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书面表达为例谈“大英语”教学观(完整)

时间:2022-06-29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书面表达为例谈“大英语”教学观(完整),供大家参考。

以书面表达为例谈“大英语”教学观(完整)

 

 以书面表达为例谈“大英语”教学观 作

 者:

 唐书哲/皇甫经纬

 作者简介:

 唐书哲,皇甫经纬,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原发信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6 年第 201611 期 第15-19 页

 内容提要:

 文章在“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启发下尝试提出了“大英语教学”的观念,并结合课程标准以书面表达为例从知识技能和思维文化两个层面探讨了大英语教学的定义和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

 键

 词:

 书面表达/大英语/知识技能/思维文化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7 年 02 期

 一、“大英语”教学观概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的理念,他认为,语文教育应当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同做人和生活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网络式的和能动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1992)。张孝

 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引发了热烈讨论,根据中国知网不完全检索的结果,探讨大语文教育观的相关文章有近 900 篇。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大语文教育观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被语文教育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无论如何定义和表述,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在于语文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换句话说,大语文教育观要求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技能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

  事实上,大语文教育观适用于任何母语和大多数外语的语言教学,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语言教育都被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比如《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就指出,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遗产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王守仁,2010)。这说明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还应当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国内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和大学英语在课程标准或教学指南中也都明确指出,英语是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应当突破当前以工具性为主的导向,借鉴大语文教育观,树立“大英语”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理念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对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有启发意义。但国内对大英语教学观的讨论并不多,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讨论这一观念的文章仅有魏先顺老师发表在《江苏教师》2011 年第 11 期上的“我的‘大英语教学观’”。该文并未

 对大英语教学观进行定义,只是提出了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五种意识:语言训练意识、词汇积累意识、与时俱进意识、文化渗透意识和情感熏陶意识。这五种意识兼顾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英语教学观的反映。本文将结合《课程标准》,尝试对大英语教学观进行定义,然后以书面表达为例,探讨大英语教学观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文化两方面的体现和要求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具体来说,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部,2012)。由此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双重要求,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区域发展不平衡、升学考试和外语教育理念相对狭隘等原因,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忽视甚至无视英语的人文性。有些教师和学生也认为,英语只是升学和求职的工具,而忽视它的人文教养性。这种割裂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而且忽视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在联系。调查发现,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他们的文学文化知识呈现出正相关性,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越扎实,他们对英语文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唐书哲,2015)。也就是说,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

 下,有必要提出大英语教学理念,引导教师重视英语的人文性,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

  大英语教学应当实现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增进他们对英语国家概况,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风俗等方面的了解,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西方文明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大英语教学要求把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以听、读和文化参观等途径加大语言和文化知识输入,并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在知识和思维两个层面上实施语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英语”教学观的知识技能层面

  大英语教学观的知识技能层面与思维文化层面是有机的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比如,我们往往视之为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词汇就与文学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英语中的“pound of flesh”(一磅肉)“heel of Achilles”(唯一弱点)“narcissism”(自恋)“in three and fours”(三五成群)等就与英语文学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厚的渊源。邓炎昌和刘润清(1989)在《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书中就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了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作

 用。因此,对大英语教学观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文化两个层面的讨论必须承认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把它们分开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

  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大英语观中侧重工具性的一面。以书面表达为例,它应该包括词汇、句型、语法、常识等。而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不能以狭隘的英语教学观为指导,以考试为向导,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学习,而是应该拓展思路,树立大英语学习观,把报纸杂志、英文小说、影视广播、广告说明等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广泛的知识涉猎和大量的语言输入来扩大知识面、开阔思路、提高综合语言技能。如果仅仅把英语学习限于大纲词汇和教材,那么就有可能在书面表达中遇到词汇量不足和思路狭窄等问题,以至于写作时无话可说、难以表达。

  以 2016 年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为例。这道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就一篇关于网络投票的短文写出 30 个单词的摘要,然后用 2—3 个理由或论据支撑自己对网络投票的看法。《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三单元涉及了网络这一话题,但两篇课文并没有具体探讨网络投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必要引导,学生又把英语学习局限于教材,同时又迫于升学压力对许多问题缺乏关注和思考,那么在面临这个题目时便有可能感到无话可说,或者知道怎么说却无法用英语表达。就词汇层面而言,要写好这篇作文可能会用到与网络投票相关的表达,如“click the mouth”(点击鼠标)“cast a vote”(投票)“secret voting”(无记名投票)“vote for”(投票赞成)“vote against”(投票反对)和“feedback”(反馈)等。当然,考生也可以避免使用这些词语,而选择常用或模糊的表

 达,但高考评分标准鼓励学生正确使用高级词汇和表达,参考范文中使用的“feedback”(反馈)一词也超出了江苏高考英语词汇大纲。除了词汇层面,宽广的知识面也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不少考生知识面比较窄,对网络投票了解甚少,即便是用汉语也难以说出网络投票的利弊,遑论用英语来表达。事实上,电子投票在互联网时代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很多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对网络投票都有报道,维基百科也创建了“电子投票”(eletronic voting)的词条。但我们若局限于狭隘的英语学习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就有可能对网络投票的话题缺乏认知和思考,考试时思路也有可能受到限制。

  知识面狭窄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参加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也普遍存在英语语言知识贫乏的情况。2010 年考研英语作文是一篇题为“文化火锅”的看图作文。图画中间是一个火锅,火锅里面有很多“内容”,如毕升、莎士比亚等国内外名人,儒、仁、启蒙、后现代等哲学概念和功夫、天鹅湖等表演艺术。文字说明是:“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这篇作文立意明显——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许多考生在英语学习和备考中只把注意力放在大纲词汇上,对大纲之外的词汇鲜有涉猎,连火锅用英文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更别提火锅里面的事物名词了。其实,这些表达我们并不陌生,它们的英文对应词也是一名学了若干年基础阶段英语和两年大学英语的准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和了解的,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英语知识面的狭隘,也从侧面反映了英语教育在广博方面的不足。相关调查也表明,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在实践上存在观念落后、教师知识面狭窄和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全面发展(唐书哲等,2013)。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应试能力强,但交际能力差和知识面狭窄的情况,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大英语教学观,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知识,多听听 VOA,BBC 等英语广播节目,多看看 New York Times,China Daily 等英文报纸杂志,多读读《麦田的守望者》、《人类的故事》、《西方哲学史》等文史哲名著,多关注社会历史问题和人文哲学思潮,鼓励他们对各种现象和观点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就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不仅让他们在考试中胜出,也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写好一篇作文除了充足的词汇量和丰富的知识面,还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行文技巧。而这些知识和行文技巧也不能单单通过教材的学习或者看几本作文辅导书来获得,而应该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大量阅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言感受力。

  不少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着言之无物的情况,缺乏具体的事实或例证,显得较为空洞。2016 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明确要求考生用2—3 个理由或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能也是为了避免考生言之无物。事实上,用事实说话或引经据典是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 2011 年江苏省高考英语作文题目是关于孝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孝道的名言,学生如果能够恰当引用,便可以为文章增色。比如

 可以引用《孝经》开篇的那句“夫孝,始于事亲”来为文章开头: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filial piety begins from your love for your parents.而用事实说话或引经据典要求考生有丰富的知识面,这往往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把英语教学和学习限定在课堂内的“小英语”教学观所难以实现的。许多英语大家和英语学习的佼佼者在谈及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时都提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比如熊学亮(2002)认为,“通过多读、多背、多听的途径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面。根据语言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理论,充分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和前提。听和读是我国学生英语输入的重要途径,大量的语言输入在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技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条件允许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出国旅行等方式进行实地文化考察,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大语言输入,了解西方文化。大英语教学提倡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两者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大英语”教学观的思维文化层面

  除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大英语教学观要求重视英语的人文性,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想象力等。《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这是英语教育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大英语教

 学观较高层次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着明显的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情况,把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视为最高标准,而忽视英语在陶冶情操、培养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刘道义(2015)认为,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工具性的层面,也应该重视英语教学对“中小学学生开启心智、形成情感价值观、培养国际视野、促进个体潜能、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外语,英语在我国改变不了它工具性的地位,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人文性。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或者在升学压力较小的外国语学校可以对英语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强调英语的人文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不少学者和教师指出,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等,但语言教育理念的狭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少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流利的英语,写出通顺的文章,但流畅的语言背后是思想的贫乏。在高考英语以及四、六级考试和考研英语等各类英语作文和学生的习作中,随处可见套用模板、千篇一...

推荐访问:以书面表达为例谈“大英语”教学观 英语 为例 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