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7篇

时间:2022-06-20 11: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7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1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我在心中立下了青春的誓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繁荣昌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陈独秀曾说过:“青年知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之在人身。”人生因为梦想而高飞,人性因为梦想而伟大。今日,******明确提出“中国梦”,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公约数和共识,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着未来。

  我们都知道,追逐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不懈努力,总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努力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2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回望党的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在惊涛骇浪、波涛汹涌中成长为中国巨轮,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方显英雄本色。愿祖国锦绣山河,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3

  新中国成立73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回顾和总结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广义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全社会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因此,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需要统筹好两个过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过程。显然,第二个过程是服从于第一个过程的。从大的历史时期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3年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又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事件或特征。按照这样的思路,大致可以将73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时期):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起点与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向全国范围内“执政党”角色的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起点。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等。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逐步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续发展。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是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群众,鼓舞人心,振奋民意。同时,由于新制度的建立需要巩固政权,肃清旧的思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批判错误思想。比如“大汉族主义”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毛泽东指出:“二三年来在各地所发现的问题,都证明大汉族主义几乎到处存在。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机进行教育,坚决克服党内和人民中的大汉族主义,那是很危险的。……应在报纸上根据事实,多写文章,进行公开的批判,教育党员和人民。”(P269-273)他还强调要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等。由于党中央的重视,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7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有:党的八大召开、知青“上山下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曲折中艰难前行:一方面,党的八大提出相对正确的理论纲领、“双百”方针的提出以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发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优良传统被片面理解和随意曲解,导致宣传思想工作的“假、大、空”现象严重泛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育效果。值得称颂的是,这一时期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钱学森等众多的先进模范和榜样人物,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诞生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重要精神财富,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恢复与彷徨时期(1978-1991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有:粉碎“***”和“*****”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苏东剧变与苏联解体。这一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社会阶层分化程度逐步扩大,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多样化趋势明显。西方的自由主义、存在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强势渗透,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灾难性打击,也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在“左”与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思想论争中,思想分歧很大,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创新,但也遇到阻滞,总体上处于彷徨状态,其价值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邓小平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2](P287)从全社会来看,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开启了学科建设之路。自1989年底开始,持续到1991年底、在全国城乡深入展开的“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纠正失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导向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1992-2012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有: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香港澳门回归、1998年抗洪救灾、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抗“非典”、揭批“***”、北京奥运会举办、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在国际形势剧烈变化背景下,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改革开放得以继续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保持高速运行,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问题频出,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服务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汲取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训,加大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力度,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南,“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精神”是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共克时艰的精神体现。2004年,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8年,中央提出全国高校都要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管理机构,各地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发展。

  (五)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发展时期(2013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春天。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有: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反腐败斗争的展开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普遍建立和发展、***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中美贸易摩擦等。这一时期,整个社会日益风清气正,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与社会治理同向同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学科建设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从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没有受到应有的社会重视”的矛盾,转化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难以满足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如何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

  考察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进行提炼和总结,重点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发展、执政党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科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件大事。在此后长达73年的国家发展中,见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较量,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指南。而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想象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广大民众中落地生根,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践行者,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抵御资本主义强大的“和平演变”攻势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所有这一切,从根本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第二,从执政党层面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有力保障。

  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坚持外部制约(反腐倡廉),二是内部制约(学习教育活动)。这两项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既是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风整党运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全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党性教育、新世纪以后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这些学习教育活动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力提高了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从社会层面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73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得民众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实施。二是提高民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提高群众对于各级党和政府组织的权力监督的力度和水平,从而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各级组织的“理论宣讲”等)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比如“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国文明城市”“道德模范”评选等),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四,从学科自身建设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自身的科学化、学科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

  与那些建设时间长、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时间短(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只有40多年),在学科成熟度上还有很多不足,但经过一代一代学者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多,梯队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学科平台不断拓展,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成长和影响力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平台也在不断拓展,特别是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四是学科规范意识不断增强,众多学者自觉关注到学科话语、研究范式、学科边界、基本范畴等基础理论问题。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性的成果。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方法以外,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方法(如微信公众号等)、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慕课等)和研究方法(如网络调查等)也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学科交叉与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以后,经过学界前辈和后继者的接续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学科属性逐渐明晰,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化,研究平台显著增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与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侧”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期待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供的“供给侧”即社会贡献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外”发力,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回应社会期待,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内”发力,提高理论研究的高度、广度、深度,体现理论的原创性和实践的影响力。

  三、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为便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问题区分开来,本文总结的基本经验,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至于在此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或宏观环境,暂没纳入进来。这些经验分别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服务中心、方法创新、学科建设和功能发挥等。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7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就,首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理论的正确和科学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正确贯彻执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的各项事业(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就能够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否则就会遭遇挫折和失败。这警示我们,面向新时代各种复杂矛盾状况,无论外部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只有这样,才会在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完成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务。

  第二,坚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要务,着力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与作用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能否正确判断并坚持服务好党的中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除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外,其他的几次战争如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都十分短促,国际关系整体上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国内也是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引导。即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讲清楚党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消除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二是宣传鼓动。即通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方式,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共同攻坚克难。三是提高素质。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有利于国家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历史经验表明,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性,这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第三,处理好教育者主导和受教育者主体之间的关系,根据教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内化)及其在实践中彰显的程度(外化)。历史经验表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育者必须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匹配度”。比如在“代际特征”上,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与新世纪的青年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也有很大不同。这是73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面向未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是要研究教育对象,了解受教育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群体性特征,理解其思维特点、话语方式、价值观念和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需求侧”。二是要精心选择教育内容,既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的价值导向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度。三是精心设计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比如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创新传播渠道和话语表达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第四,倡导向先进模范学习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敢于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作斗争,共同维护社会风清气正。

  先进模范人物是社会的道德标杆,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民。比如“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三尺讲台洒忠诚”的方永刚、“情系军营的好军嫂”韩素云、“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这些先进模范身上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淡泊名利、服务人民的精神。不仅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由先进模范事迹凝聚和铸就的时代精神,比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时代精神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抹黑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错误言论,必须进行坚决的批判和斗争。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经验,也是表达对先进模范人物的敬意、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维护社会风清气正的必要途径。

  第五,坚持理论研究、实践管理、学科建设同步推进,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理论与实践是互为依托的: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为理论提供了展示平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也主要是经验总结性的,直到1984年学科建立以后,理论研究才有了逐步加速;另一方面,实践变化太快,以至于理论研究难以跟上脚步。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随着网络科技加速带来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的提出,相关的理论研究更为紧迫。实际上,每当社会出现重大发展的时候,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以“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科技”等作为研究背景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成果不断涌现,由此也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学科建设的变革与创新。历史经验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把理论研究、实践管理和学科建设同步推进,用学科建设统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4

  要把《中国通史》编撰提上日程

  20**年新年刚过,中国历史研究院正式挂牌。党中央做出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送给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纪念礼物,是送给我国历史学界的礼物。

  ******一再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在给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指出:中国历史研究院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这是对中国历史学界的新年祝愿和鞭策。

  我国历史学界应该回应******的新年祝愿。如何回应?我说点感想。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世界各国相比,不遑多让。虽然近代我们落伍了,但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我国社会从鸦片战争以来的“沉沦”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大大提升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明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终于在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环顾宇内,在不安宁的世界上,唯独中国社会呈现祥和的发展局面。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得踏实。

  回首几千年,我们现在有条件来总结我们走过的历史。我想应该把《中国通史》的编撰提上日程。中国历史研究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今天重新编写中国通史的条件应该已经成熟。我们要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精神,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道路、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特点、人文内涵展现出来,要探究中国历史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其他文明究竟有何相同和不同,中国历史何以有今天这样的独特性,要为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寻找出合乎逻辑的、有史料证明的历史根据来。

  新年伊始,作为史学战线一个老的追梦者,发表这样一点感想,就教于各位朋友。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雷锋所言:“我是祖国的,祖国是我的。”因此,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已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真谛之所在。每当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国的国歌通过现场直播响彻整个世界的时候,不但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在为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与此同时,祖国母亲也在为自已有这样优秀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为祖国母亲争气,死为祖国母亲争光,这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柴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祖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当此之时,无数爱国之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的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革命前辈__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从容就义,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倾吐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像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一样,欣喜若狂,置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于不顾,急急登程,从欧洲返回祖国。他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如上所述,这不正是不可战胜的爱国主义力量吗?这不正是无数爱国人士凝结成的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论是白色恐怖的过去,还是春风和煦的今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恶势力,任何卖国、叛国之徒,都会败倒在它的面前。爱国主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今后将更进一步证明的一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让我们每个有志气的同学,把对祖国诚挚的热爱,倾注于紧张的学习中去吧!

  谢谢大家。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6

  2021年的中国,正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时代的变迁赋予我们青年一辈新的使命,是不同于以往疫情之下产生的地摊经济浪潮,是不同于以往的疫情之下的就业危机。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战胜危机,如何使自己的一身才学有一席用武之地。我们要向先辈学习他们的敢为人先、勇于拼搏、善于挑战未知的不屈不服的精神。2021年的机遇和挑战,是展示我们青年人爱国爱党的舞台。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篇7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少年强则中国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一语道破天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从此奋发向上。祖狄、司马光无不从小就立下宏伟志愿,项羽、霍去病更是正值年少便成就一番丰功伟绩,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都有些风云人物,然而终究跑不过岁月,成为了历史,而我们才是中国的未来!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15岁小将陈若琳骄傲的站在领奖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歌冉冉升起;而近日,我国选手侯逸凡又在国际象棋比赛中以绝对性优势成功卫冕。

  我中国少年意气疏狂,直拟蓝图换荣幸,泱泱大国,万千少年,永载少年之希望,担任中国之崛起,成为中国之栋梁。壮哉!少年强则中国强!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以奔腾直泻的激情写出了对中国、少年热切的希望,百年之后,我们仍可感受到他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思考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新历史时期的发展 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 对中国改革开放史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