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全文),供大家参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研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界定了课程性质,提炼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明确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施要求。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这一举措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三者进行了整合,按九年一体化设计,界定了课程性质,提炼了核心素养,强化了育人功能。《课程标准(2022 年版)》聚焦核心素养呈现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研制学业标准,变革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评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一、明确课程性质,彰显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
牢固的思想基础。
课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载体,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育人,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课程彰显思想与价值引领功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提炼五大核心素养,形成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实现了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来阐述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炼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大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每个核心素养各有侧重、各有指向,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侧重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前后有机衔接,呈现出不断递进的关系。
其中,“政治认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都提出的首要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与高中阶段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有机衔接,后者是前者的进阶和提升,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思政课目标培养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则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特征和需求。
《课程标准(2022 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聚焦核心素养阐述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开展评价与考试命题,呈现出以核心素养为导
向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体系。
三、注重学段衔接,体现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 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
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课程标准(2022 年版)》基于五大核心素养,统整设计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
从课程目标的表述来看,《课程标准(2022 年版)》聚焦核心素养呈现课程目标,将课程总目标与五大核心素养一一对应呈现,并且按照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分别表述了课程的学段目标(以“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中“中华文化认同”学段目标的表述为例,如表 1),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层层递进的目标阶梯,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从课程内容安排看,《课程标准(2022 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建构了“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七大综合学习主题。《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根据
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体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主题安排如表 2),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表 1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中“中华文化认同”学段目标的表述
表 2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主题安 《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增了学业质量的论述,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五大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进行的整体刻画。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能够做什么的关键特征,反映课程目标达成度,体现核心素养表现水平。与课程的学段目标相对应,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同样以一至九年级的四个学段进阶的形式呈现,形成了清晰的学段水平梯度,便于教师把握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水平,体现了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的一体化设计。
四、提出实施建议,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
如何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今后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实施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要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思政课的特点,教
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彰显铸魂育人价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学习内容制订适切的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教学内容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进程,关注国内外时事,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
在教学方式上,要注意把握思想教育的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又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加深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实践性,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积极探索体验式、议题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进行感悟与建构。如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扩展视野,实现学以致用。
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要围绕课程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来进行。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价值观念的接受、理解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观念,从而了解其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评价主体应多元,如学生、教师、家长等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应多样,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都是可以运用的评价方式,此外还要关注表现性评价。评价应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
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参照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评价。期终评价应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终考核的结果。期终考核要注意根据学段特点进行设计,纸笔测试要根据学业水平要求科学设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总体而言,《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体现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也明确了核心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要求,它将对课程本身、课堂教学等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