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学思融合重在活用(6篇)

时间:2024-08-22 16: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活用语文教材的几点想法(教师中心稿)活用语文教材的几点想法

  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初级中学

  刘春华

  (邮编432623)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多种感触点,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以此为中心向课外延伸,既能训练学生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写作。常用的方法有:美点评点法、人物激活法、疑点探讨法、联系实际法、开展研究会等。

  关键词:语文教材

  活用教材

  教材是个例子。如何使用这个例子,成为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以教材为依托,立足于课堂去训练,才有条理有内容,易于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实施呢?我时常在教材中寻找各种感触点,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以此为中心向课外拓展,既能训练学生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写作。如美点品评,寻找课文美点,重在积累运用;疑点探讨,故意质疑问难,重在引发探究热情;课文指瑕,为课文找缺点,重在发现和创新;课文配对,为课文找朋友,重在比较找规律;人物激活,让文中相关人物活过来,重在想象和创新。

  一、美点品评法。意境优美、语言生动的散文多用此法。譬如,学了《荔枝蜜》后,可引导学生寻找并品评文中的美点:美在技巧:悬念、铺垫引人入胜;美在方法:描写、叙述细致生动;美在语言:巧用动词,让语言有了动感;妙用叠词,让语言有了情致;活用拟声词,让语言有了声响;引用警语,让语言闪烁理性的光辉。美在人物……美在精神……美在形象……美在线索……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品味课文的美点,是能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语言、方法、技巧;还能为学生学习散文提供阅读范例。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课外我曾向学生提供了好几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他们分组进行品评,再交流心得,注重学以致用,学生兴趣盎然,收获颇多。如若反复进行,学生会练就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神经、鉴赏美的大脑、创造美的心灵。

  二、人物激活法。情节曲折的小说、戏剧往往有个性鲜明的人物。

  如果采用人物激活法,通过改写、续写、仿写等方式让文中人物活起来:或活在“我”笔下,成为“我”笔下的一个形象;或活在当今社会,借“他”眼来看世界;或来个我与人物的访谈录,记下心得和体会;或让甲文的人物和乙文的人物聚会,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同一场合下会演绎怎样的故事呢?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此等等。例如学了第五册小说单元后,我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写作,也颇受欢迎。光从拟题就可窥见一斑:《于勒富了》、《孔乙己巧遇范老爷》、《我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德拉与克拉丽丝》、《张继载誉归来》、《张继与我谈诗论文》……这样极富个性的人物在我思我悟我写中鲜活起来了。用教材中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解决了写作素材的问题,同时增设了写作场景,也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做使读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

  三、疑点探讨法。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可用此法使文章出彩。如学了《平家蟹》后,我让学生就文中平家蟹的演变进行探讨:你从平家蟹的演变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经过一番探究得出好几种观点,归纳起来有:(1)人力的伟大,是人类的行为让生物进化大大提速。(2)生物的悲哀,它们自由生存的权力被人类剥夺了。(3)人类的残忍,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自然界物种的敷衍生息。(4)面对抉择,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不能消极承受或漠然等待,那是自我虐杀和毁灭,而应该主动改造,积极完善自我,找寻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疑思议说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训练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联系实际法。学习了《时间的脚印》后,我向学生介绍地质学家利用岩层探索地下宝藏的知识;用图片展示对秦始皇陵发现过程,特别是利用岩层确定陵墓的具体位置;还联系当时热点,向学生宣传天文学家对火星岩层的研究,表明了火星上有适合生物生存条件的消息。学生热情高涨,有不少学生主动上网查询与地质岩层相关的知识;有的还找来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做一番研究,推测它生活的年代和生存环境。几天后,有的交上来新颖别致的作文,有的写出独出心裁的论文;有的悄悄告诉我,长大了也去考地质大学,勘探地下秘密。学

  了文言文《核舟记》后,我问:我们乡镇有哪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学生都说我们这个穷山沟哪来什么工艺品?我将课下搜集的一百多种不同式样的绣花鞋垫拿出来展示,告诉学生这是我镇心灵手巧的妇女绣的。同学们惊叹不已,兴趣突增。这时候我鼓励他们课外搜集某类工艺品,搞一个实物展或图片展。要求学生活动前写一份策划书和实物说明(特点简介也可);活动后写写随感或展览会花絮等。学生很踊跃,效果也明显。

  五、开展研究会。乏味的传记文,就来个人物研究会。即以课本人物为依托,从课外书籍中去搜集与他相关的故事、评论或作品,通过读说议,在形成初步的印象后,写写对这个人物的看法(主要是精神上的收获)。拥有更丰富更有价值的资料是搞好人物研究会的关键。如学习了《鲁迅自传》后,同学们都觉得平淡无奇。我找来大量的与鲁迅相关的文学作品,翻印出来,让学生在五一长假中阅读并写心得,形成初步印象。返校后引导学生交流研究(如果学生的研究过于肤浅,老师可来个知识讲座加以铺垫),然后再指导学生选择角度进行写作。一周后,有了好些风格各异、理趣天成的文章:《我眼中的鲁迅》、《鲁迅印象》、《伟大的人格,不朽的丰碑》、《鲁迅,民族的脊梁》、《鲁迅的冷和热》……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鲁迅的人格魅力,更有利于他们理解鲁迅的精神内涵,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启迪。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同时在活动中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样看来,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科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如果抛开课堂和教材,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寻觅,是缘木求鱼、得不偿失的。不如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依托,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针对性地向课外延伸辐射,既能训练学生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还能使课内外学习资源紧密相连,融合而用,不失为好的教学举措。

篇二: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活用素材,让思政教育融入美术课程

  一、案例背景

  《剪对称鱼形》一课通过剪对称鱼,学习将纸对折剪表现对称形的方法,接触基本的镂空技巧表现鱼的内外花纹,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内容简单又有意思,别人已有很多很好的教学设计,我想找到更有新意更适合我的教学设计。刚好同事间都在讨论日本政府准备向大海倾倒核污水的事件,正好本课也有引导孩子们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教学目标。我觉得孩子们也应关注时事,并会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时事事件的态度,让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实施“双减”后,学校更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情景与细节

  教师创设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与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做,勇于表现自我。我以在海边捡到一个漂流瓶开始,创设情境,把教学目标融入帮助小鱼的游戏关卡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参与学习。

  课前引导:视频观看日本政府准备向大海倾倒核污水的新闻报道。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漂流瓶送来鱼儿的求救信。请小朋友闯关完成任务来帮鱼类做一份抗议书。

  让学生先进入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闯关游戏,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之中,在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一关:认识鱼儿。了解鱼的身体外部形态是分为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欣赏各种形态鱼的图片,说一说鱼身外形是个什么形?

  第二关认识对称剪纸鱼。引导学生设计画出独特的鱼形。老师出示对称鱼形,解释对称形是图形或物体相对的两边大小、形状、花纹完全相同的图形。再进行游戏——眼力大比拼,加深学生对对称形的认识。接下来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发现剪一条对称鱼的方法,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中进一步学习剪对称鱼形的方法。最后通过对三个小朋友作品的欣赏预判,知道怎样剪出的对称鱼形才是成功的。这一

  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第三关认识剪纸花纹,学习与指导剪内外花纹。

  学生通过欣赏民间剪纸鱼,找出鱼身上的剪纸花纹: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波浪线、折线、不同形状的点。如果想剪出一条独特的鱼,画的时候可以突出和夸张它一个有趣的特征。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自由创作

  通过前面的闯关游戏,学生获得了通关奖励是制作抗议书的各种材料。老师提出本课活动要求:剪一件外形独特、花纹与众不同的鱼形剪纸作品,贴在鱼儿的抗议书上。

  第四部分作业展评

  所有孩子剪的对称鱼形都贴在一张大大的抗议书上展示。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

  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老师先表扬了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再提出希望希望更多的人能自觉进行环保,更好地保护鱼类资源,让人类与大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三、结果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游戏闯关、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当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鱼的作品里。有的孩子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有的孩子问老师:“我还可以多做几条不一样的鱼吗?”我想,爱护鱼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已经深入每个孩子

  的内心深处。

  四、反思分析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而思政教育素材越“鲜活”,越贴近社会生活实践,越能吸引学生、引发共鸣,于潜移默化间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教师要围绕时代主题、聚焦时政热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疫情防控、党史学习、奥运会等时事及国家重大发展成就、重大科研成果、重大困难考验、先进人物、英雄榜样故事等内容作为“活”素材引入思政教育,加强师生互动,作好答疑解惑,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时政热点植入课程中,创设情境导入,围绕主线展开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展示。在课堂最后我组织孩子们一组一组的和自己的作品拍照留恋,喊出“拒绝核污水入海”的口号,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种下了自觉进行环保,更好地保护鱼类资源,与大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种子,以后更会开花结果成林。

篇三: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活用“学思之窗”涵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李淑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09期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一栏则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效结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思之窗”这一栏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有效利用;高中历史;学思之窗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112-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现有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学思之窗”一栏值得教师和学生去重视和挖掘。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一栏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拓宽学思之窗资料,引领学生理解唯物史观

  为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笔者基于学情与学业质量唯物史观1-3,整合资源及设计问题如下:

  课前搜集:网上查询1920年刊物《共产党》杂志社地址、创办组织及卷首发刊词、执笔等问题,辨析真伪并记录,为课中深化对教材“史料阅读”的学习作铺垫。

  课中探究:2018年五四节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会上讲:“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1914年发表的《卡而·马克思》一文中,列宁指出以往历史观为代表的历史理论的根本缺点所在:第一,以往一切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历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中纲(上)》第122页【史料阅读】1920年《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学思之窗】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据材料二

  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由。

  引导学生分析:据材料一可知,唯物史观注重物质对人精神方面的影响,注重用经济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材料二说明早期共产党小组领导人陈独秀接受经济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主张运用唯物史观改造旧中国,走十月革命道路。这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主张上是一致的。因此,课本第122页中的“史料阅读”与“学思之窗”互证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世界認识社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事实证明唯物史观是科学历史观。

  二、组合搭配学思之窗资料,厚实学生的家国情怀

  基于宏观视角,笔者将学思之窗资料与其它素材组合,开发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探究问题,夯实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如重构《中纲(上)》一组材料:

  材料一学思之窗103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材料二第112页教材最后一段: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材料三学思之窗122页: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材料四学思之窗129页:一张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分配证的照片。

  问题设计: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作答用小论文格式。要求:合理运用史实说明观点,多角度评论,论证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设计意图是基于学业质量历史解释4—4,即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假说或提出新的解释;家国情怀素养5—3,即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据材料一认识到孙中山将其革命目标确立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的确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三大任务进程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不是齐头并进,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其次。没有广大工农群众支持,想凝聚民心、扩大队伍、壮大革命力量就会难乎其难。从这个视角也能观察到领袖人物视野胸怀及思想的局限性。这让我们不由想起,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时机就选在国共双方主力决战三大战役开战前的几个月里,中共中央的确是英明伟大!材料二是新教材增加内容,变化较大。传递深意是强调政党与辛亥革命,指向涣散无力的同盟会。教训也是精神财富。智慧者悟出精辟道理,成熟坚强智慧政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革命成功的前提。材料三四表明中共从纲领理论到行动实践,知行合一,将民生革命解决百姓生计作为保障政治民主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赢得民心。

  总之,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栏目中的每则历史材料都是经过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性和鲜明性,因此,如何利用“学思之窗”,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而在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高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工具、好助手,是值得教师不断地去探索、研究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

  滨州256609)

篇四: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融合教育中的儿运用

  摘要:本文阐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幼儿园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探索幼儿园融合教育实践过程当中,以“活”为“育”通过创设“活”的教育环境、运用“活”的教育方法、实施“活”的教学策略促进特需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活教育

  幼儿园融合教育

  特需幼儿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吸取了当时中外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随着国际融合教育改革潮流不断前进,融合教育成为教育民主化的重要表征,当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到某种程度后,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权益也必定受到关注。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全纳特殊需要学生走向融合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融合教育建设中的价值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虽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中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其中指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优先普通教育方式,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社会融合,使他们平等地、更好地享有一个社会公民的权利和生活。”大多数幼儿园也积极开展融合教育,以我园为例,在2014年已经成立资源教室成为江苏省首批融合教育示范幼儿园,并在地区融合教育指导中心的帮助下,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的融合教育体系,在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当中我们也不断探索新思路,融合新做法,为更多特需幼儿提供支持帮助。陈鹤琴“活

  教育”思想正切合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出发理念。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的教育即: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教学内容也是活的。要为儿童谋福利,一切为了儿童。儿童是“活”的,身体健康程度不同、身心发展特点不同、个体差异不同,融合教育是为这些差异和不同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就意味着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灵活为支撑,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融合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一)创设“活”的融合教育环境

  陈鹤琴重视来源于自然、社会的教育环境,他认为要让幼儿在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去发现、去体验和感受。实施幼儿园融合教育中环境创设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支持,其中包括人文环境支持和物质环境支持。“活”用自然和社会环境为特殊需要学生实现融合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建全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以其他由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室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资源教室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场,更是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的一种支持系统与策略。结合特需幼儿身体心理不同情况,我们在资源教室分别设立不同功能的分区如:认知学习区、生活体验区、运动游戏区、情绪调节区、教师接待区等。每个区域提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如:图书、玩具、信息化设备以及适宜的康复教具和器材等。特需幼儿可在需要的时候以小组、单独或集体的形式进入资源教室进行游戏和辅导。教师接待区负责接待教师、家长等来访者,为特需幼儿融合教育提供社会性支持枢纽。

  2.丰富班级区角

  幼儿园融合教育是在一日生中进行的,班级在创设环境时也应灵活地将特需幼儿的个别支持体现在环境创设中。在班级各个区域张贴提示图片,帮助特需幼儿理解游戏规则;提供个需物质环境保障如:在语言区提供小帐篷或故事屋,为特需幼儿提供独处空间,缓解情绪波动等行为;在益智区提供生活用品图片配对

  提高对生活认知能力,提供排序、匹配等材料练习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在生活区提供收纳箱,练习整理和摆放的技能。

  3.联动室内户外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天生喜欢亲近自然,喜欢在户外玩耍,特需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园充分利用幼儿生活周边的资源“活”为其用,创设户外沙水游戏环境,让特需幼儿去尝试挖沙、堆砌寻宝、戏水通过直接体验,感受自然物的特征;开辟自然乐园,让特需幼儿参与种植、收获、劳作的过程,种植、喂养始游戏也是工作,是探索也是劳作。正如陈鹤琴所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二)运用“活”的融合教育方法

  1.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适应个别差异,满足教育需要,而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安排。陈鹤琴“活教育”中也强调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特需幼儿是和其他幼儿有明显的差异的,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应该灵活开展教育活动,针对特需幼儿的实际需要,制定每个特需幼儿的教育计划,融合教育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死板的。特需幼儿从身体运动、语言发展、社会交往、艺术创作以及科学探索等方面都应该有为其量身定做的个别教育方案。如:在户外活动跨跳游戏中为感统失调幼儿设计定点跳跃练习。特需幼儿需要集体生活但也要灵活调整集体活动的教育目标。

  2.网络与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是开展融合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对于特需儿童的专业指导,需要通过区域内资源中心的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观察特需幼儿的指导效果,及时请教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获得专业指导,从而科学地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另外,教师自己通过网络自学特需幼儿的心理与教育相关知识,也十分重要。教师在融合教育实践中遇到困惑,不断积极努力解决困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

  3.家园链接

  家庭的参与是融合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人的一生发展当中,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广泛。家庭参与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有独特的优势,家长是了解而又具体信息最多的人,诸如,幼儿的兴趣、动机、习惯、需要、健康状况、日常习惯等家长掌握的最多,在特需幼儿的整个教育学习生涯中,家庭成员是唯一参与其整个过程的合作成员,因此家庭的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4.伙伴作用

  陈鹤琴说:“儿童喜欢群体游戏”。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让特需幼儿到普通班级过集体生活的原则,集体中同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伴的接纳和帮助是特需儿童适应社会的第一个生活场。陈鹤琴充分肯定同伴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儿童教儿童”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当下融合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伴的帮助不仅能起到个别教育的作用,大量数据证明班级有特需儿童的幼儿更愿意帮助别人,这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实施“活”的融合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幼儿园融合教育过程中尤其重视教法的灵活性。因为特需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是由其特殊需要的,不能和其他幼儿一样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标准来制定目标。

  1.活用替代。陈鹤琴活教育教学原则中强调“替代教学原则”当儿童出现了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我们可以运用好的行为来替代。陈鹤琴运用给幼儿提供一张更大的白纸,让幼儿改掉在墙壁乱涂乱画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替代教育方法,在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学活动中,替代更多指的是弥补特需幼儿能力的不足,比如:我们在学习儿歌时,听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应用手语或者图片提示的形式进行替代完成。

  2.灵活简化。简化是活用的教学方法,特需幼儿在各方面能力上都表现的不足,因此在幼儿园活动中应当对特需幼儿进行适当的课程简化,让他们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并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可以从内容的难度、过程的支持程度、参与的数量上尝试简化。如:在开展数字的排列顺序游戏中,幼儿根据动物图片

  上的数字标志找到相对应的车厢,对于智障幼儿可以简化为指认卡片上的动物;在美术活动树叶创意画活动中,可以要求特需幼儿使用胶棒将自己喜欢的树叶黏贴在画纸上。通过从目标到内容的简化,让特需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参与共同的活动。

  3.巧试变通:陈鹤琴在阐述“活“教材时指出:{给儿童提供的材料要是活的。儿童喜欢皮球、毽子、积木,因为他们的玩法是可以变化的。而相对于一些蒙氏教具只有一种固定的玩法,幼儿只要掌握了玩具的玩法就没有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我们的融合教育课程也是一样,要适应特需儿童的变化,不是固定不变要求和标准。如:在音乐活动中,自闭症幼儿对于幼儿歌唱的声音感到烦躁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允许他们暂时离开集体到一旁,进行安静的游戏。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2]陈鹤琴.陈鹤琴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昝飞.融合教育理想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9.

篇五: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融·情·趣·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初探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多学科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并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相关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语文本位为出发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用整合多学科的方式构筑学习任务群,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地说,通过“融情趣用”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教师可以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的各项任务进行融合,注意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任务的真实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融情趣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的“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主要指向初步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整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一、跨而有融:多学科知识重在“融”

  在跨学科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创新和融合性地思维,既要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学习体系。把不同学科知识在相互联系中融合,让各种思维在交流中融结,使多种学科学法在互助共成中融通,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

  语文跨学科学习要基于语文本位,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其中以语文知识为干,各科知识为枝,最终结出多味融合、意蕴丰富之果。本学习单元的任务是参加一场“理想职业分享会”,以跨学科学习“长大后做什么:理想职业分享会”为例。这个了解过程需要运用语文学科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运用美术学科的绘画能力,绘制自己理想职业的图像,并通过语文学科的表达能力进行文字描述。学生还可以通过统计全班同学的理想职业等数据,绘画简单的饼状或柱状图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这个过程需要运用数学学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美术学科的绘画和劳动学科的制作,制作职业海报、招牌等,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美术以及劳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1.

  多学科思维的交融与碰撞

  多学科思维的融合和应用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学科的特点整合在一起,同时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知识点。以《骆驼祥子》为例,可以将高德地图和文章中的妙峰山到西直门的距离整合起来,转化为可视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和行动轨迹,提升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学科的地图制作技能、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数学学科的距离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跨而有情:学习过程突出“情”

  情感融合、意义启迪、传承发展”就是一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该设计思路旨在通过情感教育、意义启示、文化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跨越不同学科的学习障碍。

  1.深化主题-知情

  “知情”主题是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倡议学生通过探索、阅读或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世界和各种有趣现象,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应对能力。这一主题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启迪智慧”、“拓展视野”等核心主题相呼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学习体验-悟情

  悟情是一种从学习体验中获得的感悟,它可能源于获得新知,也可能是对已知知识的检验,或者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在多学科实践中,可以突出沉浸式体验,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语文领域中,可以拓展跨学科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与媒介的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与应用的语言,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将语文知识转变为适合不同媒介的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的来说,实践中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成果分享-传情

  纵观新课标中对“跨学科学习”学习内容的阐述,其中第二学段提及“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尝试写出改编的文稿,与同学交流”,第三学段强调“运用多种形成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运用多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应该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强调了通过展示成果来实现知识分享和价值传递的目的。

  三、跨而有趣:学习活动妙在“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因地适宜,从学生生活环境为出发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颁布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自身最大能量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才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像魔术师那样变化丰富的方式,去融合跨学科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创造协作能力,让他们在追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到乐趣和满足。

  1.

  语文生活-趣相伴

  生活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素材和源泉。“制作专属表情包”是一项跨学科简易学习活动。鉴于一年级的小朋友通常会面对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情绪,我们通过设计了“制作专属表情包”的情景任务,将语文、美术、音乐、体育、道德与法治各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1.

  本地资源-趣相随

  充分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比如,通过我们挖掘本地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美曾氏番仔楼,或开展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佳庆东美糕”的美食制作和非遗技艺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总之,通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和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多的机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链接。

  四、跨而有用:教学目标旨在“用”

  在项目设计上,我们需要立足学语文、用语文的层面,将语文知识和技能作为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并将学生生活经验与各科知识技能相结合,打造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语言实践。

  1.与各学科交融-妙用

  在跨学科学习任务中,各类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融合各学科知识、思维和学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果进行呈现。例如,学生可以在数学课上设计一种装置,然后在语文课上口头为其他同学和老师介绍这个装置的使用原理和设计思路,或者在美术课上绘制一幅画作,并在语文课上进行文字描叙和解释分析,这样就可以实现与各科共舞,活用语文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既能满足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实现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2.同生活相伴-巧用

  跨学科学习应该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参与小干部竞选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调查、分析、总结和演讲等方面,提高他们的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沟通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同学失败的科学实验,通过设身处地思考他们的心情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帮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情商,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习作结合-活用

  习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万花筒》的习作中,我们通过实际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从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新课标的颁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教师应该牢牢掌握“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积极推动跨学科的发展。把各个学科当做珍珠,学生通过互动融合学习把原本散落的珍珠串联成一串工艺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需要教师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依托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跨学科任务,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科实践中得到全面锤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2342,36.

  [2]赵传栋跨学科学习:神奇的学科跨越[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2012[3]张羚,叶育新.基于“语文+”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设计--以“福州乌山摩崖石刻”为例[J]福建教育研究,2022(3):57-58.

  [4]陈雯雯.《语文建设》-2022.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初探.

篇六: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No.26,2023SerialNo.494文理导航LiberalArtsGuidance2023年第26期(总第494期)

  姻学科实践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姚春(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宿迁223800)生活中袁实现学以致用袁开展融合式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遥立足初中生物学课堂袁开展融合式教学会拓展课程资源袁开阔学生视野袁加深学生认知袁从广度和宽度上拓展学生思维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遥本文主要探究了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袁促进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知识袁丰富信息袁打破单一学科只是壁垒的传统模式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遥揖关键词铱初中生物学曰融合理念曰教学实践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曳倡导教学要贴近生活尧揖摘要铱为了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经验袁引导学生探究会拉进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袁给学生带来愉快学习体验袁主动探究知识遥例如在学习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并掌握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袁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大豆种子袁种子种在花盆中袁摆放在教室中进行观察遥每个小组种植的种子均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袁由不同的同学照顾袁生长的就不一样遥通过学生主动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袁学生就会了解到植物种子的萌芽规律遥在种植过程中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种植的外部形态袁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袁还可以拿来玉米种子与黄豆种子比较观察袁在对比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袁激发探究欲望袁促进学生了解胚芽尧胚轴尧胚根和子叶遥通过学生的种植和观察袁他们会了解到大自然中种子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袁体会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遥学生借助生活中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袁会感受到野生活即教育袁社会即学校冶袁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处处都在袁要善于通过观察生活获得知识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袁在知识融合中了解知识本质袁提高认知水平遥二尧生物学与物理融合袁慎思之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袁但还依赖于直观思维遥教学中教师借助物理学的直观实验会给学生带来真实体验袁更深刻地了解知识过程袁形成对知识的理性理解袁在推理判断中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野植物种子的萌发冶时袁为了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袁融合多学科袁生物学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遥现代生物学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袁它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尧物理等多学科的支持袁通过跨学科探究袁学生会多角度尧多层面地分析问题袁探索生命的奥秘遥在多维角度探究中袁学生的思维品质会逐步提高袁建构出知识框架袁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袁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袁在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中提升核心素养遥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袁会提升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袁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袁实现在不断进阶中发展遥一尧生物与生活融合袁博学之生物学科主要介绍的就是生物界的万物袁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遥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要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概念袁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实际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遥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知识和生活文理导航2023.9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852023年第26期(总第494期)

  姻学科实践文理导航LiberalArtsGuidanceNo.26,2023SerialNo.494升袁内化知识遥例如在学习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冶中的第三节野感知信息冶时袁在了解了眼球的基本结构后袁学生会探究视觉形成过程袁主要是外界光线照射到角膜袁通过瞳孔尧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袁之后经过大脑皮层形成视觉遥在给学生解释野成像冶的过程时袁教师就可以结合物理知识袁借助物理实验室的凸透镜等成像仪器来演示袁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到物像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袁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遥通过直观观察和体验袁借助物理建模的方式袁学生会建立眼球成像的基本模式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形成的原因院假性近视是晶状体凸度过大物象在视网膜前方曰真性近视是晶状体凸度过大袁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袁需要通过带凹透镜的方式调节袁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知识遥教师借助物理教具直观地演示袁会促进学生主动观察袁在参与中提出问题尧做出假设尧预测结果和实验验证等袁实现学生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更好地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袁把握知识本质袁形成直观性体验遥三尧生物信息技术融合袁审问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袁生物学科与现代化技术相融合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体验遥课堂教学中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袁促进学生融入真实情境中积极体验和感悟袁形成对生物学知识探究的浓厚兴趣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尧Word尧Excel尧音频尧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袁吸引学生目光袁激发其学习主动性遥例如在学习野DNA是主多学生不理解它是什么袁但是通过多媒体展示袁学生真实地看到了双螺旋结构遥学生通过展示哺乳动物产生指代的染色体变化图袁会让学生了解亲代通过野减数分裂冶野受精作用冶野有丝分裂冶后会形成子代袁促进学生理解亲代与子代之间是以生殖细胞作为野桥梁冶产生的遥课堂教学中袁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袁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展示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冶袁让学生在微课中直观地看到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袁并能传递给后代袁说明DNA是遗传物质遥微课的方式直观形象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袁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认识遥要的遗传物质冶时袁DNA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袁很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袁还可以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呈现出野亲代噬菌体冶野寄主细胞内冶野子代噬菌体冶之间的DNA和蛋白质的区别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袁深刻地认识到DNA分子具有连续性袁是遗传物质遥生物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丰富了课堂内容袁拓展了学习资源袁生物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袁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袁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袁实现高效课堂遥四尧生物学与化学融合袁笃行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袁对学科间的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遥在生物学教学中袁教师要关注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运用袁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遥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与化学相联系的部分袁它们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袁借助实验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遥例如在学习野植物根的生长冶时袁为了更便利地带领学生观察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特点袁通常都会采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式观察遥实验操作过程中会用到稀碘液袁其本质就是利用了化学知识的原理进行配置袁使其充当染色剂遥结合化学原理学生在显微No.26,2023SerialNo.494文理导航LiberalArtsGuidance2023年第26期(总第494期)

  理和分析袁学生会认识到需要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问题袁寻找根本原因遥因为甲乙两地不同袁所以它们接受的光照强弱不同袁昼夜温差也不相同袁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夜间会减弱袁这样会帮助甜瓜储存糖分袁增加甜瓜的甜度袁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遥借助地理知识分析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遥同时野生物与环境冶中的天气预报以及气温和降水分布袁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也是利用了地理知识遥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冶通过降水分布尧水资源分布和水土流失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在生物学科中的重要性遥叶爱护植被曳中则需要学生了解热带雨林知识以及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作用袁促进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探究中感受到学科知识间的交叉袁在知识融合中提高学习主动性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袁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遥六尧生物学与语文融合袁隽永之平铺直叙的课堂没有吸引力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袁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知识会增加课堂趣味性袁展示教师的文采袁增加课堂魅力遥授课中教师可以引用古诗词展示生物学现象袁或者是解释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袁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语文联系起来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袁在横向练习中提高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遥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可以应用诗句有野云雷时交构袁川泽方蒸腾遥冶野江瘴炎夏早袁蒸腾信难度遥冶野火云衔日烧天地袁万井炎蒸腾火气遥冶等袁促进学生在经典古诗词中感受蒸腾作用的美袁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袁增加生物学知识的含蓄美遥探究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野稻花香里说丰年袁听取蛙声一片冶这句话表现了什么生物学知识钥引导学生将生物学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袁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袁促进学生活学活用知识遥通过对诗句的分析袁学生会感受到这其中说到了野稻花冶野青蛙冶袁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食物链关系遥探究中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农田的生态袁在跨学科融合中感受生物知识的多样性袁提高思维能力遥七尧生物与其他学科融合袁力行之新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开始袁生物学课程就非常重视跨学科的内容袁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袁展现异彩纷呈的教学过程遥生物学中的很多统计图和数据都是与数学知识融合计算出来的袁通过数学方式展示了更加精准尧严谨的数据袁给学生带来了客观的印象遥在学习野人体概述冶时袁教师可以借助人体素描画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袁明确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袁并了解骨的成分和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袁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遥在素描图片中袁通过生物学和美术的结合袁学生会感受到人体结构的美学特征袁在实践中学会从美的教学欣赏生物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遥在学习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冶时袁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袁引导学生在历史中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袁了解人类的过去尧现在和将来袁在历史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袁形成对人类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遥同时生物学还可以与美术尧音乐尧英语等学科相融合袁在融合中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知识袁丰富课堂内容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物学世界遥总之袁学科间的融合增加了生物学知识的课程资源袁使生物学变得通俗易懂尧便于理解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袁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袁努力寻找知识间的

推荐访问:学思融合重在活用 重在 活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