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来“抛砖”,供大家参考。
我来“抛砖” ————关于高中写作技能教程的设想 作
者:
章熊
原发信息:
《中学语文教学》(京)2014 年第 20145 期 第 4-13 页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8 期
中学写作教学能不能有一部教程?这是困惑着大家也困惑着我的问题。从《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到《和高中老师谈写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过程并没有结束,但年龄和健康告诉我已经不能有更多的期待。所以我愿意把我做过的和所想的梳理出来,献给大家,供大家思考、检验、质疑和学术批判。
“抛砖”的意思就是——敢为先驱,以俟来者。
我迄今为止的认识
一、写作教程只能覆盖写作教学的技能部分,不能覆盖其全部
写作是社会生活和个人感受在书面表达方面的反映,它与写作者的经历与经验密切相关(包括阅读带来的间接经验和心理感应,中学生尤其如此)。这是一个变量,是随机的,不可预制的;写作教程所能定型和相对序列化的只能是它的技能部分,它不可能覆盖写作教学的全部。因此,任何写作教程都必须留有空间让教师根据社会生活以及各自教学班的实际灵活掌握。
二、写作技能训练的特点
技能又分动作技能和智能技能两种。前者是以肌肉、骨骼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为基础,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并且以熟练、协调、完善为目标;后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合理、完善的方式自动进行。动作技能是一种直接的行为反应,智能技能则包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不妨想一想,同样是手指的灵活性,电脑录入的操作和杨丽萍舞蹈的手形变化,其间有多么大的差异!写作技能属于智能性技能,在写作技能培养中,“可操作性”与“激活学生思维”是并列的两个重要因素。
三、写作知识系统需要更新
什么是知识?关于规律的逻辑概括就是知识。写作教学当然需要知识,问题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传授这些知识。
我们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系统成型于 19 世纪后期,它静态地剖析语文世界,是有价值的,但应该说它已经有些陈旧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在静态分析基础上的动态分析,也就是教人“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然而关于程序性知识的研究在我国还只处于开创阶段,它们现在还主要分散地存在于人们的经验之中,缺乏梳理。下面介绍的方案设想只反映了我个人的经验,它也许能提供新的视角,但绝不是唯一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还有语用学,它是工商社会的产物。工业化、市场化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将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日益重视言语的社会交际功
能。当然,语用学的引入不能是简单的移植,就中学写作教学而言,它只能局限于中学生书面表达的区域,还要注意:所讲的道理是中学生能够理解的;所寄托的形式也是中学生所能够掌控的。
四、写作教程不能按知识系统组合
写作技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很多知识领域(比如修辞学、逻辑学、语用学等等),而中学写作课又只分别涉及这些知识系统的一个甚至很小的一个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当然知道得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然而对于学生,我们绝不可能也绝不需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知识的内容。我们只能本着“精要、好懂、管用”的原则从这些不同的知识系统树上采撷相关的一小部分内容,经过酿造,再按照学生的认知进程组合成螺旋式的教学系列,而且还要针对技能训练重点组合成便于操作的模块。这样,知识系统就在这个教程的表面消失了,好像蜜蜂采蜜一样——蜜成而花不见。
同样的,这个方案所探索的是高中阶段(在初中基础上谋求进一步提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以及最能体现这种技能的形式,不可能全面地涉及写作的各种技能和样式。我们不必求全,因为在学生将来的人生旅途中,现在的写作内容和样式都会消失,而基本技能和才情会积淀下来成为财富伴随他们的一生。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写作教程应该更像武术里的“散打”而不像“套路”。“散打”更具有实战性,便于通过实践提高能力;“套路”则是“散打”经验的不同组合。有了“散打”经验的积累,形成“套路”是
不难的。这就有点像搭积木,积木可以搭成不同的建筑式样,关键在于模块的数量和形状。
五、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写作教程应该有自己的语料系统
我把人们学习母语的过程概括为“模仿→类推→创造”。
随着课本日益“精品化”(这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和语言的宝藏),它“储存”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可直接模仿的因素将越来越少。学生的优秀作文虽然尚未成熟甚至显得有些稚嫩,但和同龄学生水平相近心灵相通,容易成为诱发、催化因素。不仅如此,学生习作中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典型语例也是可供学生借鉴的珍贵资料,它可以告诉学生“不应该那么写”。
因此,中学生写作教程应该有自己的以学生习作为主体的语料系统。
六、我的探索
正如上面所说的,中学写作教程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下面将要介绍的设计方案里我探索的是:
1.“文章”是汉文化写作的主要基因,能不能基本上仍旧以“文章”为本位。
2.能不能尽量吸附西方的有益因素(包括语用学)。
3.能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生思维流程上来。
4.能不能形成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
高中写作技能教程——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方案:
启动:努力写出你自己
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比你更知道你自己。你有你的经历,你有你的喜怒哀乐,你有你的脾气秉性,你是世界上独有的一个,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可是真正了解自己并不容易,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且“得心应手”更不容易。本教程就是……
准备活动:分析、讨论所提供的语料,完成下面的练习:
苦—苦恼,辣—刺激,酸—辛酸,甜—甜蜜。
请你任选一个为话题,写一段你的经历。
1.设想你打算参加学生会竞选,拟一份介绍自己的演说稿。
2.我的梦。
任选一个,写成后保存,到了教程结束时再写一遍作比较。
就整个教程而言,这也是一次“准备活动”(教师开始了解学生,学生也留下足迹供日后对照),真正的技能训练还没有开始。不过“努力写出你自己”则是贯穿全教程的指导意识。
我不赞成过早地提“个性化”,因为个性的形成是生理、心理、教育、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至于写作的个性化,那更是思想和写作能力都已经成熟的结果和标志。高中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写作能力,学生都还处于个性形成的前期,只能显示一定的个性倾向而还不可能形成个性,加以一些普遍存在的片面认识(例如把朴素、平实认为是缺乏个性),学生就很容易为了“不落俗套”而矫揉造作。
正确的提法我认为应该是“努力写出你自己”,并且把“认识自己,打好基础,发挥优势”作为指导方向。
一、准确、明白、生动
首先,你要能够说得准确;进而,还要便于读者明白;更进一步,就是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学习写作要追逐的目标。从这个单元开始,我们就要和大家一起踏上这个历程。……
准备活动:下面每一项写作活动都有学生习作和教师分析引路。
1.词语诠释(学习捕捉事物的特征)。
词语的诠释=高一层概念+区别于该类其他事物的特点(种概念=属概念+种差)。
(1)为一个名词性词语作出诠释。
(2)再把它扩展成一段话。
2.程序说明(把握一个过程的关键点,学习用不同的笔调写作)。
(1)提纲式(把握关键点、条理化,留神应该让读者注意的事项)。
(2)描述式(用文艺笔调展开,借助你的描述来动员读者)。
3.说明性描写(通过对特定物体的描述了解注意事项)。
(1)把握中心印象。
(2)注意涵义以及各部分(或细节)之间的关系。
对指定的不同物体(如书籍封面、图徽之类)进行描述。
4.空间描述(掌握空间顺序的要领)。
空间描述的“参照点”和两种基本顺序。
(1)简单介绍一个环境或一个物体各局部之间的空间关系。
(2)设定一个环境,规定想象因素,让学生想象后进行描述。
“准确、明白、生动”是培养学生写作意识和能力的三个层次:
表述得准确——思维的逻辑性和言语的准确性是他们将来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
让读者明白——根据读者对象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表述,这是语言运用的重要原则。
强化自己的表现力——包括内容和结构的剪裁、编排以及语言表述等多方面,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高中学生应该开始自觉地起步。
这个单元以第一个层次为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训练中,说明是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第二、第三层次开启了门户;此外,对今后技能训练的深化也预作了铺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单元可以说是整个教程的“开篇”,从第三单元起将沿着这条路线螺旋式发展。
【语言训练】(1):怎样把几层意思组合成一个长句。
【语言训练】(2):怎样化解一个长句。
汉藏语系有声调特征,而汉语的运用又有其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这都是印欧语系的学者们所未曾遇到过的。我竭尽全力才在汉语书面表达这个领域的常态模式方面开拓了一块小小的园地,这就是《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和高中老师谈写作教学》第四章是其简化版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对老师们来说这是个新的背景知识,我谈得比较多,远远超出教学的需要。如果过去把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存比喻为“一桶水”和
“一杯水”,那么,这一部分简直可以比喻为“一吨水”和“一小杯水”,千万不要讲得太多,请大家务必注意!
二、让思维插上翅膀
在“空间描述”练习里,相信你已经开始尝到了想象的乐趣,觉得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不少。现在,我们就进一步为你的思维插上翅膀。……
(一)联想
1.单向(辐射——不同的人朝不同的方向思考,但每个人的思路只有一个方向)。
准备活动:在语料和教师的导引下完成片断性练习。
习作: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联想,写作。
2.双向(同一个人兼从相反的两个方向思考)。
准备活动:在语料和教师的导引下完成片断性练习。
习作:为设定的一次辩论会搜集材料,再为甲方、乙方的一辩各写一份陈词。
(二)想象
准备活动:在语料和教师的导引下完成片断性练习。
习作:依据所提供的图像发挥想象,写一篇寓言。
(三)虚构
“虚构”不是“瞎编”,不是无中生有,它是真实感受的移植、放大、强化。虚构让你创造了一次经历,同时也是创造的一种经历。在这样
的经历中,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而读者也会从你的想象世界中感觉到你的真诚。……
准备活动:分析、讨论所提供的语料。
习作:把第一单元所写的片断加入想象因素扩展成篇。
思维的灵活性是我们追逐的另一个目标。言语操作和思维磨炼(当然只限于中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是两个轮子,推动着教程的发展。这个单元与上单元属于不同范畴,靠练习设计连接。
想象和联想范围很广泛,关键是高中写作教学里的定位和处理。心理学对联想有“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等不同的划分,但如果从这里入手,师生都容易陷入概念辨析。我改成“单向”“双向”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做,学生容易懂,便于引发兴趣。能够不用学术概念就尽量避免,这是我的想法。
这个单元容易引起争论的恐怕是“虚构”。在西方,它早已进入教材,但在我国,由于儒家“修辞立其诚”的理念,可能会遭到反对。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有几个孩子作文里没有虚构的?我们自己当年呢?教程只是努力开发这一重要资源,把它纳入教学的轨道。虚构的实质是把内心感受迁移、放大、强化,因此一定要向学生强调“真诚”——要有真情实感。
类似联想中最有益智作用的是比喻,这个单元会涉及这个问题。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新颖性),为下单元预作铺垫。
【语言训练】(3):重复和排比(上)(下)。
三、学会比较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让我们的思考更为细密,而且能掌握一种很具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上个单元的练习告诉我们:比喻常常焕发着智慧的光辉;充分发挥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就是借物喻理。……
(一)类比和对比
把握相比点。
相比点组合的两种基本模式。
准备活动:提供四篇学生习作(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各一篇)分析、讨论。
习作:参考样例,任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生动活泼的作文,体裁不限。
(二)类比说理
类比说理的效果在于它的通俗性,便于读者接受,因此我们通常这样做:
1.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类比不熟悉的事物。
2.用浅近的道理来类比深奥的道理。
3.用具体的事物来类比抽象的概念。
4.在类比的基础上往往还需要一定的补充、引申和发挥。
准备活动:
1.分析、讨论所提供的语料。
2.规定几个论题,学生任选一个,找出可以类比的事物,完成后讨论。
习作: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类比说理的作文。
(三)借物喻理
借物喻理实际上是类比说理的一个特殊品种。喻体的作用是形象,它能够感染读者,也便于作者抒发,但也带来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1.注意“喻”与“理”的相互覆盖区域,避免错位。
2.错位有时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要想办法弥补。
准备活动:分析、讨论典型语例(学生习作、报刊文字)。
习作: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借物喻理的作文。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个单元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知识衔接比较自然,思维强度也逐步提高。随着思维强度的提高,学生的失误也会逐渐增多。这不要紧,我们不必也不可能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头脑中必将留下印记,思维会在训练中日趋缜密。
这个单元的教学也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进行“类比和对比”教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