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体现特色,平稳过渡

时间:2022-07-08 0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现特色,平稳过渡,供大家参考。

体现特色,平稳过渡

 

 体现特色,平稳过渡 ————2015 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 作

 者:

 夏怀东

 作者简介:

 夏怀东,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学(230022).

 原发信息:

 《中学数学教学》(合肥)2015 年第 20154 期 第 51-53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5 年 11 期

 一、总体评价

  2015 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遵循“尽量贴近全国试卷”、“坚持课改方向,保持平稳,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凸显特色”的基本思路,立足于《考试说明》,扎根于安徽省自主命题的成功经验.试卷既注意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潜能;既符合安徽省课改实验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份高质量的、颇具特色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

  2015 年安徽省数学学科高考试题有如下显著特点.

  1.注重立足教材,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文科选修系列 1,理科选修系列 2 和系列 4 中 4-4、4-5)的数学概

 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数学能力生成与生长的土壤,试卷命题注重立足教材,如文理(1)、(2)、(3)、(4)、(5)、(6)、(7)、(8)、(11)、(12)、(13)、(16)、(17)、(18)、(19),理(9)、文(10)都来源于教材,文理科均约占 120 分左右.虽经精心打磨,一些试题和原题差异较大,但有些试题仍然能看到改编的痕迹.如理科第(15)题,题源是选修 2-2 第 32 页习题(B)组第 2 题,原题是“画出函数 的图象,并改变 a,b,c,d 的值,观察满足条件的图象的性质.”命题者给出 a,b,c,d 的五组不同值,要求考生观察函数是否只具有一个实根.这些试题都侧重于考查考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注重知识覆盖,考查基本思想与活动经验

  高考是对知识的抽样考查.对 2015 年安徽省高考文理科数学试卷的试题分布进行统计,得到如下考点分布表(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2015 年数学高考试卷文理科对《考试说明》所规定考查的模块进行了全覆盖,试卷重视对知识考查的全面性,文理科在各个模块考查比例与该模块所占课时比例大致相当.文科侧重考查必修 1-5 的知识内容,突出考查知识的基础性与形象思维能力;理科在考查必修 1-5、选修 4-4、4-5 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侧重考查选修 2-1、2-2、2-3的知识内容,突出考查知识的深刻性与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试题口

 宽、坡缓,每题均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侧重考查高中数学中基本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

  3.注重模块综合,考查数学能力

  理科解答题(16)题,(17)题,(18)题,(19)题,(20)题,(21)题,从内容上来说,分别是解三角形,概率与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的应用与不等式的证明等;文科解答题(16)题,(17)题,(18)题,(19)题,(20)题,(21)题,从内容上来说,分别是三角函数与导数的应用,概率与统计,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应用导数讨论函数的性质.这些试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模块内知识的综合.如理科(18)题,先利用数形结合产生数列,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后,需要立刻证明相关不等式,命题立意考查必修 5 模块,不在其他环节上作过多的纠缠;再如文科(21)题,除试题的具体函数外,命题立意考查选修 1-1 中“导数及其应用”.由于注重了模块内知识的综合,试题文字表达简洁,易于考生理解,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数学能力.

  4.注重数学本质,凸显命题特色

  2015 年安徽省数学试卷有 10 个选择题,5 个填空题,6 个解答题,在题型结构上有与全国卷、兄弟省份试卷相区别的特色.在内容方面,安徽省数学试卷在向量、多选、概率的内容,每年都能命制视角独特、体例新颖的试题,2015 年安徽省高考数学仍然保持这一特色.如理(8)、文

 (15)的向量题,试题以三角形为背景,建立三角形的边与向量的关系,判断向量的长度、相等、平行、垂直等关系;又如文(15)、理(15)分别以向量、一元三次方程为素材,命制了五个选项的多选题,这一直是安徽卷的特色;再如理(17)、文(17)分别以摸球模型、统计图表为题材,命制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运用古典概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难度方面,2015 年安徽省数学试卷保持多题把关这一特色,理科(10)、(15)、(20)、(21)以及文科(10)、(15)、(20)、(21),与 2013 年、2014 年安徽省数学试卷相比,难度系数有所下降.2015 年安徽省数学试题文字简明,表述清晰,不采用偏僻、生冷的数学符号,不考查过于复杂的计算,注重考查数学本质.

  三、阅卷反馈

  今年数学高考结束后,高三师生普遍感觉良好,很多数学教师认为试题容易,认为 140 分以上的考生会扎堆出现,甚至会有一批人满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个别试题解答并不理想.我们以理科第 19 题(立体几何题)和第 21 题(函数与导数题)为例,来看看考生的答题失误.

  再如,解答第(Ⅱ)问时,大部分学生选用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在入手的第一步,需要建系,很多考生不加论证地默认三条棱 AB,AD, 两两垂直而直接以它们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系解答问题.

 这些考生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想当然地认为题中的几何体是正方体切割而成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认为,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之前,必要的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几何直观是不能代替逻辑推理的,想当然地认为,失分也成了必然.

  事实上,经过简单的逻辑推理,便能说明该几何体是正方体切割而成的,于是可将该几何体嵌入到正方体内(也就是补体思想).还原成正方体后,无论是用综合法还是坐标法,问题解决会变得更加简单,得满分应该更容易些.然而阅卷时很少发现这样的解法,说明学生补体意识不浓,也就是整体意识不浓.

  学生思维单一,反映出学生整体数学素养不高,也反映出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追求解题方法,而不是思想方法.明年我省高考开始使用全国卷,我们研究发现近几年全国新课程卷更加注重思想方法的考查,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强教学.理科第 21 题是:

  设函数

 (Ⅰ)讨论函数 f(sinx)在( )内的单调性并判断有无极值,有极值时求出极值;

 本题第(Ⅰ)问涉及的函数是二次函数与正弦函数的简单复合,在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时,应该用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但是,在阅卷中,我们看到,很多考生盲目“照搬”老师教授的求函数最值等问题时采用的“换元法”,即令 sinx=t,直接利用对称轴的位置判别二次函

 数 f(t)的单调性,并将其等同于函数 f(sinx)单调性.最终,在这样一道简单的问题上失分严重.

  第(Ⅱ)、第(Ⅲ)问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没能由题设条件主动联系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没有识别二元函数的答题模式.我们从阅卷现场了解到,该题全省考生得满分的不足百人,这个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不得不让人遗憾.

  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代数推理能力普遍较弱,说明选修课程教学定位不准、要求不够.全国卷对选修内容要求高于我省,尤其是不等式部分,这也是命题专家对我省中学教师一个友善的提醒,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这些知识.

  四、教学启示

  对 2015 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的内容仔细分析,从中可得到如下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目前,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视数学核心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学匆忙赶进度,三年课程两年讲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不清,方法不明,稀里糊涂,盲目解题,教学效能低下.从 2015 年安徽省文理科数学试卷可以看出,试题源于教材,教材是试题编制的立脚点.备考的最好方法是,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情,讲清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公式、定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数学的基础知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2.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满堂讲,满堂问,满堂做,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机械呆板.2015 年安徽省文理科数学试卷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的数学试题变化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性通法但思路灵活,不是靠老师的归类总结就可以全部涵盖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可靠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成功的经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跳出题海,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脱离学情,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搞“题海战术”,滥用不切实际、不合学情的教辅资料,迷信“模拟真题”,猜题,押题,忽视通性通法的教学.2015 年安徽省文理科数学试卷再一次提醒教师,高三数学复习必须回归教材,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其基本做法应是先清晰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再寻找数学知识与技能中的不足,补缺补差,最后形成一个可以随时提取知识的、脉络清晰的数学认知网络.

推荐访问:体现特色,平稳过渡 过渡 平稳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