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化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发言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讲话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重视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并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不断作出新的判断、新的定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就开始探索一条中国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力图融合东西文化的精华,建构中国新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担负起反对封建文化、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历史使命,代表了中国崭新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方向,推动中华文明进入前所未有的革新发展进程。历经百年探索,作为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通过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标定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遵循。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有史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最广泛而深刻的改造,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铸就了中华文明新辉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之前,******考察的堪称文化地标、文化殿堂的两家“国字号”机构——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创造,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党的政治文化、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要在新时代从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因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起文化文明的力量。
二、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
2022年10月,******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新概念,也是******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必须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基础上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为世界文明史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的初心宗旨就是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其中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基因和历史底蕴,是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也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根基。******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五个突出特性贯通了历史和现代,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特性、中华文明精神的全面把握,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对创造新文化进行深邃思考和宏伟擘画,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也为其开花结果提供了源头活水。当今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因此,只有植根于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沃土,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系统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深刻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程,读懂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和价值精髓,进而走向未来、开拓创新。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还要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三、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理论。******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特别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守正创新、固本开新的文化发展新境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融通汇合的理论结晶,正是“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的最大成果,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深厚养分,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价值观维度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因而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底气和动力。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能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说正是这种“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阔辽远的历史纵深,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百年结合史来看,二者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力量激活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得以再度青春化。遇到马克思主义之前,中华文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受重大挫折;
遇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明打开了创新空间,一步步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中华文明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来自异国他乡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牢牢扎根并繁荣兴盛。离开中华文化这片沃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境遇。“两个结合”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而“第二个结合”,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同志们,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已经发出,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奋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新局面。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