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推进湖南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园区质量和效益,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引言
湖南省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重要省份,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然而,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不足、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湖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因此,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湖南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现状
当前,湖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创新驱动不足,科技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不健全,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动湖南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三、目标与定位
为推动湖南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需明确以下目标和定位:
1、转型升级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重点任务: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园区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实施路径:制定产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优化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四、政策措施
为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财政金融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项目;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提供优惠贷款和担保服务。
2、科技创新政策: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孵化器和加
速器,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3、人才引育政策: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设立人才公寓和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4、营商环境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施计划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制定以下具体实施计划:
1、时间节点:分为规划阶段(1-2年)、实施阶段(3-5年)和评估阶段(5年后)。
2、责任部门: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方案顺利推进。
3、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开展具体实施工作等阶段。
4、预期成果: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六、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具体实施计划的推进,有望推动湖南省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湖南省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期待湖南省产业园区能够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关键时刻,东莞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旨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东莞市作为一个制造业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东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东莞市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1、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等措施,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3、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合理布局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协同性。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东莞市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四、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
3、加强金融服务。设立专项基金,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4、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总之,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思路和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加强保障措施等举措,必将推动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殡葬服务已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殡葬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殡葬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制定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
一、建立统一的殡仪服务平台
在各地建立统一的殡仪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殡葬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殡仪服务。该平台可包括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投诉反馈等功能,实现殡葬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
二、完善殡仪礼仪
在保留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殡仪礼仪理念,制定符合当代社会文明礼仪的殡仪服务规范,使人民群众在殡葬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关怀和温暖。
三、推广生态葬法
鼓励人民群众选择生态葬法,如海葬、树葬、花葬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大对生态葬法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葬法的普及率。
四、加强殡葬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殡葬行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殡葬设施、设备、材料等的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殡葬安全。
五、优化殡葬社会环境
加强殡葬领域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殡葬服务和封建迷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通过实施上述改革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殡葬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殡葬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殡葬权益,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探索殡葬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构建文明、和谐、生态的殡葬环境贡献力量。
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标题: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山东省养老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实现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山东省政府制定了一项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一、背景和目标
山东省是中国的老年人口大省,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山东省养老服务业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短缺、行业管理不规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东省政府决定推进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目标是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高品质、高效益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措施
1、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推广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2、培养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3、规范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标准和流程。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
4、发展多种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5、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养老服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建设老年人信息库,实现服务需求和资源信息的共享。
三、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
2、资金保障: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3、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4、监督评估:建立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监测评估机制,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确保实施效果。同时,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方向。
四、预期成果
通过实施该方案,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将实现以下成果:
1、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保障,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服务标准和流程得到规范,监管力度得到加强,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得到保障。
3、服务模式更加多样: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得到推广,老年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
4、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养老服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管理效率和精度得到提高,老年人信息库建设逐步实现。
5、社会认知度提高:宣传引导力度加大,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提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总之,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向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口流动不畅、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
息等各个方面。在交通方面,要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水利方面,要加强防洪、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在能源方面,要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信息方面,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二、促进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政策方面,要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居民自由流动。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在就业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三、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利用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在土地制度方面,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的合法流转。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产业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和效益。
总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等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规划引领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因此,首先要加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特色和文化,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需求,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市政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和通讯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源泉,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城市,加强产业链的配套和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制定科学的户籍政策和人口管理办法,加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增加城市的住房供给,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项目建议书
互联网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项目建议书
一、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产业面临巨大的升级和转型机遇。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平台,以帮助农业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销售电商化、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我国农业市场规模巨大,每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数万亿元。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竞争对手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涉足互联网农业的初创企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一些大型农业企业也在尝试自行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但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效果并不理想。
3、消费者需求
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对购买体验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购买、个性化定制、物流跟踪等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三、产品方案
1、产品特色
我们的互联网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平台将具备以下特点:
(1)智能化生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电商化销售:构建线上销售平台,连接消费者和农业企业,提供在线购买、配送到家等服务。
(3)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整合。
2、核心技术
我们将采用以下核心技术:
(1)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2)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销售预测和营销策略。
(3)云计算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3、服务流程
我们将提供以下服务流程:
(1)农业企业入驻:平台审核企业资质,邀请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
(2)智能化改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3)电商化销售:帮助企业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
(4)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服务,优化业务流程。
四、营销策略
1、宣传推广
我们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宣传推广:
(1)网络广告:在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广告,提高品牌知名度。
(2)线下活动:组织各类农业相关活动,吸引潜在客户关注和参与。
(3)合作伙伴:与农业企业、政府机构等相关方合作,共同推广平台服务。
2、渠道拓展
我们将积极拓展以下销售渠道:
(1)电商平台: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官方店铺,扩大销售渠
道。
(2)实体店合作:与线下实体店合作,提供线上预定、线下取货等服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3)政府采购: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扩大市场份额。
3、电商合作
我们将与以下电商企业展开合作:
(1)电商平台:与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特色农产品频道,推广优质农产品。
(2)物流企业:与顺丰、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五、财务预算
1、资金需求
我们预计初期投资需求为500万元,主要用于平台研发、市场推广、人员招聘等方面。
2、成本预测
我们预计第一年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工资、市场营销费用、平台维
护费用等。预计第一年总成本约为200万元。
3、收益预测
我们预计第一年平台将吸引100家农业企业入驻,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00万元。第二年将吸引200家企业入驻,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第三年将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从而实现盈利。
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东莞市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创业发展,旨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东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本暂行办法,旨在规范产业升级转型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为全市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关键词解释
1、产业升级转型:指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方式转变等方式,实现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别升级。
2、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的一种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业型企业,支持其创新发展和做大做强。
3、暂行办法:是政府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制定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具有临时性和试行性。
三、暂行办法主要内容
1、设立目的:本暂行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产业升级转型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为全市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2、管理部门:东莞市产业发展局负责产业升级转型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3、资金来源:产业升级转型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投资收益等。
4、使用范围: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和创业企业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转型;
(2)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3)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发展;
(4)支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申请流程: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需向产业发展局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将获得基金的支持。具体申请流程和材料要求详见管理办法附件。
6、监督与考核:产业发展局将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高效。对于违反管理办法的行为,将依法
予以惩处。
7、暂行办法有效期: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后,将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暂行办法的意义
本暂行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创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规范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转型,促进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和研发创新,推动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基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高效性,为全市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和实施,将对东莞市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迎接新的工业革命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工业革命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品质,成为了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实
践案例。
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它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传统制造业可以逐步向智能制造转型,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2、绿色制造: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制造成为了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绿色制造旨在降低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提高产品环保性能。
3、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制造模式,它将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客户需求导向的设计理念,传统制造业可以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方案
1、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它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了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传统制造业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2、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按需获取计算资源的模式,它打破了传统IT架构的限制,提高了IT资源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引入云计算技术,传统制造业可以降低IT成本,提高IT资源利用率,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在各个领域替代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制造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三、实践案例分析
1、某传统制造企业:该企业引入了工业互联网技术,搭建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产业效率和竞争力,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2、某机械制造企业:该企业引入了云计算技术,将IT资源整合到了云平台上,降低了IT成本,提高了IT资源利用率。通过数字化转型,该企业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
3、某汽车制造企业:该企业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降低人工成本,该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转型升级。
四、总结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探
索和实践。在新的工业革命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转型与升级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只有实现了转型与升级,传统制造业才能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够先进等诸多问题。因此,转型升级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从技术创新入手。技术创新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关键。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保护创新成果。
其次,要加强管理优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在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管理的升级。
此外,要拓展市场空间。市场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应该
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要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发,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要推动绿色发展。环保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绿色发展方面,企业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总之,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拓展和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篇二: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区关于推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区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吸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推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本实施意见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2.
3.
4.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提升产业链的完整度和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二、重点任务
2.1优化产业结构
1.
2.
3.
4.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优质企业入驻,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供优质人才支持。
2.2完善产业链
1.
2.
3.
4.
加强上下游合作,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优化;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配套能力;
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2.3提高创新能力
1.
2.
3.
4.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
创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孵化、加速、投融资等服务;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2.4优化投资环境
1.
2.
3.
4.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对外宣传和品牌建设,提高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园的整体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的推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3.2加大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和政策保障。
3.3完善服务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政策咨询、项目申请、融资对接、创新创业培训等等。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4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园发展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顺利实施。
四、预期效果
通过本实施意见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1.
2.
3.
4.
优化产业结构,使主导产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
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和投资者。
五、总结
推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是**区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我们相信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们期待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篇三: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I
:高质量发展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
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全省产
业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把握发展要求
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
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干事创业的干部人事制
度、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实现园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率
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率先、在振兴实体经济上率先,奋力走在全省
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前列。
二■优化机构职能。允许园区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调整内设
机构、职能、人员等,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根据园区
发展需要,按规定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
三■鼓励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
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园区平
台公司转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有条件的园区建设运营主体进
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社会资本,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
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园区按市场
化原则开展招商、企业入驻服务等,园区应将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等纳入
考核激励范围。
强园区:
队伍
坚持管干部原则,坚持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事
业为上,突出政治标准、专业素养、担当作为,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
选拔,健全完善科学精准的园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除由地方领导班子成
员兼任及上级或组织部门任命的外,鼓励对园区其余人员实行档案封存、岗位聘任、末位淘汰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对紧缺的专业性特别强的岗
位人选,可以通过竞争性方式选配或向社会公开招聘。
创新园区选人用人机制,经批准可实行聘任
制、绩效考核制等,允许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
方式。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工资收入分配方法。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由园区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分配办法。
园区工资总额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税收增长等绩效挂钩。各园区薪酬方案报同级党委政府备案后
实施。
六、强化经济功能定位。
推动园区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
放、“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积极稳妥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
理职能,按照属地原则交由当地政府承担或由上一级政府派驻机构承担。
原则上园区不再代管乡镇(街道),确有需要的,按管理权限从严审批。
七、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发布园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指导标准。
探索建立省级及以上园区〃亩均论英雄〃机制,实行有别于行政区的园区
评价办法,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的亩均税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等为主
要指标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档激励和重要资源要
素差别化配置,进一步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
人支持区域合作共建
鼓励园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共同建设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为承接
产业转移项目创造条件。共建地区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
设的支持力度。共建园区项目用地按照〃飞地经济〃周转用地管理。在保
障’飞入地〃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对合作
项目允许“飞出地〃和’飞入地〃之间按照排污权交易相关规定调剂使用
相关总量指标。
九、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鼓励园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
范区等试点经验,率先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可加大
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集聚区。在服务业开放、科技成果
转化、科技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推进园区建设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技术交易后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打造特色创新创业载体,推动中小
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园区内科研院所转化职务发明成果收益给予参与研发
的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符合税收政策相关规定的,可减按
50%计入科技
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
到园区兼职。园区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团队,符合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按
标准给予奖补。鼓励采取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技孵化资
金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省级以上
大学科技园享受与当地孵化器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推进园区内企业创建数
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
十、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
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园区形
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一产业社区〃
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支持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创建国家和省先进制造业
集群,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制订本地区特色产业链建设方案。开展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列入范围的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
和省级专项资金,优先纳入各类政府性基金项目库,优先布局国家和省级
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
平台。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关键零部件和
中间品制造企业,支持企业建设新兴产业发展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加强与相关投资基金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基金、银行信贷、证券市场、保险资金以及融资担保基金等作用,拓展园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投融资渠道。
十一、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加大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力
度。园区着力提高引资质量,重点引进公司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
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各地人民政府可依法、合规在外商投资项
目前期准备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上市、业务重组等。支
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请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
关税保证保险改革,鼓励具备资质的保险公司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关税保证
保险服务。鼓励在科技人才集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园区建设一批国际
合作园区,鼓励港澳地区及各类资本参与国际合作园区运营。支持金融机
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做好国际合作园区的金融服务。有实
力的园区可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发展境外
营销渠道、海外仓。
十二、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加强园区发展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衔
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预留园区拓展用地,科学划定功能
边界。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上向园区核准范围或规划发展方向区集中配置。
允许国家级园区在不变动核准范围的前提下,在规划确定的工业和仓储物
流用地范围内有序安排产业项目落地和进行工业用地结构平衡。探索实行
规划刚性约束与弹性调整并举机制,允许园区根据产业布局需要合理留白,为重大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十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推进园区和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
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园区集中建
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商业、生态等生活配套设施,向城市综合功
能区转型。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园区优先布局儿童、康复、养老等资
源稀缺型医疗机构。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
方式投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资源环境、能源
等项目建设和运营。完善园区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提升
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化资源雌利用。
强
积极落实产业用地政策,支持园区内企业
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发展医疗、教育、科研等项目。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
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仍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对符合协议出
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鼓励各地人民政府通过创
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提高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实行
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等,满足园区的产业
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园区存量用地二次开发"促进低效闲置土地的处置利
用。鼓励新入园企业和土地使用权权属企业合作,允许对具备土地独立分
宗条件的工业物业产权进行分割,用以引进优质项目。除各级人民政府已
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下空间外,现有项目开发地下空间作为自用
的,其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可以补缴土地价款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完
善园区周转用地管理制度,支持园区在核准范围内提前征收或收购一定数
量储备土地,用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电力市场
化交易,按规定开展非
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强天然气输配价
格监管,减少或取消直接供气区域内园区省级管网输配服务加价。
十五、坚持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发布园区生态环
境准入清单,严格执行区域限批制度。鼓励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生态园
区创建。加快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园区环保管家制度,鼓励
开展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园区采用综合能源方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低碳能源。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园区建设,加大高耗水工业企业节水
技术改造力度。
十六、鼓励财政金融创新。
鼓励市县完善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园
区收入分享比例。有条件的国家级园区可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
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试点。支持园区设立天使投资基
金、并购基金、绿色环保基金等私募投资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
主要面向园区和科技企业的科技支行,完善〃产业基金
+银行信贷〃
〃风险
补偿+银行信贷〃等多种银园合作新模式。省金融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科
技企业贷款和创业投资风险的补偿力度,适时启动科技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改革试点。支持园区企业扩大直接融资。
十七、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布全省园区放权赋权
指导目录。国家级园区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全面实行〃证照
分离〃〃照后减证〃,下放或者委托省管权限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等事项。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
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环节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联
合审图和联合验收。
各地各园区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落
实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内已有政策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实施意见执
行。涉及机构编制的事项,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
序办理。
篇四: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商务厅
【公布日期】2023.05.04?
【字
号】浙商务发〔2023〕45号
【施行日期】2023.05.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正文
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商务发〔2023〕45号
各市商务局局,杭州市投促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海关特殊监管区管委会,各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单位:
《浙江省商务厅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商务厅
2023年5月4日
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更大开放发展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经济开发区力量,根据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商资函〔2022〕549号)等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要求,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时代全省经济开发区的新定位,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开放发展、产业提升、体制机制优化,推动经济开发区平台提档升级,彰显开放底色,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共建共享和绿色低碳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全面展现新时代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主平台担当,为打造“两个先行”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对标对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到2027年,力争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1.经济开发区综合位次进一步前移。争取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评价进入前10位、6家进入前30位。
2.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开发区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争取达到50%,经济开发区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60%。
3.经济开发区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总体量持续增长,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二、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
(一)推动对外贸易量质并举。对标对表RCEP、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
则,利用新规则、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创新办展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主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先申建综合保税区。扩大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推进经济开发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融合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创新业务。
(二)加大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以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等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为引领,围绕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专利导航,着力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跨国公司、总部型项目、外资研发中心等。创新招商方式,鼓励采取基金招商、中介招商、“标准地”招商等方式,积极推动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落户。探索从经济开发区选派符合条件的干部赴驻外商务代表处工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
(三)全方位拓展国际合作。推动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园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提升国际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鼓励经济开发区开展海外科技孵化投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创新服务综合体,招引高端项目与高层次专家团队。鼓励打造国际合作新载体,提升载体服务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相关外向型产业发展。
(四)推动区域合作。依托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推动长三角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深化跨区域园区合作。遵循产业协调发展与区域梯度发展原则,建设项目储备库,探索项目跨区流转机制。重点扶持发展空间大、投资效益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经济开发区,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双链长制”试点探索力度,鼓励发达地区与山区海岛县采用“飞地”等形式深化合作共享,推动项目共引、产业共建。
(五)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支持经济开发区内制造业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制造标杆。支持经济开发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园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积极培育打造“污水零直排区”省级标杆园区。鼓励对经济开发区发展风电、光电、地热等清洁能源予以支持,推动区内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加快经济开发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低碳产业。依法依规开展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三、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打造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化建设实现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主导、规模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千项万亿”投资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产业支撑平台,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投资推动产业链整体优化升级。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杭州市相关经济开发区承担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推进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培育壮大商务服务、人力资源、创意设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顺应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趋势,合理布局经济开发区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生活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商务创新区,完善高水平金融商贸、文博旅游等功能配套设施。加强与相关投资基金机构合作,拓展现代服务业投融资渠道。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鼓励区内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
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快形成一批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扶持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争取更多的企业研发平台进入省级、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序列。鼓励经济开发区建设创业创新载体,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公益性或者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服务。
(四)推动园区数字化迭代升级。推进开发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构建经济开发区基础信息、统计评价、园区特色、数字赋能、综合管理等数字化场景应用,支撑政府决策和服务招商引资。支持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产业大脑”建设,建立从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最终成品的全链路数字驾驶舱,配套“无人车间”“未来工厂”,试点打造科学运作、高度协同的数智产业链体系。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以研发设计、品牌运作及现代供应链管理为主的数字经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开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五)深化产业链“链长制”机制。进一步推进经济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全覆盖,确保经济开发区传统的主导产业链和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链均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抓实省市县党政一把手“链长”主体责任,持续推动招大引强工程,引导“链长”加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强力招引“链主”企业和关键企业。鼓励经济开发区以“链长制”为牵引,对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在稳产保供、口岸通关、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便利。加强产业链“链长”与“链主”互动,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合力**产业链发展难题。鼓励先进地区经济开发区与省内山区海岛县、国内中西部地区主导产业相近的经济开发区加强产业转移与配套协作,探索实施“双链长制”。
四、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一)推动开发区立法。加快推进我省开发区立法进程,出台《浙江省开发区
条例》,明确开发区的法律地位,规范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等。认定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明确开发区管委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等职能权限。
(二)优化经济开发区机构职能设置。根据经济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管理模式和发展需要,推动条件成熟的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处于起步阶段、区域范围相对独立的经济开发区,鼓励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园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承担,进一步强化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对已经基本完成开发任务、产城融合度较高或“四至范围”与行政区高度重叠的经济开发区,鼓励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管理机构可与所在行政区政府综合设置。
(三)推进市场化运营改革。鼓励引入国际化专业运营公司、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管理团队运营。探索建立“园区服务主体+公司管理主体”的“双主体结构”管理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经济开发区企业主体赴境内外上市。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经济开发区强化经济职能相匹配、以绩效为中心的考核与激励分配机制。探索试行经济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依法依规向法定机构充分赋权,激发发展活力。
(四)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荐经济基础好、增长潜力大、发展规划完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有实际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支持经济开发区申创高能级战略平台、省级高新区等平台,充分发挥园区的功能政策叠加效应。对于部分产业平台地域分散、结构松散的地区,鼓励建立经济开发区产业平台,有效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吸收“放管服”改革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成果,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支持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主动对标世行标
准和国际惯例,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围绕企业支持设施、企业成长举措、产业集聚设施、产业扶持举措等六个方面,推动园区标准一体化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健全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体制,强化党工委对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的领导。鼓励制定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支持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聚焦区内主导产业链制定专项规划。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园区安全发展水平。
(二)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支持经济开发区符合条件的重大引资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按规定给予用地支持。创新产业用地分类、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上限、实行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满足经济开发区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园区有机更新。支持经济开发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符合规划、突出工业主导用途的前提下,探索增加工业与研发等混合产业用地供应。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中央和我省现有资金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实施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项目,促进外向型产业提质增效。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国家级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支持力度,助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项目转型升级及绿色改造。鼓励经济开发区联合商业银行及头部基金机构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撬动一批私募资本及社会资本参与园区产业建设。支持区内企业境外(挂牌)融资,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世界级龙头企业和品牌。
(四)加强人才保障。加大人才招引项目财政资金奖励力度,着力招引一批掌
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以及企业需求量较大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便利商务人员出入境,为重点外资制造业企业、在谈重大和重点外资制造业项目高管、技术人员及家属出入境提供便利化服务保障。优化园区人才服务,在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园区集成服务。
推荐访问: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 园区 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