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延安时期廉洁政治建设中民主思想探析(完整)

时间:2022-06-27 2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安时期廉洁政治建设中民主思想探析(完整),供大家参考。

延安时期廉洁政治建设中民主思想探析(完整)

 

 延安时期廉洁政治建设中的民主思想探析

 【内容提要】延安时期是一个矛盾斗争非常复杂的时期,在这个特殊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及时提出一系列符合于当时中国国情的民主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与革命建设经验而提出来的。他的民主理论不仅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战伟大胜利,同时也为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

 本文将从人民民主思想的渊源、延安时期主要论述及民主实践和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三部分组成,主要阐述了延安时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及其必然性,并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材料进一步佐证了当时我党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是取决于实际行动,而非仅仅取决于口号和纲领。从而提炼出延安时期民主思想的精华。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回顾我党发展历程,延安时期无疑是廉洁政治建设的一座丰碑。在延安我党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在这片推行民主实验的特区,党把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理想,鲜明的写在旗帜上,把人民民主付诸真正的社会实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人民民主成为我党革命思想的精髓、延安精神的精髓。

 一、人民民主思想的渊源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有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理论基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资料,主要包括重民、富民、畏民、从民等方面。周初的统治者鉴于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孔子提出:“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强调统治者应当重视民心、顺从民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明确了以“民贵君轻”为核心理念的民本思想。

 (二)近代思想变革中的民主影响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摆脱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羁绊后,对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不满和怀疑,开始介绍和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提出 “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思想。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的破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欧美式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辛亥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启蒙”思想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基本的口号“德先生”与“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其虚伪性、软弱性和妥协性,是“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三)马列主义民主思想

 马克思认为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权利,但在形态上是一种制度。强调无产阶级要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成为国家

 和社会的主人,就必须彻底拨开资产阶级纯粹民主、绝对民主的迷雾,为无产阶级争得民主、发展民主的道路指明方向。民主是具体的、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剥削者对劳动群众的专政,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身解放、争取民主,就必须通过革命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要取得反对有产阶级权力斗争的胜利,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种思维逻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主线,同时也是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在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两大民主革命任务,以及完成这两大任务的正确道路。

 二、延安时期主要论述及民主实践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把“民主”和“抗日”规定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两大主题,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志,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1937 年 5 月,党在延安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毛泽东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我们的领导责任,树起了反专制争民主的延安精神的大旗。毛泽东指出,目前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是“必须知道,为了建立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国内和平固然不行,没有国内民主也不行。所以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看不清民主任务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争取民主的努力,我们将不能达到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940 年 2 月,在延安召开了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毛

 泽东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说。指出抗日和民主是中国的两件大事,“抗日,大家赞成,这件事已经做了,问题只在于坚持。但是,还有一件事,叫作民主,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做。这两件事,是目前中国的头等大事。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他反复强调,必须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进行,要“把独立和民主合起来,就是民主的抗日,或叫抗日的民主。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

 1944 年 6 月,毛泽东在会见中外记者团时指出:“中国是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还强调:“中国人非常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抗战才有力量,中国内部关系与对外关系,才能走上轨道,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国家,亦只有民主才能使中国在战后继续团结。中国缺乏民主,是在座诸位所深知的。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 。

 《新华日报》1944 年 2 月 2 日发表社论《论选举权》,1945年9月27日发表社论《民主的正轨:毫无保留条件地还政于民》,强调民主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

 延安开始了共产党人的民主探索。在国民党****统治下,延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推行民主实验的政治特区。中共追求民主自由的延安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国的自由民主而奋斗。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宣告:改苏维埃工农共和国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在民主政权的人员成分上,创立“三三制”原则。

 即“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 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 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 1/3”。

 延安时期的民主选举,堪称中国历史上民主选举的典范。边区政府于 1937 年 5 月通过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1937年、1941 年、1945 年的三次大规模的选举,极大地唤起了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提高了普通老百姓的政治觉悟,许多足不出户的小脚老太太骑着毛驴翻山越岭参加选举。为了便于不识字的选民参加选举,行使他们的政治权利,有些地方还创造了“豆选”、“香头烧洞”等便于操作的选举方式。边区真正建立了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代表民意的各级政权,共产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使人民民主成为延安时期历史发展的制高点。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946 年访问延安后,对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印象极为深刻,她在书中写道: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发现人们对他们的选举赞不绝口”,“千百万中国人民用投豆入碗的办法来进行政治上的选择”。

 三、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民主思想在延安的革命实践中开花结果,反映在边区人民的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在党政军各界人民的工作中,继而提炼升华出了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等光辉的思想精华。

 (一)为人民服务

 1944 年 9 月 8 日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4 年 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5 年 4 月在我党七

 大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志向。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就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永不变色。

 (二)群众路线

 1943 年 6 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论联合政府》中还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还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出发,提出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就使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在谈到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时指出: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

 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八大后,***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重提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谈话,值得深思、值得警醒。目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更应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推进民主发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鱼水关系,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延安时期廉洁政治建设中民主思想探析 延安 探析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