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在于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古代的恢宏建筑、精致的器物、完美的艺术品……文化遗产在不断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活”起来了,也“火”起来了。无论是非遗落户身边,还是文物受到热捧,都能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勇立潮头、迎风绽放的动人风景。
让文化故事永久传颂。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多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近年来,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故事、都串起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感受;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已经成为文博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识。文物,带给我们的是立体、全面的文化包围,更可以引发我们对人性、对生命的思索。诸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文博类节目,让许多静静躺在博物馆中的国宝文物一夜之间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我们被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制作
工艺所震惊、或被其中的悲欢曲折所感化、或被背后的那段历史所叹息。仅将文物和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人民更好地共享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不少古代的恢宏建筑、精致的器物、完美的艺术品,或毁于战火或踪迹全无。为了我们的后代不再有此遗憾,传承人类文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整套文物保护制度,认定了众多不同等级的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针对文物的利用我国文物保护法也规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保留、保存文物的目的是借鉴前人的理念以促成当今社会的进步,应全面考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我国现阶段文物保护技术发展水平,合理地利用文化遗产,这也是文化遗产“人民共享”的应有之义。
推荐访问: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自然遗产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