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武侯区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7 16: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侯区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武侯区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全文完整)

 

 武侯区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22 年 6 月

  目

 录 前

 言 ........................................... 1 一、规划背景 ..................................... 2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 ..................... 2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 二、总体要求 .....................................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基本原则 ................................... 9 (三)发展目标 .................................. 10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 12 (一)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 12 (二)完善灾害防治制度与预案体系 ................ 13 (三)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 .............. 14 (四)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 14 (五)提高基础设施和工程防御能力 ................ 15 (六)提升应急救援与决策指挥效能 ................ 17 (七)增强灾害应对准备与避灾保障 ................ 20 (八)加强灾害应对科技和人才支撑 ................ 21 (九)构建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 21 (十)夯实基层综合防灾减灾基础 .................. 22 (十一)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 ................ 23 四、保障措施 .................................... 24

  (一)强化组织领导 .............................. 24 (二)加强政策保障 .............................. 24 (三)强化资金保障 .............................. 25 (四)强化考核督导 .............................. 25

  — 1 —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武侯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胜而上全面开启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区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核心城区建设,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武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化现代化强区迈进的第一个五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更好地指导今后五年全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武侯区委 武侯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等法律法规文件,编制本规划。

  — 2 —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全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出台《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建成都市武侯区应急委员会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区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武侯区应急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成都市武侯区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建成都市武侯区减灾委员会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成都市武侯区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武侯区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了各级应急救灾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区级各部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强化部门资源统筹和工作协同,逐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无缝衔接、合力应对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机制逐步建

  — 3 — 立。

 防灾减灾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出台《成都市武侯区地震应急预案》《成都市武侯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都市武侯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成都市武侯区防汛应急预案》《成都市武侯区森林(绿地)火灾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形成更加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得到加强。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区划,连续 5 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完成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震灾防御重点项目,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江河防洪、城市排涝能力稳步提升。

 基层综合减灾工作明显加强。构建完善灾害信息员网络体系,实现 11 个街道、71 社区全覆盖。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42 个,其中,华兴街道南桥社区成功创建“2017 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依托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为阵地,开展以社区两委为主导,各相关单位联动,专业社会组织助力、社区居民参与的大型防灾减灾演练,营造全面参与的防灾减灾浓厚氛围。

 救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武侯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规范救灾物资储备、调拨和管理,与企业、地方高空作业队伍、工程机械队伍签订生活必需品、

  — 4 — 应急救援装备、人员的供应协议,提升应急救灾物资保障能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防灾避难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安置服务。目前,全区共有应急避难场所 88 处,场地总面积 82.23 万平方米,可容纳总人数 54.82 万人。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建立社区防灾减灾监管平台,对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监控。在易发生火灾的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用电设备语境装置安装。在辖区建立气象观测点,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汛情灾害等变化,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在预警救援上实行科学调控,通过先期录入的卫星地图和企业资料,防灾减灾监管系统平台将网络地图和综合减灾中心及企业具体位置有机结合,极大缩短灾情发生时的救援路途时间。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活动,引入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强化宣传引导,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方式,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开展有关灾前预防、灾后自救的专题讲座,广泛普及自然灾害知识,提高公民自救互救及避灾减灾等综合技能。年均举办 2 期以上的集中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对全区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干部、应急响应队人员等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处置知识专业培训。

  — 5 —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一是社会发展新阶段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长期向好是基本态势。新形势下,成都全面开启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等建设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规划,武侯作为迈向世界城市的中心区,把握武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城市新定位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开辟了防灾减灾救灾新理论和实践新路径。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统筹整合防灾减灾力量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十四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 6 —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应急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有效贯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必将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新机遇、新要求。

 四是社会公众风险意识提升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公众获取灾难损失和灾难所带来严重后果的信息获取更为直观、清晰,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防灾减灾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广泛参与意识的提升进一步为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凝聚了共识、夯实了基础。

 五是科技发展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分卫星、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微通道、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促进了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为加强新型应急指挥通信、智能无人救援、轻型智能工程机械等应急装备和产品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必将大幅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装备、应急通信、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有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 7 — 2.问题挑战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态势仍将持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的反常性、突发性、多样性、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武侯区存在发生局部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城市抵御暴雨甚至大暴雨的能力相对薄弱,存在局部内涝的风险。区域内具备发展中等强度以上地震灾害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加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愈加密集,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越来越高,灾害链条不断延长,灾害破坏力和损失将更为直观突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二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应急委、减灾委“两委”机制尚未实现有效衔接和融合,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及力量仍处于整合磨合之中,重大灾害风险多部门会商和协同防控、重大灾害处置跨部门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强化,“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尚需进一步厘清,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职能和调运机制还需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和巨灾风险的市场分担机制亟待完善。

 三是防灾减灾能力相对不足且短板弱项亟待加强。灾害事故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低,重特大灾害综合风险防控、灾害防御能力较薄弱。灾害应急救援与灾后救助短板较突出。

  — 8 — 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高效运转机制尚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至全面应用推广尚有距离。公众防灾意识、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仍较为薄弱。

 四是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发生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因城市顶层设计等产生不可预知的系统性以及新兴“增量”风险,重新构建并不断优化适合城市空间新结构的综合防灾减灾治理体系,对城市综合灾害防御体系、防灾减灾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围绕新时代成都市战略定位,以提升城市智慧韧性为

  — 9 — 目标,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努力构建与超大城市永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范治理体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提升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政统领,多方协同。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广泛参与,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强化群防群治,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突出灾害风险管理,加强自然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宣传教育、基层能力建设等常态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提升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坚持防灾减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强化统筹协调、前后衔接和协同联动,...

推荐访问:《武侯区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 减灾 防灾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