比 2019 年略有下降,但相较于 2018 年增长较快,营业收入是 2018 年的 1.7 倍。

 近年来四川民宿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营业额(万元) 1683.4 2879.9 2819.7 企业法人单位数(个)

 125 159 203 其中:限上企业法人单位数 - 6 12

 2.从分布看,主要位于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及旅游目的地周边。从民宿所在区域看,四川民宿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以及资源比较富集的旅游目的地周边。具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成都、乐山、绵阳、阿坝、雅安、西昌、南充、攀枝花、眉山、广元等地。从总量上看,城市民宿超过一半分布在成都市,

 乡村民宿占比较高的市(州)依次是阿坝州、甘孜州、南充市、成都市。

 3.从类型看,经营主体、依托资源较为多样。按照经营主体划分,四川民宿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家庭自由经营型。此类经营模式居民自身作为投资主体,利用自家宅基地或房屋经过改造装修后开办民宿,人员构成多为家庭成员及其亲属。这种经营类型多集中在中低端民宿,高端民宿较少。

 二是共享共建联营型。此类经营模式为政府组建企业与村委会以及农户作为共同投资主体,村委会和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政府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持,公司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培训。这种经营类型多集中在乡村民宿,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紧密。

 三是租赁经营型。此类经营模式是一个或多个投资主体承包租赁一定的流转土地进行投资建设,采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外聘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客源招揽、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等工作。从四川民宿业发展现状来看,此类经营模式较为普遍,但比较容易受到土地使用等政策影响。

 从依托资源类型看,四川民宿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农业生产生活、农业景观为特色的农业体验民宿;以冰雪水上运动、登山探险、骑行露营等为主题的运动体验民宿;以红色、三国、民族、佛教、民俗、泡菜等文化和书画摄影等为主题的艺术体验

 民宿;以主要景区、度假区为依托,以疗养赏花、亲子美食为主题的赏景度假民宿;以仿古建筑风貌欣赏等为主题的复古经营民宿等主题民宿。

 4.从发展阶段看,已从快速生长阶段进入到品质提升阶段。从民宿的发展路线看,民宿起源于英美,亚洲肇始于日本,随后是台湾,国内最先兴起的是浙江莫干山,其后渐次铺开。分阶段看,四川民宿发展经历了萌芽——快速生长——品质提升三个阶段:

 一是发展萌芽阶段。萌芽阶段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形式,二十世纪**十年代,成都诞生了国内首家农家乐,这是四川民宿发展的 1.0 时代。这一阶段民宿主要由拥有房屋的业主对房屋进行简单装修达到入住标准,以收取床位费为主要收入来源,房间数量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为缓解一些地区旅游住宿难的问题。

 二是快速增长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宿在硬件、服务上都有了较大改观,民宿经营出现了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服务人员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销售方式日趋多元化。2015 年莫干山民宿发展成为民宿行业的旗帜,80 多家精品民宿聚集在浙江省莫干山。随后,国内纷纷效仿莫干山民宿,掀起民宿热潮,资本和创业者不断涌入。2016 年左右,四川民宿搜索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民宿业正式进入 2.0 时代,涌现出了位于阿坝理县的浮云牧场等特色高档民宿。

 三是品质提升阶段。从 2019 年开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市场及资本趋于理性,四川民宿业逐步实现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服务质量。2020 年之后由于疫情冲击,四川民宿业加速洗牌,大量民宿因客流量减少黯然离场、歇业撤退,但部分品牌民宿抢抓机遇,通过不断丰富业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逆势上扬,以点带面四川民宿业步入品质提升期。

 (二)四川民宿业发展特点。

 1.民宿业发展两极化趋向较明显。一是中低端民宿较多,高端民宿相对较少。调研显示,现阶段四川中低端民宿占比较多,占全省民宿数量的八成左右,高端民宿相对而言占比较少,占全省民宿数量的二成左右。二是疫情导致区域民宿发展两极化。聚集在成都周边的民宿,得益于巨大的游客体量,并叠加疫情对远行的限制因素,经营状况较好,受到疫情冲击也能很快恢复,客房使用率能达到**成左右,旺季甚至是一床难求。位于青城山片区的民宿,旺季客流量即使在现有床位基础上翻番也难于消纳。根据途家民宿数据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成都民宿接待游客人数同比疫情前增长 28%。但是分布在远离中心城市以外的民宿,本就客流量有限,加之疫情冲击,经营状况不甚乐观,阆中部分民宿客房使用率只有五成左右,正常情况下至少要六成才能达到盈利状态,濒临亏损。

 2.民宿集群式、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因为单体民宿运营成本较高、人才匮乏、基础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四

 川现阶段民宿业逐渐呈现集群式、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比较典型的是在一个品牌民宿周边逐渐共生更多其他风格的民宿。这种发展趋势可防止民宿业内卷,多元共生;可传帮带,品牌民宿可带动其他民宿发展;可促进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配套的共享,节约经营成本;可抱团营销,促使游客有更多消费选择,停留时间更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四川已在都江堰青城山镇、彭州市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泉驿区山泉镇、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阆中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形成了一批民宿发展集聚区。

 3.民宿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突破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高。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的新兴,也要“里子”的振兴,民宿兼具这两方面的效用,有力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民宿业发展可以重塑乡村面貌,带动就业、促进增收。民宿尤其是品牌民宿的进入,经济效应的逐步显现,会带动所在地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阆中市的五龙村,原先是省定贫困村,自 2016 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 1.2 亿元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打造的素清民宿、野舍天下等品牌民宿声名远播,五龙村交通、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民宿通过接待、管理、农业体验等环节,可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使得村民在不背井离乡的前提下实现增收。2020年彭州市 43 户民宿共有各类从业人员 300 余人,其中从当地招聘的人员占比达 80%;人均工资在 3.5 万元/年,高于当地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民宿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消费,反哺了如农业种植、交通、餐饮等其它产业,增加了这些产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20 年彭州市民宿产业共接待各类游客 20 万人次,带来的餐饮收入在 2000 万元左右,人均每天餐饮消费达 100 元。

 二是民宿业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自信心,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动力。民宿,尤其是乡村民宿,一头挽着乡村,一头牵连着城市,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在此充分的碰撞与融合,在日复一日的实际接触中,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与精神面貌。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守拙民宿,业主充分发挥农民对自然、农村熟悉的特性,聘用当地 16 名 45 岁左右的原住农妇做职业向导,带领游客辨草木、捡酸枣、捕萤火虫、捉螃蟹,一年四季花样不断,在丰富了民宿业态的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当地村民的自信心、积极性,古老的农耕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农民真正依靠自身的知识技能发家致富。在以风水文化著称的阆中,在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运营下,在当地民宿就...

推荐访问: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 研究报告 完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