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14篇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检验。在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过程中,群众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层组织的信赖,会提供很多美好愿望和心愿清单,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很多基层干部在办理群众心愿清单的过程中,找不到惠民政策和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很容易因没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而“好心办坏事”,办了事却不一定得到好评,甚至还给了群众“为了完成任务”的印象,没有真正通过办实事优化干群关系。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三问三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改善方式方法、力求信息对称、实现情感认同、赢得良好口碑,才能真心办好事。
问需于民,就是要实现惠民实事和群众需求“共情共融”。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上级的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反正都是为了群众好,一厢情愿的认为群众应该无条件接受并且心存感恩。实际上基层群众所需所想千差万别,所处角度各有差异。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真正所想所需,最大限度找到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才能避免“一厢情愿”。要建立常态化的商事制度,让群众始终觉得是他们从提议、主导、办理、评价过程中都是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每月固定时间邀请村民代表坐下来“集中商”、主动倾听“上门商”、创新方式“灵活商”、微信群里“网上商”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商事的积极性,达成大多数村民一致赞同的意见。通过上级精神下达和下级需求上传,真正使人才清单、物品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变成群众的需求清单、心愿清单。
问计于民,就是要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
问效于民,就是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通过方便于群众的现场点评、智慧党建测评、网上小程序打分等方式,建立“红黑榜”,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
还权于民,就是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治力量。组建村级三人小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挂钩领导),由党组织为主心骨,联合理事会、经营主体等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村庄治理等方面,把党组织主导实施转变为引导实施,将自然村管理权经营权、重要事项决策权监督权、乡村物业以及一般项目的务工施工等群众力所能及的权利返还于民,努力实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
还利于民,就是要让群众通过内生动力获得收入红利。有特色资源的可以在集体研究基础上把资源打包,有条件的培育本地合作社、经营主体,并赋予其打包经营权。没有条件培育的,引进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探索共营制或者推进托管经营,利益联结。让群众以主人姿态参与到基层事务中,多干多得、多投入多产出,通过项目盈利、营收红利、务工得利、服务便利等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从公共投入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家门口就业、资产入股、资源托管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红利。
还信于民,就是要增进党群互信。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三问三还”提升自然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富能力、治理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上“靠得住”,让党员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上“信得过”,切实增进党群互信、强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公信力。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2
作为本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学员,经过五天封闭式学习,帮助我打开了“堵塞”的工作思路,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0**年陕钢集团利润下滑66%,行业排名下降21位,排名落后与整体改革成效极不相符,虽然去年赢得了“陕企尖兵、国改先锋”的光荣称号,但是市场形势依然严峻。要想实现今年的双目标,就必须走出舒适区,抗死肩负硬责,积极贯彻集团的方针,接下来结合我个人的工作与本次学习心得体会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从“语文”走向“数学”实现基于数据事实和理性分析的精细化管理。以全面预算为核心平衡好各种资源,每月经营例会为纠偏、调整、沟通、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制约经营效益发展的问题,加强公司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不断提高计划、预算的精准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二是精准高效对标,是业绩改善的有力抓手。一是坚持以“三基三对标”为重要抓手,加强对标管理的深入开展,企业内部从细节着手,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以集团优秀子公司为标杆,全面梳理标杆企业的差异,形成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三是持续通过行业28项数据对标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改错,找差距,补短板,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势在必行。任期制和契约化不是新任务,而是对原有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聘期——必须明确聘任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岗位职责——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根据任务分工明确作出一系列具体要求。
业绩目标——普遍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体系——基本采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薪酬待遇——激励水平适当,约定好有业绩就兑现奖励,没业绩就扣减。
奖惩措施——一般会明确奖惩依据、具体情形和具体措施。
违约条款——对违反契约条款的行为,明确相应的违约责任。
保密竞业限制——离职后作出一定时间内的保密和择业限制约定。
我们要善于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在干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既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又用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成效,为将大西沟矿业公司打造成陕钢的“百年粮仓”而不懈奋斗!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3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知”是前提、是基础,是“行”的方向和遵循;“行”是“知”的最终结果、是有效支撑,是目标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缺少对重要讲话、急难愁盼、痛点难点、组织建设的“知”,“行”就没有方向,就抓不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甚至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办实事”就有可能演变为“办虚事”“办坏事”;即使“知”之甚多,如果“行”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办实事也将是“竹篮打水”。因此,要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知”与“行”的统一。
强化学深悟透的“知”与推进民生项目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学有所悟方能做有所成。学是前提,是基础,是方向,是确保民生实事与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相统一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将深入学习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对照“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下沉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开好民生项目“清单”,将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确保方向上不能有“偏差”、行动上不能有“温差”、民意上不能有“落差”,始终做到心中怀着“赤子情”,眼里盯着“民福祉”,脑中想着“责任书”,肩上扛起“民生事”,确保强农惠农项目发挥作用,引领乡村发展,把实事办成发展的“高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强化急难愁盼的“知”与完善政策措施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好口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得好,群众支持拥护;解决不好,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主动作为,强化担当,深入基层一线,走家串户“访”,田间地头“问”,座谈交流“摸”,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一老一小”、生活困难群体、改革发展稳定等短板弱项,综合分析研判,分类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瞄准民生“保障”做加法,瞄准发展“症结”做减法,瞄准干部“担当”做乘法,瞄准问题“病灶”做除法,用好“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开出“实事清单”,照单推进,稳步实施,把实事办成群众的“好口碑”,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效果。
强化痛点难点的“知”与解决群众诉求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温暖心灵的“雪中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干部担当作为的最起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拿出实招硬招,做到“闭门”想问题、“开门”找问题、“出门”查问题、“上门”解问题,结合实际开出群众利益诉求的“实事清单”,极力在工作面前当“多面手”,在问题面前当“灭火器”,在压力面前当“千斤顶”,全面清理长期未解的“淤点”,打通梗阻不畅的“堵点”,**悬而未决的“难点”,把实事办成温暖的“雪中炭”,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化党建短板的“知”与打造过硬组织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各级党组织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党员、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和把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监督、党员发展等短板弱项,研究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的有效措施,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到真下沉、真情帮、真心带,下大力气驱动组织这个“神经末梢”、激活党员这个“肌体细胞”、激发干部这个“中坚力量”,让基层干部这个“主心骨”越来越硬,党的领导这个“主导权”越抓越牢,文明和谐这个“主旋律”越唱越响,基层组织这个“主阵地”越筑越实,共产党员这个“主力军”越建越强,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4
通过详读一件件共产党发展的大事记,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虽然每位党员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每一名党员更是一面旗帜。新时代的我们,要从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经验中吸取营养,切实解决自己在思想、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5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检验。在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过程中,群众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层组织的信赖,会提供很多美好愿望和心愿清单,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很多基层干部在办理群众心愿清单的过程中,找不到惠民政策和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很容易因没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而“好心办坏事”,办了事却不一定得到好评,甚至还给了群众“为了完成任务”的印象,没有真正通过办实事优化干群关系。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三问三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改善方式方法、力求信息对称、实现情感认同、赢得良好口碑,才能真心办好事。
问需于民,就是要实现惠民实事和群众需求“共情共融”。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上级的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反正都是为了群众好,一厢情愿的认为群众应该无条件接受并且心存感恩。实际上基层群众所需所想千差万别,所处角度各有差异。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真正所想所需,最大限度找到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才能避免“一厢情愿”。要建立常态化的商事制度,让群众始终觉得是他们从提议、主导、办理、评价过程中都是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每月固定时间邀请村民代表坐下来“集中商”、主动倾听“上门商”、创新方式“灵活商”、微信群里“网上商”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商事的积极性,达成大多数村民一致赞同的意见。通过上级精神下达和下级需求上传,真正使人才清单、物品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变成群众的需求清单、心愿清单。
问计于民,就是要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
问效于民,就是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通过方便于群众的现场点评、智慧党建测评、网上小程序打分等方式,建立“红黑榜”,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
还权于民,就是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治力量。组建村级三人小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挂钩领导),由党组织为主心骨,联合理事会、经营主体等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村庄治理等方面,把党组织主导实施转变为引导实施,将自然村管理权经营权、重要事项决策权监督权、乡村物业以及一般项目的务工施工等群众力所能及的权利返还于民,努力实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
还利于民,就是要让群众通过内生动力获得收入红利。有特色资源的可以在集体研究基础上把资源打包,有条件的培育本地合作社、经营主体,并赋予其打包经营权。没有条件培育的,引进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探索共营制或者推进托管经营,利益联结。让群众以主人姿态参与到基层事务中,多干多得、多投入多产出,通过项目盈利、营收红利、务工得利、服务便利等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从公共投入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家门口就业、资产入股、资源托管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红利。
还信于民,就是要增进党群互信。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三问三还”提升自然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富能力、治理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上“靠得住”,让党员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上“信得过”,切实增进党群互信、强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公信力。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6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群众办实事要真心实意,“天下事,以实则治”,为群众办实事来不得“假动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做到接地气、冒热气。
眼睛向下察民情,避免“走马观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听到最真实的话语,真正能够发现问题,从而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深入到基层一线,认真“听民声”、仔细“察民意”、用力“纾民困”,和群众面对面说心里话,这样才能更好地聚焦群众反映的问题,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打好基础,切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失去了察民情的本意。
身子向下知民意,避免“花拳绣腿”。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春风般的温暖”。要俯下身子、弯下腰来,弄明白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的困难是什么,要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掌握最真实的社情民意。要有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不断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走好为群众服务的每一步,切不可“花拳绣腿”“装装样子”,让办实事失真失色,让“知民意”变成“做样子”。
脚步向下解民忧,避免“闭门造车”。行动最有说服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脚步向下,不是走过场、贴标签,而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干劲、担当有为的脊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聚焦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事业的各个领域,延伸为民服务的触角,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办实事成为行动自觉。只有把事情办到实处,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切不可“闭门造车”,只做表面文章,要实打实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落地,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纾困解难。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7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要做到“融会贯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融入基层,将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主动沉入一线,勤调研,多走访,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做真,不推诿、不敷衍、不弄虚、不作假,既要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更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办好实事,以实干担当守住民心。另一方面要做细,群众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关心关爱,无论轻重缓急,都要撸起袖子立马干,要做到一事一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确保问题能够针对性解决。
领会精神,将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武装。红旗已指先锋路,青史应留正气歌。党的百年征程漫漫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精神。例如坚定信念、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井冈山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改革开放精神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这些伟大精神穿越时空,凝聚成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化为党员干部不竭的动力源泉,使他们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贯穿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初心使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简单的活动或短期的目标,而是全体党员干部艰巨的任务以及毕生的责任。开展实践活动切忌“三分钟热度”,为民办实事不可半途而废成了“烂尾楼”。党员干部要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一人一事建立台账清单,对照内容实时动态销号,做到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群众一刻不满意,我便一刻不停歇。
打通全局,将系统观念作为方法手段。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从大处看,群众的问题、难题不是孤立的微观个体,而是一个宏观的整体,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系统的观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民办实事要做到统筹规划,理清每一件事情背后的根源所在,发现不同事情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住全局。在这个基础上,锚定中心,抓住关键问题;寻找弱点,盯住突出短板,做到一巧破千斤,事半而功倍。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8
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就必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密切联系群众,优化服务群众,持续造福群众,以务实作风克服“急难愁慢”。
坚持问需于民,做到了解群众之急不发急。“不发急”不等同于不重视,而是要对群众所急深入调研分析,真正做到问需于民。毋庸讳言,在实际工作中不乏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所需了解得不深不透,“拍脑袋”办“虚事”,或是满足于完成任务走过场“只调不研”,或是对群众所需“研而不透”,无益于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真正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察民情访民意,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办群众的“需事”。要坚持“深实细准效”的调研方法,立足问题导向,建立和群众常态化联系机制,充分利用专题调研、蹲点调研、随机走访、志愿服务等进农村、进社区、进楼宇、进车间,做到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以真心换真话。要深入思考研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把握问题本质、矛盾源头,真正把群众所急了解到、把握好。
提高服务能力,做到解决群众之难不为难。面对群众问题“为难”反映出的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不够,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持续优化服务群众的方法,解决好“困难群众在何处、群众困难在何处、服务便民到何处”的问题。时代愈新、形势愈新、方法愈新,面对新时代群众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党员干部必须因时而进,更加注重把握群众结构特点和利益诉求的变化,更加注重把握新业态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升服务不同群体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善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拓展党群互动边界,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结合“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媒体,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回应民生关切。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一站式”“网签式”等网络便民措施拓宽服务群众广度,更加注重对网络从业者的引导规范和服务,真正做到既在线下和群众“面对面”,又在线上和群众“键对键”,既在现实中和群众“手拉手”,又在网络上和群众“心贴心”,确保群众在哪,服务就到哪。
持续造福群众,做到面对群众所愁不犯愁。群众所“愁”既在当下,更在以后,既愁“有没有”,更愁“好不好”。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要着眼“解愁”的关键,更好造福群众。党员干部要坚持民生为本,必须坚持发展为要,必须把自身的脑袋“富起来”,千方百计让群众的袋子“鼓起来”,既着眼解决群众当下所“愁”,更注重解决长远之“忧”。要坚持把办实事同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同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同完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同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等,既着力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看病难、入学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要紧盯办好老百姓期待的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工作作风,确保办好群众所盼不拖慢。“拖慢”是作风问题,根源是思想问题,没有从思想上树牢为民宗旨,没有真正“做老百姓的官”。群众之事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党员干部要切实在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推动形成为群众办好实事的思想自觉。要结合实际系统研究提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清单,既关注“急难愁盼”,又注重解决“关键小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力戒形式主义、杜绝“虚假事”“盆景事”“半截事”。要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同时,注重汲取群众智慧,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健全完善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实在、解决具体、解决长远。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9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四种状态”矢志为民,办好一批暖民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以显著业绩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奋勇拼搏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靠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伟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永葆奋斗追求、时刻保持奋斗状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每一个工作机会,尽职尽责用心履职,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做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积极充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角色,集中解决群众遇到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做到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中,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务实笃行的平和心态。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脚踏实地,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脚踏实地是干部的终身通行证,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党员干部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和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践行者。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多做群众关心的事、群众遇到的难事、群众期盼的事,踏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无大小,一件一件解决群众的困难事、一点一点赢得群众信赖、一步一步获得群众支持,凡有利于群众,就应尽力去做,才能扎实做好党和人民交代的每一项工作。
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初心如磐的稳健步态。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作为人民公仆,要积极回应人民的需求。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就会一事无成。党员干部干要坚持到基层一线历练干事创业本领,在群众工作一线涵养为民情怀,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沉下去”勇做群众身边的“及时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把为民服务植根于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保持深入基层群众的步态,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做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不断造福人民。
严于律己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守住底线的清廉姿态。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检验着严以修身成效,规范着严以用权底线。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被短暂的诱惑与利益迷了心,为民办事要做到不为自身谋利益,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对待问题要看得清本质、工作中要守得住底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实虚心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防止急功近利、虚化浮化;在复杂严峻考验中,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以自身清正引领为民办事,以干净担当赢得人民认可,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好干部。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0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守护人民利益,为民服务有“温度”。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通过进社区、进企业等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围绕社会民生等方面话题,采用“群众提问,我回答”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听真话察实情,主动回应人民关切,为群众办好每一件难事,解决好每一个难题。群众身边事,就是党员肩上责。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认真做好困难帮扶、答疑解惑等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每一件事,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诚心诚意为民解忧。
做到真抓实干,为民解难事有“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吸睛作秀。既要做好政策传递者、问题沟通者,还要做好落实者。要身入心至,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执行力。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难题的实招、硬招。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诉求,因人因事施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立足不同岗位,结合行业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对时间跨度长、处置难度大的问题,细化责任分工,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有“制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既要着力当下,化解近忧;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让“为群众办实事”成为长期主题,做到“服务不打烊”。建立调查研究和民情反映机制,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全面把握群众的意见需求,及时形成办实事的问题清单;建立问题解决及动态跟踪机制,既统筹力量解决问题,又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实事落地落细。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响应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为民办实事有抓手、有保障。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办实事成效的标准,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实。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办实事的各个环节,用“硬制度”落实“硬责任”,避免制度“浮在半空”“水土不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为民举措,要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的服务意识,面对面问需于民,实打实办事为民,把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亮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1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年轻干部需执笔“三字”,尽心尽力做好人民事业,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愿景和幸福未来贡献力量。
执笔于“小”字。小并非无关轻重,微并非如尘似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年轻干部倘若抓大放小、眼高手低,不注重细节与微末,又如何能够践行好所交付的使命与责任,如何能够“立正身”“负重担”“挑大梁”?小事更要慎,小节更应拘,小处更应下足功夫,小我更要做好自我管理,不忽视“小”,不摒弃“微”,才能在垒土成石、积土成山中干成事业。小中有大,小中能见大,从“小我”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对每一事的精准用力中就能见其“大我”境界,“小本领”不断积累就能够成为攻坚克难的“大拳头”,因此年轻干部从“小”入手,以“微服务”撬动“大民生”,以“小细节”完善“大架构”,从“小”做起推进事业。
执笔于“修”字。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年轻干部要重视德育,内修为政之德,修处世之道、强立身之基,注重一心一念的走向,注重一言一行的初心,注重一举一动的涵养,让自己的人生方向始终围绕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紧紧相连,强化信念支柱、凝聚精神力量,不断锤炼品性修为,以修身立德筑牢思想根基,走对规矩的每一步,走好奋斗的每一步,走实干事的每一步,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不脱离自己的从政初心,在历练中增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守正不移,涵养清正之气,身正行端迈开大步,朝着理想不断前行。
执笔于“斗”字。***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年轻干部在事业的战场上、人生的考场上会面临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斗争,斗争中见意识也见决心,既考验心念意志,也考验作战能力。年轻干部接过时代“考题”,当从容不迫、耐心作答,要有抖擞之精神、攻坚之气劲,遇高地山坡则攀爬,遇迎面滚石则扛顶,遇汹涌激流则跨越,无论山之高地、路之平险、道之宽窄,都能够勇于去闯、去拼,坚定朝向更坚定信念,在斗争中不断强化精神力量,不断练就斗争本领,接续辉煌、开创胜利,成为不负人民之所望、时代之所托的时代新人。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2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群众办事既要“真”也要“实”,既要有真材实料、真情实意还要能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暖心服务落到实处,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办实,要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以高的标准、实的作风、严的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心。
调查研究要“真材实料”,勤走访、察实情,找准问题是关键。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调查研究是传家宝,是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基层、进家门,倾听基层百姓声音,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盼所急,为精准解决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搞到此一游、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式调研,要真调研、实研究,针对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把群众事办实。
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善作为、出实招,工作实绩是标尺。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办”,要弄清“为谁办”,明晰“办什么”,知晓“怎么办”,以问题为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用实干纾民困、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弯下腰来为群众办事,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为民服务的干劲、韧劲、拼劲,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为民,以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好口碑。
对待群众要“真情实意”,守初心、用真情,人民满意是标准。******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落实在行动中。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坚守“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要带着诚心、热心、初心走到群众身边,真情实意对待群众,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为民办事,树好公仆形象,彰显公仆情怀,展现公仆担当,用实际行动提高群众满意度,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3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守护人民利益,为民服务有“温度”。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通过进社区、进企业等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围绕社会民生等方面话题,采用“群众提问,我回答”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听真话察实情,主动回应人民关切,为群众办好每一件难事,解决好每一个难题。群众身边事,就是党员肩上责。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认真做好困难帮扶、答疑解惑等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每一件事,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诚心诚意为民解忧。
做到真抓实干,为民解难事有“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吸睛作秀。既要做好政策传递者、问题沟通者,还要做好落实者。要身入心至,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执行力。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难题的实招、硬招。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诉求,因人因事施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立足不同岗位,结合行业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对时间跨度长、处置难度大的问题,细化责任分工,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有“制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既要着力当下,化解近忧;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让“为群众办实事”成为长期主题,做到“服务不打烊”。建立调查研究和民情反映机制,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全面把握群众的意见需求,及时形成办实事的问题清单;建立问题解决及动态跟踪机制,既统筹力量解决问题,又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实事落地落细。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响应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为民办实事有抓手、有保障。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办实事成效的标准,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实。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办实事的各个环节,用“硬制度”落实“硬责任”,避免制度“浮在半空”“水土不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为民举措,要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的服务意识,面对面问需于民,实打实办事为民,把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亮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教师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学习心得体会篇14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受触动,基层干部作为最接近人民群众的人,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基层干部要做群众期盼的“俄罗斯方块竖条”,要能替群众消除焦虑,
还能涨分数,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现实问题,增强党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党在群众心中的“分数”。
做群众期盼的“俄罗斯方块竖条”,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芽于商周年代,当时的领导者已初步看到人民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较早地提出了重民、富民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本”思想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总结治国理政经验,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向贫困和落后持续精准发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广大基层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充分表达人民意愿,体现人民意志,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所为,要心里装着群众,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真正让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谋福祉。
做群众的“俄罗斯方块竖条”,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群众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上级部门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往往事关众多群众的前途命运,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基层干部要有更高的工作能力、更细致的工作态度。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把替群众提交一份申请、算清一笔收入这些小事干到极致,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做群众的“俄罗斯方块竖条”,要提高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基层干部直面群众,是群众的服务员、消防员,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事,要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加大专题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在群众遇到困难时,应当第一个站出来,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要抓一件、成一件,不敷衍塞责,不得过且过,不草率糊弄,脚踏实地,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办事能力为群众服务,让群众的心更暖,与党、国家的情更深。
推荐访问:解放思想 办实事 谋发展 教师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心得体会 教师转作风换脑子促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干部作风加强年心得体会 教师思想作风大整顿心得体会 加强作风纪律教育 做人民满意教师体会 教师转作风抓落实心得体会 教师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工作作风心得体会 干部教师作风整治行动心得体会 教师深化作风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