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终身成长演讲稿

时间:2022-06-26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终身成长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终身成长演讲稿

 

 终身成长 —— 演讲稿

 孔子追求无道一以贯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愿意追求一?在我看来一叫作美德背后的美德。究竟是哪一个美德催生了所有世间一切美好的行为,那我们过去在书中经常会提到彼得·德鲁克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

 但是善意这个词显得太过笼统,究竟哪方面的善意才是我们需要去激发的?最终我在今天的这本书里边找到了一个接近答案的答案,叫作《终身成长》。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 Mindset,Mindset 就是思维模式的意思。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女)教授,她把所有的我们成功与否,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家庭 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为,我们的两种思维习惯的模式,一种叫作固定型思维,一种叫作成长型思维,非常具有说服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最本质含义就是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不要小看这一句假设。当我们每个人相信自身的才能是不变的时候,它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包括他急于证明自己,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看。

 所以,我们可以说对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来讲,他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所有电影的大反派到最后无一不是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证明,向当年伤害过自己的恋人证明,向自己的母亲证明,向周围的人证明,向社会证明,他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因为他相信这个东西是不变的,所以他急于证明。

 还包括爱生气,为什么很多领导会把员工跟他之间的不同意见视作是一种冒犯,因为他觉得我有我固定的水平,你有你固定的水平,你用你那个固定的水平来挑战我这个固定的水平,这就是大逆不道,这是挑战我的权威,所以会出现特别多的办公室的斗争和政治。这些东西的背后就是在于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不变的。

 然后易挫败、讲排场,那天我在外地演讲,有一位书友就问我说,樊老师为什么你没架子,我就很意外,我说我为什么要有架子。他说我觉得有点成就的人都应该有架子,人都带几个助理,走哪都要讲究吃、住。你跟我们在路边吃路边摊,你都不觉得不好意思。我没有意识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我就是适合吃路边摊的那种人。

 后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说原来成长型思维的人是不会讲究排场的,为什么呢?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这才哪到哪儿,这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大到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探索,你为什么要用那些排场、前后护拥的助理或者是住什么样的酒店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我们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接下来什么叫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他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就这么简单。大家记得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刻意练习》,用一整本书来证明我们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成的,那个是我们获得成长型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书。

 那么,当你觉得你的所有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有什么好处?比如说这一类的人不怕丢脸,上台举手发言没关系,说错了被大家嘲笑不要紧,为什么?我在学习,你发现我们小时候学中文为什么学得快,就是因为我们学中文的时候,说错了无数次,我们不要紧,没关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我是一个小孩子,所以那时候你会快速地吸收大量的中文词汇。后来学英文为什么那么难,甚至我见过很多人学英文,都是自己关起门来不让别人听的,因为他觉得怕丢脸,他总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成长型思维的人和固定型思维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向前看。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这一天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一出门车上被警察贴条了,然后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掉了,晚上回家跟男朋友大吵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就能够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天水逆,今天糟糕了,今天诸事不宜,我今天就不该去或者我这个人就不会跟人沟通,没办法,我干脆换工作,这些东西都不适合我。他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我能够避免就避免。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怎么想?我以后停车我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的稍微早一点。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掉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能够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什么样更重要或者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的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事实上这两种人就生活在我们周边,甚至就生活在我们的体内,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把一个人分成他一定是成长型,他一定是固定型。就好像孔夫子说君子跟小人的时候,我就经常跟大家解释说,君子跟小人不是这个社会上的两种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所以,随着我们不断修炼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增加我们体内君子的成分,减少我们小人的成分,这时候你才会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也一样,就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激发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刻意地训练自己用成长型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消极情绪会逐渐减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比如说有一个网球明星叫麦肯罗,麦肯罗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他曾经得到过世界冠军,但是他红的时间并不太长,运动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

 为什么呢?因为麦肯罗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他的表现是就比如说,他每次去打球一定会发脾气,那个网球场边会准备一些木屑,让这些球员去吸手上的汗,他过去把那个木屑抓一把,往手上一摸,拍掉说这也叫木屑,然后一脚把那个桶全部踢飞。大家觉得脾气好大,为什么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容易找茬、容易去发飙呢?原因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喜欢把一切的责任推给别人,他会觉得我今天打不好球是怪这拍子,我今天打不好球是怪裁判,我今天打不好球是场上的观众太吵闹了。

 但是你知道跟他相反的是老虎伍兹,老虎伍兹打高尔夫球,他是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如果有观众说话、拍照、噼呖咔嚓的声音响手机都会影响到球员的打球。如果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球员就会生气发飙,指责观众跟他们吵架。但是老虎伍兹的办法是让他爸爸训练他,就是他一边打球的时候,让他爸爸在旁边大喊一声,让他爸爸故意吓唬他,朝他这边扔东西,就他用这种训练来适应这种嘈杂的环境。这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选手,他所获得的生命周期要长得多。

 麦肯罗最糟糕的一次,他到日本去访问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把接待他的女士身上吐了很多呕吐物 非常糟糕的表现。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他就轻描淡写地跟人家开了一个玩笑,说这就是得第一名的好处,他最重视的是自己此刻的状态,是自己此刻是第一名的这个事实,所以他永远都要向别人秀的这么一件事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所遇到的困境,所以他的人际关系会变得非常糟糕,他的运动生涯和寿命都会变得很短。

 那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人是乔丹,就是当我们认为说乔丹这样伟大的球员一定是因为天赋,一定是因为他特别厉害,所以他才能够一帆风顺打到球神的地位。事实上,你要知道他连高中球队都是被排除在外,回家非常沮丧地跟她妈妈讲说,球队不要我,说我的身体素质不行。他妈妈说那就练呗,他就拼命训练,乔丹每次打输一场比赛,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练球。他觉得今天发挥不好、手感不好就去不断地训练。而乔丹的运动生涯是在所有运动球员当中都属于非常长的,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去挑战棒球,就在正常人看来会觉得这人太疯了,就是你的光环,你是那么伟大的一个名人,你怎么可能跑去你不熟悉的棒球场上去打棒球,还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职业的棒球选手呢,这很丢脸。

 但是对于乔丹来讲,他觉得这有什么丢脸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人生,我想要去尝试一下有什么不行呢,所以他打棒球打得丢脸,让别人嘘他或者说乔丹让人很失望,没关系,那是你们的看法。我在不断努力,我在学习。

 他人生当中最困难的时间是从棒球场回到篮球场的第二次复出,一上公牛队就发现连着输了好几场比赛,他的评价被荡到谷底。在那一刻乔丹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就是加强训练,而且随着他的年龄不断地增加,身体素质一定是在下降。但你会发现乔丹到后期打球,已经不靠身体,就是他不断地练习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能够适应自己的这副老一点的身体,这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选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伟大之处。

 我举了这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对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为什么这么重要有了认知,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思维的本质区别都有哪些?我们怎么来分辨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的表现。第一个我总结出来的就是这两者对于自身的评价准确度差别很大。你看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你就看他对自己的评价,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当准确,他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他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水平。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要么是把自己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觉得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要么就是说我根本不行,我完全没机会,我已经放弃,所以他是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

 你知道孔子为什么说中庸之道重要了吗?你就理解我们说美德背后的美德这个说法,中庸之道就属于美德背后的美德。

 而成长型思维能够让我们恰到好处地找到那个中庸的位置,就是我知道我此刻在做什么,并且我知道我有希望能够做得更好,这是第一个区别,他们对自己的评判,你就能够看出来这两者的区分。

 第二个就是当你被老师叫上台的时候或者换句话讲,当你获得了一个机会的时候,你脑海当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得承认我在社交的方面是有点固定型思维,就是我比较怕被人突然叫上台去讲话或者被人叫上台说,樊老师给大家唱个歌,表演个节目。我特别怕这种环境,在那种情况下你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固定型的思维。你会觉得我又不会唱歌又不会讲话。但是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说错了老师可以纠正我。

 所以你知道犹太人教育孩子为什么厉害?犹太人要跟他的孩子讲,说你在教室里边有任何不同意见一定要赶紧说出来。因为你不说出来,老师就没法纠正你,这就是给孩子灌输了大量的成长型思维的基础。

 第三个区别就是脑波都不同,心理学家对两种不同的人群进行脑波的测量,就是他们一边答题,一边监测他们大脑里边哪个区域会亮。发现什么呢?成长型思维的人脑波亮的区域是在于当分析正确答案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他在听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固定型思维的人大脑发亮的时候是宣布对与错的时候,就他最关注的是对了还是错了。

 我回忆了一下,我中学的时候最兴奋的就是看第几名,就是每次考完试,因为我们属于成绩比较好的那种招人恨的小孩,就整天去打听排行,整天到老师办公室去问,谁排第几,就只要看到我是第三名,管他做错了几道题,无所谓,哪怕这次我考了 60 多,只要别人考 40 多我就很高兴,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这就是大脑亮的部分不一样,你就知道他的兴奋点在哪儿,他的兴奋点是在于排行获奖,还是在于我到底做得怎么样。

 乔丹有一次打球赢了比赛,还去投篮。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今天有几个球投得不太好,我需要练一下,要把那个手感练出来。所以,他在做演讲的时候,他说他每次投多少个球,有多少个没投中。所以,成长型思维的兴奋点和固定型思维的兴奋点是不一样的。

  第四个区别就是他们对于努力与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就是说他相信天分,相信一个人的水平是基本不变的,他说这种人适合干这个,那种人不适合干这个。

 当这种概念出现了以后,你会发现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呢,就是我有天分,人们更愿意获得对于自己天分的夸奖,而不是对于自己努力的夸奖,因为对自己天分的夸奖,才能够显得你跟别人不一样。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会有班上有一些人,大家说他从来都不学习,但是他成绩很好,就总有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存在。实际上,他有可能家里默默地努力,但是他更喜欢得到的是不努力的感觉。

 而当这种不努力的感觉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你会发现他可能能够通过一个顺利的高考,他能够考上一所很棒的大学。但他人生当中存在隐患,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我要找到一份让我不怎么努力就能够干得好的工作。所以,很有可能经过了短暂的拼搏、冲刺,玩命的默默流汗考上了非常棒的学校,然后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像许三多这样的人,他从来不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多么努力,他总是在不断地训练,总是在询问别人这事该怎么做。

 各位你们想想看,孔子里边有一段话说,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到太庙里边,每件事都要问说这是什么。旁边人就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说鄹人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他怎么入太庙,每件事都问,看来就没什么学问。说这个话的人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他认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不应该每件事都问。但是孔子说,是礼也,这就是礼。为什么?好学就是礼,我就算是不会,我也要一件事问清楚,你不能不懂装懂,不懂装懂才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所以,这就是孔子的 Mindset,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的人。我觉得这东西方的这些东西全部都贯穿在一起,让我们豁然开朗,觉得核心就是要去锻炼我们自己的成长型思维,而不是为了面子,为了当下的这一刻的感受,向别人假装好像我很随意。所以,努力不努力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一个分界线。

 还包括我们怎么看待失败,失败到底是一...

推荐访问:终身成长演讲稿 演讲稿 终身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