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度文旅职业经理人(8篇)

时间:2024-08-20 1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文旅职业经理人

  

  文旅操盘手的特质

  全国文旅企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多数4A5A惨淡经营已经是常态,其他级别其他类型的景区就更不用多说。在多数景区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轻资产运营模式开始兴起,然而很快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开始暴露出它的弊端——景区是依靠人来操作的,景区的情况千姿百态,而懂得操盘的人却凤毛棱角。

  轻资产运营站在风口,不愁市场、不愁投资,愁的是文旅操盘手。

  那么这一群人,他们有何种特质呢?跟他们接触的多了以后,发现他们身上多数具备这五种特质:

  低调——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多数成功的文旅操盘手是低调的,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莫过于此。除非特殊需要(例如上市、融资、模式输出、并购……等情况下),一般而言文旅操盘手名气不超出本行业的圈子,甚至有一些没有超出本地区的圈子。

  文旅操盘手有两种,一种是投资人操盘,另一种是职业经理人操盘。前者到现在是稀缺品种了,但文旅越成功,越是声明不显。两类操盘手都不会主动将自己自身于聚光灯下出圈出名,因为文旅操盘更多的是实际业务,过多的曝光会有过多的纷扰。除非因为集团的战略变化需要相应的形象代言人。

  例如灵山集团操盘手吴国平,虽然灵山集团一直发展的非常火爆,但他却一直名声不出圈,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旅游业内,他的名字也只是内部消息。但2018年以来为了灵山集团的跨越发展,主动接受吴晓波采访,从而声名远扬。但即使一时声名鹊起,战略目的一达到,他就立马销声匿迹,继续深耕运营了。

  乌镇的操盘手陈向宏也是如此,前十年的操盘中,名声不显,带着乌镇完成了东栅西栅等景区的开发提升,后来中青旅进入乌镇后,为了战略需要,陈向宏成为乌镇的品牌代言人,引领乌镇及中青旅的其他古镇项目发展。

  因此,在目前的成功景区中,还是有一批类似灵山吴国平、乌镇陈向宏、黄山黎志、凤凰古城周建良……的大批文旅操盘手,在没有战略需求的情况下,他们声名不显,却在低调中带领公司前行。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景区出名,景区红火,而自身往往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当哪一天,操盘手们开始追逐名气,开始造神不断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远离运营,成为布道者,他们就很难回到具体的景区运营上了,就不再是纯粹的文旅操盘手了。

  务实——运营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行为模式

  真正的文旅操盘手的第二个特质就是务实,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就是项目运作的成功,他们的思维导向就是达成完善景区成功运营的目标,因此务实而不务

  虚成为他们的选择,这也是他们声名不显的一个原因,因为名声大了,就会远离业务,就难以掌握实际的运营。

  文旅操盘手不是布道者,他们务实,不好虚名。

  对运营有利的观点,绝不敝帚自珍,为了让文旅景区顺利的运营,他们要说服合作伙伴,说服景区关系人,说服政府及相关利益者上,文旅操盘手就是“将自己的观点变成别人的观点(周建良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让自己的观点变成别人觉得是他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事先的观点统一,也才能在后续过程中别人有动力推动文旅的发展。所以文旅操盘手们很少有典型的理论流传坊间,他们的观点、理念,更多的被上司、合伙人、政府管理者、相关研究者所传颂。与声名相比,如何推进景区的阶段性发展、良性发展是他们的落脚点,也是他们的聚焦点。

  运营才是文旅操盘手的使命,因此运营不仅仅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务实,就是通盘考虑景区实际运营,从而做出相应的选择。最典型的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思维,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信息、人脉,在运营过程中寻找机会,实现景区运营的效果。运营的思维与运营的行为,体现在行事的点滴之中,所以即使有大钱可花,他们也往往会选择最实惠的方案,从而让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景区战略咨询中最讨厌的,因为文旅操盘手们分分计较,处处衡量,要最少的钱,最好的效果。

  可控——追求盈利逻辑性与流程的把控性

  文旅操盘手第三个优秀的特质就是可控,对于景区运营,对于周边事物的可控。他们是资金的把控者、流程的把控者、时间的把控者。

  盈利逻辑是文旅操盘手可控特质中的首要内容。不同的景区,有不同的盈利方式,古镇景区与山岳景区,它们的盈利逻辑就不一样,同一类型的景区,区位、市场、周边竞争关系……等不同,它的盈利逻辑就完全不同。盈利逻辑就是文旅操盘手根据所操盘景区的性质,能够明晰该景区的盈利逻辑,能明了该逻辑下,各个环节的资金运行与流动,从而让资金能够流动起来,形成相应的盈利模式。

  流程可控是指文旅操盘手会将盈利逻辑分解到景区的相关流程上,并进一步落实到相关产品及应用场景上。流程可控,就是文旅操盘手能够对于游客进入景区的前、中、后各个流程都有充分的把握,能够让整个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并达到预想的盈利。也有充分的预案,有充分的弹性来调控整个流程,能止盈,能止损,可加速,可舒缓。

  时间可控,是指对于目标的长远与当下,对于计划推进的每一道步骤,都能够在时间上加以把握,时间的可控是一种优秀的特质,能够让计划有效的执行下去。他们自己本身也是时间的遵守者,时间是他们实现盈利和控制流程的保证。

  可控,带来的就是精准。对于文旅项目的精准操控,项目何时进入,何时启动,何时引爆,最低收益保障,风险控制……每一部分都是精准的操作,给文旅项目的盈利带来确定性,让文旅生意成为一项技术性活动,而不是一场赌博。

  敏锐——主动拥抱变化利用趋势

  文旅操盘手是一批敏锐的人,他们会主动拥抱变化,并善于利用趋势。他们不是文旅学者,不会对社会现象及旅游发展报之以强烈的个性化观点,他们会敏锐的意识到社会变化带给旅游的机会,并善于运用。

  以营销媒体为例。在视媒快速发展的时代,各景区的文旅操盘手是最早一批利用电视进行营销的,在PC网络时代,又是一批景区操盘手,在不懂网站技术及网络通讯的背景下,自建网站进行引流,后来又主动拥抱电商平台。时至今日,在短视频的风潮下,许多的景区操盘手拥抱网红景区,实时推陈出新,获得阶段性的盈利。

  其他的变化与趋势也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例如市场的变化、交通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国家大势及地区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带来机会或威胁,越敏感,越有充分的预案去应对。合用的变化与趋势,他们都会尝试,不合用的变化与趋势,他们会试错后主动放弃。对于新潮流,世界的也罢、中国的也好、地区的也算,都会迅速做出反应。

  文旅操盘手不是理论探讨者,也不是历史判定者,他们只是对于文旅行业发展有着敏锐的意识,能够带来盈利的变化与趋势,只要适合景区发展的,他们都会积极拥抱,他们甚至还会主导或引领某些趋势的推进。一个保守者很难成为文旅操盘手,一个历史判定者也很难成为文旅操盘手,前者过于保守,裹足不前,会错过当下的红利,后者过于超前,会把远景当现实,同样会错过当前的红利。所以敏感的文旅操盘者,能够顺应变化,积极应对,也能试错调整,及时止亏。

  敏锐,是文旅操盘手的必备特质。敏锐才能在社会出现新机会时牢牢把握,才会在威胁出现时,充分应对。

  专注——聚焦于文旅运营及相关事宜

  专注,是文旅操盘手的第五个特质,聚焦于文旅运营及相关事宜。与文旅相关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与文旅无关的,尽力的去撇弃诱惑。

  许多的文旅操盘手能够数十年的坚守,他们不一定是坚守在一个点,但是操盘的内容却不会有领域性的改变,有操盘一个景区数十年的,也有数十年操盘不同文旅项目的,但基本的是不会用文旅以外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初衷。因为专注,所有有品质,因为坚守,所以有作品。

  轻资产运营的时代,文旅操盘手成为稀缺品,他们低调、务实、追求可控、对行业敏感,对事业专注,是这样一群人在过去的40年中默默夯实着中国文旅的厚

  度,在未来的文旅发展中还将是行业良心,继续带领行业向前发展。

篇二:文旅职业经理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副总裁黄国斌:文旅地产开发核心是对开发节奏的把握

  作者:张征征

  来源:《商业文化》2017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7年春,国家发改委更是连同八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我国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珍贵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和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各家开发商闻风而动,从雅居乐到万达,从东方园林到绿地,从恒大到碧桂园,都纷纷加入文旅开发的大军当中。但文旅地产究竟该如何做?怎么开发才不至流于简单的模式套用?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副总裁黄国斌,请他阐述了自己关于文旅地产的系统思路。

  记者:近三年您整体负责15个万达文旅项目,我认为您最有资格解读,做文旅地产开发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国斌:中国目前的文旅地产开发,核心是“节奏”两字,也就是对开发节奏的把握。

  综合考虑项目的年度现金流、开发速度、资金需求、企业融资之间的平衡,会制定出不同的开发顺序,而不同的开发顺序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整盘利润。

  我们结合这么多年文旅项目开发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复盘和反思,开发了国内首个“文旅项目开发节奏模型”。这个模型把影响开发节奏的所有因素全部组合在一起,包括持有物业节点、成本、财务、核算、税收、价格、市场及预测等,形成无限多的开发组合可能性。有了这个模型,只要输入不同的开发思路,就能马上推导出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给文旅项目的开发决策提供了快捷、精确的参考依据。

  记者:中国房屋质量问题多年来都是个老大难,您觉得如何才能解决?

  黄国斌:设计一体化+施工产业化,双拳并举有望**中国房屋质量困局。

  整体来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品质,相比10多年前并没有多么大的进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套根本的保障体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们要建立一套保障体系,第一个要点是设计一体化。目前设计的各个板块如景观、建筑、机电等都是分开的,各自为战,设计界面多,出现问题的风险太大,设计一体化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体化还要注重用户思维,通过吸收市场与客户的反馈意见,设计师不断对产品进行反思和调整,投放,反馈,再调整——这种设计的闭环将能产生更多优秀的产品。

  保障体系的第二个要点是工程施工的产业化。我国的房屋建设多数采用的仍然是施工现场人工作业的方式,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低,施工过程误差较大,会导致施工质量不可控。住宅产业化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业误差、保障建筑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耗和污染,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产业化保证了基本质量优良,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做更优化的提升。

  记者:文旅地产营销与传统的住宅、城市综合体营销有什么区别?

  黄国斌:我们曾经总结过文旅营销的核心三要点模型:城市营销、文化营销、势能营销。

  城市营销,万达城选择落地一个城市,将对这个城市的未来格局、对诸多市民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人文、地理,以开放的姿态全然拥抱和融入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的市民感受到“万达城是我们城市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骄傲”。

  文化营销,作为文化旅游城,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必须要结合“文化”这个核心概念来进行全面、系统的营销,才能体现出万达城的核心价值,让项目从众多普通的住宅商业项目中脱颖而出。

  势能营销,作为几百亿的大盘,势能是营销成功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结合城市特点、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从面世伊始就大动作、大开大合,才能打造项目的高势能,让市场一接触就立刻被征服;在持续的营销过程中,也要用高势能的策略和策划,保持项目不断的高歌猛进。

  记者:据了解您手下都是非常优秀的项目总经理,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您有什么心得?

  黄国斌:我们万达城的总经理,都是具有二三十年房地产从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行业一流的。

  我的心得是:要充分尊重人,把每个个体都当成有智慧有追求的个体,才能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团队要有共同的愿景,要有做出好产品的理想,我们系统的这种氛围已经蔚然成风,从中心到项目,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做专业。

  记者:作为一名资深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您对年轻职业经理人有什么建议?

  黄国斌:找一个好的平台,在一个企业里尽量长远发展。不用设立职位、金钱上的具体目标,而要设定工作成果的目标。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机会自然就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其次,不要怕活多,干得越多、越杂,工作能力提升越大。因为职位越高,对综合管理能力要求越高。

篇三:文旅职业经理人

  

  做好一个文旅项目开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014年以来文旅地产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国家推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鼓励政策,一方面是房企看到了通过文旅勾地增加土储的前景;于是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进入文旅产业,如今百强房企已经有60%在做文旅项目。

  纵观这几年的文旅产业,虽然投资和项目大幅增加,但好项目很少,叫好又叫座的项目就更少了。文旅地产与住宅、商业开发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产业逻辑和规律的差异,住宅开发的本质是做产品,然后尽快把它卖掉,核心是销售思维和快周转;文旅开发的本质是做服务,通过长期经营提升其价值,核心是经营思维和长期持有;虽然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一定程度上也着眼于产业的长线培育,但在复杂度上远远比不上文旅地产。

  导致好的文旅项目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开发企业的思维没有转变,仍然是原有的开发思维和管控模式;二是开发团队的思维、能力和经验结构与文旅项目的开发的需要严重错位。因为不了解文旅开发的逻辑,不了解文旅项目所需要的人才能力结构,依靠原有成功模式和经验组建的团队去开发新业务,失败是大概率的。

  那么,做好一个文旅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一、复合型人才

  需要复合型人才是因为文旅项目本身的特点,文旅地产属于产业地产的一种类型,但可能是最为复杂、产业关联度、集成度最高的产

  业地产;比如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文旅项目可能涉及文化、旅游、康养、体育、农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即使单一的旅游型文旅项目,也可能是将景区、主题乐园、酒店、民宿、餐饮、零售等多元业态的组合。另外大型文旅项目规模都在数千亩甚至上万亩,整体项目开发周期在十年以上,企业需要从一级开发做起,直到项目后期经营,涉及一二三级联动开发和经营。

  目前房企的文旅开发团队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从自身传统业务的开发团队抽调,二是从华侨城、中青旅等旅游开发企业中挖掘组建新的团队,房企团队的优势是地产开发和执行力,问题在于没有多产业综合的开发运营经验、不熟悉一级开发和经营,而传统旅游开发企业的强项是旅游开发和经营,对地产业务并不了解;两个团队的思维逻辑、专业语言差异非常大,经常是站在自己以往的经验角度考虑问题,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但即使这样的团队往往也缺少多产业、多业态、多职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多产业和一级开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文旅项目开发人才中在“全”和“专”中,首先要考虑全而非专,要寻找和培养周瑜型的能文能武复合型人才而不是鲁肃和张飞这种专业型人才。

  二、创新型非标人才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地产已被中国房企做到了极致,为了追求规模,快周转是不二选择,TOP50房企大多是快周转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而要做到快必须实现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艺标准化、人才标准化,这样的企业出来的人才适应了快和高度标准化的体系。

  而做文旅项目,因为要长期持有、长期经营,项目要做出个性化才有生命力,这和房企的成功逻辑是相左的;而且,与城市住宅用地不用的是,每一个文旅项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文化、个性,如果不能充分挖掘项目的个性化因素,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就很难做出好的文旅项目。让习惯“快周转、标准化”的人去做“慢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如果思维不转变,怎么可能成功。从这一点讲,快周转做的越好的企业进行文旅开发的失败率越高的原因。所以国内好的文旅项目一般不是由TOP20或50的企业做出来,无论长隆、麓湖、阿那亚都是由非主流的企业开发出来的。

  个性化的产品是要用心去打磨,要经历失败,挫折,试错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这和地产标准化、程序化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去好项目考察,但真正能取得真经的基本没有,袁家村只有一个,长隆也很难复制,脱离了项目所处的独特的土壤和对差异化的长期的追求,鲜有成功的项目复制案例。

  三、投资和运营人才

  对文旅项目来说,最重要的职能是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相比较而言,投资职能更重要,因为前期工作对项目成功与否的影响超过70%。

  为什么前期更重要,因为同房地产一样,文旅项目最重要的也是位置、位置、位置;与住宅开发不同的是,文旅项目前期选址的复杂

  性成倍增长:一、文旅项目往往位于基础设施成熟度不高的区域,缺乏各种上位规划的支撑,前期需要花大量精力进行区域规划、用地指标落实、土地报批、市政建设等土地一级开发内容。二、大型文旅地产的开发选址往往在远郊或偏远地区,项目依山傍水,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多种土地类型,每一种资源类型就意味着一个审批部门和相关的部门法规,自然资源越好就意味着开发限制越多,开发难度越大;企业往往只关注了资源的优劣,往往忽视了越好的资源其开发的难度是按指数增长的。三、在文旅项目前期,需考虑各种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如生态管控、基本农田、林地、水域、地灾、防洪、城规、用地指标等,这都是二级开发不涉及的内容。如果不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不做系统性的梳理,后期可能给项目带来致命的影响。

  很多死掉的文旅项目都是因为前期工作不细致,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是做二级开发的人来做的,但你让熟悉城的人来做乡的开发,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的城乡差异比欧洲和非洲的差异更大。不了解在远郊甚至乡村进行开发的限制条件,后期出现问题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运营人才的重要性在于文旅项目的价值是靠运营体现的,这里的运营并非指房地产开发所指的计划运营,而是指酒店、乐园、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的经营;文旅项目运营的好对住宅销售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同时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品牌声誉,这对于今后项目拓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运营人才在项目前期就要介入,给项目研判、策划、规划提供专业意见,避免建设项目在使用上出现各种

  问题。

  四、有钱、有闲、有品的老板

  其实,做文旅项目和做苏州园林是一样的,要具备三个要素:有钱、有闲、有品;有钱用闲钱资金进行投资,不追求短期回报;有闲所以愿意投入精力在产品打造,不追求短平快;有品所以追求高于通常的开发和经营标准。之所以苏州园林能够广受喜爱跟当时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往往是生活富裕、格调高雅、追求完美的文人有关,他们是以极大的热情在进行规划和建设,追求更高的标准和境界,不追求所谓的经济回报,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历经百年、千年仍广受喜爱的传世之作。

  作为职业经理人即使了解到文旅开发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取得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也难以改变项目的经营目标、管控体系、开发战略和组织架构;即使前几期住宅销售取得成功,由于产业没有做起来,后续的开发必然出现问题,也很难实现企业、政府、原住民、购房者的多赢。

  目前TOP50房企在招聘文旅项目人才时,往往要求对方出身头部房企、工程、成本或运营背景,这本身就说明房企对文旅项目开发逻辑依然没有清晰认识的,按这样要求选拔的人才,在做快周转和城市开发项目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做文旅项目就存在缺乏关键能力和经验的问题,这就好比让短跑冠军去跑马拉松,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身体素质完全不同,怎么能取得好成绩。

  总结下来,做文旅开发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擅长做个性化产品的人才,需要了解一级开发的人才,需要懂文旅项目投资和运营的人才,更需要公司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

篇四:文旅职业经理人

  

  2023年上半年文旅集团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文旅集团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上半年,文旅集团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活力,本文将对上半年的改革情况进行汇报。

  二、2023年上半年文旅集团国资国企改革主要任务

  1.深化改革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旅集团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文旅集团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改革目标与战略

  文旅集团明确了“提升企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四大改革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

  3.改革措施与成效

  (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兼并重组、产权交易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控,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激发

  员工活力。

  经过上半年的努力,文旅集团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三、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文旅集团遇到了诸如观念束缚、利益调整等挑战,同时也存在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改革进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下半年改革工作计划与展望

  下半年,文旅集团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具体举措包括:

  1.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

  2.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领导力。

  3.强化改革监督,确保改革任务按期完成。

  4.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五、结论

  总之,2023年上半年,文旅集团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篇五:文旅职业经理人

  

  做好一个文旅项目开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014年以来文旅地产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国家推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鼓励政策,一方面是房企看到了通过文旅勾地增加土储的前景;于是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进入文旅产业,如今百强房企已经有60%在做文旅项目。

  纵观这几年的文旅产业,虽然投资和项目大幅增加,但好项目很少,叫好又叫座的项目就更少了。文旅地产与住宅、商业开发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产业逻辑和规律的差异,住宅开发的本质是做产品,然后尽快把它卖掉,核心是销售思维和快周转;文旅开发的本质是做服务,通过长期经营提升其价值,核心是经营思维和长期持有;虽然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一定程度上也着眼于产业的长线培育,但在复杂度上远远比不上文旅地产。

  导致好的文旅项目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开发企业的思维没有转变,仍然是原有的开发思维和管控模式;二是开发团队的思维、能力和经验结构与文旅项目的开发的需要严重错位。因为不了解文旅开发的逻辑,不了解文旅项目所需要的人才能力结构,依靠原有成功模式和经验组建的团队去开发新业务,失败是大概率的。

  那么,做好一个文旅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一、复合型人才

  需要复合型人才是因为文旅项目本身的特点,文旅地产属于产业地产的一种类型,但可能是最为复杂、产业关联度、集成度最高的产

  业地产;比如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文旅项目可能涉及文化、旅游、康养、体育、农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即使单一的旅游型文旅项目,也可能是将景区、主题乐园、酒店、民宿、餐饮、零售等多元业态的组合。另外大型文旅项目规模都在数千亩甚至上万亩,整体项目开发周期在十年以上,企业需要从一级开发做起,直到项目后期经营,涉及一二三级联动开发和经营。

  目前房企的文旅开发团队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从自身传统业务的开发团队抽调,二是从华侨城、中青旅等旅游开发企业中挖掘组建新的团队,房企团队的优势是地产开发和执行力,问题在于没有多产业综合的开发运营经验、不熟悉一级开发和经营,而传统旅游开发企业的强项是旅游开发和经营,对地产业务并不了解;两个团队的思维逻辑、专业语言差异非常大,经常是站在自己以往的经验角度考虑问题,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但即使这样的团队往往也缺少多产业、多业态、多职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多产业和一级开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文旅项目开发人才中在“全”和“专”中,首先要考虑全而非专,要寻找和培养周瑜型的能文能武复合型人才而不是鲁肃和张飞这种专业型人才。

  二、创新型非标人才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地产已被中国房企做到了极致,为了追求规模,快周转是不二选择,TOP50房企大多是快周转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而要做到快必须实现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艺标准化、人才标准化,这样的企业出来的人才适应了快和高度标准化的体系。

  而做文旅项目,因为要长期持有、长期经营,项目要做出个性化才有生命力,这和房企的成功逻辑是相左的;而且,与城市住宅用地不用的是,每一个文旅项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文化、个性,如果不能充分挖掘项目的个性化因素,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就很难做出好的文旅项目。让习惯“快周转、标准化”的人去做“慢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如果思维不转变,怎么可能成功。从这一点讲,快周转做的越好的企业进行文旅开发的失败率越高的原因。所以国内好的文旅项目一般不是由TOP20或50的企业做出来,无论长隆、麓湖、阿那亚都是由非主流的企业开发出来的。

  个性化的产品是要用心去打磨,要经历失败,挫折,试错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这和地产标准化、程序化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去好项目考察,但真正能取得真经的基本没有,袁家村只有一个,长隆也很难复制,脱离了项目所处的独特的土壤和对差异化的长期的追求,鲜有成功的项目复制案例。

  三、投资和运营人才

  对文旅项目来说,最重要的职能是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相比较而言,投资职能更重要,因为前期工作对项目成功与否的影响超过70%。

  为什么前期更重要,因为同房地产一样,文旅项目最重要的也是位置、位置、位置;与住宅开发不同的是,文旅项目前期选址的复杂

  性成倍增长:一、文旅项目往往位于基础设施成熟度不高的区域,缺乏各种上位规划的支撑,前期需要花大量精力进行区域规划、用地指标落实、土地报批、市政建设等土地一级开发内容。二、大型文旅地产的开发选址往往在远郊或偏远地区,项目依山傍水,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多种土地类型,每一种资源类型就意味着一个审批部门和相关的部门法规,自然资源越好就意味着开发限制越多,开发难度越大;企业往往只关注了资源的优劣,往往忽视了越好的资源其开发的难度是按指数增长的。三、在文旅项目前期,需考虑各种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如生态管控、基本农田、林地、水域、地灾、防洪、城规、用地指标等,这都是二级开发不涉及的内容。如果不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不做系统性的梳理,后期可能给项目带来致命的影响。

  很多死掉的文旅项目都是因为前期工作不细致,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是做二级开发的人来做的,但你让熟悉城的人来做乡的开发,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的城乡差异比欧洲和非洲的差异更大。不了解在远郊甚至乡村进行开发的限制条件,后期出现问题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运营人才的重要性在于文旅项目的价值是靠运营体现的,这里的运营并非指房地产开发所指的计划运营,而是指酒店、乐园、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的经营;文旅项目运营的好对住宅销售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同时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品牌声誉,这对于今后项目拓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运营人才在项目前期就要介入,给项目研判、策划、规划提供专业意见,避免建设项目在使用上出现各种

  问题。

  四、有钱、有闲、有品的老板

  其实,做文旅项目和做苏州园林是一样的,要具备三个要素:有钱、有闲、有品;有钱用闲钱资金进行投资,不追求短期回报;有闲所以愿意投入精力在产品打造,不追求短平快;有品所以追求高于通常的开发和经营标准。之所以苏州园林能够广受喜爱跟当时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往往是生活富裕、格调高雅、追求完美的文人有关,他们是以极大的热情在进行规划和建设,追求更高的标准和境界,不追求所谓的经济回报,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历经百年、千年仍广受喜爱的传世之作。

  作为职业经理人即使了解到文旅开发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取得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也难以改变项目的经营目标、管控体系、开发战略和组织架构;即使前几期住宅销售取得成功,由于产业没有做起来,后续的开发必然出现问题,也很难实现企业、政府、原住民、购房者的多赢。

  目前TOP50房企在招聘文旅项目人才时,往往要求对方出身头部房企、工程、成本或运营背景,这本身就说明房企对文旅项目开发逻辑依然没有清晰认识的,按这样要求选拔的人才,在做快周转和城市开发项目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做文旅项目就存在缺乏关键能力和经验的问题,这就好比让短跑冠军去跑马拉松,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身体素质完全不同,怎么能取得好成绩。

  总结下来,做文旅开发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擅长做个性化产品的人才,需要了解一级开发的人才,需要懂文旅项目投资和运营的人才,更需要公司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

篇六:文旅职业经理人篇七:文旅职业经理人

  

  跟其他行业的残酷竞争相比,旅游界的职业经理人是幸运的。大学毕业进入一家规模中等的旅行社,先做导游,再做计调,不用三五年就有可能升迁做经理。而一些头脑活络、手里又掌握客户资源的,则有更多的机会在业内流动,或者自立门户做老总。这样的前景,对于立志投身旅游业的年轻人,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

  不过,旅游业终究逃脱不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旅行社“小、散、乱、弱”的格局终会改变。而旅游经理人迈向成功的道路,也会愈益艰辛。面对未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旅游经理人呢?2005年5月12日,笔者应苏州大学旅游系王专博士的邀请,赴该校做了一次有关演讲。下面,笔者节选部分内容整理发表,以期对即将和正在迈入旅游业的后来者有所启发。原文如下:

  再过一年时间,在座各位就要进入旅游界,成为职业的旅游经理人。中国目前的旅游业态,正在孕育着深刻的变化。大家在未来的加盟一定会加速这种变化。事实上,王专博士和苏州大学旅游系几位同仁创办的同程网,就正在改变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形态。今天我不想讲理论,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将我做市场的点滴经验和一些思考,跟各位做一个交流。

  一、成功者勇字当头

  作为职业经理人,谁都渴望成功。怎样才能成功呢?当然有许多条件。但我认为首要的是勇字当头。做市场就是要不怕困难,一往无前。大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坎坷,但是不必太当回事,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和信念。多年来我接触过不少行业的成功人士,以我的观察,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就是特别有勇气和激情,做起事情来很投入,很狂热。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一定是意志最坚定、最有韧劲的。对于自己认定的东西不容易动摇,特别能坚持。

  前一阵,中国营销传播网刊载了一篇文章:《华为如何打造一支营销铁军》。里面有个细节,说华为6000个销售人员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经过短暂培训就投入市场一线,而且一般只用三年。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不符合常理。在我们想象中,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它的销售人员应该都是富有销售经验的资深人士,但却不是这样。那么,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在哪里?说到底,他们最看重的,其实就是大学生刚出校门时候的那种精神状态,看重的是一个“勇”字。用任正非先生的话说,“我要保证一线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

  我个人体会也是如此。十年前做广告部经理,刚开始根本不懂什么叫市场,就凭着一股激情往前冲。记得第一笔生意是给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开业庆典的策划。我们给他设计了42个项目。其中一项,是用三架飞机在庆典现场的别墅群上空编队飞行,一边飞一边拉彩烟,在空中画出那家企业的标志。当时就考虑全国还没人这么干过,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下。结果,策划费赚了20万元。我现在看那个策划,当然是很幼稚的。但是,做市场就是要敢想敢干。市场实战的成功体验非常重要,它能树立人的自信。你不能等到所有的理论都学好了再去做市场。应该勇敢地冲进市场里面去,在实战中学习。

  二、大格局是一种视野

  我们研究市场问题,要善于“化繁为简”,一下子抓住市场的要害。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是非常智慧、非常有天赋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个观点,他说西方思维是通过“推理”一步步接近真理,而东方思维是通过“领悟”,跨越中间过程“直达”真理。我们要多多培养自己的领悟能力。其实,任何高深复杂的理论,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比如营销,核心问题就是“需求”。你发现了需求,创造了需求,满足了需求,就有市场。我是做电视记者出身的,电视新闻写作有个词叫“导语”,就是再复杂再重要的新闻,都可以用一句“导语”说清楚。多年前《新华日报》在头版发了一篇报道,是关于春兰集团老总陶建新的访谈。记者问他,你觉得做市场最重要的是什么?陶总回答就是四个字:“投其所好”。他在另外一个场合还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能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化思维去处理,这是人的最大的成功。”

  怎样才能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关键是眼界要高,视野要开阔,要有一种“大格局”。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就是一种宏观的、开阔的视野。余世维博士的讲座大家可能都听过,他对“大格局”的解释很到位,他说肯尼迪六

  岁就出入英国皇宫,所以他能做总统。这就是一个视野问题。多年前我做广告的时候去过一些知名企业,有的现在发展到非常大,有的却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其中有个彩电企业,90年代初产值就达到10个亿,现在却变成了别人的一个车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决策者缺乏一种宏观视野。在企业最辉煌的时候,他看不清未来的趋势,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反而滋生了一种沾沾自喜的“土财主”心理,最后把机会失去了。

  做一个成功的旅游经理人,尤其需要大格局大视野。到目前为止,中国旅游业的市场发育并不充分,景区市场营销的水平普遍较低,旅行社的总体状况还是小散弱。即使象上海春秋那样做到33个亿的规模,如果跟国外相比也还相差许多数量级,美国运通一年的营收是150亿美元!但是,这种状况肯定会改变,而且正在改变。以前我在旅游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旅游行业是微利行业”。春节前我走访各地市场,苏州文旅集团的曲总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了对四十家旅行社的整合,基本可以做到人财物“一支笔”,开始有能力大批量的对外集体采购。去年他们的营收是多少呢?超过一个亿。按照毛利率3.5%计算,利润大概在350万元左右。作为传统旅行社,能够完成这样的整合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旅行社一向就是谁也不服谁。但是,如果我们视野再放开一点看呢?同样在苏州,同程网的“同程旅游交易平台”已经聚集了全国18000多个旅游经理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整合力度?再看上海的携程网,4月28日他们刚刚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我给大家念一下:营收9,690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51%;净利润3,960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82%;毛利润率85%,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面对这组数字,你还认为“旅游行业是微利行业”吗?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全国15000多家旅行社,有那么多好的资源,有那么多优秀的旅游经理人,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完成同程网那样的业内整合?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一家携程网那样的旅行服务公司?说到底,就是由于大家都盯着眼皮底下的这块团队市场,认为做团队来钱快操作简单,忽视了在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自助游市场。结果呢?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搞得谁都没钱赚。

  三、培养颠覆性思维

  做市场要有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才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颠覆性思维,图谋的不是改良,而是变革。是“无中生有”。是彻底的改变。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思维,来自于决策者对于产业未来变动趋势的深刻洞察。你如果不能对这一点有所认识,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表面的东西,是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以前有句话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第一句话我赞成。第二句话我觉得有问题。你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得比别人更好更新?这是一种藐视别人智力的说法。实际上,要在别人已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是很困难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去做别人不做的事情,而且要做得跟别人不同。孙子兵法讲,“攻无不克,攻其所不守。”做市场应该集中优势资源,进入一块相对空白的市场空隙,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强势地位。比如携程,它的商业模式跟传统旅行社就完全不同。而且它所针对的自助游市场,正是传统旅行社所不重视的。所以,这块市场一旦启动起来,传统旅行社很难跟它竞争。同样,我现在特别关注同程网,也是因为它的“同程网上旅游交易平台”这个虚拟市场空间,有可能在未来颠覆旅行社的传统交易模式,改变旅行社的交易习惯。

  当所有人都看到变革的结果,可能已经是几年以后。但是决策者的思维是早就开始的。春兰做到中国空调业老大是94年。但是早在86年它刚起步,产值只有1000万的时候,陶建幸总经理就提出了

  “三五一”计划:第二年3000万,第三年5000万,第四年一个亿。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企业每年增长20%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这样增长呢?其实陶总的思维是颠覆性的,他提前看到了家用空调这块市场空白。他的“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就是要抓紧时间尽快做出产业规模,全面占领家用空调这个巨大市场。

  同样,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起来以后,国内一窝蜂兴建了许多人造景观,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这些景点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只看到了“景点加表演”这种形式很容易模仿,却不知道影视基地在九十年代的兴起,是因为契合了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将成为市场化产品的这个趋势。而一个市场化的产品,必然需要通过基地化的大规模生产,才能大幅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而影视旅游只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而已。这就是一个决策思维问题。当然,颠覆性思维不仅体现在决策,还体现在操作市场的手法。比如怎样掌握市场主导权?怎样实现由弱势到强势的转化?怎样改变做生意的游戏规则?等等。

  四、用心感知消费者

  市场发展到今天,只是产品质量好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真正做好市场,必须超越产品的物质层面,深入研究消费者精神层面的东西。以我多年来的个人阅历,我认为其实一个人在许多时候并不真正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人对自己真实需求的感知,常常是模糊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体察人性,用心去感知消费者。要仔细分析消费者的价值观、生活形态和文化心理,要一直深入研究到消费者的潜意识。

  昨天张朝阳先生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做了演讲。大家知道他的搜狐现在很赚钱。但是搜狐赚钱靠的是门户网站广告吗?不是。他靠的是短信。今年春节七天,单是无锡地区就发了5600多万条短信,放大到全国那就更不得了。有的女孩子一天能发一百多条短信。那么,短信满足的是人的什么需求?如果大家研究一下短信的内容,我可以说大部分短信都跟工作无关,许多短信内容其实是很无聊的,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再看盛大网络的传奇游戏,不仅中学生爱玩,实际上许多白领金领也爱玩。我自己也曾经打游戏打过通宵。你说游戏能带来什么实用价值?无非就是浪费时间和消耗精力。那么,游戏满足的是人的什么需求?

  学过营销理论的都知道,营销就是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但是,真正的需求往往是隐而不见的。要把隐秘的需求发掘出来,还需要洞察人性。营销学研究人的购买决策过程,从知晓到兴趣,再到产生购买欲望,最后完成购买行为。这个理论是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人的思维和行动是比较理性的。事实上,我认为人在许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我有时甚至怀疑人在本质上就是非理性的。你说你爱上一个人有什么道理?没有任何道理。消费者的某种购买偏好,有时候也没有什么道理。但是在非理性的背后,潜藏着合理的因素。比如短信和游戏,表面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就在时间和精力被消耗的过程中,人的精神和情感得到某种放松。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层面存在许多问题,弗洛姆曾经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对此做过精辟的分析。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提高,人的精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在得到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种秩序感、平衡感、归属感,精神和情感变得有些无所依归,于是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给人积极向上的压力,但是焦虑过度就需要缓释。这也许就是短信和游戏所满足的隐秘需求。

  五、找准卖点有效传播

  市场调研是营销工作的基础,这是一个常识。我们曾经花费一百多万元做了三年的全国旅游市场调查,案例我已发布在网上。不过,有一个重要结论因为怕引起误解我没有写。这个结论就是,仅仅通过定量调查的方式,是很难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真实感受的。必须结合定性分析,运用我们的理性思辨能力,深入思考和仔细辨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消费者受到空间距离的阻隔,很难全面掌握产品的相关信息。事实上,距离影响信息传播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以往我们有种错觉,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时空距离对于信息传递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每天面向全球输出它的文化和其他各种信息。但是,在座各位能够说得出美国的几个城市?美国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但是大家能够说得出美国的几所大学几位教授?我们当初开发华东线的一个逻辑起点,就是认为远距离的游客对于景区的认知是模糊的,绝不像我们身在其中的人那样清晰。

  距离对于信息传播的这种影响,在旅游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景区并不象快速消费品那样可以摆在消费者面前。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景区的不同卖点,消费者的感知可能完全不同。无锡有个4A级景区锡惠公园,去年请我去讲营销问题。我说从战略上看,你们以后可能没饭吃。为什么呢?因为不需要做多少调研,瞄一眼就知道你们景区现在的客源都是些什么人。早晨,老头老太来这里早锻炼;周末,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看老虎;平时,打工仔和大学生到这里来划船谈恋爱。这说明你这个景区目前是一个市民公园。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市民公园最终的走向必然是门票廉价或者免费。所以,你现在还不是一个能够进入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东北人不可能来这里看老虎,西北人不可能来这里早锻炼。当时他们墙上挂着一张制作精美的宣传招贴,广告语是“江南第一山,天下第二泉”。我说这个招贴很漂亮,但是对市场没有用。“江南第一山”,也就300多米。而且站在山顶也没啥好看的,又不是站在上海经贸大厦楼顶。“天下第二泉”,说来说去还是老二。而且,“泉”给人的品牌联想,无非就是一口井,并不是一个景区。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进行诉求,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把锡惠公园里面的“寄畅园”拎出来作为卖点。康熙、乾隆下江南,十四次到过的江南园林就是“寄畅园”。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什么好地方没有去过?两代帝王能够十四次到同一个地方,说明这里一定有啥特别的好处。你要把这个好处寻找出来,展现出来。如何展现?很简单,方法就是“化简为繁”。所谓“大户人家规矩多”。寄畅园秦氏家族在四百年中,发生过多少故事和传说?沉淀着多少历史和文化?你要把这些沉淀下去的东西挖掘出来,用可感可触的形式加以表现,并且广泛地传播出去。现在的寄畅园,五分钟一圈就转完了,门票卖15元游客都嫌你贵。但是如果你把文化资源整合好了,卖50元都没问题。文化是最能产生品牌溢价的东西。他们当时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且很快付诸行动。今年他们耿主任跟我讲,春节以来景区的团队每天翻番。这就是一个找准卖点有效传播的问题。

  六、掌握资讯注重均衡

  在未来,旅游营销管理的发展方向,将从目前的完善各种服务功能,逐步转变为建立和拥有最佳的资讯体系。现在,许多旅游企业都开始将自己的业务数字化,以求节约成本和扁平化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因此,旅游经理人要谋求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懂得如何掌握资讯。但是这里有个难题,就是我们面对“海量信息”怎么办。比如互联网,全世界每天大约新增一百多万个网页,信息实在太多了。大家每天上网阅读和下载大量资料,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所谓的“下载癖”。但是,过量信息会使人迷茫,使人变得不知所措。这就涉及到如何获取资讯的方法问题。

  首先,海量信息需要“海量阅读”。“海量阅读”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泛读”。是一种对于各方面综合信息的博闻强记。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坚持不断学习,保持足够的信息占有量是很必要的。坦率说,中国的旅游行业进入门槛过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其他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相比,中国的旅游经理人是不大爱学习的。

  “海量阅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可以让我们“在混沌中感知市场”。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在混沌中感知、归纳和整理信息的功能。就象一台设计精密的粉碎机,各种信息进去以后,经过粉碎,会自动有序地流出来。我们常说做市场要有商业直觉。商业直觉的形成,除了跟经验有关,还与信息的占有量密不可分。

  其次,获取信息要学会“去粗取精”。市场信息要转化为有助于营销决策的资讯情报,需要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比如互联网,就象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每天有许多优秀的帖子浮上来,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沉淀下去,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浮出水面的东西。在网络的海洋里,一个帖子能够浮上来,并且得到“病毒式”地快速传播,总是有些道理的。

  那么,怎样便捷快速地发现对我们有用的资讯呢?方法很简单,就是盯住每个行业中影响力最大的专业网站和论坛。比如,做营销的人,就应该多多学习和研究中国营销传播网。优秀的网站,一般都会聚集一批优秀的原创作者。通过阅读和学习别人的成功案例,我们能够较快地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实战操作技法。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视野还应放宽一点,做一些适当延伸,浏览一些相关的管理类、品牌类的优秀网站,比如中国管理传播网、全球品牌网等等。

  最后一点,要特别注意学习和研究我们所不熟悉的各种新知识新理论。人都有一种思维惯性,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比较“恋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会自觉自愿地去钻研和学习,从而不断地强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喜欢的东西,会觉得枯燥乏味,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但是,要做一个成功的旅游经理人,我们必须硬起头皮来学习和研究自己所不熟悉的许多东西,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费劲又吃力。生物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特化”,意思是说,动物的某一功能过度发达,会影响均衡,结果反而不利于这个物种的进化。作为一个理性的职业经理人,我们除了对本行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有透彻研究,还必须阅历丰富,涉猎广泛,千万不能变成“跛脚鸭”。

篇八:文旅职业经理人

  

  |  文化艺术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与创新□马艳萍/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旅游产业IP,推动家乡第三产业的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地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更可以打造有文化和技术含金量的地域投资环境。现阶段实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打造文旅融合项目,更是振兴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出路和新途径,并被各成功项目验证,是具有文化和旅游产业魅力的融合路径。而我国在文旅项目上的发展政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给予了文旅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旅游发展更丰富的空间、更真实的机遇;想要做到民俗文化文旅项目的实质化发展,需要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注重挖掘民俗文化的多层次内涵,实现以该文化项目为核心的可持续、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势头强劲,更是在后疫情时代促进旅游产业复苏的有效方法,探讨和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民俗文化发展的多举措,可以实现景区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的有效整合;借鉴国内外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对我国国内的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更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摸索地域新兴产业提供实践解决方案,最终将在地域内相对集中、又区别于其他地区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资源、民俗资源开发成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链。1国内成功的民俗文化文旅项目——千户苗寨千户苗寨是国内外知名的文旅融合民俗文化旅游IP,其具体位置位于贵州雷山县,坚持以少数民族——苗族的特色民俗文化为核心,依托其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生态、节庆相融合的民俗文化发展模式。1.1文化品牌打造千户苗寨的文化品牌是以苗族民俗文化为核心和支撑点,延伸出具体的文化载体,如民族歌舞、民族服装和民族娱乐活动,将静态的、根植于当地普通群众血液中的文化内容和动态的苗族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结合在一起,使苗寨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和新契机,又以文化这一内涵滋养了旅游项目,打造了“千户苗寨”这一文化品牌。1.2旅游项目开发单纯的文化宣传和讲解容易使旅游项目走入狭窄通道,而注重文化背景之下,旅游项目的开发则可以实现动静结合文化和娱乐相结合。有了旅游项目的产业集群开发,更可以给苗寨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使每一户当地居民都成为维护苗寨文化和旅游项目的载体。如游览、观赏苗寨居民的生活场景,领略苗寨所处的眉山县自然、生态风光,再融入原生态的歌舞晚会,展示体现苗族文化的手工制品、当地特色美食。1.3文旅融合发展注重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地将文化和旅游捏在一起,而是要打造包含当地实在生命体及居民在内的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式项目,千户苗寨在此方面第一是做到将文旅项目的收益按比例分发给实实在在保护了苗寨文化、推动了旅游项目发展的单一个49

  文化艺术  |体,第二是充分听取村寨居民的旅游发展建议,解决旅游发展与普通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旅游环境,既增强了苗寨村民在旅游项目中的主体行为和意识,又使得文旅项目根植于良好的人文环境。2千户苗寨引发的思考——文旅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千户苗寨与许多已取得成功的文旅融合旅游项目一样,都可以对待开发或正在寻求发展突破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2.1发展历程2.1.1立项好的项目首先需要经历科学立项这一阶段,即要深挖地区不同于他人的特色资源、吸引他人的旅游因素,评估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物理条件、文化条件精神条件,再进行科学的立项[1]。同时,要基于现有条件发现需获得的资源支持,通过政府、社区、企业等合作力量补足短板问题,并充分借鉴其他成功项目的经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2.1.2摸索项目的立意和其最终结果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景区规划位置对周边环境实际产生了污染或影响,所以就会存在摸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常态化的跟踪与反馈,了解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关系,居民对于文旅项目的态度,预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发展成果之间的差距、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等,不断进行调整。如谋划新的景区规划标准、规划位置,从游客意见和居民意见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解决旅游跟踪服务不到位、文化展现不深刻、旅游景区商业色彩浓重等实际问题,最终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2.1.3总结和成长经历过摸索时期之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会在已确定的正确道路上不断深耕,这其中就涉及到两方面的发展问题,其一是要结合旅游景区的游客50量和随时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景区的整体规划和升级,如扩展景区规模,提升服务品质,对标星级景区或星级酒店的餐饮、住宿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在升级改造中对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基于民俗文化创新文旅项目的开发,能够以文旅民俗文化为支撑点,使得周边产业和周边项目得到借力发展。2.2影响因素2.2.1景区的非同质化资源挖掘民俗旅游项目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展现的服饰、信仰、建筑、手工等文化与有旅游需求人群生长环境的不同,其神秘色彩能够吸引人,所以景区是否能挖掘到非同质化的民俗文化资源则直接决定了该景区的生命力[2]。同时,该非同质化资源可以发展或扩展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了其在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如找寻到本地区满族文化与外省市满族文化的区别,基于该特质发展民俗旅游文化。2.2.2景区的多维度拓展景区项目只有实现多维度发展才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可以体现文旅项目的内涵性和丰富性,也决定了文旅项目发展的空间和角度,而该多维度则有关于三方面,一是以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是否较为完善,是否涵盖了餐饮、住宿、游客休闲、购物等多项服务;二是该民俗文化是否体现了特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是该民俗文化景区是否找寻到了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处的利益共享模式,是否能够形成原生态文化之上的文旅项目开发。2.2.3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在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过程中,许多当地村民的加入无形中增加了文旅项目的文化性和特色性,但具体从业人员对于旅游知识和服务行业知识的了解深度、操作熟悉度直接决定了旅客的体验感和观感,也会影响到该景区旅游软名片的打造。如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是否到位,专业性是否够强,该景区运营人员的市场敏锐度是否足够,在核心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上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3民俗文化文旅项目的发展机遇3.1利好的国家、地方发展政策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旅游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所牵头制定、颁发的,旨在推动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实,并实现跟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布局和改革态势的及时调整、及时引导,为文旅项目结合下的民俗文化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条件和力度。同时,也有针对于具体文旅项目的地方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之下发展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不仅有大好前景,更可以获得来自于政府的政策补助金、技术支持等帮扶条件。3.2人民对旅游休闲项目的需求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开始日益关注和需要精神文化的丰富,对于旅游活动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需求,周边游、民俗游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更能吸引人民群众的目光;而以民俗村、自然村为地域核心的民俗文化开发也给有日常休闲和放松需求的普通居民更多的选择空间。3.3异同行业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在各地各类民俗文化文旅项目的成功发展背景之下,新项目的开发会减少初创和摸索时间,可以更加直接、快速、便捷地获取发展经验,相较于该行业的艰难创业时期,此时的文旅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大环境更好,可以将如国内通海县、槟榔谷等的发展经验,国外夏威夷群岛的民俗文化发展技术借鉴过来,融入到当地资源的开发、挖掘,项目的立意、建设之中,保证了新创项目的尽可能完整性。4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4.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文旅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不是简单的“1+1=2”|  文化艺术的过程,而是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和持续性,涉及到环境、资源、交通、建筑、文化等多个部门的持续沟通和交流,所以,想要保证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可行性,首先应当坚持政府在该项目中的主导地位,再由政府适度的放权,实现政府引导下的社区引导、企业引导。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文旅产业、文旅项目的管理法律法规,基于现行政策,保持创新和开放的眼光,将开发、管理、治理和保护用法律体系融在一起;另一方面,项目开发方还应当仔细解读国家、地方的政策,关注宏观和微观的旅游、经济发展变化,做好预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当发挥主体监管责任,针对文旅项目、民俗文化项目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项目从立项、到开发、到建设、到运营的各个阶段实现持续的跟踪[3],对各阶段各跟踪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向基层人民群众开放监督管理的通道,广泛听取来自于文旅项目当地居民、游客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全面客观的项目跟踪管理报告。4.2增加项目中的科技化和专业化含量文旅背景下的民俗文化项目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但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陈旧的并不代表是最好的,所以在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之中,还要注重科技化和专业化含量的融入,体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民族的和世界的接轨。其一,增加资金投入,吸引具有专业旅游服务知识、经验、能力的人才,保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专业人才对非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势,用职业经理人、旅游项目管理者组建起景区、项目的人才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基层景区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活动,保证景区内部人员和当地居民都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共同构建起合理化、成长化的文旅项目人才队伍。其二,重视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民俗文化项目开发中的应用,一方面用大数据收集具有竞争性的同51

  文化艺术  |类项目信息,分析和判断自身项目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打造依托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技术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空间,在线上展示文旅项目的特色、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保护民俗文化项目,尤其是原生态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方面,及时发现建筑保护中的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及时对游客量进行预警或报警,保证游客有良好的体验,保证民俗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受到人为的干扰或破坏。4.3深挖民俗文化和内涵文旅项目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民俗文化的核心内涵,所以在项目立项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应当不断深挖民俗文化的内容,提升文化的丰富性,使其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一要丰富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如民俗美食、民俗服饰、民俗手工,将文化与物质展现融在一起,并适当向游客开放自己体验民俗的过程,如参与到民俗织物的制造、染色过程之中。二要注重整合民俗文化,将散落的、容易被忽视的民俗文化小细节融在一起,提升地区民俗文化的合力,使景区的每一个简单符号都有其背后的文化深层寓意,如景区Logo、服装设计。4.4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和形式旅游产品不仅可以集中展示民俗文化,更可以被游客带到全国世界各地,无形中给景区做了宣传,更能够通过产品展示的民俗文化特性吸引到更多的潜在游客,所以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上要实现民俗性、原生态性、互动性、体验性、新奇性相结合[4]。如在民族歌舞演出时可以应用剧场效应,随机邀请游客参与到歌舞演出活动之中,提升其参与感和互动感。或可以分析景区的目标游客群体和现有游客群体,针对不同的游客年龄层次或文化结构设计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文旅体验项目,诸如苗医体验、丛林猎奇活动,体验结束之后可以赠送游客回忆该项目的纪念品,或承诺将以拍照视频的52方式将该段特殊经历放在景区的官网之上,增加游客的粘性。4.5实现文旅IP下的可持续发展想要保持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就要实现该文旅IP之下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实现文旅产业为核心的一条龙服务,既为游客提供文化、休闲服务活动,又能够实现基于民俗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如朝鲜族饮食在线上线下的售卖,带动食品制造、加工、销售产业的发展;原生态手工制品在文旅项目旗舰店上的销售,带动与之相关加工、制造产业的发展,使每一个文旅项目都可以向故宫博物院的产业链集群看齐。5结语文旅融合之下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是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发展背景之下探索地域文化挖掘和开放向经济效益产生的有效转变方式,在发展项目时要坚持政府职能部门的主管、引导和监督职能,实现政府牵头引领下各社会、企业资源的融合,借鉴其他优秀案例的发展经验,立足于良好的发展前景,深度研判影响景区发展的多角度因素,最终实现科技化、专业化、特色化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丰富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推动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链条式文旅产业发展。■引用[1]陈黎.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4):90-92.[2]马斌斌,陈兴鹏,马凯凯,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40(7):190-199.[3]刘丽山.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之思[J].人文天下,2020(9):15-18.[4]王启菲.文旅融合视角下少数民族村寨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0.作者简介:马艳萍(1990—),女,回族,青海大通人,本科,就职于门源县文化馆。

推荐访问:文旅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