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详解答案思想政治(必修1、2合订本)

时间:2022-06-22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详解答案思想政治(必修1、2合订本),供大家参考。

详解答案思想政治(必修1、2合订本)

 

 详解答案·思想政治(必修 1、2 合订本) 业 课时作业 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的出现,就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答案:C 2.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财产共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所得。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存在人吃人的现象。B 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正确。

 答案:B 3.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个体劳动的盛行,造成私有制的产生,剥削进一步产生,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⑥①②④⑤。故本题选 A。

 答案:A 4.解析:在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的两大对立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一无所有,奴隶主不会和奴隶维持和谐关系。A、C、D 不正确。监狱、法庭、军队是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立的暴力机关。故选 B。

 答案:B 5.解析:奴隶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能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的主要依据, D 正确;奴隶社会不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A 错误,排除;奴隶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不会平等、和谐, B 排除;奴隶主阶级残酷地剥削奴隶而不是富有人性, C 排除。

 答案:D 6.解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表述错误;④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排除。

 答案:A 7.解析:材料表达了君权来自上天的赐予,君主命运对国家、民众命运的决定性,选 A。

 答案:A 8.解析: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故本题应选 A。

 答案:A 9.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①②正确;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③④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10.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的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的手里,根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故本题应选 A。

 答案:A 11.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解决其固有的顽疾,不能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④错误。材料没有否定人类历史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业绩,①不选。②③是对题意的正确解读。

 答案:C 12.解析:无产阶级实际上还是依附于资产阶级的,A 错误;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工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资本家,但不能不选择资产阶级,B 入选;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剥削阶级社会,C 错误;资本主义下的民主、自由是虚伪的,D 不选。

 答案:B 13.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两个,一是雇佣工人,二是货币资本,①④正确;②中“丧失自由”的说法错误;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后的要求,不是其确立的基本条件。

 答案:A 14.解析:资产阶级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解放农民,维护农民的利益,

 更不是其有高尚的责任担当,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答案:A 15.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正确。

 答案:C 16.解析:第(1)问考查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第(2)问考查对资本主义制度实质的理解。应该明确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不会因为白领工人增多而改变。第(3)问应结合材料中贫富分化的现实,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答案:(1)材料一中美国贫富分化的现实表明,在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下,必然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2)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体现的只是工人从事的纯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多,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工人被雇佣、受剥削的事实,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3)美国贫富分化的事实,正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则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业 课时作业 2

 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解析: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 19 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D 正确。

 答案:D 2.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察觉到阶级对立的事实,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可靠社会力量。②④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故选 C。①③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但不是根本的缺陷,排除。

 答案:C 3.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包括: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 A。

 答案:A 4.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排除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排除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③④入选。故选 D。

 答案:D 5.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注意题干问的是“根本原因”,可知 B 项符合题意。A、C、D 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答案:B 6.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 符合题意;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时,科学社会主义尚未诞生,A 错误;当时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 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合理性,C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不够客观、公正、辩证。

 答案:D 7.解析: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故选 C 项。A 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决定性动机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故不选。B 项是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故不选。D 项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故不选。

 答案:C 8.解析:“深入到运动中去”强调去做,去改变,去斗争。

 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D 12.解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追求的是在社会发展基础之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每个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正说明共产党服务于人民的宗旨,B 项正确;其余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答案:B 13.解析:《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B 符合题意。

 答案:B 14.解析: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但这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故 D 表述错误。

 答案:D 15.解析:由题干中“照搬苏联模式而导致剧变”这一信息可知,A 符合题意。

 答案:A 16.答案:(1)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

 (2)感悟示例:志存高远;顽强意志;创新精神。

 业 课时作业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②④是相应任务;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 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A、B 错误;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性质的改变,D 错误。

 答案:C 3.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成功,所以A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属于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不选。故选 A。

 答案:A 4.解析: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 1949 年建成,距离五四爱国运动是 30 年,因此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

 合题意,故选 C。

 答案:C 5.解析:D 从指导思想、社会基础角度说明了党领导革命焕然一新的原因,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③错误;①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领导阶级的不同是区别二者的根本标志。A、C、D 都不是区别二者的根本标志。

 答案:B

 8.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 A;五四运动爆发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但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 B;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C 符合题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的诞生,排除 D。

 答案:C

  9.解析: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地点暴露后,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 B。

 答案:B 10.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就革命前途来说,最终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建立资本主义,B 错误但符合题意,入选。选项 A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 B。

 答案:B 11.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而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④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排除③④,本题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而 A、B、C 都是对本国的意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

 答案:D 13.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广大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A 符合题意;近代资产阶级探索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排除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排除C;D 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排除。

 答案:A 14.解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答案为 C。其他三项不符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认识,排除 A、B、D。

 答案:C 15.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 C。

 答案:C 16.解析: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论证能力、概括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从五四精神、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中国革命的道路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俄国式的革命道路;选择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以前革命斗争的实践等方面来分析。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发起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1)道路: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理由: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2)实践:毛泽东发起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业 课时作业 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①②③都是三大改造的内容,而④不是三大改造的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3.解析:材料反映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的要求,“一化三改”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B 正确;手工业合作化和农业合作化属于“三改”,故 A、C 错误;教育现代化,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不选。

 答案:B 4.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 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B 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的意义;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答案:C 6.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选 C。

 答案:C 7.解析:八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

推荐访问:详解答案思想政治(必修1、2合订本) 合订本 思想政治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