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某县5A级旅游景区创建调研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X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创建全国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以X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游客服务质量,旅游品牌效应明显增强。但通过对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要素不健全。产业链条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不能满足需求,饮食文化特色不突出,景区接待能力弱。景区人文景观主要以庙宇、塔等宗教建筑为主,风貌观赏性、文化延展性不高,缺乏一些可供游客参与、体验、互动的项目,基本停留在看景听景、浏览观光、“烧香拜佛”的初级层面。景观搭配方式单调,缺乏能够体现景区文化内涵的画展、实景演绎等文化节目,存在一览无余、扎堆出现、空间连接疏散等问题,难以满足游客一步一景、景内有景、步步是景的游览期待,尚未形成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年龄阶段的旅游项目体系,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低,直接影响和制约旅游收入的增加。
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景区停车场、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垃圾污水处理及安防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X景区由于地形特殊、设施陈旧,且为开放式管理,旅游卫生体系建设和维护管理难度较大。旅游商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全面指导和统筹规划,旅游商品种类单一,仅有少数流动商贩和便利店勉强为游客提供最基本的购物需求,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特色旅游商品,能够为游客提供休憩、茶点和选购商品的旅游定点购物场所更是匮乏。
三是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县域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生态、红色、人文资源、民俗等多样性,但还没能将各自特色很好地融入到旅游开发之中,生态景点有看头没说头,红色景点有说头缺看头,乡村旅游停留在看景拍照、吃土菜层面,缺乏对风俗民情的挖掘,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联系不够紧密,经营比较分散,互动性、互补性不够,不利于提高旅游规模和效益。
四是交通布局不合理。景区线路设计不合理,没有形成环形、互通式游览线路,线路上可看、可玩的景点少,很难形成精品线路;
旅游交通内外部搭接不畅,虽有西平铁路、福银高速、312国道及多条省道、县道汇聚,但存在班线单一、联通不畅、切割景区等问题,特别是X景区北侧滨河路在石窟坡口没有设置开口、泾柏公路横穿景区核心、径直联通两个景区的水泉寺大桥限高限宽、两个景区均没有大型停车场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景区日常管理和游客旅游体验。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利用参加旅游营销节会、文博商贸洽谈会等规定动作进行宣传的多,有创意的自选动作较少,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旅游营销方案和计划,立足市场搞营销、打品牌的办法不多、方式单一、力度不大。同时,旅游人才的严重匮乏,也影响了旅游形象的宣传,虽然编辑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和宣传画册,录制了一批景区文化系列专题片,但仍然存在流通发行量不大、播放频次不多、范围不广的问题,旅游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
二、对策建议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服务体系。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市旅游、财政、金融、交通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泾柏路改线,实现X景区封闭式管理;
分步实施X景区游客集散购物中心、智慧旅游、景区邮电快递服务网点、小品演艺配套等景区服务提升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尽快启动X景区旅游厕所给排水管网建设和茶艺、康养、展室等基础设施改建提升工程。加大旅游产品研发力度,做精做优X舍利塔模型、X剪纸、西王母铜雕像、中药养生枕等旅游产品,筛选包装地方土特产品,增强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二要突出文化挖掘,丰富旅游要素品类。邀请专业团队深度挖掘梳理景区文化内涵个性,结合旅游要素,编制景区旅游要素品类完善方案,在“吃”上做足西王母养生文化和佛教素食文化;
在“住”上结合西王母仙道文化打造深山密林酒店和佛教禅修住宿;
在“行”上结合西王母羽车云撵元素推出个性化尊享式车驾服务;
在“游”上通过完善人文景观,优化景观搭配方式,创设步步是景的旅游体验;
在“购”上建设景区购物场所,建立全县特产购物中心,丰富景区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在“娱”上通过开发游乐项目、编排露天演艺、打造灯光秀、穿越体验等,让游客获得充足的旅游感官体验。
三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路线。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实现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着力营造全区域覆盖、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在特色塑造上突出文旅融合,成立旅游文化创意工作组,围绕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搜集整理历史典故、人文轶事和民俗风情,赋予景区鲜明的文化内涵。加快开发精品景区和线路,将重点景区串珠成线,形成县域内循环顺畅,又能与县外黄金线路有效对接的精品旅游线路。统筹好景区游和乡村游协调发展,加快制定乡村游发展建设标准,促进景区观光游与乡村生态游有机对接,互为补充。
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打造旅游营销品牌。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团队,制定景区旅游营销规划,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广告投放、长短游线搭接、新媒体直播、名人网红公关和业务促销等方式开展整合营销,不断强化景区品牌形象和宣传效果。组团赴台湾、香港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开展定向营销,与当地民间社团、旅游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常年定点宣传和游客输送。与崆峒山大景区等周边知名景区开展开展联合营销,通过搭顺风车等方式实现客源共享、平台共建。通过积极参加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兰洽会、深圳文博会等全国性旅游节会,做强、做精庙会、海峡两岸西王母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和大云禅意养生文化论坛等旅游节会开展特色营销,全面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要强化景区管理,着力优化旅游环境。强化环卫、安保、绿化人员队伍,建立一岗多责管理机制,提升景区卫生保洁、安全巡查、林草维护能力。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各岗位工种人员景区文化和业务知识培训,使人人不但精通本职业务,更能熟知景区文化,提升服务游客能力。加大绩效考核管理,建立末尾淘汰机制,通过压责压担全面激发管理员、售票员、讲解员一线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建立管理督查检查通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景区交通、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开展检查,营造安全、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利用旅游淡季广泛开展游客回访、问卷调查和投诉问题梳理,向游客要方法,补疏漏。
推荐访问:旅游景区 调研报告 创建 某县5A级旅游景区创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