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14篇

时间:2022-06-14 13:10:03 来源:网友投稿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14篇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2

  2021年对于河南人民来说是最残酷的一年!七月十七日以来河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大暴雨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奈。

  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去了河南。在灾区我深切的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刻在骨子里团结与坚韧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震撼人心!有国家的迅速行动和民众的团结互助,一切大灾大难都会过去的!

  在这场大雨中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人困在水里!有多少人困在车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抗洪英雄挺身而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患难见真情,越是风雨交加,越见血浓于水。当暴雨洪涝来袭,无数的中国人、无数颗中国心、无穷的中国力量汇聚起来,筑成了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多地的救援力量火速集结、驰援郑州……英雄的中国不可战胜,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坚不可摧!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3

  总书记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奋战一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防范、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首要在“防”,吹响“预警哨”,下好“先手棋”。“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当前,防汛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为保证顺利度汛,各级领导干部要早谋划、早部署,提前制定突发情况预案,做好风险评估、风险排查工作,备足防洪物资,备齐抗洪人手,定期组织开展防洪救灾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防洪救灾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掌握防洪防汛应急方法,筑牢“思想堤坝”,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下好排查“先手棋”,就是要紧盯重要区域,盯紧薄弱环节,检查重要设备设施,定期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查,切实绷紧“防”这根弦。要加强汛期值班值守,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对于突发情况紧急处理、及时上报,打好防汛前哨站。

  重点在“减”,压实“责任链”,扛起“担当旗”。在抗洪救灾面前,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压紧压实责任,落实打硬仗的措施,准确研判形势,科学调度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扎实做好防洪减灾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哪里有人民,哪里有险情,党员干部就要出现在哪里。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到防洪救灾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我要上、我敢上、我能上的劲头,勇于担当作为,奋力答好防汛救灾“答卷”,要全员上下齐心,积极迎考,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在抗洪抢险工作中,临危不乱,冲锋在前,用实干“考”出好成绩。

  关键在“救”,筑牢“生命线”,争当“摆渡人”。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 ***浓浓的为民情怀。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排查清楚群众受灾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竭力抢救、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将食物、水、日常用品等应急物资送到群众手中,保证群众基本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多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力打赢防洪救灾这场“硬仗”,在大战大考中展现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4

  近期,单位组织大家学习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是我本人的一些体会:

  报告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防范情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整个报告体现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细致入微,没有纵容包庇、文过饰非现象。该篇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细致程度,值得学习和弘扬;全文没有口号和套话,处处体现冷静的分析和总结,值得信任和肯定;同样,相信追责、问责处理结果也应能获得大多数人认同。

  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郑州地铁的受灾情景,大水淹没了地铁,许多乘客脚踩在座椅上,只留下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没有等到救援的带来。这给所有其他城市地铁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要把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灾害是无情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遇到灾情,救援必须迅速,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合理安排,与时间赛跑,紧急行动,把伤亡降到最低,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对重点区域和尚未脱离险情的区域,运用各种手段,转危为安,尽快把受困人员解救出来,使受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灾害应对处置中汲取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前车不忘,后车之师,要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积极完善、严格落实报告中列举的改进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战、打赢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关键。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5

  根据公司下发关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文件,对事故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国务院水灾调查组正式公布长达46页的调查报告,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在暴雨洪水发生后,无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个部门,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迅速采取果断有力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对因灾遇难的人群,如实统计上报。

  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在暴雨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对部署不紧不实:在气象部门已经作出预警的情况下,仍放松警惕、责任心不强,防范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缺乏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在后续的工作会议上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水设施短板。郑州的暴雨充分暴露了排水系统标准太低,别说暴雨,就是中雨也能积水。地下排水管管径小,覆盖面不够,管网与排洪河道的连接设计不够科学。

  强化城市建设,在现今城市高速发展的时间段,不仅要做好经济建设,更要把人民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地铁、地下空间等建设,不能仅仅满足功能需要而已,还要设计足够高的标准,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防止作秀思想再度膨胀,城市建设杜绝绣花枕头,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郑州占用马路修花坛,占用了道路资源,导致了交通拥堵,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的表现。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6

  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郑州地铁的受灾情景,大水淹没了地铁,许多乘客脚踩在座椅上,只留下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没有等到救援的带来。这给所有其他城市地铁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要把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灾害是无情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遇到灾情,救援必须迅速,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合理安排,与时间赛跑,紧急行动,把伤亡降到最低,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对重点区域和尚未脱离险情的区域,运用各种手段,转危为安,尽快把受困人员解救出来,使受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灾害应对处置中汲取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亡羊”之后如何“补牢”?有哪些需要补?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调查报告总结出来的教训和问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只有不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坚持把教训变教材、把教材变方案、把方案变行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检视反思、全面整改落实,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前车不忘,后车之师,要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积极完善、严格落实报告中列举的改进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战、打赢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关键。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7

  近日, ***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 ***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一线,为人民生命安全筑起永不决堤的“红色堤坝”。

  闻“汛”而行,人民子弟兵向最前沿火速驰援。汛情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星夜驰援赶往灾区,人民子弟兵勇挑重担,脚底肿胀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七省集结救援专业力量,共计1800名指战员风驰电掣赶往重灾区,向险而行、逆流而上。“龙吸水”大功率排水车、远程供水系统、排涝机器人等“排水神器”已在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发挥作用,彰显科技力量。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与解放军主动对接,通力合作、各负其责,精准提供重灾区位置,快速制定洪灾应急处理方案,把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做深做细。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提示信息,对网络谣言及时作出回应,将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牢牢握在手中,确保各项救灾措施落地见实效。

  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防汛救灾的危急关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和为民担当。这次防汛救灾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为大家,将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好干部。从被洪水冲走的气象部门领导赵建斌,两天休息3个小时,只为彻夜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到基层村组干部马新喜一心只为转移受灾群众,自己却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要发扬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初心践于行动,把责任扛在肩头,传递战风斗浪、风雨与共的先锋力量。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督查,要把防汛救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做到防汛有责、防汛担责、防汛尽责。

  闻“声”而援,人民群众踊跃援助灾区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汛情发生以来,从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到一笔笔爱心人士的捐款,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支援抗灾救灾。在防汛救灾前线,有“让女士先走,让孩子先走”的真情流露;有不惧风险、逆风而行,舍命救人的普通群众;有自己刚受灾获救,第一时间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天灾无情,压不垮坚韧脊梁;人间有爱,看中原众志成城。基层党组织在抗洪救灾中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危难时刻豁得出、关键时刻打得赢,主动担当、敢打头阵,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在灾后恢复中要组织好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提供必要的通讯设备和临时救济资金,并始终要与受灾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带领群众重建家园。

  微光汇聚成星河,风雨同舟跨坎坷。我们命运相连,命运与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展现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党员领导干部不懈努力下,在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下,抗洪抢险的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8

  学习了国务院水灾调查组正式公布长达46页的调查报告,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根据调查报告,公布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理,8人被捕,89人被处理。郑州市委书记被免职,市长被降级,有关市、区县、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受到党政纪处分。

  此次事故的主要教训,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二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三是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四是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五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六是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亡羊”之后如何“补牢”?有哪些需要补?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调查报告总结出来的教训和问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只有不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坚持把教训变教材、把教材变方案、把方案变行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检视反思、全面整改落实,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9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市区出现严重内涝,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地受灾情况严重。 ***对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各地武警官兵、救援队携带抢险救灾装备第一时间奔赴河南,多家企业捐款驰援河南,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我们“豫”你在一起,别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尽显砥柱本色”,我党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民族危难之中建立,百年来带领中华儿女战胜了万重磨难,面对危险困难,永远挡在人民的前面,因为我们都立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灾区人民别慌!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最强大的后盾,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党和国家第一时间就对灾情进行了安排部署,多个省份已驰援河南防汛,共产党员也遍布灾区的各个角落,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已经飘扬在灾区。灾难终究会被我们打败,胜利终将属于我们,让我们将 ***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实际行动,尽最大努力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夺取防汛救灾的全面胜利。

  我们“豫”你在一起,别怕!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水位不退,我们不退,请祖国人民放心。”从新闻中看见的军车涉水而来,人民子弟兵星夜驰援,一批又一批灾区人民得到救援。“解放军来了,就不用害怕了。”老百姓用质朴的话语诉说着真实的感情,令无数中华儿女热泪盈眶。最可爱的身影,用一封封请战书、一双双泡得发白的脚、一个个强大的身躯,在洪流面前用血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一套军装,为无数人民遮风挡雨。灾区人民别怕!人民子弟兵始终保护在人民身边,洪流终究会过去,光明终将来临,我们会用实际行动,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来诠释初心,保障人民群众安危,战胜“洪水猛兽”。

  我们“豫”你在一起,别放弃!万众一心的我们,不可战胜!“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座被大水肆虐的城市,人民自发组织救援,感人的事例让人泪流满面。从泥潭之中救下一家三口、从洪流之中拉住他人、从暴雨之中拉出被困者……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不惧生死伸出的手、无畏前行的身影,都是狂风暴雨之中最感人的画面,这样团结的民族,永远不可能被击垮。灾区人民请别放弃!永远相信党和国家的力量,相信人民团结的力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领会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打赢这一场防汛硬仗。

  "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0

  7月20日,河南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短短几天繁华城市“一片汪洋”,多地出现内涝、山洪,部分河流发生超警及超历史洪水。风雨无情人有情,暴雨后的人间百态,是众人在暴雨中积极自救和互助,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揪心、动容,感恩那些无惧风雨的“逆行人”,致敬每一位人民英雄、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 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广大党员干部应闻“汛”而动,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争先打头阵、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人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汛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建党精神的初心和使命,以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凝聚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为群众撑起了一片安全的“保护伞”。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抢险救灾一线的城市守护者。休假期间的武警战士在救助一名被困孕妇时,不慎摔倒陷入昏迷,他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快去救那个孕妇!”暴雨抢险救灾一线的消防指战员连续奋战,他们脱下渗进泥水的雨靴,双脚早已被积水泡得浮肿、发白、起褶。暴雨夜停电的医院里,昏暗的产科手术室中,医生用应急灯完成接生。“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暴雨来袭的危难关头,是一位位平凡英雄挺身而出,在风雨中守护,在洪水中逆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可能为人父、为人子,但灾难当前是你化身英雄守护一人、守卫一方。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每一位守望相助的中华儿女。危难关头不止有平凡人挺身而出,还有各地力量的星夜驰援,全国人民的祝福牵挂,这是中国人心凝聚、守望相助形成的合力。郑州被困大学生的求救信息发出后,收到上百条陌生人的短信,“看着手机里不断有陌生人发来短信,又感觉暴雨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微博里陌生网友接力转发救援、科普信息,每一条信息凝聚一份关爱,朋友圈转发的“救援互助信息登记模板”电子文档里“已成功救援”项越来越多。困难或许难免,但灾难终将过去,因为有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和希望会永远在中华大地传递。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1

  7月20日,河南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短短几天繁华城市“一片汪洋”,多地出现内涝、山洪,部分河流发生超警及超历史洪水。风雨无情人有情,暴雨后的人间百态,是众人在暴雨中积极自救和互助,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揪心、动容,感恩那些无惧风雨的“逆行人”,致敬每一位人民英雄、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 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广大党员干部应闻“汛”而动,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争先打头阵、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人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汛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建党精神的初心和使命,以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凝聚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为群众撑起了一片安全的“保护伞”。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抢险救灾一线的城市守护者。休假期间的武警战士在救助一名被困孕妇时,不慎摔倒陷入昏迷,他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快去救那个孕妇!”暴雨抢险救灾一线的消防指战员连续奋战,他们脱下渗进泥水的雨靴,双脚早已被积水泡得浮肿、发白、起褶。暴雨夜停电的医院里,昏暗的产科手术室中,医生用应急灯完成接生。“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暴雨来袭的危难关头,是一位位平凡英雄挺身而出,在风雨中守护,在洪水中逆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可能为人父、为人子,但灾难当前是你化身英雄守护一人、守卫一方。

  无惧风雨的“逆行人”是每一位守望相助的中华儿女。危难关头不止有平凡人挺身而出,还有各地力量的星夜驰援,全国人民的祝福牵挂,这是中国人心凝聚、守望相助形成的合力。郑州被困大学生的求救信息发出后,收到上百条陌生人的短信,“看着手机里不断有陌生人发来短信,又感觉暴雨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微博里陌生网友接力转发救援、科普信息,每一条信息凝聚一份关爱,朋友圈转发的“救援互助信息登记模板”电子文档里“已成功救援”项越来越多。困难或许难免,但灾难终将过去,因为有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和希望会永远在中华大地传递。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2

  根据公司下发关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文件,对事故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国务院水灾调查组正式公布长达46页的调查报告,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在暴雨洪水发生后,无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个部门,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迅速采取果断有力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对因灾遇难的人群,如实统计上报。

  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在暴雨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对部署不紧不实:在气象部门已经作出预警的情况下,仍放松警惕、责任心不强,防范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缺乏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在后续的工作会议上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水设施短板。郑州的暴雨充分暴露了排水系统标准太低,别说暴雨,就是中雨也能积水。地下排水管管径小,覆盖面不够,管网与排洪河道的连接设计不够科学。

  强化城市建设,在现今城市高速发展的时间段,不仅要做好经济建设,更要把人民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地铁、地下空间等建设,不能仅仅满足功能需要而已,还要设计足够高的标准,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防止作秀思想再度膨胀,城市建设杜绝绣花枕头,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郑州占用马路修花坛,占用了道路资源,导致了交通拥堵,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的表现。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3

  7月20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 ***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问闻皆民生,俯仰总关情。”党员干部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筑牢防汛救灾“责任、防控、监督”网,将人民“置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于心践于行。

  筑牢防汛救灾“责任网”,将人民“置顶”。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越是紧要关头,越要绷紧弦、挑重担,各级组织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充实巡逻队伍,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筑牢防汛的“责任堤坝”。各级领导干部要俯身一线,拿着“放大镜”、带上“望远镜”、用好“显微镜”,做深做细调研,为做好应急预案提供一手资料,做到以万全准备之“不变”应洪涝灾害之“万变”。在守好“一亩三分地”的基础上,握紧依靠人民的方向盘,形成全民参与、勠力同心的局面,凝聚起众志成城、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筑牢防汛救灾“责任网”。

  筑牢防汛救灾“防控网”,将人民“置顶”。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各级组织要通过探索“线上+线下”模式,切实提升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利用网站、新媒体、电视台等媒介平台,把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志愿者、应急抢险队等群体作用,加大对辖区内河流、地质灾害点等隐患排查,确保汛期灾情发生时能迅速反应,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级党员干部要绷紧防汛之弦,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强大合力,加强统筹协调、沟通配合,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

  筑牢防汛救灾“监督网”,将人民“置顶”。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各级组织要在防汛救灾一线考验识别干部,把是否讲政治懂规矩,是否讲守纪律担责任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紧盯在应急响应中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擅离职守、推诿拖延,迟报、漏报、瞒报重大灾情险情的,严肃追责问责。各级纪委监委要充分发挥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对防汛备汛应急处置预案、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隐患排查整改方案等情况开展“全方位”督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党员干部要锤炼尽心尽力、担当作为的作风,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紧迫感筑牢防汛抗灾的“铜墙铁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20郑州特大暴雨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篇14

  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郑州地铁的受灾情景,大水淹没了地铁,许多乘客脚踩在座椅上,只留下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没有等到救援的带来。这给所有其他城市地铁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要把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灾害是无情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遇到灾情,救援必须迅速,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合理安排,与时间赛跑,紧急行动,把伤亡降到最低,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对重点区域和尚未脱离险情的区域,运用各种手段,转危为安,尽快把受困人员解救出来,使受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灾害应对处置中汲取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亡羊”之后如何“补牢”?有哪些需要补?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调查报告总结出来的教训和问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只有不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坚持把教训变教材、把教材变方案、把方案变行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检视反思、全面整改落实,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前车不忘,后车之师,要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积极完善、严格落实报告中列举的改进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战、打赢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关键。

推荐访问:郑州 暴雨 学习心得体会 针对郑州特大暴雨的感想 关于郑州暴雨的心得体会 郑州大暴雨的感悟 郑州特大暴雨的反思 郑州特大暴雨工作总结 郑州暴雨经验教训 郑州暴雨深刻反思 关于郑州暴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