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教科研存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2020(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28 19: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科研存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2020(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校教科研存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2020(完整文档)

 

 学校 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5 5 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问题及措施 (一)

 一、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研活动虽安排有序,却无针对性。一是活动过程“格式化”。教研组活动大多是“上传下达开开会”。二是听课评课“机械化”。专题研讨的内容单一。三是研究內容“陈旧化”。四是集体备课“走捷径”。原本每个教师要把所有的课都备写出来,现在却是“分工合作”。

 2. 教研活动过程轰轰烈烈,却无实效性。一是教研风气不正,教师的认识不足。不能真正围绕课堂本身找出优缺点,共同研讨存在的问题。二是方式太过死板,限制了老师的主动性。三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

 3. 教研活动结果资料丰盈,却无创新性。一是教研缺乏深度。对教研专题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缺乏深入交流和深度探究,研讨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浅尝辄止。二是教研资料没有价值。

 4、理论指导缺乏。

 领导、教师工作教学任务重,理论学习时间不足,理论充电和理性思考的时空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能将教育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去深刻认识与深入研究,学校教研只是在常规教学上的低水平层次的重复。

 5、研究主题不定。

 学校没有从办学思想、发展方向、学校特色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

 中热点、重点、疑难点确定明确教研主题和课题。而且没有远程规划和近期计划,故而导致教科研工作只凭教师兴趣爱好确定,各自为政,或因教师个人申报职称原因,或因学校申报的需要临时凑合。

 6、实效性不强。

 与教学实践结合欠密切,教科研带有功利性色彩。重结果、轻过程;重两头、轻中间;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探讨;重升学研究,轻课堂教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探索。教师的研究多,学生研究的少。沿袭模仿的多,改革创新的少。

 7、评价及导向欠妥。

 重视教学、升学评价,忽视甚至歧视教研评价,在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中权重过低,奖励激励措施偏废,教师心灰意冷,出现教科研的“淡”、“寡”、“浅”现象。

 8、活动形式单一,方法相对落后。

 教科研活动只是年复一年的上上课、评评课、开开会、查查作业笔记低层次的重复,缺改进、无创新,继承、借鉴、创新之间关系处理不到位,缺少多媒体、校园网、信息技术与教科研工作的整合,观念传统、方法落后,教科研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二、学校教研低效的原因分析 1. 教研缺乏规划性,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如果一个学校领导团队懂教研,善教研,那么这个学校的教研一定会搞得扎扎实实,学校也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相反,如果领导对教研不管不问也从不参与,这种漠视教研的态度对教师具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对教研工作缺乏有

 效的指导,造成过程管理缺失,最终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2. 教研缺乏内驱力,教师应付差事,被动接受。有的教师对教研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搞好教学,无需搞教研,搞教研就是增加负担。因此,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教研任务,造成教研氛围不佳。

 3. 教研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收效甚微。有的教研活动只是学习一些空洞的理论,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的感觉。长此以往,教师们就不愿参加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的提升策略 1、提高认识,建立规章,明确责任。真正落实:发展规划保证;组织领导保证;规章制度保证;人员力量保证;经费资料保证。

 2、加强学习,把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性。①建全学习制度。②选好学习内容。③确保学习效果。a.采取多样化学习形式。b.联系实际,学用结合。c.建立督查制度措施。

 3、科学决策,强化教科研工作的规划性。学校、教研组均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教育教学规律及教育形势和课改情况,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周密安排,制定出近期(三、五年)的工作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学期计划要分解到月甚至到周。计划要注意方向性、超前性、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

 4、选好主题,实现教科研工作的课题化。学校宏观层面的课题,必须结合办学目标、发展方向,体现办学特色;中观层面(教改、课改教师培养培训等),必须抓重难点、热点,挖掘问题,探讨研究,

 微观层面的课题,由教师自行确定或结合自己已有经验选题,或从自己发展趋势,发展方向选题,将研究课题与自己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起来。

 5、研究策略,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1)抓好骨干培养全员培训,人人过关。

 (2)改进活动模式创设多样式教研活动。

 a 从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教研组成员自下而上地全员卷入、全程卷入,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搭建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在观点碰撞和相互激励中点燃教师的研究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反思的自觉性,并以“浸润”的方式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终引导教师养成研究的习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素养的提升。

 b 深入教学一线,调查了解教师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真问题,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田野式”教研激发了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了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c“互联网+”教学研究。我校采取“线上预热——线下活动——线上总结”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混合式教研不仅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教研服务的对象,提高教研服务的普惠性。

 d“反思性”教学科研。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也是低效

 的。教研活动结束后,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进行反思。参与者反思自己的发言存在什么问题;向其他发言者学习到了什么;能否将学习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否发现什么新问题。组织者反思研讨的专题是否合适,专题研讨有哪些得与失,专题研讨的形式是否恰当,今后如何改进等,并写出教研活动小结及时发下去,为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提供可以继续思考的“把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e“论坛性”交流提高。论坛交流的都是大家共同经历亲身体验的事件,老师们通过讲述身边的事,传递教育智慧。这些宝贵的教研财富,拿到学校层面交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论坛”不仅让老师备受鼓舞,也能让教师反思。

 (3)优化教研手段。

 ①加强与省市县各教科研所(室)的联系,申报承接省市重点课题或承接国家重点课题协作攻关项目; ②依托专业部门,走出去,请进来,争取专家指导和帮助; ③加强与高校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积极引进教科研的组织管理经验; ④典型带动,开展专题课题报告会,课题研究示范课,课题实验展示月,评优竞赛周; ⑤实现信息技术与教科研工作的整治; ⑥增加硬件投入,增添必要的现代化教科研设施和软件。

 (4)加强工作管理。

 ①建立建全调研、科研、听课、评课、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制度,做到教科研工作制度化。

 ②抓好全程管理。开学初抓活动计划措施管理,把好审查关,确保教研既符合要求又切实可行;期中抓好过程管理,经常性地检查指导,确保计划正常实施和常规的全面落实;期末抓好终端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提高,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办公室 (二)

 新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学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升华教育智慧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一体化,做到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但是审视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现状,我深深感觉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问题清单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但是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从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学习的不够,读书太少,所以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

 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的选择过大,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等等。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如缺少必要的刚性激励评价机制,难以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研中教与研往往脱节,教育研究浮于表面,教科成果也少有推广性和缺乏实践意义。

 对教育科研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对许多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时,往往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难以对教科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解决办法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

 1.基于学校的认识——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以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决不是为了装门面、当摆设、搞形式。要以“学校为本”,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

 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

 2.基于教师的认识——教师应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强调教师的科研主体地位,教师应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此为课题,进行教育反思、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研究者自我发展”的观念,“为自己而研究”,教师把适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课题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人点,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3.基于科研与教研的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倡“校本科研”。使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吸纳学科主任、备课组长等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建教科研团队,使学校科研工作能走上正常轨道。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育科研管理机制。1、科研运行机制 教育科研机构,要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努力构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学科——备课组―—教师”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局面。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等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科研激励机制 将教育科研与职称评定、教师奖励挂钩,并且加大评定、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3、科研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二是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固定每周或每月科研活动时间,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被挤占。

 4、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展示教师科研成果;与上级教育科研机构增强联系,积极把本校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等等。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建设有力的教育科研队伍。

 教师是开展科研的主力军,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特别是加大对科研骨干的培养,尤其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培训骨干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坚持群众性教科研的道路,不断充实科研队伍。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活动,让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将研究和培训整合在一起,组织相关参训人员实际体验或参与某项课题研究活动,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通过

 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总结评价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科研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风姿。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我们潍坊瀚声国际学校去探索与发掘。我校教育科研必将从实际出发,秉承优点,扬弃不足,提升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为我校课程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

 教育科研目前普遍存在于学校日常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开展并不顺畅,存在问题较多。

  一、现实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课题申报,结题报告撰写,还能说得过去,但...

推荐访问:学校教科研存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2020 教科研 措施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