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

时间:2022-07-04 0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供大家参考。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 3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1.(2020 浙江杭州联考)魏源认为土“夷”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源的这一思想(

 ) 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B.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 D.有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魏源将土“夷”与洋“夷”进行对比,并指出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这意味着魏源对洋“夷”持肯定态度,在当时“天朝上国”思想流行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有利于更多的士大夫接受“师夷”的主张,故选 D 项。

 2 2.1862 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 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材料主要指思想的转变,而不是政策的转变,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商战思想,而不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提出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变,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思想的转变,而不是强调近代社会转型,故 D 项错误。

 3 3.(2021 四川攀枝花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从一直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变成了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B.洋务派主张的推动 C.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 D.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儒学提出质疑,故 C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也冲击了儒家学说,但没有提出可疑和争议,故排除 A 项;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为指导思想,故排除 B 项;新文化运动不是发生在晚清时期,故排除 D 项。

 4 4.(2021 广西柳州三模)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919 年以前,其学说只是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而非实践斗争的指南。这主要是由于(

 ) A.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 B.民众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C.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D.民主革命任务尚未明确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19 年以前”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可知五四运动之前,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因而马克思主义没有应用于实践,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 5.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变法革新思想广泛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故 D 项正确。

 6 6.1923 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 A.标志着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使国人认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提出的不同主张,说明当时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选 D 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排除 A 项;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评判,排除 C 项。

 7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代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积极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积极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 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1)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僵化;近代科学的传入。

 (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学习西方;付诸实践;体现近代化;派别众多。意义: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丰富了中学的内涵;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推荐访问: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 思想解放 年高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