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

时间:2022-07-05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 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梳理探究”是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它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一起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部分,忽视甚至无视“梳理探究”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 • 整合”,第五个方面是“发现• 创新”,“梳理探究”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理应得到重视。“梳理探究”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对教师而言,这部分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本人尝试就必修②“梳理探究”之“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一专题进行教学设计。

 成语的梳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侧重成语的理解。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梳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对成语结构的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但由于语文学习淡化语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学习语法,再加上语法本身的复杂,成语结

 构的分析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成语梳理的兴趣。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等。但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只有 1 至 2 课时,如果不能找准梳理探究的角度,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或片面化,难以实现教材所说的“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成语的运用”包含了成语的理解又高于成语的理解,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成语的运用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梳理兴趣。但“成语的运用”也是宽泛的,需要把这一教学内容具体化,考虑到人们常误用成语,因此把这一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以正确理解容易用错的成语,丰富其成语积累,并强化其正确运用成语的意识。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不少成语,但对多数成语一知半解,对误用成语的现象不够敏感,因此要求他们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时,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又表示为难,不知道哪些有错,哪些没有错。报刊上有不少误用成语的例子,但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本一本一篇一篇去查找,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他人整理出来的资料。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正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他们能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用 Powerpoint 做

 出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交流梳理探究的成果,这样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效果会更好。问题是,虽然学生是全县最优秀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住校,在教室以外用电脑不方便,上网不方便。这就更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说教法设计 本教学设计拟实践以下教育教学理念:

 1.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者做“__目寸光、老__舐犊、__视眈眈、守株待__、望子成__、画添__足”这类的填词练习,也许学生会很高兴,课堂会很热闹,但学生原有的成语库不见得有所丰富,知识水平不见得有所提高。高一学生掌握的成语量还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还不懂“罄竹难书”“处心积虑”“炙手可热”等成语,或者听说过这些成语但不会正确运用。让学生梳理容易用错的成语,这样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太难,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学生对学习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2.由课内到课外,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语文学习中要有“大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学生处处可以学语文,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本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课前、课外的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学生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要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组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小组内互助学习,然后各小组之间在课堂上交流成果,互相学习,课后各小组合作把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和同年级其他班级交流,全年级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努力让学生学会协作和分享。

 4.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使学习更高效。

 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利用网络,展示梳理探究成果可以利用Powerpoint 软件、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方便高效,同时又在语文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5.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这堂课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课前,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成语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恰当的分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

 梳理探究成果的汇报交流,要根据生生(主讲学生——班上其他学生)互动情况作纠正或引导或补充,教学内容更多地在课堂上生成。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梳理探究”课必须有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布置全班学生分组(按褒贬不当、望文生义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媒体上用错成语的例子并查出该成语的正确意思,做成书面作业交给组长。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学习本组搜集来的成语,然后选出同学们普遍认为最容易用错的三个,做成演示文稿(内容包括误用成语的例子和对该成语的解释说明),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组交流。

 2.课堂导入。

 (教师安排汇报交流活动)

 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把梳理成果拿出来与其他组交流。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只请其中三组的主讲人上讲台各讲三个该组认为最容易用错的成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马上向主讲人提问,并随时准备被主讲人请出来用成语造句。

 3.抽取三个组的主讲人依次上台讲解成语。

 (每人约用 8-10 分钟讲三个成语)

 这是本堂课的最主要环节。主讲人就着课前做好的演示文稿讲解成语,分析误例,并随机请同学用成语造句以检验讲课、听

 课效果。主讲人毕竟也是学生,有些成语知识可能理解不正确,有些难点可能没分析到或分析不全面不深入,对同学的回答可能一时无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绝不能成为旁观者无所作为,而要随堂点拨,使课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和延伸。

 4.教师对汇报交流活动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就划线部分说出成语)

 教师总结如下:媒体误用成语的现象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屡见不鲜)。媒体误用成语有什么不好呢?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知半解)。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长时间地积累(日积月累)。我们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今天,我们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的几组中只有这三组上来展示成果,展示的又只是其中的三组成语。他们讲的这九个成语,在成语中只是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九牛一毛)。同学们课后要把你们组搜集来的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与其他组交流,大家合作把这些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此为本节课作业),以便和其他班级交流,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

 5.课堂练习正确运用成语。

 考虑到讲了这些误用成语的例子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成语容易用错而不敢用成语,教师投影显示冰心《忆读书》中的一段: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帮助学生体认其中“无病而呻”(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风花雪月”、“不能自已”等成语的运用有使语言简洁、典雅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成语有言简意赅等特点,恰当运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指出别人对成语的误用是为了促使自己正确运用成语。接下来让学生练习正确运用成语——请学生写出关于本堂课(环境气氛、同学教师的表现、学习效果等)的两三句话,要求用上一两个成语。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推荐访问:人教版高中语文正确运用成语说课稿 人教版 成语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