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宜春第九中学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 1 .请用 B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 0 0 .5 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 2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2 (12 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 8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 .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 “ 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 ” ;钟离睿水指出李渔的《十 二楼》的创作目的是 “ 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人情啼笑,接引顽痴。
” 由此可推知明清小说
A. . 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B. . 是封建儒学世俗化的产物
C. . 使人们普遍受到文化熏育 D. . 有利于强化社会政治功能
2 2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 “ 天朝 ” 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
A. . 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
B. . 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C. . 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
D. . 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
3 3 .7 1907 年,中国近 代教育家、革命党人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歌颂黄帝、夏禹在 “ 华族 ” 发展史上的功绩, “ 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泽长 ” 。马君武的主要意图在于
A. . 宣扬华夏祖先的历史功绩 B. . 号召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
C. . 培育国民民主共和的观念 D. . 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4 4. . “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 中写到:“1999 年 年 12 月,中国发放第一张社会保障卡。全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卡到 制度,人民群众从此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障服务。截止到 2018 年底,社会保障持卡人数达到 12.27亿 人。”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条件有
① 综合国力提升
② ② 信息技术推广
③ ③ 法制建设进步
④ ④ 城乡差别消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 5 .8 1978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 2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甲),有的学者以 1 2001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都是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进行划分
B. . 都是从对外开放的角度进行划分
C. . 甲以开始变革所有制形式为标志
D. . 乙意指中国与世界市场全面接轨
6 6 .
“ 一五 ” 计划期间, , 社会对农产品需求量增长很快, , 农产品 的价格却没有多大增长, , 农民收入增加也相对比较缓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 土改使农业产量提高 B. . 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化
C. . 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 D. . 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7 7 .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A. . 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B. . 统治者 “ 无为而治 ”
C. . 君主权力严重衰退 D. . 重农抑商没有落实
8 8. .1961 年 年 9 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 愿会议对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这表明
A. . 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 . 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
C. . 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 .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
9 9.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 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映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面临着 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10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 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 . 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B. . 黎元洪割辫体 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
C. . 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D. . 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11 .9 1869 年,广方言馆移驻江南制造总局。
“ 学馆之设,本与制造相表里,况今日击时艰,创深痛巨,苟非及时振奋,几无自立地步。运筹帷幄者,亟宜储材积学,以期致用 ” 。据此可知,广方言馆的设置主要体现了
A. . “ 师夷长技 ” 的自强意识 B. . 实业救国的时代追求
C. . “ 扶清灭洋 ” 的斗争口号 D. . 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
12 .
“ 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 ” 。为此,发展中国家组成 “ 七十七国集团 ” 主要是解决
A.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源生态环境问题 B. . 世界经济体系内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 . 国际贸易过程中秩序的管理仲裁问题 D. .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公共卫生体系问题
二、非选择题(2 2 小题,共 2 52 分)
13 .(2 3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余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 “ 熹平石经 ” 。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间
内容
1862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
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 、 1873 、 1875 、 1887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 0 120 人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 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2 23 013 年 年 9 9 月 月 5 25 日**在联合国 “ 教育第一 ” 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 3 13 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回答洋务运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它对封建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 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性?
(4 4 )材料四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
14 .(0 20 分)
建筑被称作“ 凝固的历史” 。人们在它面前感到了无声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感受到人类进步发展的脚步。
( (1 )判断图片中属于古代哪一国家的文明及其名称。
( (2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古代东西方文明有哪些共同特征?
( (3 )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2 (12 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 8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 、D 【答案解析】
根据“ 令人为忠臣,为 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 、 “ 鼓吹经传 …… 接引顽痴 ”选 等内容可知明清小说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故选 D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没有体现商品经济除 的发展,更不能说明使人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排除 AC 项;明清小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除 价值观,不是封建儒学世俗化的产物,排除 B 项。故选 D。
。
2 2、 、A 【答案解析】
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 ,“ 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 “ 天朝 ” 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说明了清政府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强加了对外的交流,这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 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 ” ,说明了旧的制度依然存在,这又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这体现了中选 国近代化的复杂性,故选 A;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于 1 1861 年,此前中国近代外交早已开始,故可排除 B B ;“ 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 ”除 ,说明了旧的制度依然存在,故可排除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符合时代要求,故可排除 D 。
3 3、 、D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 “ 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 治水土流泽长 ” 可知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
是告诉中国人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马君武的《华族祖国歌》激发了救亡图存选 的民族意识,故选 D ;A 没有体现材料的真实意图,排除;B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 4、 、A 【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主要利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推广和法制建设进步,故 A项正确。
5 5、 、D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2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 2 1992 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 “以 以 1 2001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 指的是中国与世界市场全面接轨。故答案为 D D 项。A A 项乙阶段不涉及经济改革,排除;B B 项甲阶段未涉及对外开放,排除;C C 项新中国一直主张实行公有制,排除。
6 6、 、C 【答案解析】
“ 一五 ” 计划期间,为缓解工业化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对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C C 正确;土与 “ 已五 ” 计划时间不符,排除;B B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美国贵中国的政策产生作用,D D 错误。
7 7、 、A 【答案解析】
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 “ 富者田连阡陌 ” ,说明汉代,A A 项 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 无为而治 ” ,B B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 C 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 D 项错误。
8 8、 、D 【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因此中国故 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故 D 项正确。
9 9、 、A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马关条约》和公车上在 书都发生在 19 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BCD 项排除,因此答案为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辛丑条约 10、 、D
【答案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 D 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 A 错误;黎元洪属于旧官僚,显然不倾向于革命,割鞭子显然是处于无奈,B B 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袁世凯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 C 错误。
11、 、A 【答案解析】
广方言馆进驻江南制造总局,以促进其 “ 制造 ” 、追求 “ 自 立 ” ,这体现了洋务派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的观念,故选A A 项;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于 9 19 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B 项;9 19 世纪末,义和团提出 “ 扶清灭洋 ” 的斗争口号,排除 C C 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排除 D D 项。
【答案点睛】
紧扣关键信息9 “1869 年 ” ,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分析解答。
12、 、B 【答案解析】
在二战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差距,即南北问题,从材料中的 “ 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 ” 来看, “ 七十七国集团 ” 主要是解决世界经济 体系内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故答案为 B B 项; “ 七十七国集团 ” 是为了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能源生态环境问题,或公共卫生体系问题,排除 A A 、D D 项; “ 七十七国集团 ” 不是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机构,排除 C C 项。
二、非选择题(2 2 小题,共 2 52 分)
13、 、 (1 1 )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2 )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目标:注重外语、军事和科技等实用人才的 培养。冲击:冲破了传统的书院私塾教育;不再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教育的唯一内容。
(3 3 )进步:注重民主精神的塑造;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 4 )认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答案解析】
(1 1 )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 “ 东汉灵帝令 …” 可得出特点之一是官府重视教育;根据材料一信息 “ 以隶书书写《易》《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