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哲理思辨类”,作文汇编,供大家参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仇璋问:“君子有争乎?”
子曰:“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文中子·魏相篇》
材料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优秀范文】
争与不争,总是最上春
“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此为君子之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为圣人之境。争与不争,人心所向,心向美好,总是最上春。
争,当有君子之风,方能彰显自身魅力。近年来,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主张互利共赢,受到世界各国欢迎;顾诵芬,航空报国 70 年,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脊梁;晚年的曹禺先生,每当客人来访总会大声地朗读黄永玉写给他的那封批评信,在反思中提升了自我形象。然而,如果缺少了君子之风,争就会没入阴影。2022年“3·15”,从泥坑中走来的老坛酸菜冲击了观众的视线。不正当的争利,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企业自身陷入泥潭。
不争,是内心丰盈的表现,是在谦逊低调之中实现的自我提升。庄子,有机会“居于庙堂之上”,却选择了“曳尾于涂中”,守住了心中的那轮明月;林逋,本可凭才华享受荣华富贵,却选择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实现了精神的超脱。不争,是对自我的完善与提升。2021 年,那位名为“顺其自然”的捐款者让人感动,23 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 1363 万元,怀向善之心,点亮和温暖受助者的内心世界,以低调风格,感动了一座城市。不争之楷模,让人心向往之。
争或不争,只要建立在健康丰盈的内心之上,只要守住了美德的底线,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华彩。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载,始终保持平和谦逊的态度,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在不争中实现了“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理想。“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数十年,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不计得失,不慕虚名,无私奉献,始终不改英雄本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美的生命色彩。
没有人希望成为“争”途中碌碌无为生命过客,也没有人甘愿在“不争”的逆境中沉沦自我,精彩的人生,需要不断调整,需要努力完善。争与不争,皆在内心。
春天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在这大好时光到来的时候,我们对待健康的美德,不能有丝毫的退让;我们对待耀眼的荣光,可以选择隐没在背后。在心中植下一颗向往阳光的种子,默默地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朵,做最上春!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仇璋与孔子的对话,意思是,仇璋问:“君子有所争吗?” 孔子说:“见到有私利的事争着辞让,听到符合正义的事争着去做,有缺点错误争着改正。”材料二是《道德经》上的话,意思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从两段材料来看,话题应该是“争与不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争的进步意义。争不可避免、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争对个人的意义: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争使人更勇敢;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争激发个人潜力。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争,直面争,在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其次,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最的,辩证看待“争与不争”。争什么,不争什么;该争则争,该不争则不争;把握争与不争的度;争与不争是一种智慧。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任何一种角度来写作。
【参考立意】
(1)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2)不争是一种超脱和自信的表现。
(3)争是为了不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云“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意思是要懂得“行”,也要懂得“止”,懂得“止”才能够更好地“行”。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少于 800 字。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
知止而行
古语云:“知行知止,知止而行。”人生征途中,既有鲜花怒放,又有荆棘丛生。路遇荆棘,则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而遇鲜花时,则要慢慢停下来,回望荆棘路,知止方前行。
“行”是一种生活状态,人无时无刻不在前行,然而,仅仅有“行”就够了吗?前行时必然要时常停止,时常有所“止”,才能正视自己,吸取教训,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13 米,有一位运动员却在登到 8000 米的高度时,停了下来,是因为他考虑到前方还有 800 多米的距离,而这段路程是极具风险的,稍有不慎就有意想不到的危险。知行知止,他这样做不是懦弱退却,而是量力而行。也许在放弃之后,他加强锻炼,于止中行,或许在下一次登山时,他可以成功登顶。
李叔同舍下尘缘,斩尽俗丝,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此举令多少仰慕其才华的人唏嘘不已,然而他却是无怨无悔。“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倘若他不止于红尘纷繁事,或许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绘画篆刻作品,但又何来他圆寂前发自肺腑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陶潜虽心怀壮志,但却“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官场中的勾心斗角让他厌恶。不屑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折节屈从的他放弃了功名利禄与繁荣富贵,毅然止步官场,归隐田园。东篱下,南山旁,宽衣博带。秋阳杲杲,他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山水田园中怡然自足,享受清静与淡泊。
若是陶渊明没有止于官场,就不会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扰”,也就不会有清新淡泊的田园诗派,他也更不会收获心灵的宁静。
“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止”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止”是为了更好前行而时常进行的一种反省。“于止中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二者统一,在“止”中更好前行。
人生,需要一个回望的角度。然而,奔波在世俗生活中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为权钱处心积虑,为利欲勾心斗角,为得失斤斤计较,为恩怨睚眦必报。过快的前行,最终迷失迷乱于琐碎的生活里。有了回望,及时停一下,就会有了对生活清醒的审视,对人生有了恰当的态度,也就会懂得珍惜当下,珍爱生活。
流云过千山,知止而行是一种智慧,行远必有止。于荆棘处,勇敢前行;于花开处,且行且止,审视自我。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比较简单,由古人的名言“知行知止,知止而行”引出,并对“行”和“止”做了解说,同时也指出“行与止”的关系。但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对“行”与“止”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行”当然是前行,行动。而“止”可以理解为“停止”,甚至是“后退”“弯腰”“低头”。“知行而止,知止而行”就是说,人要懂得锐意进取,也要懂得停步反思,反思可以让人更好的前进。这样就可以产生立意“知止而后行”“知足而止”“勇于反思方能确立追求更远的目标”“要有容忍的处事态度”“低头弯腰是人的大智慧”等。
关于知止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曾国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军后,威震天下,当时部下劝他发动兵变,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但他表明自己的心迷,而后解散湘军,自削兵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保全了晚节,也换得了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再比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可谓政客中最懂得“知止”的人。他在两届任职期满之后,毅然谢绝人们要求他连任的请求,回到自己的农场,给美国政界留下了一个好的制度传统。其实,无论是“知止”的例子,还是“不知止”的例子都非常多,我们可以选择论点并列或论据并列的形式进行写作,也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形式进行写作。实际上,成功者身上都有“知止”的特质,而失败者身上也有“不知止”的缺点。我们不妨从成功者和失败者身上逆推,这样更易于寻找相关的事例。
【参考立意】
(1)知止,是人生的大智慧。
(2)知止而行方能行更远。
(3)知行知止,能进能退。
(4)人生善止,方能避险境。
(5)低头弯腰是人生大智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谓礼射,就是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是在起源于商周时期“射礼”基础上,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射者在开弓射箭过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有人认为,射箭就应该追求“百发百中”,不应遵循“礼”;也有人认为“礼射”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注重人的道德自省,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学习借鉴意义。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优秀范文】
以“礼射”之法,养我辈精神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其立足之点。“修身以为矢”,汉代的杨雄曾把修身比作射箭。统治者早在西周就已把“礼射”作为贵族子弟修身养性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张弛有度的反复练习开弓射箭技艺,以达到谦谦君子内外兼修的目的。这种习俗虽传承数千年,仍予我辈以启迪。
以“礼射”之法、养我辈精神,当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品格。射之百发百中,当是无数次反复练习的结果:君不见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君不见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君不见训练场,女排姑娘们一次次扑倒,只为救起每一个球。正是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爬起,才有了他们了耀人的成就。我辈青年要汲取“礼射”之韧劲,练就坚韧品格。
以“礼射”之法、养我辈精神,当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反躬自省。射之百发百中,当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个不懂得审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我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若行有不得,当反求诸己。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家书》,既是用来教育子孙后代谦和知礼的谆谆教诲,又是他们在不断地回头看中对自身人性的反省,用以关照未来,做更好的自己。故而,我辈青年当有“三省五身”的自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
以“礼射”之法、养我辈精神,还需具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乐观自信。
射之百发百中在于高标准、严要求的自信自觉,畏缩不前的人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以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被无数的青年当作座右铭;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更是以开阔的胸襟
告诫青年应当具备的乐观自信的品质。我辈青年当以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的自信品质砥砺前行,为自我腾飞保驾护航。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千百次的苦练只为一朝能百发百中,独立巅峰,形成张弛有度、谦和礼让的君子之风。故以礼射之法,养我辈精神!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段讲述的是“礼射”的内涵,第二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题干要求体现学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讲“礼”重“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射箭已经超越了军事范畴,具有品行修养和礼乐教化的功能。射箭本为竞技活动,双方激烈争夺,但礼射赋予其正心正己、谦让互敬、修身修德的功能,外修自身体魄、内修精神品格。礼射的过程其实就是陶冶情操、反复自省,静心修为、不断进取的过程。由艺人道,礼射具有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锤炼的哲学内蕴。将“射者正己”的观念根植于处事、待人、接物之上,从而塑造懂礼节、知进退、具有强烈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的现代青年学生。充分感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行文构思上,可以围绕“礼射”来谈修养身心,开篇由材料引入,由“射箭之道”引申到“人生之道”,如为学、修身、治国,依次递升,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
【参考立意】
(1)追求完美,成就自我。
(2)反复自省,静心修为。
(3)提升素养,净化心灵。
(4)内外兼修,正心正己。
(5)射箭之道,人生大道。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字。
【优秀范文】
“有用”与“无用”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溯其根源,便令人生疑:何者谓之有用,何者谓之无用。
若为之积累,无用之物亦可成为有用之物。网络中兴起的装修新风,用生活中的小物品,点缀出新花样。当粉色的公主屋成为糖果纸点缀的梦,当积木大厦成为扑克牌造就的现实,不禁令人惊异:微小如糖果纸,寻常如扑克牌,无用的积聚,竟可以是美好。
若予以时间,无用之物亦可成为宝藏。古之海,是天涯,是望断,是一别两茫茫,是失去音信的代...
推荐访问: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哲理思辨类” 作文汇编 思辨 作文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