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魏晋南北朝东晋诗歌散文实践研究(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06 12: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魏晋南北朝东晋诗歌散文实践研究(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魏晋南北朝东晋诗歌散文实践研究(完整文档)

 

 魏晋南北朝东晋诗歌散文实践研究 —— 以陶渊明为例 摘

 要

 东晋建立之后的数余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所独霸一席之地。自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发展趋于缓慢停滞状态,玄言诗的占比成分太大,严重影响了其他诗歌艺术的灵魂注入,并且逐渐趋于发展类似老庄思想的榆木性,使人陷入枯燥之际。自此之后,陶潜的出现,打破了此等僵局。

 【关键词】

 贫富交战;仕隐抉择;陶诗潜赋;题材多样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Eastern Jin Dynasty of Poetry prose

  Abstract

 During the Earstern Jin dynasty, The poetry world is dominated by metaphysical poetr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Jian"an and Taikang, the development of poetic art tends to be slow and stagnant, The proportion of metaphysical poetry is too larg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infusion of the artistic soul of other poetry, And gradually tend to develop the elm nature similar to Lao Zhuang"s thought, which makes people fall into a boring time. Since then, the emergence of Tao Qian has broken this deadlock. 【Key words】

 War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Seclusion choice , Tao Shi Qian Fu ,Diverse themes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1 页

 1

 陶潜诗歌 1.1

 陶潜生平与诗歌创作 1.1.1

 陶潜的五类诗歌题材 关于陶潜,从中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大致接触完关于他的一些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内容了。来到大学,我们则是通过实践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习陶潜诗歌在东晋之后的时期所展现的诗歌魅力。我们都知道,陶潜诗歌在玄言诗独霸一席之地之后锋芒毕露,打破了有史以来令人止步的诗歌创作局面,使东晋之后的诗歌得意重生,焕发出有史以来的新的局面,牵引出新体诗歌的一线生机。陶潜诗歌不仅沿袭了魏晋时期诗歌的古朴派作风风格,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比之更纯熟的因素,进入了一种纯净的诗歌创作境地。

  我们要从实践方面研究陶渊明这个人的话,首先要对他本人了解透彻,了解的不仅仅是诗歌,更有了解他的人。陶渊明,别名潜 [1] ,字号为元亮,号名为“五柳先生”,我们所熟悉的《五柳先生传》就是他本人写的,那个堪称千年模范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先诗者评价的便是此人,而我所喜爱的《归去来兮》也是出自他手。

 世人为何如此爱戴陶渊明?陶渊明出生的年代并不是和平的而伴随着晋宋易代的复杂环境。说起陶潜,我认为他的出生其实并不微寒,算不上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但又不同于寒门子弟,陶潜的诗歌创作极其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我们所熟悉的诗歌大多都有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为其服务。譬如,在其陶潜年少时代,他在旧时期柴桑的农村,度过了他少年以来的时光,引自陶渊明所做的《饮酒》中我们所熟而悉知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这句诗出自陶潜年少时期的写作,都是他的生活的真实写照。陶潜一生都在为诗歌创作而创新。

 陶渊明一生都在仕与隐之间做选择,他一生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我记得古代文学老师在上陶渊明这一时期的内容时,说过陶渊明一生写诗无数,而最突出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旨,便是陶渊明作诗一生所得出的人生思考结论,更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陶渊明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层次的一定诗“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这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我记得老庄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 便是老庄思想的精髓。老庄思想中的“自然”并非我们协助社会当中所说的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含有客观物质的特定的范畴的“自然界”,“自然”只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自然而然形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2 页

  成的本该如此的物质。陶渊明追崇的“自然”是一种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追求。抑或是陶渊明向世人表达其本身对自己要求追求自然和谐返还自然的一种崇高心境。

 说完陶渊明的一生平经历,不得不为之倾诉的一定是他的五类题材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的题材主要归类于五大板块:

 一、 田园诗。陶渊明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田园诗主要是陶渊明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美景和趣事,抒发自己悠然闲适自得的心境。提及田园诗,一定会联想到山水诗,由于人们常常把“山水田园诗”挂在嘴边,因此我们总是认为山水田园诗就是同一类,然而山水诗并不与田园诗所合二为一,二者和而不同,但同中存异。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归园田居其五》)

 二、 咏怀诗。咏怀诗写的是士大夫壮志未酬而未能建功立业的苦闷,抒发的是陶渊明的关心国家政治实事的理想,围绕陶渊明入仕与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暴露社会的黑暗的诗体。如“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归园田居其二》)

 三、 咏史诗。陶渊明借助咏史来抒发个人的怀抱,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或者抨击现实,亦或者借古讽今来表现对现实的抗争。

 如“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咏荆轲》)

 四、 行役诗。著名至极陶渊明行役诗——走向与世界的和解。陶渊明所创作的行役诗几乎都是他在外出的时候,再游历四方所见所感所想,再此期间所写下的作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悲叹行役的辛苦,以此来表达对仕官的厌恶烦惓,诉说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向往和归隐的决心。如“我行岂不遥,登徙千里余”——(《始作镇军参军经阿曲》)

 五、 赠答诗。主要就是表现对友人亲人的敦厚之情。如“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和刘柴桑》 陶渊明的诗歌遗留至今,留存的不仅仅只是满腹情怀的诗词歌句,更多的是他为后世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艺术渊源和诗歌影响成就。陶渊明开创的不仅仅只是玄言诗之后的新诗艺术风格,陶渊明作诗的语言魅力不是平铺直叙,他经过千锤百炼,最后幻化出出言而平淡自然。正如同元好问所说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我们最为熟悉不过的诗品大家——钟嵘,在他的《诗品》当中夸赞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为:“其源出于应璩,又协佐思风力。”如此高的评价诗对陶渊明诗歌艺术的赞同和认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3 页

  可。在这之后也有许多人反对这一说法,如今却又更多的的赞同许可。查阅资料之后发现如今保存的应噱诗和关于他的诗歌的传记的史籍资料来看,他与陶潜又有所同而有所不同。与其说陶渊明的诗歌是源自于他的,倒不如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的,在发展中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衍生而来的。

  图 1.1 陶潜诗(《饮酒》其五)

  图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4 页

  2

 陶渊明散文 2.1 陶渊明创作的回归主题

 2.1.1 陶渊明作品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关于陶渊明的内容,要向我们呈现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所了解的陶渊明的散文作为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便是中学时代便接触到的《桃花源记》,我们都知道的是陶渊明它的作品里面所采用的语言特点较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沉重的感情和丰富多彩的思想通过用平铺直叙的的语言所表达出来,为我们呈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表意比较容易读懂,而且其内涵又通过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因此得到一种复有情致而富有趣味的感受。最初接触陶大文学家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桃花源记》还有《五柳先生传》,那种超脱世俗之外的安然宁静的生活,是大部分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之所以对这两部作品比较熟悉,可能是因为老师让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背诵这两篇文章吧,那时候处于为考试而学习我们不得不妥协于老师的威慑之下,乖乖背诵,老师还不定时抽查,背不来还会被惩罚,成果不说滚瓜烂熟那也是信手拈来。

 记得高三的时候,因为要面临高考,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时事,那时候“横空出世”的一个火爆全网的女生——李子柒。她不但专心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她还在这个物质横欲的时代带给大家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据说她也是农家出生,在她小的时候,便遭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继母对她不好,后来被爷爷奶奶接回家中,爷爷是村里的乡厨,会很多菜式,不仅如此,平日里除了下地她还会做木工跟奶奶一起做饭,小学五年级时爷爷去世,奶奶独自抚养她一直到 14 岁。生活艰难,导致她不得不辍学打工。做过服务员,一个月 300 块钱,为了多赚点钱还去学过打碟……在经历了两年的“社会毒打”之后,也因为在 2012 年的时候,奶奶生病,她便毅然回家照顾生病的奶奶,在此期间便过上了人人艳羡的田园生活。李家有女初长成,文武双全还能做美食,初长田间人未识,忽如一夜春风来,家喻户晓李子柒。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小才女李子柒能在桃花盛开时适时酿制桃花酒;能在枇杷成熟时酿制枇杷酒;樱桃成熟时酿制樱桃酒;还有在冷热交替的四季做出层出不穷的各种美食,不仅如此,子柒还是个上得厅堂下的厨房,上得了树进得了地下得了河的“全能型”选手。日间下地干活,傍晚靠着桃花树,喝着桃花酒,过着怡然自得的恬静生活。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5 页

  这才是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正如我们所引用的大家都知道的陶渊明所写出来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除此之外,单从陶渊明的字号五柳先生,而且他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歌的先例,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从其诗中我们也可以间接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在我看来,陶渊明算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生活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清洁高尚的莲。而且从其田园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爱之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我记得中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桃花源记》本是一片陶渊明所遐想的非常之境,那里远离世俗纷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过着没有烦恼没有哀愁的闲适生活[3] 。《桃花源记》承载的着不仅仅只是陶渊明自己向往的远离仕官、远离人间战争疾苦的崇高理想生活,更是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和平生活的诉求和美好家园生活的渴求,放置当今时代,又能有几分不能妥当表达我们的诉求啊!

 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我们远久的中国古代所流传下来的和仙境诉求相像的神仙故事有所相似之处,《桃花源记》描写的是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4] ,但是让我们所震撼的是,以往仙境奇幻诗文中的人物皆是神仙侠客,拥有超脱的能力和法力,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没有循规蹈矩的为我们构造这些似神的角色,《桃花源记》中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百姓,老弱妇孺,一群因为避难而躲避隐居至此的普通人,他们多了一份天真善良和世俗欲望比世人淡薄,住在那里的人们没有长生不老的秘诀,也没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只有一群普通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那里生活的人们通过解放自己的双手过着和平惬意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安乐。

 所以我认为,陶渊明的散文不是为了个人喜好,他的散文当中透露出了更多的普通人的诉求,部分人们认为《桃花源记》只是陶渊明想要归隐田园,远离官场的诉求,但不一样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早已脱离他的本身诉求,已经不限于个人理想,也不可能脱离个人了,联想到的更多的是整个时代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

 孤独者永远不畏惧一个人。“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仕》)是对陶渊明的描述[5] 。我记得当时老师跟我们说过其实陶渊明的作品在他生前的时候并不出名,因此流传不广。所以我们可以说陶渊明在生前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孤独的游历独行者,他的诗歌散文词赋也只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他的光辉作品他的诗文都只是在他晚年殒殁了之后才能够得以逐渐的向人们展示所放射出来。用杜甫的诗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6 页

  事。”——(《梦里白》其二)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古代留下的意义非凡,比如成为了当时士大夫创作的精神家园支柱,也是开创田园诗的鼻祖。

 那么我们所研究的关于陶渊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陶渊明留下的贡献不只是那些经典永传的诗词歌赋散文大典,而是精神境界的升华。而刚好意义正在于此处,陶渊明不仅仅只是懂得表达普通人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性。他知道人生的多样性;他追随内心的本真;他向往宁静平淡的生活。陶渊明所处的高度在于他不愿真正的去逃避生活,而是“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至极的可贵。他的性情不是矫情的,而是真实再现的。可以说纵观古今中外实在是找不出第二人来与他相提并论。像陶潜这样一位一生平淡无奇,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功名永驻的人物,没有任何卓著功业的建树的人,诗文作品数量不多而且大多不是奇情壮志的,但能获得如此高的肯定,那是陶渊明用他的真诚、淳朴、体验、自然为我们建构了另一个清新的精神世界。我想这些便是陶潜为后人所留下的真正的意义了。

  图 2.1 陶渊明《桃花源记》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7 页

 图 2.1 陶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报告(设计)

  第 8 页

 参考文献

 [1] 龚 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

推荐访问:魏晋南北朝东晋诗歌散文实践研究 东晋 诗歌散文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