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市委办文工作会议上讲话两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一篇),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刚才大家结合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交流了感想体会、分享了心得收获,每名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辛勤付出。斯豪副主任提出的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都同意,大家要抓好落实。我们文字小组自3月底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3轮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运行平稳,能够承接起书记专题会、书记参加的议事协调会的纪要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是,通过多方了解情况,我认为目前小组还仅仅是承接得住这项工作,距离“做得好”还有一定差距。关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上次开会时我已经讲了。这段时间大家也看到了,书记对报送过去的纪要都是认认真真、一句一字改的。一个省委常委、省会城市的主官况且这么重视文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文字工作做好。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三点要求:
一要用更严标准要求自己。古人把职业等级分为“奴、徒、工、匠、师、家、圣”七等,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也可以套用。“奴”,指的是那些不想写、不愿写却又“不得不写”的人,主要说的一种抵触、逃避的态度。“徒”,指的是经验不足、笔力不够、笔法青涩却又很有学习热情的人,即有“态度”缺“能力”。“工”,指的是那些只懂得按样稿、按套路去写,写出来的材料规规矩矩、板板正正、缺乏鲜活感创造性的人。“匠”,指的是那些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法,在文字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师”,指的是那些在写作上有能力、有经验又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家”,指的是那些在写材料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有较高声望的人,例如胡乔木这种大“笔杆子”。“圣”,指的是那些已经不是在用笔写材料、完全超越超脱于“写”的人,大家读《毛选》《邓选》就会感触到。
虽然在现代,“工匠”是一个词,但在古代,“工”与“匠”有着严格的区分:大体来说,“匠”是专业的,“工”是打杂的。比如:大伙儿一起盖房子,搬砖的、和泥的是“工”,砌墙的、抹灰的是“匠”。“匠”以精品文章为追求,以精益求精为特质,他们的劳动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造性,不再是简单劳动。从大家的工作来看,大部分同志目前处于“工”这个层次:在内容上,基本上是把文字凑在一起,缺少必要的提炼、加工和美化;
在程序上,还有赖于后续环节的把关、修改,否则达不到报送书记的质量标准。希望大家进一步端正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尽快从“工”成长为“匠”,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个个都能够独当一面。在此对大家提个要求,今年国庆前,每个人起草的纪要都要达到能够直接报送书记的质量标准。下一步,计划建立考核机制,比如参照书记改动的比例进行打分,并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关于考核,斯豪和大同可以会同人事科进行研究,也欢迎大家提出建议。总之,虽然纪要本身没有多少可供发挥的空间,但我们仍然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工作做到极致。打个比方,一个人长得什么样是爹妈决定的,但是穿着打扮、形象气质却是造型师、化妆师决定的。我们要当好这个“造型师”“化妆师”,决不能把“素颜”的材料给领导报过去。
二要下更大工夫提升自己。关于做好纪要,刚才斯豪副主任已经讲了具体的,我想补充的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大家要在纪要之外多下工夫。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从事文字工作需要广泛地、大量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文字工作者不一定要成为“专家”,但一定要是个“杂家”,在某个方面可以成为“行家”。要养成读书、看报、搜集整理素材的习惯,多领域涉猎知识,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广征博引、游刃有余。人的头脑就像编了程序的电脑一样,会把各种知识按一定程序自动梳理好、排放好,当你要用的时候,只要思维的键盘轻轻一点击、一搜索,就分门别类涌现出来了。 此外,大家要利用从事纪要工作的机会,多向不同单位的同志学习请教,哪怕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侃大山”,也是颇有益处的。跟能力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知识面宽的人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锋,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启示,积累更多的知识能量。 我常常说,市委办的人“吹牛都要比别人吹得好”,吹牛的气从何来,就是积累的知识。要养成琢磨的习惯。大家做会议纪要,应该一次比一次强,不能原地踏步、涛声依旧。怎么样才能做到?要靠潜心琢磨、研究。玉不琢不成器,文字材料要出精品也必须反复地比对。“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具体哪一个更好,都是需要认真琢磨才能做到传神、升华。好材料都是改出来的,大家一定不能有应付心理、只求交差了事,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份材料都要反复阅读、反复修改,不仅改掉错别字,删去冗词冗句,理顺结构,加强修辞,还要注意韵律是否朗朗上口,一直改到满意为止。特别要强调的是,大家平时要多关注书记的讲话习惯、讲话风格,主动地去适应、调整、靠拢,确保思路合拍、内容合心、语言合意。要养成听读的习惯。有人说,写材料需要天赋。有的同志就以此为借口说自己不是这块料,抵触文字工作。即便这种说法是对的,也只是“奴、徒、工、匠、师、家、圣”中的“家”“圣”才需要天赋。对现在的大家而言,还远没有到用到“天赋”的时候,主要还是态度的问题、勤奋的问题。就好比高考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才是比天赋,前边那些题通过努力都应该能答对。即便所谓的“天赋”也有一部分是假的天赋,是后天习得的。大家可能看一个人语感很好、笔触轻盈流畅,就觉得这个人有天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语感是可以通过听读养成的。对于任何一门语言而言,听说读写都是一体的,不可能哪一方面“一枝独秀”。因此我建议大家上班早来一会、或者利用其他的时间,听听新闻、读读报纸,这样对培养语感很有帮助。
三要以更高追求激励自己。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作品分为“材料”和“文章”两类。什么是文章?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对于机关公文而言,文章是对以往工作研究和思考,是对下步工作的谋划和指导。文章和材料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区别主要是“思想性”。文章是饱含思想的,材料基本上是客观描述;
文章相当于水墨画,侧重写意,材料相当于工笔画,追求形似。大家撰写会议纪要,属于写材料,下步要学会写文章。我们这个小组叫文字工作小组,而不是纪要小组或者材料小组,初衷就是要全面加强市委办文字力量,设想就是今后的常规文稿能够由牵头部门独立完成,大的文稿、紧急的文稿可以由小组承担。然而就目前情况看,一些同志还不能说是会写文章:有的总结平铺直述、记流水账,亮点不突出、贴合市委工作重点不紧;
有的工作计划喊口号多、管用的内容少,缺乏清晰的路径和具体的方法,比如之前报送贯彻落实******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措施,一些部门就没有写清楚要围绕***的哪些具体要求做好哪些具体工作;
有的工作方案上下一般粗,没有结合市委办的职能特点、工作现状进行量体裁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改进的。下棋讲究“走一步看三步”,我们干工作也是这样,虽然今天的主题是会议纪要,但是作为文字小组的会议,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其他文稿,希望大家有意识地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同志们:
刚才大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听出同志们的付出、努力、收获、提升。市委专题会议纪要、书记参加的议事协调会议的纪要,对市委办来说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工作。特别是罗书记到海口以来,会议纪要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工作量不小(不是高度概括,而是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不是简单地摘要,而要有相当一部分的深度加工、甚至是创作),工作标准也有一定的提升(去过秘书办公室改材料的同志都清楚,最初我们的纪要报过去都要改几个小时,报给书记后,书记也改得很细,但是相关承办单位的纪要水平和书记的标准还有较大落差,这个落差需要我们填补,虽然名义上我们是把关,但目前基本上是重新创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市委办领导班子把这项任务作为全办整体的工作,从各个部门抽人组成文字小组来承担。承蒙**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的信任,以及其他班子成员的支持,小组由我牵头负责。经请示常务,小组先期抽调了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文字功底,并且现在重要岗位的同志组成。文字小组成立3个月来,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摸索、互相磨合、总结完善,合格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没有出现重大事故和差错。在此,我对常务的鼓励支持、对大家的配合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开会的目的不是评功摆好,而是分享交流、总结提高。关于分享交流,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
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大家在一起座谈,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希望下次交流时能做更充分的准备,做到畅所欲言。关于总结提高,一会儿常务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进一步做好纪要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成立小组的时候,根据常务的指示精神,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成立一个偏平的、灵活的、没有太多具体的条条框框的组织。但是没有太多具体条条框框对大家来说不意味着责任轻了,反而是责任更重了,因为这是把责任下沉了,要求大家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对一次会议的纪要工作负责,也就是说从前期和常委办或具体办会单位对接、获取相关材料、听会记录、督促相关单位、起草纪要、报送书记、在书记改了之后复印给大家学习,等等,这一系列工作都要具体负责。小组运行初期,我们出于稳妥考虑,安排**每次都要同步跟进,但这不可能是常态,也不符合小组的设计初衷。所谓的扁平化,就是责任在具体的个人,要求每个人独当一面。带着救生圈永远学不会游泳,虽然“扶上马再送一程”,但大家终归要独自前行。希望每名同志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有依赖心理,想着反正后续还有几个环节把关、后面有人兜底,就放松了自我要求。大家在从事每一项具体工作的时候,都要有“我就是最后一道关”的意识,每次交稿的时候都要扪心自问“这样的署名稿件直接交给书记行不行”。当然,责任意识是对包括我在内的每一名同志提的要求,但重点是初始环节的责任,否则从一开始就降低标准,大同也不严格把关,我也不严格把关,呈送书记之前的那一道关口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行,那工作就乱套了。我们一定要强化对工作负责、对书记负责、对市委负责的意识。
二要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从已经开展的三轮工作来看,虽然大家都有进步,但是写作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文稿质量是这项工作的关键,每份纪要都体现着我们的形象,大家一定要全力提高文稿质量。一是会前工作要做足。做好准备工作,是写好纪要的基础,也是提高撰写效率的前提。特别是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认真准备,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要提前熟悉会议情况,掌握会议议程,把会议所有材料研读一遍,掌握背景情况,领会中央和省里的有关精神,熟悉相关工作进展,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跟常委办的同志再交待一下,或者是指定专人负责,如果有开会的打算,尽量早点通知,不要提前半天通知,即便一些具体的细节定不下来,也可以先给这边打个招呼,这样方便小组提前安排,也有利于负责纪要的同志提前介入。有的会议是之前会议的延续和再部署,关联性较强,比如之前疫情防控的会议,领导开场可能直奔主题,这就很有必要把之前的会议纪要、背景材料等找出来,熟悉情况,在起草纪要时要体现出递进的关系,尽量避免重复。 二是会场记录要记准。记录是纪要的基础和依据,虽然有具体的单位负责记录,但是刚才我讲了,大家不能有依赖心理,以免相关单位漏记、错记,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被动。对于书记脱稿发挥的内容、参会人员的即席发言,要格外注意;
对于明确责任和任务的内容,一定不能出现差错。在信息量大的时候,可能手写速度跟不上,这时要记好录音的时间点,会后再进一步搞准。三是会后整理要细致。会议纪要的精髓在于指导执行,语言应当尽量简洁、扼要、清晰,少用修饰词。此外,有些专题会议的气氛比较活跃、即兴发言多,领导讲话往往比较口语化,要适当加工,注意用词转换,把口语转换为书面语。在有讲话稿的情况下,如果内容大意相同,可以使用讲话稿的表述。整理过程中很可能涉及专业性强、有陌生感又必须要写的内容,对于这类拿不准的表述,要向相关部门的同志请教求证,避免出现事实性错误或不专业的行文。在最后报送领导之前,一定要从头到尾校对一遍,对于可以再修改升华的地方,要再进行完善,同时对于领导的职务和名字、文件名称、财务数字等关键信息要重点留意,决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三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我们起草会议纪要,只是整个会议保障工作流水线上的一环,只有跟其他环节加强沟通、顺畅衔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关于沟通协调,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立场问题,一个是技巧问题。关于立场问题,起草会议纪要是服务市委的一项工作,市委办对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市委,大家对外沟通时不能颐指气使,但也要理直气壮,把我们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明确地提出来。刚才我讲了要压实小组成员的责任,但小组成员也要学会向具体负责的单位传导压力,提升初稿的质量,减轻我们自己的负担。关于技巧问题,我们要通过起草纪要全面提高能力水平,不光是文字写作的能力,也有沟通协调的能力。比如,一些事项沟通不畅,大家要想想怎么让对方增进对我们的理解;
确实在某个环节遇到障碍了,要想想怎样既能绕障碍,又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实在不行了再向领导汇报。而不能遇到障碍就索性放任不理了。
四要进一步密切团结协作。文字小组虽然不是市委办的一个固定的内设部门,但也是一个集体和组织,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大家分别来自不同部门,如果遇到本部门的工作和小组的工作相冲突,原则上希望大家尽量克服,否则如果每个人都以本部门的工作为理由而放松了小组的工作,小组就难以维持下去。当然,如果确有困难无法克服,也请及时提出,小组再从内部进行调节。小组成员之间也要加强配合:在做好报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各自的忙闲情况商量调换跟会的顺序,这样可以做到削峰填谷;
在稿子报送之前,也可以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志提提意见、帮忙校对,消除自己检查的“灯下黑”问题;
书记签发以后,在做好****的前提下,要及时把书记修改稿复印给各小组成员,如果本次跟会有什么重要的收获,也可以及时跟小组成员分享;
平时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学习资料,也欢迎在群里分享。 此外如果开会时书记对市委办有什么要求,或者大家通过听会而对市委办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也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总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共同把小组工作做好,做到自立自强,对外展现市委办的形象,同时实现自己的成长、提高。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