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稳步推进求发展,积极探索谋新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稳步推进求发展,积极探索谋新篇 ————2016 年高考数学试卷总体评析与教学启示 作
者:
郑良/王锋
作者简介:
郑良,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王锋,安徽省宿州市教科所.
原发信息:
《中学数学:高中版》(武汉)2016 年第 201611 期 第 24-29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7 年 02 期
一、总体评价
2016 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共有 10 套 19 份(文、理科各算 1份,江苏文理科合卷,理科有卷Ⅱ(附加题)),分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 3 套: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区),全国卷Ⅱ(陕西、重庆、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海南等省区),全国卷Ⅲ(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自主命题 7 套(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区).总体来说,各套试卷保持一贯风格(新增全国卷Ⅲ),稳步推进,适度发展创新,使学生心态平稳,较快地进入考试状态,发挥真实水平;立足基础,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基本分,彰显人文关怀;着眼能力,通过思维层次的甄别,凸现学生能力,突出高
考的测试与选拔功能;在延续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同时兼顾知识面的覆盖,不偏不难,有效避免“猜题押题”“题海战术”;频现经典、兼顾冷点,体现了命题专家坚持改革与创新的尝试;关注应用,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理解升华;文化创新,彰显数学学科育人价值,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突出本质、强化综合,从整体角度、系统高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与应用举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理应具备更高的能力与素养.R.柯朗和 H.罗宾指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对全国各地数学卷考点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仅就试题显著特点进行概述与部分试题例析与链接.
1.立足基础
基础扎实,能力才能提升.各地数学卷整体上难度略有降低,压轴题运算量减少,十分注重对“四基”与“四能”的考查.如集合运算(19份)、复数运算(17 份,浙江卷文、理科无)和向量运算(19 份)等基础知识与方法,程序框图(15 份,浙江卷与上海卷文、理科无)、三视图(17 份,上海卷文、理科无)、线性规划等仍然是知识考查的热点.此
类试题大多为客观题的靠前部分,需要解题者通过审题发现问题的一般与特殊,实现“小题小(巧)做”,谨防“青蛙效应”引起时间悄然流逝.
例 1(北京卷文科第 2 题)复数 .
A.i B.1+i C.-i D.1-i
例 2(天津卷文、理科第 7 题)已知△ABC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点 D,E 分别是边 AB,BC 的中点,连接 DE 并延长到点 F,使得DE=2EF,则 的值为(
).
2.突出本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定义、法则、结论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本质.”各地数学卷都突出考查数学(尤其是核心)定义和核心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对数学
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这就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数学地理解、数学地思考、数学地表达.
例 3(浙江卷理科第 5 题)设函数 ,则 f(x)的最小正周期(
).
A.与 b 有关,且与 c 有关
B.与 b 有关,且与 c 无关
C.与 b 无关,且与 c 有关
D.与 b 无关,且与 c 无关
解法 1:
,当 b=0 时,f(x)的最小值正周期为π;当 b≠0时,f(x)的最小值正周期为 2π.c 的变化只引起 f(x)图象上下平移,不影响其最小正周期.
解法 2:
,当 b=0 时,f(x)的最小值正周期为π;当 b≠0 时 f(x)的最小值正周期为 2π.c 的变化只引起 f(x)图象的上下平移,不影响其最小正周期.
例 4(上海卷理科第 18 题)设 f(x),g(x),h(x)是定义域为R 的三个函数,对于命题:①若 f(x)+g(x),f(x)+h(x),g(x)+h(x)均为增函数,则 f(x),g(x),h(x)中至少有一个为增函数;②若 f(x)+g(x)f(x)+h(x),g(x)+h(x)均是以 T
为周期的函数,则 f(x),g(x),h(x)均是以 T 为周期的函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为真命题
B.①和②均为假命题
C.①为真命题,②为假命题
D.①为假命题,②为真命题
3.注重推理
推理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体现,包括合情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数学地思考就是逻辑推理(从给定的前提条件出发,在推理过程中遵守逻辑规律、规则,正确地得出结论的推理)的表现.
点评:学生可能会通过列举法归纳出 k 的最大值为 4,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正反思维、理性分析、逻辑推理锁定数列 的构成规律,证实发现.推理是数学的生命线,无处不在.直接考查数学推理的试题有全国卷Ⅱ理科第 15 题(文科第 16 题)、北京卷理科第 8 题(利用对应对称性)、北京卷文科第 8 题(正反思维)等,当然也可以把结论当作条件,实现整体结构、思想方法上的融会贯通,如北京卷文科第 18 题第(Ⅲ)问等.
4.强化思想方法
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并逐步发展能力的内涵,不断加大考查的力度.很多试题殊途同归,只有通晓相关定义,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才能随心所欲,找到优美的、本质的解法.高考中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等,数学基本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割补法、反证法等.
例 6(天津卷文科第 5 题)设 x>0,y∈R,则“x>y”是“x>|y|”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由于 x>0,当 x>y 时,取 x=1,y=-2,不满足 x>|y|;
反之,当 x>|y|时,有 x>|y|≥y,即 x>y 成立.故“x>y”是“x>|y|”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有三种:①定义法(命题 p 与命题 q 相互推出情况),②命题法(构造新命题:若 p 则 q,通过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确定),③集合法(以 p、q 所包含的对象构成集合 P、Q,通
过判断集合 P、Q 的包含关系确定).三种方法表现形式不同,但逻辑本质(蕴含关系)相同,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实数问题往往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形的直观和数的精确双管齐下)与集合法.反例怎么找?先将命题 p、q 等价转化,从隐形走向显性.通过判断两者差异,寻找符合条件而不符合结论的部分.类似的有天津卷理科第 5 题,江苏卷第 9 题(代数角度解三角方程,几何角度确定交点个数)等.
5.重视变形能力
数学是运算的科学,而运算的核心是恒等变形,相等与不等是对立统一的.因何而变,变向何方?变形就是对问题数学地理解、数学地思考基础上数学地表达.
6.频现经典
很多问题具有典范性、示范性,能体现学科的精髓,百考不厌,常考常新.如函数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可逆用函数的单调性(构造函数、等量代换、化归与转化)解决,也可用对数平均不等式处理,其实施步骤、逻辑原理等仍有待挖掘与提升.如全国卷Ⅰ理科第 21 题第(2)问即为“极值点偏移”问题,同样取整函数也出现在全国卷Ⅱ文、理科第 17 题.
经典需要传承发展,文化需要继承弘扬,如全国卷Ⅱ文科第 9 题(理科第8 题)“秦九韶算法”程序框图问题,全国卷Ⅲ理科第 12 题的背景是“卡特兰”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与构造),江苏卷第 22 题(圆锥曲线中对称点)、浙江卷理科第 18 题(最小值函数).
7.强化综合
因为高考具有选拔功能,难题设置势在必行.在知识的“交汇点”设置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不仅增加了知识的覆盖面,更检测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整体内化水平.一般客观题往往由两到三个知识点交汇而成,解答题由更多内容无缝对接、巧妙融合.如四川卷理科第 19 题,将数列、圆锥曲线以及不等式进行综合,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备,同时也考验学生的心灵素质.
8.严谨表达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是一门语言(包括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数学地表达是数学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命题者试图通过表达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严谨程度,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只能意会,不善甚至不能言传,主要原因有: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与示范而导致“哑巴”数学;学生学习的不求甚解导致“不拘小节”积习难改;各学科(如语文、物理等)不能齐头并进等.如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垂直的条件为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缺少“相交”,前提条件错误导致推证
无效.高考试题具有推证规范性、精确化的趋势,如确定方程根的存在一般要求给出根的有穷区间(区间的端点为具体的实数).
②若对于任意 x∈R,不等式 f(2x)≥mf(x)-6 恒成立,求实数 m的最大值;
(2)若 0<a<1,b>1,函数 g(x)=f(x)-2 有且只有 1 个零点,求 ab 的值.
解:(1)①方程 f(x)=2 的根为 x=0(过程略);②实数 m 的最大值为 4.
点评:对于第(2)问,方法 1 通过反向思维,利用排除法锁定,理由充分,过程翔实;方法 2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图像上升与下降(学生初中时对单调性的几何映像),理由不如解法 1 充分;方法 3分离函数,根据函数凸凹性确定其公切线重合,结论是正确的,但规范的证明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因此,从图看出来的结论不能替代证明,要用代数语言来精确表征.
9.关注应用
应用题的设计需要符合“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因为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对生活经验的感知与理解程度差异较大,往往难以确定贴近所有学生生活的载体,无法保证背景公平;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抽象水平整体偏低,往往导致难度的失控,试卷的区分度、信度、效度不高,这也导致与应用相关的高考题(主要是应用题)在非议中裹足不前,甚至有萎缩的可能.目前,高考卷中很多应用问题都经过命题者反复的抽象与改编,就是成熟的数学模型,缺乏原生态的数学味.欣喜的是,江苏卷与上海卷保持一贯关注应用的风格,并开展积极探索,其他各省市将应用问题主要集中在概率与统计部分.
10.适度创新
《考试大纲》指出:“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命题专家往往通过“自定义”信息题考查学生即时学习的能力.这类问题需要对信息提取,理解,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抽象、加工,然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化归方向,逐步转换,进而有效输出.如全国卷Ⅲ理科第 12 题(规范 01 数列),北京卷理科第 20 题(G 时刻),四川卷文、理科第 15 题(伴随点),上海卷文科第 22 题(无穷互补数列)等,全国卷Ⅲ文、理科第 4 题(识图、用图能力)等.
11.几点商榷
高考试题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导向功能.高考数学试题以下问题值得商榷:(1)运算量大,书写内容多.总体来说,每份试卷都需大量的运算和
繁多的书写,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此种现象助推教学的异化——题海战术,把思维能力的考查演变为机械操作熟练度的比赛.工具化的学科教育也许是有效教学,但绝不是好教学,因为他缺乏善良的意志.因此,建议减少试题数量,提高思维含量.(2)客观题多,主观开放题少.学科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智慧生命.目前,高考试题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公平,片面追求客观化、数量化,导致一些学生客观题功亏一篑,被冰冷的分数掩盖、埋没.建议去掉选择题,减少填空题数量,通过以主观题为载体的思维对话(自主招生试题与面试做了有益的尝试),切实挖掘学生真实的情感与能力.(3)评分标准要透明、统一.评分标准关乎考生的命运,备受师生关注.以前高考答案(册)中有赋分标准,使学生学习知根知底,教师教学心中有数.通过解读评分标准,使师生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省(市)考试院可对赋分的依据、上一年(近几年)学生高考的情况进行通报,使师生抬头看路,有的放矢.各省评分标准尽可能统一,以免造成师生无所适从.(4)试水速度缓慢.锐意改革,逐步推进,稳中求变是当前高考卷试水题的发展规律,以数学文化为例,主要以数学史和经典数学问题为载体,对数学史是浓墨重彩还是蜻蜓点水?若用文言文考查,则异化为语文考查;若直接翻译为现代文,其功能无从谈起.如何把握好度,开拓更多途径值得深思.
三、教学启示
上面罗列了高考数学试题的部分特点,可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如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感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方法;适度形式化,
注重挖掘本质;培养创新意识,突破知识交汇等,其作用与实施办法不再赘述,此处强调四点.
1.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高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诸多方面的能力,而要让这些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离不开对题目的阅读理解.数学阅读障碍导致不少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读不懂,读不通,不能正确完整理解题意,正是考生认为试题偏难原因之一.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给予系统性的指导策略.因此,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教会学生阅读(泛读、细读、精读)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源头活水.
2.教师自觉深入学习反思
当前教师多是埋头教学无暇三思,对新问题不求甚解,企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感知、感悟、理解、升华,把压榨学生当作认真负责.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要立足于人性,从而自然的教育便是“爱”,爱让教师要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解决、反思、整合问题,时时刻刻、事事...
推荐访问:稳步推进求发展,积极探索谋新篇 稳步 积极探索 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