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时间:2022-05-29 15: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对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上、下",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

  2.能力培养: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3.情感目标:鼓励并培养学生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上、下"

  教学难点: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电教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先做一个给汉字找对子的游戏好不好?

  我说"上"你们说"下",我说"大"你们说"小",好,开始:

  (多-少、左-右、前-后、高-矮、胖-瘦……)

  二、新课:

  (一)引出生字:

  1.书上有一首对子歌,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教师范读(在读儿歌过程中读准字音)

  3.儿歌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这有几个字,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领读)

  shàngxiàdàxiǎoyě

  上下大小也

  (二)学习生字:

  1.预习要求:

  (1)读字音

  (2)记字形

  (3)想字义(组词)

  (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2.学习"上":

  (1)师出生字卡片: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

  (2)说一说周围什么东西在什么东西上面?

  讲:上下的位置是比较得出来的。

  (3)指导书写:

  师板书:shàng

  上

  ①观察笔顺

  ②书空练习

  ③看田字格范字写好生字。

  3.学习"下":

  (1)师出示生字卡片: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

  (2)说一说周围什么东西在什么东西下面?

  (3)指导书写:

  师板书:xià

  下

  ①观察笔顺

  ②书空练习

  ③看田字格范字写好生字。

  4.说明:"上"和"下"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学的?指名说

  作业设计:

  1.读书

  2.写生字一行
 

2.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木禾米竹》

  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按笔画记字的基础上,利用“木禾米”3个字是形近字的特点,采用在“木”子上加笔画的方法学习“禾米”,渗透“用熟字加一笔组成新字”的记字方法。

  2.通过扩展练习,巩固识字方法,扩大识字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顺写好“竹”字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你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我们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好吗?

  二、探究性学习。

  (一)学习“木”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出示木)在哪见过这个字?

  2.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3.你们看这就是古时候的“木”(出示古代“木”)古老而聪明的炎黄子孙就是根据“木”的样子而演变来的(出示古树)

  4.结合图说说字的意思。

  5.用“木”组个词,出示词读一读。

  (二)学习“禾”“米”方法同上。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在哪见过这个字?

  2.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3.你们看这就是古时候的“禾”(出示古代“禾”)

  4.结合图说说字的意思。

  5.用“禾”组个词,出示词读一读。

  (三)学习“竹”方法同上,也可以用竹说一句话。

  休息

  三、记住形,并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木”字的?

  ①利用图与“木”的形

  ②人身体“木”

  ③按笔画记,书81页

  ④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应注意什么?

  ⑤师范写,生写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米”“禾”的?方法同“木”

  ①利用图与“木”的形

  ②按笔画记,书81页

  ③熟字加一笔

  ④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应注意什么?

  ⑤师范写,生写

  3.“竹”字的形

  ①竹由两部分组成,仔细观察两部分一样吗?

  ②按笔画记字形看书81页,用手书空,记一记

  ③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④师范写,生写。

  四、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二)第7课,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学习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1.读一读81页。

  2.你知道“木”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吗?看谁变得新字多

  3.你知道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吗?和你的爸爸妈妈找一找记一记。

  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堂中,在学生们认识了“木”字之后,进行扩词训练,用图片的形式进行扩句训练,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说话的质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田.人”两个生字的写法,能读准音,了解字义,记住形。

  2.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学过的几个生字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字。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

  三、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按笔顺规则写字

  出示禾米竹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3.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脚印》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脚、印、留、对、狗、齐、全”7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能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4、能看图仿照课文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并学习部分生字。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随即学习生字“脚、印、留”。

  (1)做“拍手印”游戏,初步了解“留”的意思。

  (2)学习生字“脚、印”。

  正音:jiaoyin

  板书:脚印(关注“单耳旁”)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哪些小动物留下了脚印。

  1、同座合作读课文,思考:是谁在雪地上留下了脚印。

  2、交流。

  出示: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留下了脚印。

  3、句式训练,换句式: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你会吗?同桌两人说说看。

  出示:雪地上,、和留下了脚印。

  4、引读两句句子。

  随机板书:小鸡小狗小鸭

  学习生字“狗”(板书时落实字形)

  三、通过读文,了解小动物的脚印是怎么来的。

  1、小鸡、小狗和小鸭是怎么把脚印留在雪地上的呢?师生合作,根据老师提问引读句子:

  谁在雪地里跑?结果怎样?

  小鸡在哪里跑?结果怎样?

  小鸡在雪地里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于是,小鸡高兴地对小狗说――――――

  2、看动画,引读第一小节

  3、模仿刚才一问一答的方法,同桌学习小狗怎样把脚印留在雪地上的。

  4、交流,随机理解“对”

  5、那么小鸭的脚印是怎么留下的?自己读读3、4小节。

  交流。出示句子。

  6、句式训练:3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出示句子,引读:

  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

  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

  小鸭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鸭的脚印。

  (2)同桌尝试三句话合成一句话。

  (3)交流,出示。

  7、和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

  四、品读课文,知晓小动物们脚印的特点。

  过渡:那它们的脚印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1、引导观察并理解小动物们3句语言在写法上的不同

  (1)引读1到3小节。

  出示:小鸡对小狗说:“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

  小鸭对小鸡和小狗说:“你们看,你们看,我画的是什么?”

  (2)A、人称代词不同―你们(说话对象不同、你们是指小鸡和小狗)

  B、句式不同(指导朗读问句)

  2、引读第4小节,理解词语“齐声、全”。

  3、指导读句。

  (指板书)“小鸡、小狗和小鸭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让我们开心地读好这句话。

  4、句式练习:

  用“的脚印像”句式说话

  交流,随机板书:像竹叶、梅花、枫叶

  5、出示课后句子1,指导读句。

  五、拓展延伸,试着仿照课文进行创编。

  1、出示图,创编课文。

  同桌合作,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它又对别人说了什么?

  2、出示课后句子2。

  看着它们留在雪地上的一串串小脚印,我们都想说――

推荐访问:上册 北京 小学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